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3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就是,宝贵的时间被浪费掉了近十五分钟。

直到一点三十五分,在距离缩短到不到四十公里的时候,德舰舰长才猛然发现,出现在雷达屏幕上的几艘英舰绝对不是巡逻舰,而是体形庞大的主力舰,并且推算出了这些战舰的航速都在二十节以上。

五分钟后,斯佩来到了“俾斯麦”号的司令舰桥。

此时,前出的轻巡洋舰已经与英舰再次交火,而且其雷达至少探测到了四艘航速在二十节以上的主力舰。

毫无疑问,出现在前方的就是本土舰队。

这个时候,斯佩仍然有机会率领公海舰队撤走。别忘了,公海舰队的最高航速能够达到二十八节,而本土舰队的最高航速不到二十八节。更重要的是,坎宁安根本没有考虑过公海舰队撤退时出现的情况,把三艘最高航速能够达到二十九节的快速战列舰留在了后面,而四艘速度稍慢的主力舰在前面。以双方的速度差、以及相对距离,本土舰队至少需要花上一天才能追上公海舰队,而一天之后,公海舰队已经在斯卡格拉克海峡南面了。更重要的是,能够追击的只有三艘“乔治五世”级战列舰,而这三艘战列舰绝对打不过由两艘“俾斯麦”级领队的公海舰队。也就是说,即便本土舰队在一天之后追上了公海舰队,而且没有遭到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的打击,也不可能击败公海舰队,反而有可能被公海舰队重创,损失掉三艘快速战列舰。

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斯佩撤退,坎宁安就不会追击,至少不会全力追击。

问题是,斯佩没有下令撤退,而是下达了战斗命令。

事实上,到这个时候,斯佩已经能够做出正确判断了。这就是,本土舰队出现在这里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反常的事情。如果斯佩能够冷静考虑,就会发现,美国派出那三支运输船队只是为了吸引公海舰队出海作战,而不是真的要向红俄运送作战部队,不然本土舰队就没有理由出现在设得兰群岛附近。

可惜的是,斯佩一点都不冷静,他看到的只是与本土舰队的决战机会。

当然,这也与当时的情况有关。

这就是,侦察巡洋舰只发现了四艘主力舰,还没有探测到本土舰队里的第二战斗群,也就不知道还有三艘主力舰。

如果只有四艘主力舰,斯佩确实有机会取胜。

正是如此,来到司令舰桥后,斯佩下达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准备战斗,然后着手编排战斗队列。

当然,编排战斗队列,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对手的情况。

在斯佩看来,本土舰队主动前来决战,因此坎宁安肯定会把速度稍快的三艘战列舰放在队列前方,以确保在必要的时候进行追击。如果斯佩为自己留条后路,他就应该把速度快的主力舰放在队列后方,以便在必要的时候紧急转向,从而让原本留在队列后面的主力舰成为领舰。

问题是,斯佩没有想过撤退。

结果就是,他把速度最快的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放在了前面,两艘“俾斯麦”级快速战列舰居中,两艘“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断后。显然,这也与当时斯佩了解到的战场情况有关。如果对手只有四艘主力舰,那么他的胜算就不会小到哪里去,也就得防止对方撤退,因此有必要让速度最快的战列巡洋舰在前方,以便在对手转向撤退的时候进行追击。

这下,坎宁安的美梦也落空了。

只是,斯佩并没有因此获得以少胜多的机会。

关键就是,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还没有获得中国生产的新式穿甲弹,两艘“沙恩霍斯特”级在两艘“北卡罗来纳”级面前根本没有胜算。斯佩能够指望的,就是两艘战斗力强大的“俾斯麦”级能够创造奇迹,以最快的速度击败两艘“南达科他”级,不然公海舰队肯定会被击败。

问题是,“南达科他”级是在“依阿华”级之前最出色的快速战列舰。

可以说,在各个方面,“南达科他”级的性能都超过了“俾斯麦”级,特别是在火力与防护上,“南达科他”级的优势极为明显。即便“俾斯麦”级拥有更先进的火控系统,但是只要交战距离缩短到一万八千米以内,双方火控系统上的差距就没有太大的影响了,而公海舰队的官兵并不知道这一点。准确的说,公海舰队的官兵并不知道该如何充分利用火控系统的优势。

在斯佩决定与本土舰队交战的那一刻,公海舰队的命运就无法更改了。

—://。。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三百零七章一决雌雄

更新时间:201210822:27:52本章字数:4821

第三百零七章

一决雌雄

一月六日,凌晨二点四十分,设得兰海战打响

交战开始后,坎宁安就发现,与两艘“北卡罗来纳”级对阵的不是“俾斯麦”级,而是火力逊色得多的“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而与两艘“南达科他”级交战的是更加强大的“俾斯麦”级。

显然,此时已经来不及调整交战序列了。

大概是对“北卡罗来纳”级的防护不够自信,坎宁安犯了这场海战中唯一的错误,即让两艘“北卡罗来纳”级尽可能的与对手周旋,尽量保持好交战距离,避免过早遭到重创,以便接下来对付公海舰队的主力。

必须承认,这是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

道理非常简单,坎宁安的这道命令,等于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两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上。

要知道,当时坎宁安坐镇指挥的第二战斗群还没有投入战斗。

只是,即便坎宁安没有下达这道命令,也会出现同样的结果,即两艘“北卡罗来纳”级的美国舰长都不够自信。

别忘了,就在几个月前,这两艘战舰在第二次新乔治亚海峡海战中,被两艘同样装备二百八十毫米主炮的大型巡洋舰打成重伤。如果不是对手一直保持着较远的交战距离,恐怕这两艘战舰就被击沉了。

结果就是,在收到坎宁安的命令之前,“北卡罗来纳”号的舰长就下达了转向令,并且没有按照规定降低航行速度,依然保持着二十二节的航速。跟在后面的“华盛顿”号采取了同样的战术,没有向德舰靠近。

显然,过高的航速,对美舰更加不利。

在火控系统不如对手的情况下,美舰只有缩短交战距离才能提高炮击命中率,也才有望尽快击败对手。

可惜的是,两位美国舰长选择了相反的战术。

这下,重担全都压在了两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身上。

以当时的情况,两艘“南达科他”级应该跟随前方的战舰转向,以便保持战斗队列,但是两舰没有这么做,而是继续向德舰逼近,并且在二点五十分之前就把航速降低到了更适合炮战的十六节。

混&

弹窗广

告)

显然,两艘“南达科他”级的美国舰长更加自信。

问题是,“南达科他”级受排水量限制,其总体防护水平并没有比“北卡罗来纳”级提高多少,其主要防护区域的装甲厚度只增加了数毫米,基本上没有多大意义。事实上,为了把排水量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且解决掉“北卡罗来纳”级存在的问题,“南达科他”级在设计上做了很多文章。比如,采用单烟囱结构,从而把舰体长度由“北卡罗来纳”级的二百二十二米缩短到二百零七米,型宽则保持不边,长宽比缩小到了六左右。虽然缩短舰体总长,有效缩小了主要防护区域的面积,也就减少了装甲用量,但是要达到设计的速度,却需要更高的推进功率,也就变相增加了动力系统占用的排水量,富余的排水量并没有达到美军的期望。结果就是,“南达科他”级并没有完全解决“北卡罗来纳”级存在的问题,反而新增加了一些问题。比如,在仅有一根烟囱的情况下,如果烟囱中弹,那么其航行就会受到影响。

事实上,也正是存在的这些问题,让美国海军在设计“依阿华”级的时候,没再严格限制排水量。最终就是,“依阿华”级在主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排水量比“南达科他”级多出了一万多吨。

显然,“南达科他”级算不上完美的快速战列舰。

与“俾斯麦”级相比,“南达科他”级的主要优势体现在火力上,而在防护上,两者的差距并不明显。主要就是,“南达科他”级的装甲防护设计更加合理,特别是主装甲带采用了外倾安装方式,防护效果要比垂直安装的高出百分之十左右,而“俾斯麦”级得益于更大的排水量,主装甲带要比“南达科他”级厚得多,基本上抵消了外倾设计产生的效果,防护能力与“南达科他”级旗鼓相当。

当然,并非所有方面两种战舰都旗鼓相当。

严格说来,“俾斯麦”级的防护还要稍微好一点。

虽然在设计的时候,“俾斯麦”级没有过多的考虑水平防护,其水平装甲最厚处也只有一百二十毫米,远低于同时期的快速战列舰,但是在建造的时候,来自空中的威胁、以及远程炮战构成的威胁,让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认识到了水平防护的重要性,为“俾斯麦”级增加了一道厚度为五十毫米的上层甲板,把水平装甲的厚度提高到了一百七十毫米,超过了大部分同期的快速战列舰。

当然,“南达科他”级在建造的时候,也针对新出现的威胁做了修改。

比如,“南达科他”级在水平装甲上方,有一层厚度为三十八毫米的露天甲板装甲,其水平装甲的总厚度超过了一百九十毫米。

问题是,防护能力不仅仅看装甲的厚度,还得看装甲钢的质量。

整个大战期间,德意志第二帝国生产的装甲钢都拥有最好的质量,其防护能力普遍比美国生产的装甲钢高出了百分之十左右。也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国才制造出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坦克战车。

在海军方面,情况也差不多。

建造“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就使用了表面渗碳技术来制造装甲板,而实际测试证明,表面渗碳钢板的防护能力要比未做处理的高出百分之十五左右。建造“俾斯麦”级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钢铁厂不但拥有了足够的产能,还开发出了性能更好的合金钢。此外,帝国工程师还提出了“复合装甲”概念,只是没有立即应用到海军战舰上。

更重要的是,在之前的海战中,“俾斯麦”级的防护能力已经经受住了考验。

在与“乔治五世”级的战斗中,“俾斯麦”号挨了二十多枚十四英寸穿甲弹,其主要部位没有一次被打穿,只有次要部位被穿甲弹打穿。虽然“南达科他”级的十六英寸主炮拥有更强的威力,但是要在较远的距离上对付“俾斯麦”级,依然非常勉强,只有把交战距离拉到足够近,才有足够的威力。

显然,两位美国舰长非常明白这一点。

问题是,缩短交战距离,美舰就要承受住德舰的炮火考验了。

事实上,在此之前,“乔治五世”级就已经在实战中证明,只要交战距离在一万四千米以上,“俾斯麦”级的三百八十毫米主炮就没有致命威胁,但是只要交战距离缩短到一万四千米以内,问题就严重了。

从防护上讲,“南达科他”级与“乔治五世”级相差不大。

也就是说,只要交战距离缩短到一万四千米以内,即便能够用十六英寸主炮轰穿“俾斯麦”级的装甲,“南达科他”级的主装甲带也会被“俾斯麦”级打出的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弹打穿。

显然,在近距离炮战中,穿甲能力与防护能力都不重要了。

这时候比的,就是双方的主炮数量,即谁能以更快的速度开火。此外,主炮的命中率也极为重要,而这由火控系统决定。

虽然“南达科他”级有九门主炮,而“俾斯麦”级只有八门主炮,但是两者的火力密度与主炮的生存率并无太大差别。主要就是,“南达科他”级的九门主炮集中安放在三座三联装炮塔内,只要有一座炮塔瘫痪,就只剩下六门主炮,而“俾斯麦”级的八门主炮安装在四座双联装炮塔内,即便损失一座炮塔,也还有六门主炮。

至于火控系统,“南达科他”级就没有任何优势了。

很明显,这两种战舰在主要性能上势均力敌,因此在二对二的战斗中,双方的胜负机会各占一半。

如果保持好交战距离,即火控系统成为决定炮战胜负的主要因素时,两艘“俾斯麦”级取胜的概率还要大一些。

也正是如此,“南达科他”号与“印第安纳”号才主动向德舰靠近。

只有缩短交战距离,降低火控系统所产生的影响,美舰才有更大的胜算,也才有望尽快取得胜利。

这个时候,斯佩要做的就是控制好交战距离。

战后,有人用计算机做过模拟,如果当时斯佩把交战距离控制在二万二千米到二万四千米之间,两艘“俾斯麦”级取胜的概率高达百分之七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