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即的,莫斯科方面与北京联系了一下,表明了一下大概的意思。毛主席没说什么,直接给魏晨东去了个电话,只问了一个问题,“苏联想和谈,你有什么打算”。
魏晨东也是回了一句,“一切结果苏联政府的意愿”。
毛主席意会,拖延了两天再给莫斯科去了一份电报,内容为:和谈可以进行。
得知这个消息,苏联当局缓缓嘘了一口气,但斯大林并没有多少兴奋,因为他知道,魏晨东绝对不是个大方的主,这次,苏联恐怕得出不少血了。
立即的,苏联当局立即命令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先赶赴北京,然后通过北京,再与沈阳方面接触。
可是苏联人没想到,由于他们的拐弯抹角,别人比他们先到了,这就是德国的代表团,在德国一发动袭击的当天,他们就已经从德国出发了。
显然希特勒对这次与炎黄军的接触颇为重视,派来了自己的心腹大臣,宣传部长兼教育部长戈培尔,这个最会演说和鼓吹的家伙。
说实话,相比于其他西方列强,魏晨东对德国的恶感最小,因为,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从德国的受益最大,如果不是希特勒带领德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中德的关系将会更加深入,只是这只不过是假如。
魏晨东虽然没有公开戈培尔一行的到访,但却是隆重的款待了他们。
接下来,就是双方的谈判,希特勒只给了戈培尔一个任务:让炎黄军加入到我们的阵营中来
正文第三四一章德国、苏联,选哪个?
:2011…7…618:11:02本章字数:2325
第三四一章德国、苏联,选哪个?(求票票~)
戈培尔没有直接说明德国想让炎黄军加入到法西斯阵营中来,而是在魏晨东的面前大肆吹嘘德国的实力。
“我们本来预计在三个月内占领苏联,现在看来,可能两个月的时间都用不到了”,戈培尔不无自傲的道。
魏晨东点点头,对德军的进攻节奏和强大的实力表示赞赏,并表示愿意与德军的一些高层进行战术上的探讨。
魏晨东迟迟不深入主题,让戈培乐觉得他是不是没明白自己的意思,还是理解错了自己的来意,于是换了一种思路问道:“魏将军,我们德国虽然战力强大,但毕竟不是一个人口大国,与你们中国是没得比的,现在我们面临着一个问题,等我们占领苏联后,这广袤的土地,我们将如何来处理呢?”
魏晨东听了含笑道:“你们的思想还真是深远,战争开始打,就已经把后面的事情想到了,这恐怕也是德军无往不利的利器吧”。
“哈哈……魏将军过奖了”,戈培尔兴奋一笑,然后道:“魏将军,东北有几千万人,发展空间有限,元首这次叫我来,是想询问一下,魏将军对苏联的土地有没有兴趣呢?”
魏晨东听了假装眼睛一亮,心里暗道,正题来了,道:“保罗部长是何意?”
“元首的意思是这样的,反正苏联土地广阔,我们又要不了那么多,所以准备在我军占领苏联后,向炎黄军出售一些,至于价格方面,我们现在就可以谈……”戈培乐盯着魏晨东认真的道,其实他的心思已经思略开了,如果他自己是魏晨东的话,一定不会同意这个条件,那还不如出兵自己打呢,那样,一分钱都不用花了。
其实戈培尔这样说,就是为了激起魏晨东的野心和图谋。
魏晨东听了不语,眉头紧皱,开始思考着,戈培尔没有打扰他,一口一口的品味着美味的中国茶,他相信魏晨东会有个正确选择的,只要他准备出兵苏联,那么,自己就可以隐晦的透露出,元首有意让炎黄军加入轴心国联盟了,相信那时的魏晨东就更不会拒绝,毕竟要与许多国家为敌,自然也需要自己的盟友。
“我们所面对的位置是苏联的西伯利亚,这里土地广阔,但地广人稀,并不是个居住的好地方,恐怕就算我们买了这块地,也不一定能动员多少百姓去居住啊”,思索良久,魏晨东不无叹息的道。
戈培尔听了一愣,暗道魏晨东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他还真的愿意花钱买这些本可以自己拿的土地吗?脑子一转,随即说道:“这一点,我们也考虑到了,但是,价格是可以商谈的嘛,相比于苏联的西部,这东部自然要差一些,那,一平方公里的土地,魏将军准备花多少钱呢?”有点摸不清楚魏晨东的想法,戈培尔干脆就准备将错就错,他相信,只要炎黄军出兵深入到了西伯利亚,不管是用钱买还是出兵打,都基本上造成了他出兵苏联的事实,这从间接上来看,炎黄军也是与德军站在一个阵营里了,届时,有了这个好的开头,相信后面的谈判就会好很多。
“呵呵,保罗部长是不是有点心急了,毕竟现在苏联的土地还是苏联的,德国无权进行买卖,先等德军占领了苏联再说吧”,魏晨东没有直接回应戈培尔的问题。
“呵呵,魏将军,事实就摆在面前,相信凭魏将军的眼光,一定能看出来,苏联佬肯定坚持不了两个月,现在我们把价格谈好,一等我们占领苏联,炎黄军出钱,我们就直接给地了,苏联的资源和人力尽由炎黄军任意开采使用,我们一概不会干涉,现在炎黄军也缺乏一定的资源与人力,要是有了西伯利亚地区,相信炎黄军的发展速度又会上一个台阶了,世界上又会多一支无敌的军队,对于炎黄军,我们元首可是早有结交之心,只是中间有美英和苏联挡路,才一直拖到现在,如今好了,美英龟缩在英伦三岛和北非,苏联佬也快玩完了,你我两军可以尽情的交流了……”
戈培尔不愧是一个忽悠天才,既然赞赏了德国的实力,又抬高了炎黄军的身价,如果是一般人,恐怕还真的被他给打动了,但是魏晨东是谁,他是一个未来人哪,虽然历史的很多内容已经改变,但他深知苏联的底蕴,光通过战争初期的胜利是很难看出这个国家的潜力的。
在不敢保证德国一定会战胜苏联之前,魏晨东是绝对不会冒然加入到德军阵营中的,再说,就算届时德军战胜了,炎黄军的活动区间也很大,面对庞大的苏联,相信德国是没有多少兵力来防守炎黄军了,届时,炎黄军进可深入苏联,打着光复苏联的旗帜,退可入蒙古和西伯利亚,相信德国人也拿炎黄军没有办法。
当然,眼下德军强势异常,魏晨东现在还不想得罪他们,假装着和戈培尔谈价格,但拒绝先付定金,双方的谈判一时处于僵局。
戈培尔这才意识到事情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乐观,于是给国内发报,将这边的事情大概说了一下,并且,还把自己所见到的炎黄军军力表述了一下,电报中充满敬畏的语气:炎黄军兵力看似只有不到两百万,其实,只要魏晨东一召唤,立即可以组建五百万的军队,甚至还会有不下五百万的民兵,这个民族的底蕴比元首估算的还大,而且炎黄军的军力也非常强大,装备极其精良,一些武器,较似比之与德军的先进武器,也是毫不逊色,特别是炎黄军的喷气式战机的技术已经成熟,这绝对是一场创世纪的**,望元首重新定位与炎黄军的关系……
当希特勒接到戈培尔的汇报时,心中也充满震惊,对戈培尔的判断,他是相信不少的,这魏晨东有如此强大的军力却好像并不愿意深入战争,他究竟是何意?这时,自诩聪明绝顶的希特勒,也是有点摸不准魏晨东的想法了。
无奈之下,希特勒只得命令戈培尔,尽量处理好与炎黄军的关系,至于谈判方面,可以适当让步,另外,看有没有可能将炎黄军的一些先进技术搞过来。
其实戈培尔和国内的联系内容也是被魏晨东掌握了不少,基本上摸清了德国人的用意,所以在谈判上,魏晨东占了不少主动。
这边谈判还未尘埃落定,苏联人以外交部长莫洛托夫的谈判代表团却是来到了沈阳。
正文第三四二章与苏联人的谈判
:2011…7…87:23:21本章字数:2252
第三四二章与苏联人的谈判(求票票~~)
对于苏联人的到访,魏晨东也是做了安排,没让戈培尔一行碰到他们,也对德国人封锁了这方面的信息。
此次陪同莫洛托夫来的还有新中国的**副主席,魏晨东隆重的款待了一行人。
莫洛托夫显然比较心急,着急着谈判,但魏晨东好像并不关注这个似的,整天带着刘副主席,毛岸英等深入到广大农村和工业区进行访问和考察,请求思想先进的刘副主席提出宝贵意见,以把新中国的成功经验借鉴到东北来。
对于魏晨东的求知性和实践性的行为,刘副主席表示了高度的赞赏,一个领导人,就要有这种气魄,不要有自傲心理,活一生学一生,不管对谁都是行得通的,他魏晨东这一点做得比较好。
刘副主席也没有藏拙,只要是自己有异议的地方,他都会主动的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有补充和改进的,也是提出了宝贝的意见,像毛岸英一行晚辈也是受益匪浅,这可是结合新中国和东北的双重经验啊,不说是百分百正确,但绝对是比较成功的典范。
刘副主席可谓国成立以来,首位来到东北的中央高层,中央对东北等地的发展也是比较关注的,此次**也是有交待,深入了解一下东北的发展情况,借这个机会,刘副主席看到了东北蓬勃发展的景象,新中国目前实行的是公社化制度,而东北实行的是承包责任制的制度,两方都发展得比较好,一时也比较不出来哪个制度更有优势,不过,公社化制度才更像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如果两种制度的结果差不多,新中国铁定是会将公社化制度进行到底的。
对于制度上的问题,魏晨东现在没多说什么,虽然他知道公社会制度前期效果不错,但随着时间的进行,这种制度肯定不行,因为人的思想都是有惰性的,现在大家之所以一起吃大锅饭,一起下地耕种而不在乎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方针,那是因为大家以前的苦日子过惯了,现在突然有好的新制度,当然会一股脑儿的拥护,也不在乎其他一些东西了,只要吃饱穿暖就行。
但是随着人们的日子好过一些,下一代渐渐长大,他们的思想肯定就会发生转变,比如说,他们会看到,同样的两个人,一个吃的饭多,一个吃的饭少,而吃饭多的就不一定干活多,反而有可能还干活少,这样,吃饭少的就明显吃亏了,凭什么我吃的饭少,反而还干活多呢?
这样长期下去,人们的工作漏*点就没有那么高了,公共化制度就会开始腐烂,也就开始证明这种制度的不行。
目前魏晨东在东北,不能越权管这些事情,而且现在谁也不能说公社化制度就不行,盲目的进行批判反而效果不好,那还不如做出一些实践来看。
现在毛岸英和刘副主席看到了承包责任性的生产模式,在他们的浅意识里,肯定会将两种制度进行比较,慢慢的就会发现问题,届时在公社化制度出现问题时,改革起来也会容易很多,这也是魏晨东将后世的理论慢慢来影响这代领导人的一个措施,一句话说得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切标准”,至少到目前为止,承包责任制是可行的。
相比与炎黄军与苏联的谈判,刘副主席反而对东北的发展模式特别感兴趣,比如耕地的承包到户的责任制度,把农田分到每家每户,一切由自家种植,多劳多得,相比国的大家一起下田干活有着本质的区别,还有就是工厂的生产模式,采用流水线工作模式,计件来算取工资,并且,工厂还给工厂买了各种人性化的保险金,甚至还有听都没听说过的养老金,失业保险金等等,这让员工的工业积极性高涨很多,也少了许多后顾之忧。
还有就是教育模式,采取半工半读,高校学生一边学习一段时间,然后会被分派到所学对口专业进行实践性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再回到学校补充自己不足的地方,这样,学生的进步就会越来越快,而且对人生也有了一个目标,毕生之后上岗也会很快上道……
这一种种的生产模式和工作模式,让刘副主席欣喜不已,暗道魏晨东这帮家伙是怎样想到这些先进的东西的,他琢磨着,回去之后一定要和主席一起探讨探讨,去陈留精,然后再进行试点运作,确实可行的话,就在全国展开,现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缺乏的就是经验,反正一穷二白,走错路了也不怕,多试几次,总能找到最适合新中国的道路。
莫洛托夫感觉好像被人冷落了一般,刘副主席在来之前就声明了,只起牵线搭桥的作用,对于双方的谈判一概不参与,所以在整个谈判过程几乎都没有参加,参加时也只是当旁听,不作发言。
而魏晨东好像对与苏联人谈判也不大感兴趣,只派陈炳南等几人将炎黄军的意思表述了一番,苏联要答应就答应,不答应,我们也不在乎。
莫洛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