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荩抑械叵虏匾颍鹤油料氯前滓患泄魇帐暗钠嗖椅薇龋詈笠材烟勇拧簧钡慕峋帧;褂心歉瞿诟蟠笱课涸宓赂遥徽勰チ肆炝梗詈竽源恍贪寮辛眩越鞒龆馈B拧簧辈凰担抑小煲脖涣髟羲腿刖�****致死。”
他说到这里,叹了口气道:“我们远东当然不是只知道破坏的流贼政权,进入中原后首先要做的就是稳定各地的局势,抓紧生产建设国家。所以对大明的士绅阶层,只能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政策,一边安抚他们的情绪,一边开展地方基层工作,把广大的底层百姓争取过来。
只要我们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拥护,我们就有了与大明士绅阶层斗争的基础,然后逐步掌握地方基层的管理权,剥离士绅地主阶层的权力。比如说纳税,远东可没有士绅不纳税的说法,而且远东是土地政策是地越多,纳税纳得越多。到了那时候,这些大明‘精’英守着再多的家财,也不够他们挥霍的,不出几代都得败坏的干干净净。”
林华听了李明的话,也深有同感的点头道:“我觉得这样的政策更稳妥,至少在我们远东入主中原的初期,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士绅官僚集团和地方传统势力的阻力,保证社会的稳定。几年后,等我们逐步在中原站住了脚,得到了广大底层百姓的支持,那士绅官僚集团和地方传统势力,就是我们案板上的‘肉’,想怎么‘揉’捏就怎么‘揉’捏。”
强权胜也赞同的说道:“嗯……这样一来,这些蛀虫、硕鼠势必会坐吃山空,他们没有了吸血的能力,再大的家财也坐吃山空,他们剥削来的银子,早晚有一天也会还之于民。”
宋涛还是感觉不甘心,他想了下道:“那也不能轻易绕过他们,至少那些平日里为祸乡里的土豪劣绅,还有地主恶霸,我们不能手软。”
李明笑了下道:“我们占据中原的初期阶段,会奔着不扩大、不株连的政策,打击处理一批民愤极大的土豪劣绅,主要是为了震慑各地的士绅阶层,让他们知道我们远东手里是拿着刀的。还要严厉打击各地的黑恶势力,扫清那些城狐社鼠、嘎杂流痞,狠狠的杀一批,但也是仅此而已,不能在社会上造成恐慌情绪。”
宋涛一听顿时来了‘精’神,他哈哈大笑道:“最好把罪大恶极的都杀了,再把那些罪不至死都送到海外做苦力,或是让他们祸害其他民族。”
他们聊得正火热呢,几个远东军的骑兵跑了过来,向李明汇报了一个消息。那就是皇宫紫禁城一个城‘门’的守军,派人出宫与远东军进行接洽,希望开城纳降。
李明听了笑着说道:“还真被宋涛说中了,看来紫禁城的守军真坐不住了,这才多一会儿啊,就有人想开城‘门’纳降了。”
他的话音刚落,部队就相继来报,说皇宫紫禁城其他几个城‘门’的守军,也都有投降的意愿,希望开城引远东军入城。
面对如此的情况,大家也都苦笑不已。
看来这帮最忠诚于大明崇祯皇帝的一批人,到了这种时候,也不管什么忠诚与否了。他们现在更在乎的是能否让自己活下‘性’命,也不愿意再为大明王朝陪葬了。
李明笑了下,然后沉声说道:“命令部队尽快与皇宫内的守军接洽,争取尽快拿下大明皇宫。我们也去大明金銮殿,尝一尝坐龙椅的滋味,如果崇祯还活着,就跟他好好的聊一聊。”
大家听了李明的话,全都‘激’动的大声响应。
“对了,部队进入大明皇宫以后,一定要谨守军纪。对紫禁城内的各种设施要爱护,对宫内的太监宫‘女’也不得欺侮,谁要是犯了军法,别怪我杀人。”;( )
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崇祯
<;/script>;随着紫禁城内各个城门守军的陆续投降,远东军的大批骑兵也杀气腾腾的冲进了大明皇宫。紫禁城内的守军早就没了抵抗之心,密密麻麻跪的到处都是。
面对在紫禁城内呼啸来去的远东骑兵,紫禁城内的太监和宫女更是被吓得四处奔逃躲藏,哭喊声、哀嚎声不绝于耳。
远东军各部队进入紫禁城后,迅速占据了皇宫的各个主要位置,然后部队化整为零,逐屋逐室进行扫荡,将隐藏在各处的溃兵、太监和宫女驱集中在各个广场看押。
李明和宋涛等人则是下马步行,一路来到了皇极殿前的广场。此时宫内的溃兵、太监和宫女正在被远东军押解到此,显得极为混乱。
大家看着这个巨大空旷的皇极殿广场,和现代社会的故宫相比,这个时代站在这里,更能体会到华夏帝皇的威严,甚至心里都下意识的升起一股想要朝拜的冲动。
“以前我北京故宫我也来过几次,怎么和今天感觉不同呢。”宋涛双手叉腰站在广场中间四处观望,还满脸疑惑的说道。
旁边的林华笑着道:“当时你的心境是来旅游观光的,现在你是以一个征服者的心态进入紫禁城,感觉当然不同了。”
李明也笑着道:“以前的北京故宫那已经是百余年的岁月沉积,变成了一座文物古迹,可现在这里,才能算是真真正正的紫禁城。自永乐时代起,大名历代皇帝都住在这里,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帝皇之气。”
宋涛想了下,突然问了句:“你们说崇祯皇帝现在干什么呢?按照我们远东军进城后的攻击速度,我估计崇祯是出不了紫禁城了,那他就算是上吊也不会在煤山那棵歪脖槐树上了吧。”
他的话音刚落,远处几名远东骑兵快速的向这里冲了过来,距离李明百余米的位置翻身下马,急火火的跑到了李明的面前。
为首一人是远东西北军骑兵师的一名营长,他气喘吁吁的说道:“报告司令员,我部在搜索紫禁城御花园的时候,发现了崇祯皇帝……”
旁边的宋涛,没等那名营长说完,就急切的问道:“你们抓到活的了吗?”
那名营长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已经在一棵树上吊死了。经过皇宫里的太监反复辨认,最后确定了崇祯的身份。我们赶到时,曾让卫生员对他进行了急救,可时间耽误的太久了,最后并没有救活他。他旁边还有一个人,据宫里的太监辨认,是崇祯最信任的大太监王承恩。”
李明听了对方的话,莫名的生出一丝惆怅,心里也感觉有些空落落的。
他叹了口气,然后沉声说道:“看来崇祯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啊,命令部队在紫禁城动员一批太监和宫女,组织他们吧崇祯皇帝的遗体好好收殓一番……厚葬……”
旁边的宋涛嘿嘿笑道:“哥几个,我现在想去瞻仰一下崇祯同志最后的遗容,有想去的没有,想去的一起啊……”
李明看了眼兴冲冲的众人,摇了摇头道:“你们去吧,我现在不想去……”
听了李明的话,宋涛和林华等人连忙转身骑上战马,兴奋的向紫禁城深处的御花园冲了过去。
看着他们的背影,李明摇了摇头苦笑了起来。
虽然崇祯是个亡国皇帝,但后世对崇祯皇帝的评价却并不低。即便他没有唐宗汉武那样的英明睿智和雄才大略,而且有着性格急躁、刻薄寡恩、刚愎自用等等很多缺点。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崇祯同志确实是一个想把国家治理好的皇帝,只是一个从来没有经过系统的帝王教育,骤然接手一个本就千疮百孔的偌大帝国,对一个心性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十几岁的年轻人,确实有些强人所难了。
如果他生在盛世,从小有几位名臣专心教导,做一个守成的好皇帝还是可以的。只是他生不逢时,虽有雄心抱负、虽有强国之心、中兴之愿,克勤克俭,但是他既没有强国之能,也无用人之明,更无爱民之心,注定是一个悲情的人物。
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报,在紫禁城的后宫,发现了周皇后和崇祯的所有妃子集体自尽。另外,紫禁城各处还发现了数百名自尽的宫女和太监。
李明听到了这个消息,无奈的摇了摇头道:“把崇祯皇帝和周皇后葬在一起吧,其他妃子、宫女也要厚葬。命令部队尽量安抚紫禁城内太监和宫女的情绪。”
远处传来一阵阵马蹄声,宋涛和林华回来了。他们翻身下马来到了李明的身边。
宋涛阴沉着脸道:“我原来以为崇祯的衣服打着补丁,只是扯淡是事情。谁曾想崇祯他袖口还真打了补丁,看得老子心里都不落忍,堂堂帝皇之君,居然混成这个熊样,这家伙的命可够苦的。你再看看他手下的那些士大夫,一个个混得脑满肠肥,家家富可敌国。麻痹的,怪不得李自成要追赃。”
下午的时候,远东军带领一批宫内的太监,在东华门外为大明皇帝崇祯置办了一个规模不小的灵堂。崇祯皇帝已经被收殓好,放置在一口上好的棺木里,被运到了灵堂,还在京城0了一批道士喝上做了一场法事。
当拉着崇祯棺木的马车经过皇极殿广场的时候,被看押在这里的无数太监、宫女全都跪在地上冲着崇祯的遗体嚎啕大哭,有些控制不住情绪的太监,想跑到马车的边上,都被远东军拦住在了外围。
李明走了过去,组织了远东军对这些太监的殴打,然后看着广场上的太监和宫女。他们其实也都是苦命人。
为了保证皇帝妻妾们的贞操,才有了太监。宫中数千名太监里,权倾朝野、势力显赫的权宦毕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都是下层的小太监,终日辛苦劳动,大部分到暮年离开皇宫,也没见过皇帝一面。一旦失掉服役能力,都要被逐出紫禁城,晚年非常凄苦。
宫女的命运也好不到哪去,只有极少数服侍皇后或太后的才能得到恩宠。绝大多数宫女的生活是悲惨的。她们从选中入宫的第一天起就犹如进入囹圄,失去了人身自由,直到满25岁乃至30岁才许出宫婚配。
(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帝王后事
几名被打倒在地的老太监,他们看到了李明,不顾头破血流的从地上爬了起来,冲着李明跪倒在地,大声的哭嚎着想去帮助崇祯守灵。
李明想了下,对旁边的几个远东军官兵说道:“如果皇宫内的太监和宫女想要去悼念先皇,就让他们去吧。但你们一定要维持好秩序,灵堂绝对不能发生混乱。”
几个老太监听了李明的话,都抬起眼睛磕破的脑袋,不可置信的看着李明。他们绝对没有想到,远东军会如此大度,竟然让他们去送皇爷爷最后一程。
所以一帮太监都拼命的给李明磕头,“咣咣”的磕在石板上,额头都已经血迹斑斑。
李明没有理会他们,转身向皇极殿走去。宋涛等人也满脸复杂的看了这些跪在地上的太监,然后默默的跟着李明走了。
皇极殿广场上的太监也得到了消息,很多人都是喜极而泣。但是最后真正敢去崇祯皇帝灵堂的也只是少数人,而且大都是年岁比较大的老太监。
宫女去的就更少了,她们现在主要担心的是自身的安危,那还有闲心去悼念先皇。毕竟女人在这个时代,落到军队的手里,命运往往都极为悲惨。若是遇到残暴的军头,女人往往都会沦为营妓,成为众多兵痞的玩物,最后被祸害致死。
崇祯皇帝的灵堂就建在东华门外的广场上,大批太监和宫女忙碌到夜晚,终于布置好了灵堂。
历史上李世民进北京的时候,下令“献帝者,赏万金,封伯爵。匿者,灭族”。
崇祯的尸体被发现以后,只是有几个太监以芦席裹之,置于东华门外,后换柳木棺材,以土块枕头,又找了两个和尚念经。最后也是草草掩埋,后事办的不但寒酸,而且非常仓促。
而远东对崇祯的后事就比较重视了,崇祯的遗体头戴翼善冠,身着衮玉渗金袍,安放在一口上好的红漆棺木之中,灵前安放一张桌子,悬挂白桌衣,桌上摆着供品、香炉、蜡台和长明灯等。周围有不少的和尚、道士、尼姑和道姑,身着法衣,手执法器,不断地吹奏、诵经。
大批紫禁城穿着孝服的太监和宫女则是跪在周围,拼命的哭嚎着。他们是天家的奴才,崇祯的死对他们来说,打击相当大。而且崇祯是末代亡国之君,这些太监和宫女心里更是绝望不已。
虽然这个灵堂的规格,相比皇帝驾崩的规模当然相去甚远,但是作为一个亡国之君来说,绝对算是不小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太监和宫女从紫禁城走出来,接过孝服穿在身上,然后跪在崇祯的灵柩旁哭嚎,今夜他们还要为崇祯守灵。
如今北京城内虽然表面上一片平静,但远东军刚刚入城,所以北京城内的老百姓都紧闭房门,生怕远东军上门骚扰。数万凶悍的官兵进入了北京,若是军纪败坏,那他们也免不了要狠狠的被祸害一番。
生在天子脚下、皇城根畔的人,就算最底层的老百姓生活再穷困,也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心态当然也不能和西北挣扎在死亡线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