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东1628-第2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训和以往的历次冬训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首先就是训练的强度,军委会特意从海外兵团调来了一批穷凶极恶的兵痞,作为他们的冬训教官。几万名土著民兵和火枪连民兵落到了这帮兵痞的手里,顿时陷入到水深火热之中。几个月的冬训下来,他们足足的掉了几层皮。

他们现在的训练量,已经不比正规部队差多少了。一帮兵痞教官整人的手段更是花样翻新,稍有不从就是一鞭子抽打下去。就算最桀骜不驯的土著民兵,也要强忍着这帮兵痞的蹂躏。

因为进了今年的冬训营地,营地第一条规定就是,只要发现敢于对抗教官的现象出现,所有的受训人员,将被取消民兵资格,这是今年冬训的铁律。他们被取消民兵资格以后,位置将被其他人替代。

无论是新归附的土著民兵,还是火绳枪民兵连的民兵,对自己的民兵资格都是格外珍惜。火枪连的民兵如果失去了民兵资格,将沦为普通劳工,无论是福利和待遇都将失去,损失最大的则是他们高人一等的地位,哪怕普通的火枪民兵,也都是小队长级别的基层干部。而那些土著民兵若是失去了民兵的资格,失去的将会更多。

所以大家虽然天天在心里大骂那些兵痞教官,但是却丝毫不敢违逆这些兵痞的命令。

好在这些土著民兵都是在大山中长大的,从小就爬冰卧雪的在外东北这样恶劣的气候中度过,再苦的训练只要一咬牙就挺过来了。最难熬的其实只是这里各种的繁文缛节规定和纪律,平时散漫惯了的土著,哪受得了这个。

至于火绳枪民兵连的官兵,自从他们进入了远东公司,各种繁文缛节的条文规矩,就已经深深刻在他们的骨子里。他们最难熬的反而是堪比正规部队的训练量了。反正几个月下来,这些民兵着实吃了不少的苦头。

PS:感谢鬼车、天使之翼+小白、低调奢华t、精确定位、圣战制造的月票支持。

第三百七十章 1633年的春天

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苦头,但是今年冬训的伙食却非常丰富。每天早上苞米面饼子管够,副食是咸菜和一条咸鱼。中午、晚上两顿白米饭管够,副食是鲸肉、鱼和公司养殖场出产的鸡肉,再辅以菌类中心的蘑菇木耳,冬季储藏的泡菜、酸菜、萝卜、土豆、雪里蕻、大白菜等蔬菜。

三个月下来,一帮民兵的身体素质明显得到了增强,面对兵痞教官们近乎残酷的训练,还有各种找茬似的挖苦整人,他们也熬了下来。现在都能轻松的跟上节奏。土著民兵们学会了遵守纪律和绝对的服从,火枪民兵则是练就了一副好身板。每个民兵的单兵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而且他们终于逃出了苦海,那帮海外旅的兵痞教官也都完成了使命,离开了民兵冬训训练营。让一帮熬了三个月苦头的民兵泪流满面,这帮瘟神总算是滚犊子了。

接下来的四个月,山地团的教官接过了那些兵痞的教鞭,继续对这些民兵进行训练。虽然训练一样艰苦,做错了事情一样也要受罚。可至少没有原来那些兵痞教官天天找茬似的整人,更听不到恶毒的挖苦谩骂。而且大批政工干部的到来,也让一直在煎熬中度过的苦逼民兵们,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民兵营地原来打散混编的土著民兵和山地民兵,又重新恢复了各自的连队建制,组成一个个火枪民兵连和山地土著民兵连。

而且他们的训练内容也完全变了样子。枯燥乏味的队列、军姿、内务、体能、单兵基础动作等训练科目,也被战术动作、连排配合、基础巷战、火枪阵列射击等战术科目所取代。

他们还在山地团教官的带领下。进行了几次远距离长途山地拉练行军,每次拉练也是在恶劣的风雪天气中进行。他们不但要在大雪封山的深山老林中艰难跋涉,还要进行各种实兵实弹演习。

演练班排连一级单位,在山地环境下的进攻村镇屯堡、巡逻执勤、火线支援物资、清理战场、野外环境下宿营、紧急情况下建立临时防御阵地、步哨班哨、明哨暗哨、扫荡搜索残敌、护送辎重、战场救护、擒拿看押俘虏等等二线辅兵所具备的各种能力。

刘德贵也全程参加了这次冬训,他们这些民兵连的连排长,作为临时民兵排的各班班长。虽然那些兵痞对他们这些班长还能给点儿面子,很多事情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做错了事情一样要被处罚,只是少了些恶毒的挖苦罢了。

他咬着牙。总算熬过了三个月的苦头,可他心里却一直有个疑问。这次他们火枪民兵连的冬训也太过了吧,按说公司历次战斗没有他们民兵什么事儿啊,难道他们也要上战场吗。

虽然他心里有这样的疑惑,可他也不相信民兵会和军委会的正规军一起上战场。毕竟军委会已经有了好几万正规军,轮不到民兵上前线。

接下来的四个月,却让刘德贵更惊讶了。四个月的时间里。冬训的科目都是以前没接触过的,看这架势,他们这些民兵没准还真可能上战场。

想到这里,刘德贵心里也激动了起来。公司一直在私下里传着一些小道消息,说公司可能要打辽东的鞑子,如果消息是真的。那他岂不是也能上战场杀鞑子了。

随着民兵冬训临近尾声,刘德贵越来越觉得是那么回事了。因为大批的物资运到了民兵冬训营地,几乎堆满了营地外面的几个临时仓库。

军委会也派出了大量的干部,对今年的民兵进行了一次正规严格考核。山地土著的考核成绩相当不错,毕竟他们单兵素质非常好。再加上这几个月的苦练,考核成绩好也是理所当然。

火枪民兵连的民兵。考核成绩照比原来也取得了质的飞越。虽然还无法和土著民兵相比,但组织性纪律性,以及团队配合项目上,要比土著民兵好很多。

土著民兵按照每个村落50人为一个排的标准,三个排组成了一个土著民兵连。共组成了将近200个土著民兵连,这其中还包括动员的一批村落的青壮。三个土著民兵连加上100人的炮连,组成一个土著民兵营。

每个土著排配了十支火绳枪,包括日本各地所制的铁炮、荷兰西班牙各国的火铳。其他人还是配备弓箭刀枪,穿着五花八门的盔甲,只有绿色的头盔是统一的。土著民兵营的炮排,拥有两门小弗朗机子母炮、八门虎尊炮。

原则上土著们要自备一匹战马,大都由各自的村落提供。但是一路驮载物资、弹药的驭马,全部由公司提供。土著民兵们的吃穿用度也由公司提供。他们在参战阶段还会有战争津贴,可由土著民兵指定一人,到公司各地的镇子领取。

工分票和商品任选,由土著们自己决定。然后就是战时的战利品分配条例、伤亡致残抚恤条例、战功兑换条例等规定,都有明文下发到各个土著村落。

而火枪民兵连则是选了考核成绩优秀的民兵,组建了第一批50个火枪民兵连,随主力部队坐船前往鞑子腹地,担任主力部队的二线辅助部队。

后续还有100个火枪民兵连,在牡丹江镇待命。一旦主力部队在前线进展顺利,他们也将坐船前往战区。执行战区后方的治安巡逻、警戒、收拢辽民等任务。

每个火枪民兵连的民兵,配发俄式钢盔、前胸板甲、制式皮质背囊等制式装备,武器还是前装线膛火帽枪。土著民兵配发的火绳枪,也把火绳点火装置改装成了火帽式激发装置,大大提高了火枪的发射速度和可靠性。

海参崴各大企业。北宁镇的钢铁联合企业,整个冬天都在开足马力生产各种战争物资。机械厂的冲压设备。日夜不停的把一个个冷轧成型的前胸板甲冲压出来,然后在设备上进行钻孔修边。最后送到公司的皮件加工厂进行捆扎皮质配件,一件前胸板甲就算是完活了。

还有土著民兵统一佩戴的绿色头盔,也都是在现代化设备上冲压成型,再由公司皮制品厂最后制出成品。土著民兵也因此得名“绿色贝雷帽”部队,当然,军委会的兵痞一般都叫他们“绿帽子部队”,因为他们那个头盔的颜色太绿了。简直就是翠绿翠绿的。

海参崴几个食品加工厂,每天都加班加点的生产各种参战部队的野战口粮、罐头食品,光是这一年多来生产的鲸肉、鱼肉罐头就堆满了东西部战区各大后勤分部的战备仓库。

库页岛石化基地,这几年生产的汽、柴油和重燃料油的储备,也都运往了旅顺、海洋岛等地新建的后勤战备油库之中。战时,一艘5000吨的成品油轮,将开往辽东沿海的盖州附近海域。直接把软管输油管道甩上海岸,保障西部战区所有车辆的油料供应。

军工厂一直在满负荷开工,子弹、炮弹生产线的工人实行四班倒,每天二十四小时连轴转,大量生产出来的子弹、炮弹被装箱运往前线的各大战备仓库。

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1633年的春天也姗姗而来。

海参崴的金角湾。那艘从买回来就没怎么使用过的破冰船,今年春天却格外忙碌。三月初就打开了金角湾冰封的海面。一艘万吨巨轮和三艘登陆舰缓缓驶入金角湾。几天后,他们驶离海参崴,一路开往旅顺港。

此时的辽东海面已经充满了紧张的气氛,十八艘斯鲁普船单桅纵帆船、六艘飞剪船从南部几个岛屿陆续赶到了辽东海域。与他们同来的还有几百艘来自江浙的戎克海盗船。他们汇同济州岛海岸警备队共同组建了辽东警戒舰队,全面封锁了辽东海域。

当然。这个时节辽东沿海才刚刚解冻,海面上的船只还很少。但他们在海面上只要发现不明船只,就会马上扣押,然后送往东江各岛。只要敢于逃离或是抵抗就地击沉。

当两艘万吨巨轮和三艘登陆舰来到旅顺港的时候,整个辽东半岛沿海已经被完全封闭,连整个朝鲜沿海都在辽东警戒舰队的封闭范围之内。

万吨的散货船停靠在旅顺港的码头上,用船上自配的吊杆,将大批物资和车辆吊装到旅顺港的码头。三艘登陆舰也纷纷打开前舌门,一辆辆装甲车、汽车咆哮着冲上码头。

与此同时从济州岛、海洋岛驶出了大量近海、内河甲板驳船。他们沿着朝鲜沿海的海岸线一路向北,驶往旅顺港。大量的驳船在海面上组成的船队,好似一条浩瀚奔涌的长龙,气势颇为壮观。

旅顺城,黄龙和一帮明军正在城里郁闷呢,一直和他们井水不犯河水的远东,几天前突然发飙,把旅顺城死死的封闭了起来。所有人等不得离开旅顺城一步,违者斩。

此时黄龙正和一帮明军兵头聚在一起,琢磨远东这么做到底是什么意思。突然,远处传来一阵刺耳的汽笛声。黄龙和身边的李惟鸾和谭应华都是一愣。

“大人……大人……船,大船……”

黄龙的一个家丁气喘吁吁的跑了进来,满脸惊恐之色,张嘴说了半天也没说明白。黄龙怒道:“你慌张个什么?大船,远东的那几艘大铁船你也不是没见过,没用的家伙。”

他骂完就和李惟鸾和谭应华一起走上了旅顺的城头,黄龙来到城墙上,就发现这里已经聚满了明军,都是一副呆滞的模样,满脸惊恐,目瞪口呆的看着远处。

黄龙也感到奇怪,他走到女墙边向远处看去。这一看可不要紧,远东新建的码头边上,停泊着一艘庞然大物,那几十丈身长的钢铁巨船让黄龙眼前一黑。

他的身体摇了摇,几欲摔倒在地上,几个家丁手疾眼快的扶住了他。黄龙慢慢的闭上了眼睛,心里哀叹,大明完了……

PS:感谢(稻草人)大大的月票支持,感谢啦咔咔满足的打赏支持。

第三百七十一章 拉开序幕

牡丹江镇现在异常忙碌,河道上停着一艘艘近海驳船,几乎把河道都填满了。岸边是连成片的军营,还有一座座堆满物资的仓库。

“呜……”一声刺耳的汽笛声传来。

一列火车开进了牡丹江车站,大批火枪民兵从闷罐车厢里跳了下来。他们在车厢里坐了几个小时的货车,来到这里大都是满脸兴奋与迷茫,四处打量着周围的环境。

刘德贵跳下车,大声的喊着口令,把乱七八糟的连队整顿了一番,排成整齐的队形。然后在军委会后勤部几名战士的引领下,来到他们所在营地。

一路上河岸边到处都是连绵的军营,一辆辆汽车和农用车整齐的摆放在一起,河面上密密麻麻的船只铺满了河面,整个牡丹江镇到处都弥漫着大战即将来临的气氛。

刘德贵非常激动,身体都不由得微微颤抖。置身在这样的氛围里,感受着金戈铁马的气息,任何人都会被感染。看来这是真要打鞑子了,离开辽东都好几年了,做梦都想回老家看一眼,现在终于有机会杀回去了。

东部战区的宁古塔、毛怜卫和塔温堡,也都是重兵云集。三个山地团、三个独立敢死军大队,以及大量的战斗、后勤支援部队,早在入冬前就进驻到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