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然,“夜鹰”的飞行性能比“胡兀鹫”好得多。
在最大航程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夜鹰”的最大飞行速度达到每小时五百七十公里,比“胡兀鹫”高出一百二十,甚至比很多现役的单发战斗机还要快,最大升限达到了一万二千四百米,超过了除正在试飞的b29之外的所有重型轰炸机,比“胡兀鹫”还高了大约一千米。
当然,在机动性能上,“夜鹰”算不上出色。
这也是重型战斗机的通病,而且空军也并不有要求重型战斗机具有出色的敏捷性。
说白了,重型战斗机是非常纯粹的截击机,主要作战对象是敌人的重型轰炸机,因此只对速度、升限与航程有较高要求。
“夜鹰”能够取得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与其充裕的内部空间有很大关系。
事实上,这也正是“夜鹰”从“胡兀鹫”身上继承下来的优势。
虽然在设计的时候,贵飞的工程师缩小了“夜鹰”的机身尺寸,但是与其他任何一种战术战斗机相比,“夜鹰”的机身都非常大。更重要的是,“夜鹰”不是轰炸机,用不在设置内部弹舱,因此可以把原本用于内部弹舱的空间用来扩大燃油容量,从而大幅度提高其续航飞行能力。
要知道,“夜鹰”在不使用外挂副油箱的情况下,最大飞行距离达到了三千三百公里。
这是个什么概念?
当时,唯一能与“夜鹰”媲美的,也就只有美国的p38“闪电”战斗机了,而这种战斗机的最新改进型的最大飞行距离也只有三千六百公里。“夜鹰”的最后一种改进型,其最大飞行距离超过了四千五百公里,而且在使用两具外挂副油箱之后,还能提高到六千公里以上!
巨大的内部空间,不仅可以用来装更多的燃油,还可以装更多的设备。
虽然空军最初没有想过研制一种专用的夜间截击机,但是在“夜鹰”服役后,空军立即发现了这种战斗机的潜力。从第三批次开始,“夜鹰”就配备了机载雷达,成为世界上最早配备雷达的夜间战斗机之一。此后,空军还对前两个批次的“夜鹰”做了改进,为其安装了机载雷达。到一九四三年,“夜鹰”基本上就是专用夜间截击机了,绝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夜间执行作战任务。
事实上,“夜鹰”这个绰号,也正是由此得来。
“夜鹰”的机载雷达,正是安装在机首处,而在“胡兀鹫”上,这处低于驾驶舱的位置安装的是自卫机枪。
当然,在改进成夜间战斗机之后,“夜鹰”的配制也有所变动。
最显著的,就是增加一名飞行员,准确的说是雷达操作员,其位置在飞行员身后,主要工作就是控制与使用机载雷达。
当然,在一九四二年,所有“夜鹰”都是重型战斗机,没有配备机载雷达。
要到一九四三年,第三批次“夜鹰”才开始配备机载雷达,而昼间型的“夜鹰”要服役到一九四四年底,直到最大作战半径达到一千五百公里的单发战斗机问世,才全部改装成了夜间战斗机。
说白了,当时“夜鹰”是中国空军中,唯一一种能够在一千五百公里的作战半径上为轰炸机提供掩护的战斗机。
从瓜达尔卡纳尔岛到努美阿的直线距离接近一千五百公里,而伦内尔岛到努美阿的距离也在一千三百公里以上。也就是说,当时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只有“夜鹰”能够为轰炸机提供全程掩护。
正是如此,中国空军才把首批“夜鹰”部署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
有趣的是,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主要与“夜鹰”配合作战的,正是同样出自贵飞的“胡兀鹫”式中型轰炸机。
虽然空军在腊包尔、莫尔兹比港等地部署了一批重型轰炸机,但是这些轰炸机主要用来打击澳洲本土,很少参与岛屿作战。当时,中国空军并不缺乏重型轰炸机,不然也不可能大批提供给德意志第二帝国。主要是,重型轰炸机对起降场地的要求更高,而且后勤保障的难度更大,使其前线部署能力远不如中型轰炸机。比如,重型轰炸机需要长度在二千四百米以上的硬质跑道,而在所罗门群岛中,只有霍尼亚拉有一条这样的跑道,而“胡兀鹫”只需要一条长度在一千五百米左右的简易跑道就能起降。此外,重型轰炸机每飞行一个小时需要大约二十二个工时的维护量,而“胡兀鹫”只需要八个工时。更重要的是,重型轰炸机大量采用了铝制结构部件,极易受潮湿的气候影响,机体老化程度非常严重,而“胡兀鹫”上的铝制结构部件并不多,因此受气候影响要小得多。
当然,这也有战术上的原因。
重型轰炸机更适合用来打击城市、工业区、交通枢纽、军事基地等大型目标,而且往往采取高空投弹战术,而在西南太平洋上,除了澳洲本土,其他岛屿上根本就没有多少值得动用重型轰炸机的大型目标,反而是中小型目标众多,而轰炸这些目标,更适合采用较为灵活的中型轰炸机。
说白了,重型轰炸机的载弹量在大,在西南太平洋战场的岛屿争夺战中也派不上用场。
—://。。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二百六十二章疲于奔命
更新时间:201292717:44:21本章字数:5039
第二百六十二章疲于奔命
强大的岸基航空兵,正是第51舰队最有力的强大后盾。 /《》/ 《》广告 全文字txt下载
说白了,只要作战海域离瓜达尔卡纳尔岛的距离在一千五百公里之后,顾祝同就能随时呼叫岸基航空兵提供支援。
这个距离,正好覆盖了新喀里多尼亚。
也就是说,顾祝同完全可以让舰队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范围内活动,没有必要去冒险寻找决战机会。
只是,顾祝同并不这么看。
道理很简单,美军也知道中国部署在所罗门群岛的岸基航空兵大幅度增强,因此斯普鲁恩斯肯定会有所顾虑。
更重要的是,顾祝同不想以守成为主。
虽然在战术层面上,顾祝同的任务非常简单,第51舰队只需要在新喀里多尼亚西北海域活动,就能出动舰载机封锁所有通往努美阿的航线,但是这样一来,也将失去与第31舰队决战的机会。
果真如此的话,顾祝同还得面对更多的麻烦。
设想一下,如果在没有歼灭第31舰队的情况下,中**队攻占了新喀里多尼亚,战局会朝哪个方向发展?
很明显,短期之内,美军不会让第31舰队撤出西南太平洋。
这样一来,就算占领了新喀里多尼亚,中**队也无法攻打澳洲本土,第51舰队依然得留在西南太平洋上。
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后,第51舰队就只有一个目的了,那就是歼灭第31舰队。
问题是,还能够获得如此好的机会吗?
要知道,在不用守卫外围岛屿的情况下,主要任务仅仅是阻止中**队登陆澳洲,美军就没有理由让第51舰队离开岸基航空兵的掩护、单独到大洋深处寻找中国舰队决战,而中国舰队却必须进入美军岸基航空兵的打击范围寻找第51舰队决战,从而丧失航空作战能力上的优势。
可以说,在岸基航空兵面前,舰载航空兵是没有半点优势的。
别说第51舰队只有五艘舰队航母,就算增加一倍,再把所有小型航母算上,所能动用的舰载机只有一千余架,美军部署在布里斯班与悉尼两地的作战飞机都超过了一千架,而且这些美军战机可以迅速在两地间调动。 /《》/ 《》广告 全文字txt下载如此一来,美军能在一场战役中,投入两千架以上的作战飞机。
可以说,顾祝同非常清楚这一点。
要想避免在不利的情况下与第31舰队决战,顾祝同就得把握住这次机会,在新喀里多尼亚附近干掉第31舰队。
当然,顾祝同也相信,斯普鲁恩斯同样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道理同样,只要中**队占领了新喀里多尼亚,那么部署在努美阿附近的岸基航空兵就能覆盖整个塔斯曼海,让第31舰队无处可避。如果中国空军向新喀里多尼亚部署重型轰炸机,还有可能摧毁澳大利亚东南部的主要港口,比如悉尼,让第31舰队无家可归,而在西南太平洋上,除了悉尼等澳洲东南的港口之外,也就只有新西兰的港口能够容纳第31舰队了。
在此情况下,第31舰队别说在西南太平洋上作战,能不能安全返回本土都是个问题。
甚至可以说,只要中**队不急于登上澳洲大陆,就完全可以依靠新喀里多尼亚,用对付日本的方式来对付澳大利亚,即通过长期的战略轰炸与战略封锁,让澳大利亚成为美军的坟墓。
显然,美军必然会用尽办法守住新喀里多尼亚。
守住新喀里多尼亚的关键,正是夺回制海权,也就得在海战中击败中国舰队。
顾祝同看得非常清楚,这将是斯普鲁恩斯、或者说美国海军在西南太平洋上反败为胜的最后机会。
错过这个机会,就算美军保住了第31舰队,也将毫无悬念的输掉西南太平洋战争。
美国能够接受这样的结果吗?
虽然在马尔代夫海战之后,连美国总统罗斯福都认识到,澳大利亚是一块鸡肋,打输打赢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美军在此已经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而且向澳洲投入了大量兵力,如果放弃澳洲,在政治上肯定说不过去。
事实上,在是否坚守澳洲的问题上,美英当局已经形成公识。
当时,美英双方在对待澳大利亚的态度上,已经出现了很大的转变,而且就与马尔代夫海战有关。
在此之前,英国当局还幻想着能够夺回印度洋的制海权。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在一九四二年七月,丘吉尔在写给罗斯福的私人信件中提到,如果英国皇家海军夺回了印度洋的制海权,就将出兵西南太平洋,向澳大利亚派遣一支规模不低于五万的远征军,而美国则应该在中东战场上增加同等数量的兵力,缓解英国在中东战场上的压力。在回复丘吉尔的信件中,罗斯福基本同意这一安排,并且答应向中东派遣两倍于英军的兵力。
由此可见,当时英美的最高领导人都非常乐观。
可惜的是,马尔代夫海战的结果,彻底粉碎了罗斯福与丘吉尔的美梦。
显然,在没有制海权的情况下,别说美国不可能向中东派遣作战部队,连英国都无法增强在地中海以东地区的军事部署。至于向澳洲派遣远征军,更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英国根本就无兵可派。
这样一来,罗斯福不得不郑重考虑是否到了放弃澳大利亚的时候了。
虽然西南太平洋牵制住了中国的大量兵力,还让中国消耗了大量战争物资,但是总体上依然是中国占了便宜。仅从海军损失上看,中国就占了大便宜。美国海军在这里已经损失了四艘舰队航母与四艘小型航母,而中国海军只损失了一艘舰队航母,让双方的海军舰队规模差距大幅度扩大。
别忘了,在美国参战的时候,双方海军没有明显差距。如果把其他战舰、特别是战列舰算上,美国海军还有微弱优势。
在战斗伤亡上,中**队也占了很大的便宜。
到一九四二年七月底,美军已经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伤亡了近七十万人,其中有近五万是精锐的海军官兵,而中**队的伤亡总数肯定不到二十万,海军官兵的伤亡数字还不到美军的十分之一。
继续拼下去,美军也不可能占到便宜。
更重要的是,即便不考虑双方民众对战争的态度,美国承受战争损失与伤亡的能力也不如中国。
要知道,在一九四一年底,中国就基本上完成了分三个阶段进行的战争动员,国家全面进入战争状态,几乎所有国家力量与资源都开始为战争服务。美国晚参战一年,因此要到一九四二年底,才有望完成战争动员,也才能够把战争潜力全部爆发出来,而在此之前,美国的战争承受能力显然不如中国。
如果从交战集团的层面上看,那美国的差距就更加明显了。
打到这个时候,还在与美国并肩作战的只有英国与红俄,而且这两个盟友的情况都十分糟糕,红俄不在一九四二年底战败、也会在一九四三年的夏季战败,而英国能否坚持到一九四四年都是个问题。对面,与中国并肩作战的国家多达十四个,除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实力算得上强大的还有意大利,此外还有罗马尼亚、土耳其、保加利亚等国,而那些保持中立的国家,比如荷兰、瑞典、芬兰等,大多偏向于中德同盟集团,而且或多或少的为中德同盟集团提供了便利。比如,荷属印度尼西亚的所有油田就无条件的向中国开放,产出的原油几乎全部提供给了中国,而来自荷属印度尼西亚的天然橡胶,占到了中国橡胶总进口量的百分之四十。除此之外,法国战败所产生的势力真空,也大多为中德同盟所占有。比如,法国在中南半岛上的殖民地就全部被中国控制,该地区的法军全部向中**队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