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度地区,以海外旅和敢死军部队为基干组建南方野战军。下辖一个海外集团军和一个武士集团军,以及部分集团军直属的战斗后勤支援分队。
海外集团军的编制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下辖的八个编制两旅六团的海外师,基本是由十几个海外旅的为基干组建而成的。人员变化基本不大,但是各个部队的配置更加完善,加强了一些战斗、后勤支援单位。
组建完毕的海外集团军,主要还是执行公司的海外作战。以及驻守公司在海外领地等的作战任务。因为各个分队加强了一些直属部队,部队整编后的作战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武士集团军是由敢死军部队为基干组建,配属十个两旅六团的敢死军师团,未满编的人员,在日本各地继续招募流浪武士进行训练补充,组建完毕的武士集团军,人数增加到将近二十万。
部队以后的主要作战任务,就是在各个海外战场担任地面突击、攻坚、巷战、丛林战、治安战、防御守备,甚至屠杀、肃清。以及在各种复杂环境扫荡等各种脏活累活,武士集团军几乎全部都能胜任。
武士集团军的武器装备,还是以武士刀和前装线膛火帽枪为主。武士集团军各个部队并不配属任何战斗、后勤支援分队,战时从其他部队抽调。部队主要执行地面突击任务,大都是做为支援其他部队为主。
远东公司军委会整编完毕以后,将拥有三大集团军的地面部队和军委会各个直属分队,战斗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级编制配置的更趋于合理,也更加的适应战场形势,便于军委会集中指挥。
未来的远东军委会,已经可以发动兵团级别的军事行动。为将来开疆扩土和入主中原,以及大规模开拓海外殖民地做着积极的准备。
西北野战军在河套地区紧张整编的同时,李明用电报和宋涛取得了联系,对于接下来即将发动的宁夏战役。相互交换了看法。
宋涛同意了李明提出的在秋天发动进攻的意见,毕竟目前河套游击支队的训练才进行了一个月,如果随便打个围子,或是偷袭个县城,倒是问题不大,可是他们将要面对的是大明九边重镇宁夏镇。
那可不是紧靠几千名训练了一个月。而且毫无作战经验的流民,能够拿得下来的。宁夏镇驻扎着数万边军,虽然大约七成的边军都是以务农为主,但是精锐边军怎么也能凑出近万人。
宁夏镇的地势也非常险要,防御工事非常齐备,各种火器极为充足。再加上近万边军精锐,就算是当年漠南蒙古,一直也拿宁夏镇没有丝毫办法。凭借这险要的防御,那里可以说是固若金汤。
李明对宁夏镇的情况并不了解,所以他准备等西北野战军整编结束以后,带着特战队亲自去宁夏镇走一趟。实地了解一下当地的情况,在发动宁夏战役之前,将作战计划尽可能的完善,省得行动的时候,出现不应有的差错。
虽然河套根据地到宁夏镇有黄河水道的便利,但是河套根据地目前仅有十二艘内河蒸汽甲板驳船和拖拽的十艘无动力驳船。这么少的船只,想要将宁夏镇缴获的物资运回河套,那肯定是天方夜谭。
所以李明专门就这个问题,向公司进行了汇报,请求公司能对河套根据地支援一些内河蒸汽甲板驳船的散装构件,运到河套根据地进行组装,加强河套根据地的水上运输力量。
公司接到河套根据地的电报,马上进行着手进行准备。好在公司以前生产出的蒸汽机和内河蒸汽甲板驳船的套间还有一些,反正只要不是粮食和布匹等紧缺物资,其他的公司还是从从各个部门挤出来的。(未完待续。)
PS:感谢妙手儿的打赏。
第八百五十五章 宁夏镇(一)
镇远关是明代早期为防御蒙古人而建立的一个关城。当时下辖六个堡,每个堡有兵丁一百人左右,关城两侧建有长城,每隔一段就有烽火台,白天点烟,晚上燃火,相互传递消息。
此时镇远关外不远处的一块坡地,正趴着几名身着土黄色迷彩的人,正拿着望远镜不断的观察着远处的镇远关。这是李明和几名特战队员,他们这段时间,正在宁夏镇的边墙外面进行实地侦察。
李明放下望远镜,转过头身边的刘悍东和张宇飞说道:“还真别说,宁夏镇的防御系统布置的还真不错。虽然防不住我们,但是对套内的蒙古鞑子,绝对没问题。”
旁边正拿着狙击步枪的张宇飞,也笑着道:“司令,城防再险有个屁用,我们的内河蒸汽甲板驳船一路沿着黄河水道就能直抵宁夏总镇。”
刘悍东撇了一下嘴道:“人家就是为了防蒙古鞑子的好吗,黄河这段水域这么宽,你让套内的蒙古鞑子怎么过河。司令,这样不行啊,我们已经在宁夏镇的边墙外转了好些天了,是不是进宁夏镇里面去看一看啊。”
李明摇了摇头道:“宁夏镇用不着我们侦察,我已经联系了周比利,他们情报部在宁夏镇有专门的情报站。这个家伙这几天也将会赶到宋涛那里与我们汇合,这次的宁夏战役他也想掺乎进来。行了,宁夏镇边墙外面的情况已经摸得差不多了,焊东,你联系飞艇,今晚把我们送到宋涛那里。”
陕西延安府的一片山区,此时正值午夜时分,一处平坦的坡地上正燃着几堆熊熊的火焰。宋涛和周比利正站在一簇火焰的旁边。
宋涛笑着对周比利说道:“老周,宁夏镇的情况摸清楚了吗?”
周比利点了点头道:“我们情报部在建立中原情报站之前,情报部就在宁夏镇派遣了情报人员,不光是宁夏镇,大明九边军镇我们都派人渗透进去了。现在情况都发展的不错。宁夏镇的情报员现在已经和庆王府的一位管事搭上了线儿,几年的功夫,就在宁夏镇干得风生水起,现在他和宁夏镇的官员和军头相处得不错。据说在那里很吃得开。”
宋涛笑了下道:“那就好,省得我们在那里两眼一摸黑,连地方都找不到,那这仗还打个屁啊。老周,你再给我们想个损招呗。你那些歪门邪道对付他们绝对没问题。”
他们正说着呢,就听身后一名战士大喊道:“司令,远处的天上发现了几个亮点……”
宋涛哈哈大笑道:“李明他们应该到了,我们也过去吧。这个家伙带着张宇飞和刘悍东他们一帮特战队员,这些天把宁夏镇边墙外面弄得底儿掉。正好你也来了,一会我们交流下意见,你也把宁夏镇的情况跟我们说一说。”
这时,剧烈的轰鸣声越来越大,一架庞然大物慢慢的在漆黑的夜色里露出了身影,缓缓的悬停在几堆火焰的上空。几道刺眼的光束射向地面,然后慢慢的降落在平坦的土坡上。
巨大的飞艇刚一停稳,李明和刘悍东、张宇飞等特战队员从吊舱中就跳下了飞艇,宋涛和周比利马上迎了上来,宋涛大声笑着和几个人热烈的拥抱了一番。
李明看到了周比利,笑着道:“老周,你倒是快啊。居然比我们先到了。”
周比利也笑着道:“没办法啊,如今军情紧急,我也不敢有丝毫懈怠啊。”
旁边的宋涛哈哈笑着道:“老周,别人说这番话吧。我还还真不觉得什么,可是为什么你说完,我怎么就就觉得那么别扭呢。”
周比利翻了下白眼,笑着道:“小宋。我觉得吧,你对我还是不了解。从另一个角度讲,我对工作还是比较负责任的。只是我的工作性质,有时候让大家对我产生了一些误解,但是这个工作总得有人干吧。”
宋涛一听倒是出奇的没有反驳,只是点了点头道:“这个我倒是承认。只是这个工作,有的人是不得不干,就像钱兵。可有的人干这个工作,却如鱼得水,干得有滋有味,就像你……”
他们边走边聊,一路来到了河套游击支队的司令部。大家分头坐下以后,李明就冲着宋涛笑着道:“你们这地方选的不错,就是偏僻了点儿,部队出击的距离有点远,各方面补给有些困难,附近的交通情况也应该不太好。你们收拢了这么多的流民,粮食应该很紧张吧,你们带着部队出去劫粮,这一来一去可不容易。”
宋涛嘿嘿笑了下道:“嘿嘿……这地方其实就是我亲自选的,陕西别的地方到处都是流贼,东一绺子西一绺子的,挨着这帮家伙根本没法消停。也就这里还算是清静点儿,虽说是穷乡僻壤,兔子不拉屎的地方,但我们要对游击支队进行整训,哪有那个闲工夫应付那些破事。
至于粮食吗,肯定是不够吃,陕北这几年的就没好过,连年大旱闹得已经没什么人了,连个肥点的围子都难找。每次我们带着这队和流民青壮去外面打野食,都要走很远的路,还破了几个镇子,倒是抢回来不少的粮食,每人每天一碗稀粥勉强应付着呗,这个年月有口吃的就不错了,还要什么自行车啊。”
李明听了点了点头,心里也感慨了起来,这里都是在山西、陕西一带收拢的流民,能熬过去年那个寒冷的冬天活下来的人,生命力都是极其强悍的,不光要有个好身体,还得有点坚韧不拔的意志才行。
想到这里,他心情沉重的摇了摇头,然后对周比利说道:“老周,我听说你们情报部在宁夏镇已经布置了几年的时间,现在那里的情报员在宁夏镇发展的怎么样了?”
周比利笑着道:“情报部对宁夏镇的渗透以及持续几年了,还发展了相当数量的外围情报员。所以目前情报部对于宁夏镇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自从河套根据地准备对宁西镇发动进攻,宁夏情报站就以及行动了起来,几乎天天都能传回来有价值的情报。我还是先向你们介绍一下宁夏镇的情况吧。”(未完待续。)
PS:感谢千年游侠、小洪028、远晰的月票支持。
第八百五十六章 宁夏镇(二)
周比利拿出了一张宁夏镇的地图,然后指着地图上的一处地方,抬起头看了大家一眼,然后沉声说道:“宁夏镇以巡抚和总兵官为首的文武两套职官系统管理,另外还设有宁夏镇守太监。下设七卫,分别是宁夏卫、宁夏前屯卫、宁夏左屯卫、宁夏右屯卫、宁夏中屯卫、宁夏中卫、宁夏后卫。其辖地分为东、西、南、北、中五路,分为东路后卫、西路中卫、南路邵岗堡、北路平虏城、中路灵州。
宁夏地势险要,黄河绕其东,贺兰耸其西,西北以山为固,东南以河为险。惟河东横城堡至花马池一带,地势平漫,无险可守。宁夏镇的防御重点就在河东三百里一段。先后修建了“沿河边墙”、淘乐长堤、镇远关边墙、北关门长城,城西南墙、西关门墙,从河东花马池,到西北中卫,形成一道严密的防线。
因为我们远东的到来,历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并没有因辽东局势的恶化,调任蓟辽总督,而是随着大明北方数省的大旱,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成为了明廷镇压农民起义的主要军事统帅。去年,洪承畴率陕西的精锐主力出潼关,正在河南、胡广一带与各路流贼激战,目前陕西的明军兵力相对空虚,也给我们省却了很多的麻烦。
明末时期,大明各地实行的卫所制逐渐弛废,募兵制代之而起,军队中私养家丁的现象日趋严重,并很快盛行,直至明后期发展成为与募兵制度并行的家丁制度。宁夏镇当然也不能免俗,明初仅宁夏一镇,原额马步守城及东操夏种舍余并备余官军,总数应为七万一千六百九十三人,可是现在宁夏镇实额只有两万多人。
据宁夏情报站传来的消息。目前宁夏镇可堪一战的精锐边军不足五千,这还包括各级官员、军头的家丁。而且洪承畴南下进剿流贼,还从宁夏镇调走一部分精锐可战之兵。可以这么说,目前宁夏镇。包括陕西三边从上到下都已经烂透了。宁夏、甘肃本为土地肥沃之地,至万历年间在册耕地一万八千多顷。但皆被文武官员、镇守官和各卫的豪强霸占,屯田兵卒只能耕种一些贫瘠之地,以致屯田亏欠,军士饥困。”
大家听了他的话。全都有些不可思议。宋涛摇头苦笑道:“怪不得大明军队碰上后金总是屡战屡败,连大明最强的边军都变成了这个熊样,那还谈什么战斗力啊。”
李明点了点头,沉声说道:“大明王朝在九边军镇的防务体制中奉行一套分权制衡、以文制武的思想,在这套思想指导下,武臣的权力被瓜分,“统军不专一人,练军不专一人,行军不专一人。”
以文制武,虽然解决了武臣拥兵自重的问题。却产生了严重的弊端。“以将用兵,而以文臣招练,以将临阵,而以文官指挥,以武备边,而日增文官于幕,以边任经一府,而日问战于朝。”文臣往往缺乏应有的军事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纸上谈兵者多,卓有成效者少。以文统武是明军战斗力低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