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泱泱大唐-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以已之聪明谋不该谋的事,自然不会有祸事的,哈哈!”李世民眼中闪过一点特殊的亮光,马上就没了,依然用平常地语气问道,“身边的人没有和讲失去神智这五年发生的事吗?”。

    李世民看似随意间出的警言让王易一惊,但他来不及细想,赶紧回李世民的问话了,“陛下,他们都讲了!这些年他们一直教习民练武,他们一直抱着希望,相信民会恢复回来的,家父当年对部下非常体恤,深得属下爱戴,因此这些属将们也忠心地护卫着民兄妹,不让我们再出岔,所幸上天终没负他们的期望,民在两年前恢复了神智!”

    “王大将军手下真有一帮忠勇之士,这么多年,甘愿隐伏,保护着们兄妹,不简单!朕喜欢这样的忠义之士!”李世民话时候脸上似笑非笑。

    “多谢陛下不责民等人之罪,”王易对李世民又作了一礼,担心稍除,“陛下,民恢复神智后,知道了陛下如今勤政爱民,对江淮军旧部也予以招抚,因此民就试着与官府接触,希望能出来,为天下百姓做点事,所以才有后来民在杭州之举!”

    “原来如此,朕明白了,”李世民脸上带着笑道:“晨阳,待朕将事儿都忙过去了,也带身边那些原江淮军的将领来见朕,朕要当面嘉勉他们,这些都是忠义之士,也是军中百战之将士,他们可以进一步为大唐效力,朕不能亏待他们!如今天下未安,朕需要如此忠义勇敢之士…”

    “多谢陛下,民一定将这些人都带到陛下面前来!”王易大喜,马上又恭敬地行了一礼:“民替流落到杭州的所有江淮军将士感谢陛下的宽怀大量!”

    王易松了口气,为了能在李世民面前圆这件事,他在从杭州出发前,可是细细吩咐了王作、王近一番,布置了非常周密的安排,今日就按当时商议好的法,将事情的一部分“经过”讲了出来,但他对李世民能否相信他这一番言论,还不敢太确信,不过看刚才李世民所所问,及他偶然间流露出来的表情,王易还是基本能确认,王作、王近把这件事做的很完美,官方查不出破绽。

    王易当然知道李世民这位皇帝对他所的不会全部相信,但不会完全不信,至多只是还有怀疑而已,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世民的疑虑会越来越少的。

    一件原本估计难度非常大的事,就这么轻松搞定了?王易当然不太确信,他猜着李世民只是顾及到一些原因,没有当面进一步问询而已,还是会通过其他手段探查的。

    但那王易已经不太担心了,他和大哥王昂都在长安,这应该是让李世民最放心的事,原本他们这样江淮军主将的后人,对李唐的威胁完全不能和当日手握重兵,在江淮、江南一带有根基的杜伏威、、辅公祏、李子通,及自己的父亲王雄诞等人可比,再加上人又在长安,怎么都逃不过面前这位当皇帝的手掌心去的。

    要让皇帝彻底消除怀疑,只身进京那是最好的选择!

    况且历史上所记载的李世民又是极端自信的人,非常多的敌人或者对手都被收服,他们兄弟这样年轻,且没有什么根基的人,李世民自然不会太放在心上。

    也许有时候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只不过事前把它想的太复杂而已…

    第二十九章就这么简单吗

    第二十九章就这么简单吗

第三十章 小民算术不太好

    第三十章民算术不太好

    (第五更送到,感谢、女人的老公'》、复我汉唐雄风书友的打赏,恭敬复我汉唐雄风书友成为本书第一位堂主!)

    李世民对王易示意了个手势,让他不要多礼,坐下话,王易也随李世民的手势坐回到案几边。

    李世民摸了一下那精心修饰过的两撇胡子,再托着下巴道:“晨阳,才十七岁,年纪轻轻,朕看做事挺有头脑,话也远比同龄的人周全,是不是有什么高人在身后指教?”

    王雄诞经略江淮之地多年,杜伏威对他非常信任,此人谋略方面一定不错,但身边也肯定有一些出色的人辅佐,李世民想着这些人可能还留在作为王雄诞后人的王易身边。

    王易摇摇头,“陛下,民身边只有几名原先家父手下的副将,他们只会舞枪弄棒,民想到的这些,都是自己想出来的,并无他人指教…”

    王易顿了顿,在李世民探询的目光中,继续道:“陛下,听边上人,民自幼比别人聪慧,也极喜爱书,过目不忘,时候常得父亲夸奖,在父亲出事前是有不少的人教诲过。但父亲亡故后,就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还因坠马受了伤,失去神智几年,在抵达杭州后的几年,除了原先父亲手下的部将教授武功外,其余大部时间都是自己看书,并无什么特殊的人儿在边上教授,保护民的那些父亲手下都是武将,除了舞枪弄棒、行军打仗,其他事并不太懂!民自落入钱塘江被救起苏醒后,感觉似突然开窍一样,对身边事物的理解远胜于一般的人了,无论是看书习武,基本都是一点即透,民房中藏书甚多,不只有五经论义,还有天文地理,农林牧医等杂书,那些书民都看了,内容虽然不能全部记住,但其中主要的理都了然于心,也喜欢把书中所讲那些融合起来想,因此也就有了诸般与众不同的想法…”

    “哦?!那是,全因天资聪慧之故?”李世民脸上有点笑容起来,但分辨不出含意是什么。

    “陛下,民时候真的被人称之为‘神童’,长大后,自觉一些事也比别人想的透,可能真的如别人的一般,比一般人稍稍聪明一些,民非常喜欢看书,喜欢看杂书,从中学会很多,因此也会吟几首歪诗,会想一些其他人想不到的杂七杂八念头外,不过…陛下,除了这些,其他其实也没其他过人之处…”王易看到李世民那似笑非笑的神情,也在话时候也尽量把一个十七岁少年郎应该有的自负与谦虚的结合在一起的矛盾心理都表露出来。

    王易觉得,在李世民面前,有时候偶尔装一下嫩并不会是什么坏事情。

    “哟!都把自个称作神童,会吟那么多让人不得叹服的歪诗,能想诸多人家想不到的事,的话里还挺自负的,朕今日倒想再听听,这位神童还想到了哪些别人想不到的事!”李世民脸上的表情很丰富,眼中的笑意还与平时不同,两撇好看的胡子也翘了起来,“朕就问一个最现实的问题,若我大军出征突厥,颇巨之所需,该如何解决?若战事长久,那又如何善后?如何筹集军需?”

    李世民不再纠缠于江淮军旧部的事,让王易如释重负之下更是满心的欢喜,他忍住心内的惊喜,坐正身子,伸出两个指头道:“陛下,民觉得,有两个解决方法:其一为开源,其二为节流!”

    “如何开源节流,与朕细细来!”

    “陛下,节流乃压缩一切用度,甚至削减官员俸禄,停止一切营建项目,以保证军需之用,此乃甚有效的办法,若战事能很快结束,自然可以采用此法,以应战事的支出,”王易着,话锋一转,语气也变了,“但无论战事是否进行,持续时间长否,臣却觉得,节流都是治标不治本之举,虽然能暂时解决一时之困,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时间长了还会出现非常多负面的问题,一些支出是万万不能少的,要将战争之军需之急解决掉,应该考虑其他对策,那就是应该想办法创造出财富来,让天下财富大大丰富,此乃开源之举,是最重要之治本之举…”

    李世民没有插话,只是用探询的眼神示意王易继续讲,他原本只是无心之问,顺着王易那自夸的话的,但看王易的神态及话的语气和内容,这个天资聪慧的少年人很可能会带给他惊喜的。

    王易吞了口唾沫,继续道:“若有一天,我大唐国力强盛无比,百姓家家有存粮,国库里粮食多的不计其数,收上来的库银也没地方堆了,而且这种繁盛的趋势还一直持续下去,越来越好,那不要支撑一场战事,即使是连年的战事,也是不在话下的,因此开源之举,实乃最重要…”

    历史记载的贞观盛世、开元盛世,就是此种情况,特别是开元盛世,从杜甫的那首名诗《忆昔》中所述就可以了解,“…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粮食多的没有地方堆了,国库里串钱的绳子都烂了,无论是国家整体,还是民间百姓,俱富的流油,这样的时代,养一支庞大的军队,应付一场战事甚至几场战事,当然不在话下。

    贞观时期虽然也被称为盛世,但贞观初,天下却依然贫苦,国库空虚,甚至百姓还吃不饱饭,穿不上衣,但王易从他所了解到的情况却可以断定,只要施政得当,至多一二年,天下百姓就可以吃上饱饭,穿上衣服,并且一直持续下去的。因为这个时代有太多的地方可以改进了,就如他在杭州所建议的一些利农之举,当然还有更多的手段。

    李世民眉头跳了一跳,依然盯着王易看,“所的,自是朕和众臣们都期望的,然这并不是想想和就能实现的,贞观元年至今,天下连续遭灾,如今天下百姓都吃不饱肚子,国库空虚,让天下百姓都吃的饱饭,这都是件非常难办的事,也是朕很头疼的事,更不敢奢望如所,钱和粮多的没地方去的情况,如今天下刚安,百姓穷苦,国库欠度,这样的情况下,朕自然不敢轻言战事!”话间李世民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这段时间,李世民的心里可非常的矛盾,朝中百官为是否出兵突厥的事争论不休,大部的朝臣都不建议对突厥大规模用兵,他也在这件大事上举棋不定,一切正是因为如今国库空虚,无力支撑大规模战事的原因,如果国库殷实,他几乎可以不作考虑,就会下定决定大举对突厥用兵的。

    今日以这事问王易,他也只是随口问问,并没真的想从王易嘴里问出什么可以彻底解决的方法,但王易这般自信,却让李世民有些动容了。

    “陛下,民对此不敢苟同,若有外敌入侵,我们却以国贫而不拒战,或者被动应战,有可能损失及支出比主动出击更巨大,民觉得那是得不偿失之举,不如在对手虚弱之间,一击将其彻底击垮,至少让其数年或者数十年内无力侵犯我大唐,即使我们因此战而让天下更贫,让百姓暂时更苦,相信天下百姓也是会理解的!我们可以在战事平息后,快速恢复生产,没有外敌的威胁存在,百姓会更加的心安,一定会更加专心从事生产的…”

    王易这话间可是充满了傲气,在看到李世民怪怪的眼神后,又收敛了一点,恢复了平静神色道:“陛下,据民所知,今年我大唐境内,并无大灾,收成应该不会错,据民刚刚收到留在杭州的下人们传来的消息,民所属庄内田地间麦子和水稻的收成情况都不错,杭州一带西湖水能灌溉到的地方,无论麦子和水稻,收成都是非常不错的,民不知道其他地方收成情况,但想必不会很差,今年的收成定是比上几年好上很多,粮食收成不错,应该能支撑将起的战事,若是年年都这样持续下去,那天下必间富足,自然有条件支撑更多、更久战事的进行了…”

    王易看到李世民示意他继续下去的眼神,在拿起放在一边的杯子喝了口茶,润了润因话讲的太多有点干燥的喉咙,继续道:“陛下,杭州李刺史根据民的建议,在杭州所辖各县广泛推广种植产量远比粟米高的水稻,并试行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稻麦复种的耕作种植方式,已经取得了成功,若我大唐所有能种植水稻的水田内,都种上水稻,一年一熟或者两熟稻,那粮食总产量会增长不少…据民所知,淮水以南的大部水田里,及至关中一带,都是可以种植水稻的,也可以进行稻麦复种,相互间不会有影响的!”

    “从江南过来,对江南一带的情况了解不少,快与朕,其中的细况!”李世民的兴致在突然间大增,脑中有灵光闪现,因此连声催问王易。

    “是,陛下!”王易应声道:“据臣所了解,在我们现在所推广种植的作物中,水稻产量可以是最高,相对病虫害也是最少,实是田间作物种植的首选,只是水稻种植需要充足的水源灌溉,还需要充足的阳光,一些因为无水可以灌溉的田地,及黄河以远一些较寒之地,因这些原因不能种水稻,这些不能种植水稻之地,那自是可以种粟米或者其他作物!”

    王易吞了口唾沫,继续道:“种植水稻或者其他作物的田地在收割后再种植冬、春麦,一块地一年至少可以种植两熟,甚至三熟,水稻产量原本就比其他作物高了,再加上多种植一熟或者两熟,这样一块田地一年的产出是我们现在普遍流行的一年一熟种植的数倍,民虽然算术不太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