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暴-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顿时有家卫少年上前来,将那门板抬起。俞大海有些愕然,没有想到俞国振竟然如此简单地处置了张大疤拉。

张大疤拉却是从舷板滚了下来,大声道:“我服了,俞公子,我服了,我愿为俞公子效力,得我相投,西海之上,俞公子号令之下,无人敢于不从!”

他被逮来,一路上琢磨,这位俞公子究竟是何等人物,进了寨子之后总算想明白,俞公子志向远大,他来找新襄的麻烦,几乎是被牵着牛鼻子走。就算他不来,只怕俞公子也要打他的主意,既是如此,他不如为这位雄才大略的公子效力。

当看到俞国振善待俞大海时,他更觉得,自己有了一线生机,毕竟,论及在西海的声望,他远超过俞大海。

听他这般说,俞大海心中一动,看着俞国振,等待俞国振的回应。

俞国振却是一笑。!。

第二卷一五六、余波犹激浪三尺(一)

更新时间:2012739:03:43本章字数:4906

俞国振笑的时候,整整lù出六颗白牙,看上去极是阳光,黄顺、俞大海见了觉得如沐春风,可张大疤拉见了,却觉得身体仿佛被抽尽了气力,比起他方才大泻特泻时还要难受。

“你便是想充当三姓家奴,却须有吕奉先的本领。”俞国振缓缓道:“我有了俞大海,你那些许本领,如何能看在我眼中。”

此话一出,俞大海心花怒放。在见识过俞国振层出不穷的手段之后,他对俞国振已经是真心敬服了,而俞国振自他回来后的种种举动,又让他睡着俞国振的重视,只觉得跟上了这样一位主公,实在是有如赵子龙遇着刘玄德一般!

“况且,我方才不是给你罗织罪名,要杀你,我需要罗织什么罪名么,弃中华而投诸夷,还可以说是人各有志,但引外贼而残国人,这一罪状……天饶你,地饶你,我不饶你!”

说到最后“我不饶你”四字时,俞国振脸上笑容尽敛,他双眉如剑,原本是个娃娃脸,可这时,却显出逼人的英气。

有些事情可以开玩笑,可以宽容,但有些事情却是底线,绝对触碰不得!

“带走吧。”

张大疤拉瞠目结舌,还想为自己求饶,却发现无论他如何搜肠刮肚,竟然找不到可以求饶的理由出来。他就这样被拖了出去,无声无息地处死,尸体与那些战死的海寇一般,便葬在了新襄寨外三里许的一处山包之下。

至于新襄寨自身阵亡之人,则被葬在了黄牛岭边的一块风水宝地。

处置完张大疤拉之后,俞国振命人将俞大伙的手下都带去宴饮,唯有俞大海、荀世禄两人,他招呼进了自己身后的大屋之中。

“公子有何吩咐?”见俞国振望着自己二人好一会儿不出声。俞大海惴惴地问道。

“听九河说,你是武襄公族人?”俞国振问道。

“是倒是,只是后生不肖,污了武襄公之名。”俞大海面有愧sè。

“如此说来,我们倒真是一族,国威哥哥,你说与大海听听。”

“是,武襄公七世祖为俞敏公。在我们族谱中记载,为凤阳府霍邱人,与我们先祖……”

俞大海这才注意到,屋子里尚有另一人,这人年纪有三十余岁,看上去沉稳普通,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只是俞国振和他说话,他才开口。

这正是俞国振大堂兄俞国威,他在家中启méng识字。靠的便是一份族谱,听他琅琅而谈,这襄安俞家竟然真与谥号为武襄的俞大猷有着同族之亲,俞大海顿时又惊且喜。再一叙辈份,他与俞国振恰好是同辈!

“果然是自家兄长。”俞国振哈哈大笑,有了这个族亲身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安俞大海之心,同时也可以让他更加卖力地干活。

“哪里敢当,哪里敢当。”俞大海也咧着嘴干笑。

与俞国振是同族,他当然欢喜,这意味着他对于新襄寨来说,不再是被逼投靠的海寇。而是远来投奔的族亲,两者之间,可是千差万别!但是,他心中又有些不安。若换了他,哪里肯认这种破落户为族亲,俞国振认了他这位族兄,必然有所驱使,而且这驱使恐怕还相当艰巨。

“既是自家兄长,那么我就完全放心了。”俞国振回到座位之中,敛起了笑:“大海兄长应当知道,张大疤拉是我特意引来的。”

“是。”

“西海之上,虽然没有刘香老郑一官那样的巨枭,但是势力也繁杂纷众。我没有气力也没有时间去与他们一一争斗,故此借张大疤拉之后。将他们聚拢起来,但他们竟然召来了安南人。倒是在我意料之外了。”

俞大海早猜出了俞国振的一些目的,可听他亲口证实,心中还是禁不住一阵澎湃。自南直隶到钦州才不足三个月的时间,自己这位亲认的族弟不仅建起了新襄寨这份基业,更是谋划了一场大的战役,此战之后,整个西海局面便为之一净!

“现在既然西海上有些规模的海寇都被一扫而尽,那么接下来就是我们来接收整个西海。大海兄长,我要建一支水师,但朝廷绝不会允许我出来担这个名声,虽然我在朝中也有强援,可这个口子很难开,故此只能有劳你,为这水师首领,我再帮你运作,如郑一官之事,得个游击之类的官衔,好于西海行事。”

俞大海jī淋了一下,这原本就是他初时的计划,在西海杀人放火受招安,却不曾想,俞国振与他想到一块了。

“之所以要掌控西海,一来我新襄寨人口会越来越多,估计明年人口便可过五千,我需要大量的渔肉,想来西海的那些海寇,是不会让我安心打渔的。”

“二来么,我对西海的商路也极有兴趣,据我所知,如今会安为安南一大港,每年一至三月,便有倭人、华人至此贸易,西洋诸夷也纷至沓来,我们的船如今还不能赴远洋,但去会安,应该没有问题吧?”

“公子是想去会安贸易?”

“在陆上我喜欢当武装农民,在海上我当然是武装商船。我们华夏之民,与洋夷诸蕃不同,让我们主动去劫掠,那自然是,哈哈……不过若是别人惹到咱们头上,我也不会客气。”俞国振含含糊糊地说道,他怕俞大海不明白他的意思,还别有所指地道:“听闻倭人自东京来的一艘朱印船上,便有三百箱、四千贯目的现银……倭人一贯目是多少,你很清楚吧?”

这个消息是俞国振南下时在广州打听到的,徐林家族产业做得越发大了,与广州府的豪商也有往来,商人在一起免不了要打探各地商情,有一个跑安南航路的商人便提到此事,每年倭人朱印船都携大量现银甚至是纯银进入会宁,在此收购来自中国的丝绢、瓷器和各种器物,还有来自西夷的诸多南蛮物。

“一贯目为百两银子,四千贯目……即是四十万两!”俞大海呼吸稍停了一下,然后在心中大骂起来,张大疤拉那蠢货,既然在西海纠集了这么强大的力量,为何不直接去劫倭国的朱印船,这一船可就是三四十万两的银子,每年倭国来的正式朱印船至少有两艘,sī下走sī的船则数量不一,随便劫一两艘,哪里还要冒险来攻新襄!

这是将新襄当成软柿子捏了,以为是人畜无害小白兔,结果这小白兔却长出獠牙利齿,反把他给吞了。

不过稍一想,俞大海便明白,张大疤拉能和安南人拉上关系,只怕他雇请的这些安南士兵便是来自南边的阮朝,自然不会去打会安了。

“小人明白俞公子的意思了。”虽是认了族亲,俞大海却没有那么不开眼,真以俞国振兄长自居,旁边的俞国威可是俞国振的正牌堂兄,但在新襄寨里却都跟隐身了一样,指挥杂务时总有他,但却永远是藏于俞国振的身后,没有什么存在感。

顿了一下,俞大海又道:“不过,小人觉着,如今人心未附,便是夺了几十万两银子,也未必能给公子送来。”

那是自然的事情,换了俞大海自己,也觉得若是自己抢了几十万两银子,只怕立刻就跑到南洋去过好日子,哪里会给俞国振送来!

“不急于一时,现在我任命你为新襄渔政局副司,受三阶衔。”俞国振拍了拍手,小莲从里屋走出来,将两套新的制服拿了出来,与别的家卫制服为草绿sè不同,这两套皆为纯白sè,在肩章之上,绣着三条红线。

俞大海原本瞧着家卫那身衣裳,便觉得虽然有些怪,可确实实用好看,此时自己也得了一套,便知道自己是真正得到俞国振重用,心中顿时欢喜。

“荀世禄,我任命你为渔政局副司,同样受三阶衔。”俞国振又道。

不一会儿,小莲便将荀世禄的制服也拿了出来,荀世禄接过制服之后便要下拜,却被俞国振拦住。

“罗九河!”俞国振又看向罗九河。

“在!”

“我任命你为渔政局司局,受四阶衔。”

罗九河脸上顿时现出jī动之sè,虽然知道会转入渔政局,可是他却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被提阶衔!

高不胖死后,大柱二柱被提了一阶衔,已经是四阶,而他罗九河,是家卫少年中第三个被提至四阶的。他长期的好友和竞争伙伴叶武崖,如今还是三阶,俞国振随身亲卫齐年,也是三阶,其余少年,更是二阶以下!

只有张正,接替他的位置之后,也会升一阶进入三阶。

“定不负小官人重托!”他向着俞国振行礼。

“海上你是新手,多向大海哥哥和世禄讨教,休要傲慢。”俞国振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们到里间去换好衣裳,海军的礼服,今后便是白sè。”

俞大海心中怅然若失,但同时又松了口气,俞国振在他们上头安置了一个上司,那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且他做得堂堂正正,不象别人,安插人手肯定是安插到手下,那才是真正让人头痛的事情。

他们换衣裳时,罗九河低声介绍了一个家卫中的职衔制度,他有意接近,俞大海与荀世禄知道他是俞国振最亲信的人物,哪里不曲意奉承的,加之罗九河说话带点小sè的荤段子不断,不一会儿,三人便其乐溶溶了。

(感谢王孙武阳的大饽饽,好吧,我从善如流,七字标题变大卷。今天的第三更奉上,两天七更二万一千字……求月票支持我在分类排行榜上占久一点,我的目标,是能占到有起点推荐为止啊。)!。

第二卷一五七、余波犹激浪三尺(二)

更新时间:20127310:31:11本章字数:5019

“大捷?”

“大捷!”

北京城中,崇祯皇帝把奏折接了过来,方才与曹化淳的简短对话,让他知道,自己现在收到的是好消息。

他自诩英主,不象那些被他所鄙视的庸主那样,掩耳盗铃不喜听坏消息。但是如果地方上送来的奏折是好消息,他当然会更高兴。

温体仁扫了在旁边的曹化淳一眼,不过他做得极为隐蔽,就是曹化淳也没有发觉。而且曹化淳如今正眉开眼笑,不停地向着崇祯作揖:“正是大捷,奴婢要为陛下贺啊,陛下果然是慧眼识英才,将那个王传胪任命为钦州知州,才上任月许,便有此大捷,海清河宴边疆无忧矣!”

“你这老货,就知道胡乱拍马屁。休得聒噪,待朕看了王传胪的奏折再说!”

奏折是六百里加急递送得至,崇祯皇帝听了一个被妻子千里捉jiān而对驿递怒不可遏的御史毛羽健之言,裁撤驿递以至李自成反,但基本的军情传递,所受的影响还是不大的。

他拆开密疏,里面谈了八月十五日新襄之战经过,原本俞国振是希望密疏中没有自己的名字,但王传胪却还是详细写了经过。故此,崇祯一见到“有南直隶庐州府无为人俞国振于此立寨”,心中顿时大奇:“这个俞国振……这个俞国振莫非便是年初破贼的那一位?”

“正是。”曹化淳笑道。

“他如何跑到……钦州去了?”崇祯皱起了眉,心中生起一丝警惕。

他其实是个刻薄寡恩之人,但倔自己并不知道这一点。曹化淳却是明白,他没有回答。只是低着头。

倒是温体仁心思转了转:“陛下,此人有几分将才,何不调他去剿贼?”

“不过是一少年,在乡土间有几分本事。可去剿贼……”

若俞国振有个出身,比如说武举,那么温体仁的建议必然得崇祯支持,可是俞国振出自乡里,特别是在崇祯所得的消息当中,与东林走得很近。本身还是东林中方孔炤侄女婿,这就非常犯忌。这种人,如何能让他执掌兵权!

说完之后,他继续看下去,王传胪虽然从当时一个士大夫的立场出发,不愿在密疏中隐瞒情形,不过在俞国振再三要求下。他倒在在具体经过里隐去了俞国振的功绩。只说俞国振在钦州立新襄寨,海寇袭之,他得知消息后向王传胪求助,王传胪便行文廉州府巡海大使,调涠洲游击赵千驷领三营水军、钦州把总独孤星引两营陆军,又请时罗峒峒主黄浩发狼兵相助,于新襄寨大破海寇,雷州以西海寇靖矣。

“原来这个小子也有向官府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