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纯鸿见关仁美投资铁矿,也想借着关仁美的路子挖矿,但被关仁美委婉拒绝,一句话,买铁可以,挖矿不行。林纯鸿也不放在心上,毕竟,谁也不想别人从自己口里挖走一片肉。
白崖洞和思南界内铁矿也不少,林纯鸿就亲眼看见了一些山区的断头树,那里的土人认为这是神灵发怒的结果,丝毫不敢涉足此地。林纯鸿刚开始也觉得奇怪,经过询问有经验的工匠,才知道这地下有铁矿,吸引了闪电,才造成了这里的断头树特别多。但林纯鸿不敢去采矿,毕竟,盐铁官营这话不是说着好玩的。
林纯鸿无法,只好召集兄弟们商讨如何花钱。这让兄弟们恍若隔世,前几个月还在商讨搞钱,现在就开始商讨如何花钱。不过这也让兄弟们昂首挺胸,对未来憧憬不已,谁会嫌弃自己钱多呢?
哎,生计是解决了,如何让自己有更强壮的肌肉呢?且听下卷分解。
第三十四章乡村大计
崇祯三年八月癸亥,袁崇焕因“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及至城下,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等罪名,被处于碟刑死于西市,弃尸于市。林纯鸿九月从邸报得知此事,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林纯鸿清晰地记得,建奴于崇祯二年、三年劫掠京畿之地后,大明的国运便直转而下。对外,屡战屡败,防线一直紧缩至宁锦一线;在内部,勤王之师大部溃逃,散落在华北、陕西,立即成为农民起义的中坚力量,把整个大明搅得天翻地覆。
林纯鸿忧心如焚,他有心大展拳脚,只是苦于大明根本不给他放手一搏的机会。
他想铸就一支善战之师,但没有任何名誉让他放手施为,五六百人的jing卒,目前还打着枝江县弓兵的旗号。至于打造武器,更是没影的事,只能在大田千户所偷偷摸摸地买一些烂东西。
他想治理一方,但他非进士出身,时时遭到包哲东等科举出身官员的排斥。虽然目前担任典史一职,但可以想得到,往后根本没有多少升职的空间。
林纯鸿忍不住心里有气,暗思道:“难道非要逼着我走李自成的道路?”
马上,林纯鸿摇了摇头:目前绝不可能走李自成的路子。
林纯鸿非常清醒,一旦自己竖起反旗,目前忠心耿耿的手下很难说会跟着自己一条道走到黑。大明立国二百多年,除非活不下去,绝大部分子民不可能主动去造反。
再则,目前自己的生意顺风顺水,主要原因就在于植根于大明体系内。庞大的大明帝国为整个集团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一旦竖起反旗,所有生意立即就会陷入困境。
林纯鸿叹了口气,暗思道,还是太祖皇帝说得对,“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自己还是一步步的壮大实力吧,有了足够的实力,无论是扶植大明,还是造反,还不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经过深思熟虑,林纯鸿给自己拟定了一个三步走的计划:第一步就是借弓兵进驻乡村之机,掌控枝江一县,为掌握地方政权提供经验;第二步,林纯鸿把目光盯在了大田千户所身上,希望通过彻底控制大田千户所,为自己名正言顺地扩军备战、打造军械提供一个借口;第三步,林纯鸿准备借各种理由率兵四处征战,扩大地盘、铸就一支善战之师。
有了规划,林纯鸿把忧虑远远地抛在了一边,嘴角不由得露出一丝冷笑:“老子就在枝江先与包哲东斗一斗,与人斗,其乐无穷!一ri没有敌人,老子浑身不舒坦!”
小戴子侍立在林纯鸿身旁,见林纯鸿时而焦虑、时而深思、时而兴奋,最后还露出了笑容,深恐林纯鸿走火入魔,慌忙拿着一份报告书,道:“大人,董家湾的倪新泽、程舒写了份汇报,请大人过目!”
“哦?这么快就有了一份汇报?这两个家伙还算有心,拿来我瞅瞅!”
年初,林纯鸿jing心挑选了十个有代表xing的村庄,派遣二十人分别进驻,并且要求每个人将自己做的事情、心得体会都写成报告,送与他亲阅。林纯鸿当然有点迫不及待,毕竟,这二十人就是他第一步计划的关键。
林纯鸿接过报告,一下子就入了迷,一时连吃饭都忘记了:
……
董家湾村地处玛瑙河边,在这里,玛瑙河转了个弯,形成了一个水潭,因此称为董家湾村。董家湾有耕地大概有一千二百余亩,还有少量的山坡和竹林,灌溉便利,土地肥沃。每块地一年可以收获两季水稻,为了保持地力,还间杂着种植油菜,所以这里的一亩地单产较高,一年可产谷子五石左右。按照村里老人的说法,主要得益于宋代推广的占城稻。但这里的土地非常零碎,被人为区划成很多小块,如东村的董子凯家有二十一亩水田,分别处在十二个不同的地方,真有点让人怀疑,董子凯能不能记得住,他家的田在何处。
在董家湾没有特别大的地主,拥有土地最多的是董臣泰,也不过二百余亩。董臣泰是董家湾的族长,负责处理村里的一些大小事务,威望极高。董家湾纯粹的佃户极少,按照董臣泰的说法,董家的祖先董文龙和董文毕迁移到这里的时候,制订了学田和祭田制度。当董氏族人出现了困境的时候,由族中出钱购买他手中的土地,充当学田和祭田,供应族中的祭祀和私塾。如果这户人家度过了困难时期,想把土地赎回时,就按照卖价赎回。几百年来,这个制度得到了很好的执行,因此,这里的村民大体上安居乐业。
但董家湾也出现了人多地少的矛盾,因此,董家湾的生活比较闲适,劳作之余,村民很喜欢在村头的大槐树下聊天。甚至还有些年轻人赌博,不过作为赌注的金额很小,主要是混时间。
董家湾有三百二十三户人家,丁口六百七十二人,总人口一千五百八十人。有趣的是,董家湾的男人基本都姓董,而他们的媳妇基本都姓滕。原因就是,董家湾和滕家河相邻而居,董家的女人基本都嫁到了滕家河,而滕家河的女人基本都嫁到了董家湾。这两姓基本都沾亲带故,关系较为融洽,就连祠堂也紧挨着。
我和程舒到董家湾后,第一步就是筹建商铺。在建商铺时,虽然不缺钱,也不缺木材和石头,但人力不足。所以,我们直接在董家湾招募村民帮我们建设,除了供饭以外,还发工钱。很多村民就这样被我们吸引过来。我们就和村民们一起劳动一起聊天,让他们慢慢的接受我们。商铺建好后,我们在族长董臣泰的建议下,主要卖一些铁制农具、盐、糖、木材、石灰以及其他的一些生活ri常用品,村民们都感到比以前方便多了,也喜欢集聚到商铺来聊天、斗纸牌。鉴于此,我和程舒又商量着增盖了两个房子,专门供村民们斗纸牌,还免费提供茶水。
族长董臣泰也经常到商铺来转转,见路不好走,便发动村民修了一条路,直达商铺门口。我们免费提供了石灰,所以,这条路即便在下雨的时候也不泥泞。
除了卖东西以外,我们还收购一些东西。不过目前可供收购的东西不多,这里的村民基本都是自给自足,很少与外地有什么交流。目前,商铺运作还算正常,只不过还处在亏本经营的状态。除去建房子和发放工钱,前两月共亏损了三十二两银子。但我和程舒并不担心,慢慢的,我觉得商铺会盈利。
商铺建好后,我和程舒见村民们基本上接受了我们,觉得组织弓兵的时机已经成熟。当程舒宣布典史大人的决定后,一下子涌来了五十多名村民。程舒按照周总管招募的要求,选择了十二名弓兵,这个月已经开始训练了。按照程舒的计划,训练的时间选择在每月的二、五、八ri上午。训练的时候,惹得一帮闲人站着围观,导致受训的弓手有点拘束,放不开手脚。不过训练的时候被村民看在眼里,弓手训练还算认真,怕在乡亲父老面前丢脸。
对于确定十二名弓手的名单,程舒相当谨慎。他拿着五十多人的名单询问了族长,还找很多村民打听,直接将一些地痞和无赖划出,确保弓兵不会扰民。弓兵队组成后,还坚持每ri夜里巡逻,一方面是防贼,另一方面就是巡查一些可能出现的危险。村民们明显感到安全多了,族长董臣泰还亲自找到程舒,表达他们的谢意。
千防万防,还是出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商铺屋顶的瓦片被三个地痞给砸破了,弓兵队当场将这三个地痞抓住。原来他们记恨当初没有被列入弓兵队,侍机报复。我和程舒相当重视这件事情,觉得这是树立弓兵队威望的机会。
因此,我和程舒确定了详细的处理方案。我们通过询问村民,选择了村里十五个村民讨厌的地痞,然后找了大量证据和证人,以确定他们的罪状。然后通过董臣泰召集村民对这十五名地痞进行公审。但这些地痞也没有什么大的罪行,只不过就是偷鸡摸狗、调戏良家妇女或者搞点小破坏。本来我和程舒准备将这十五人送到百里洲惩以三个月苦役,但询问了董臣泰后,董臣泰却坚持要将其中的三人沉入河中淹死,把其他的十二人送到百里洲服苦役一辈子。
我和程舒非常惊诧董臣泰的重惩措施,经过侧面了解,我们发现,村民对这十五人厌恶异常,董臣泰也早就想把这十五人处理掉,但碍于都是族人,无法拿下脸面处置。现在有了典史大人在后面撑腰,董臣泰就想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些祸害村民的地痞。我们不能不考虑村民和董臣泰的要求,但也觉得这么做的确有点罔顾司法。便和董臣泰商议将这十五人送到百里洲服两年的苦役,以后看他们的表现再决定。董臣泰同意了这个做法。
当抓走十五名地痞后,村民们可扬眉吐气了,按照他们的说法就是:以前根本不敢惹他们这些人,怕他们报复,现在算好了,为村里除了一大害。顺带着,弓兵队得到了村民的彻底拥护,有的村民甚至还给程舒送来鸡蛋。弓兵们也扬眉吐气,现在村民们都以参加弓兵队为荣,很多村民都围着程舒打转,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加入弓兵队。
但是,弓兵队的声望高了后,也给我们带来了麻烦。村里的争吵非常多,什么邻里之间、兄弟之间、妯娌之间……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比如田界之争啊,分家之争啊……以前都是董臣泰来处理,他也头疼不已。但现在村民们都习惯于叫上我和程舒,觉得有我和程舒在就能公平处理争吵。我和程舒也仔细琢磨了这些事情,觉得根本就在于村民们人多地少,生活太闲适,每个人事情不多,才有jing力去争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要从根本上解决争吵,还得给村民们找一些赚钱的机会,让他们去逐利。
因此,我觉得弓兵队应该扩大,至少需要三十人,而且训练的时间也应该增多,这点需要典史大人批准。另外,鉴于村里的董子才编制的竹篓拿到县城和荆州府销路特别好,我们请董子才多带徒弟,传授编制竹篓的技艺,每收一名徒弟,我们额外补助一两银子,并且编制的竹篓有多少我们收多少。董子才也特别乐意,现在一些村民已经学会了编制竹篓,有了额外的收入。
但这些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近来听说百里洲缺人缺的厉害,我想请示典史大人,能否在村里宣传百里洲的好处,引导和召集村民到百里洲谋生路?
另外,滕家河的族长对董家湾的变化相当羡慕,他认为董家湾买东西方便了,村里也更安静了,问我们能不能也在滕家河建商铺和组织弓兵队。这个我和程舒没有直接回答行还是不行,现在汇报给典史大人,请典史大人决定。
另外,滕家河的村民们也涌到商铺来购买东西。在两村的村民购买东西的时候,村民们习惯于拿着实物来交换。我和程舒也很为难,毕竟实物的价值很难评判,稍不注意,会出现估价低损害我们或者村民利益的事情发生。我和程舒调查了原因,原来是村民手中的银子太少,而卖东西价格又太低,远不如实物交换划算。我认为,像这些小批量的交易,最好莫过于用铜钱,银子毕竟称重分割起来太麻烦。但整个大明都没有多少铜钱,很多村民手中用的还是宋代的铜钱。我目前也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只好尽可能在实物交换中不让村民吃亏,这也是我们商铺亏损的原因之一。
村民们现在已经很信任我们了,很多村民对我们说,玛瑙河隔开了他们与董市镇的联系,要是能修一座桥就好了。为了方便村民,更为了让村民支持我们,我和程舒决定自己捐资修这座桥。但此事被董臣泰知道后,一直埋怨我们,坚持不让我们出这笔钱,他组织村民自己采石修桥。董家湾有个石匠叫董胜奎,据说修桥技艺相当高超,枝江乃至荆州府的很多桥梁都是他组织修建的,还请典史大人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