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明-第3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范永斗的设计,大明户部发行的钱钞命名为银票,以境内普遍流通的大圆作为本金,并规定,任何手持银票的人,均可在户部及一些机构兑换与面额相同的大圆和铜钱,亦可使用银票来缴税。

银票的面额分为五种,十分之一圆、十分之二圆、十分之五圆、一圆、十圆。

银票与金票有着显著的不同,以大明最为盛行的大圆作为本金,面额的覆盖范围也比金票广。从中,足以看到范永斗的智慧。

在范永斗的考虑中,黄金并不是大明普遍流通的重金属,兑换起来比较麻烦,而且金票面额过大,普通人根本难以持有。银票显然克服了金票的上述缺点,推广起来应该不难,很可能不会遭到林纯鸿强烈反对。

杨嗣昌和陈奇瑜都是识货的人,一看到范永斗的设计,便点头认可,顺便允诺范永斗x斗,可依托官府的力量,将他的票据推广至大明各地。

正当杨嗣昌、陈奇瑜、范永斗和李多义志得意满,准备出手发行钱钞时,忽然得知,林纯鸿在报纸上大肆造势,意欲出售荆州名下的重工坊!

杨嗣昌和陈奇瑜还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范永斗、李多义则叫苦不迭。杨嗣昌和陈奇瑜慌问其故,范永斗道:“使用银票最多的人,莫非商家,要想银票得到承认,首先需要得到商家的承认。目前,大明境内交易最为频繁之地莫过于荆州和江南,荆州自不必想,我们不能希望林纯鸿拥护银票,江南则不一样,是我们的重点推广地区。现在林纯鸿大肆售卖工坊,很可能会抽空江南的大圆!”

杨嗣昌和陈奇瑜惊问道:“区区工坊,就能抽空江南的大圆,是不是有点过虑?”

范永斗指着报纸上的荆州造船工坊,说道:“两位大人请看,荆州造船工坊占地足足有三千余亩,位于长江之滨,寸土寸金,仅仅只是土地,估计就值百万大圆!再看,造船工坊足足有两万多工人。范某也曾开设过工坊,深知熟练工人稀缺之苦,仅仅两万多工人,恐怕也值两百万!还有造船的设施、技术……”

范永斗摇头叹息道:“仅仅荆州造船工坊一家,恐怕三百万也难以拿下!还有百里洲的造船工坊,还有马连、火烧坪的钢铁工坊……哎,林纯鸿该要获取多少大圆?”

说到此处,范永斗突然顿住,大叫道:“还有板甲工坊!”

杨嗣昌和陈奇瑜这才注意到出售的工坊中包括马刀锻造工坊和板甲工坊,不由得大惊失色。杨嗣昌和陈奇瑜皆有坐镇一方,率兵作战的经历,深知甲装在战争的重要性。用一句不夸张的话说,着甲率标称着军队的战斗力,看一支军队战斗力如何,最简单的指标就是看着甲率有多高。

现在,林纯鸿居然想把板甲工坊进行出售,板甲!可不是一般的皮甲!

杨嗣昌和陈奇瑜对望一眼,互相读懂了对方的意思:能不能将板甲工坊收归朝廷?

旋即,两人又不约而同地摇了摇头,遗憾之色尽显。先不说林纯鸿会不会同意将板甲工坊出售给朝廷,就是同意了,朝廷现在哪能拿出那么多钱?

杨嗣昌嗫嚅道:“林纯鸿到底要做什么?难道荆州已经困难到要出售板甲工坊的程度?”

四人揣摩不透林纯鸿的目的,场面一时陷入了僵局之中。

杨嗣昌绝不甘心筹谋已久的钱钞就此停顿,皱着眉头思索良久,说道:“固然林纯鸿出售工坊会抽空江南和荆州的大圆,但这对钱钞的影响不是根本性的,钱钞还是要如期发行!”

陈奇瑜迟疑道:“发行了,市面上不承认,于朝廷并无任何好处。”

杨嗣昌咬着牙道:“步步为营,层层推进!当年,林纯鸿就是这么推广票据和金票的,难道轮到朝廷时,我们连这点耐心都没有?第一步就是官员的俸禄不再发放大圆和铜钱,直接以银票代替!”

陈奇瑜默然,脸上尽是颓丧之色。如果全面铺开,从商家着手,朝廷的反对力量要弱得多。现在要从官员开始,可以想象得到,杨嗣昌该要面临多大的压力!

陈奇瑜官场混迹这么多年,对大明官僚的本性的了解可谓入骨三分:这帮官僚一个个人精似的,自己不做事,绝不允许别人做事,无论碰到何事,总是胡乱骂一气。

在这样的官场环境中做事,杨嗣昌居然还没有疯掉,实在是高手中的高手。

陈奇瑜在心里默了好几遍,缓缓说道:“杨阁老,在下有个提议,初期时,不要指望银票挣钱,放开钱庄任官员汇兑,待半载之后,官员们习惯了银票,再提高发行量,降低本金率。”

陈奇瑜的话音刚落,范永斗和李多义就接口道:“陈大人此法甚妙,我等赞同。”

杨嗣昌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已经忍了大半年,本辅有耐心等下去。待官员普遍接受银票后,军饷就可以着手用银票来发放。”

陈奇瑜、范永斗和李多义听闻后,禁不住鼻子里冒粗气,激动万分。官员的俸禄并不高,一年下来,也不过两百多万圆,而军饷则足足超过六百万圆,占了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强。如果银票真能成功应用至军队中,那么一些依托军队生存的商家则理所当然地会接受银票,银票的发行量恐怕会超过两千万。最保守的计算,本金率若为五成,朝廷就可以白白获利一千万!这可是半年的财政收入!

杨嗣昌接着说道:“这是第二步。第三步,本辅准备在宣大、蓟辽全面推广商屯,不再由朝廷直接组织人手运送粮草至前线,而是用银票作为支付手段,选取有实力的商家运送粮草至军队。”

有实力的商家,这不是在说范家和李家么?更何况,这一块的推动,足以将银票深深地植根于民间之中,对银票的推广可谓好处多多。

范永斗和李多义眼睛里全是小星星,心里暗道:皇商这顶帽子,用处太大了!

最终,杨嗣昌慨然道:“完成了上述三步,朝廷就有了足够的实力要求林纯鸿做出让步,允许他的票据和金票与银票自由兑换,这就是第四步!”

(新的一年到了,大家是不是来点月票、红票什么的刺激一下我?)

第五百八十三章步步推进

要说,北京的气候并不让人愉快,春天时,漫天的风沙吹个不停,冷飕飕的,人的耳朵里、脖子里,甚至灶台上、铁锅里,全部灌满了沙子,让人苦不堪言;夏天时,北京奇热无比,丝毫不亚于闷热的湖广;冬天时,北京又奇冷无比,若无要事,甚少见到出门的人。

唯有秋天,风和日丽,不热也不冷,非常适宜。

然而,崇祯十一年的秋天,显得有点诡异。先是杨嗣昌一连月余不曾露头,也不知他在捣弄什么事,正当官员们准备就杨嗣昌怠政上弹章时,京师里忽然增设了四家源丰钱庄的分号。

官员们当然知道源丰钱庄乃晋商范永斗所开,他们一时议论纷纷:一家分号就够了,为何还要开四家?难道京师的钱这么好挣?

正当他们疑疑惑惑时,朝廷突然发生了巨变,朱由检突然同意户部尚书程国祥的辞呈,马上任命陈奇瑜为户部尚书。

朝官们瞠目结舌,不知朱由检发了什么疯,要让陈奇瑜代替程国祥掌握帝国财计。

虽然疑惑,但还不至于激烈反对。毕竟,皇上虽没有直接任命阁臣的权力,但各部尚书的任命权还是紧紧抓在手中的。朝官们找不到反对的理由,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拿着陈奇瑜当年招抚失据的往事加以反对,也没有惊起什么风浪。

更何况,在他们心目中,陈奇瑜确实是个识趣的人,因为他一上台,就马上宣布,九月十五按时发放俸禄,而且还补足以前所有的拖欠款项。

此令一经公布,朝廷中充满了溢美之辞,甚至送给陈奇瑜“大明财相”的美称。

到了九月十五,官员们兴冲冲地领到了他们的俸禄:一张张花花绿绿的纸张!

官员们一下子傻了眼,一些性急的,开始破口大骂?

??“狗日的陈奇瑜,居然拿着一张张废纸来糊弄我们?耻辱!耻辱!”

愤怒的官员们差点掀翻了桌子,正闹得不可开交时,发放俸禄的小吏大声呼叫:“这不是废纸,叫银票,与金票是同样的玩意儿。若是各位不愿意持有银票,可至源丰钱庄兑换成同等面额的大圆!”

大部分官员根本不信,正待闹下去,哪想到一些早已听到风声的穷官捏着银票就往外冲,直奔向源丰钱庄。

准备闹事的官员们转念一想,觉得先去兑换试试看,若不能兑换,再来寻陈奇瑜的晦气。

于是,绝大多数官员纷纷涌向源丰钱庄。在路上,他们赫然发现,大街上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人马,手提着铜锣,正在大声叫嚣:“银票可用来交税,可用来购买货物,任何人不得拒收,否则,第一次警告,第二次投入大牢……”

当这些官员奔至源丰钱庄时,又发现,门口居然站着几个伙计,正手持着银票大声讲解,对银票进行宣传。

京城里的金票已经非常普遍,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非常容易知道银票是什么玩意。不过,他们并不在乎银票是何人弄出,背后蕴含着什么。

他们唯一在乎的是,银票能不能在源丰钱庄兑换出大圆!

让官员们大松了一口气的是,源丰钱庄来者不拒,只要想兑换,皆爽爽快快地兑换成大圆和铜钱。

九月十五的一天,京城就在这样的喧闹中度过。到了晚上,源丰钱庄的伙计们经过紧张的核帐,将最终的数据交到了杨嗣昌手中。

杨嗣昌接过数据一看,笑道:“总计发出三万五千六百二十圆银票,兑换三万四千五百一十圆,只有区区一千零一十圆尚未兑换!”

范永斗抚摸着额头,长舒了口气,道:“开局不错,我还以为银票都会全数回收呢!”

杨嗣昌眼睛里闪耀着光芒,说道:“时间时间还长着呢,却看明日如何……”

第二日一早,宫门刚打开,通政司送奏章的小吏、出宫采买的太监犹如泾渭分明的两道洪流,各行各道,形成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当奏章摆在朱由检的案台上,朱由检一看,全是痛骂杨嗣昌和陈奇瑜的奏章。有的痛斥陈奇瑜多此一举,劳民伤财,有的痛斥杨嗣昌独断专行,如此重要的、涉及国计民生的钱钞发行,居然不经朝议,让天下人措手不及……

朱由检将劾章全部留中,来了个不理不睬。

与此同时,采买的太监手捏着银票,奔赴早已熟识的店铺,购买宫内所需之物。他们付款时,无一例外地掏出了银票。商家们有心拒绝,但在如狼似虎的太监面前,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好接受了银票。

待采买太监离开,绝大多数商家立即命令伙计至源丰钱庄,将手头的银票兑换成大圆。有的甚至将银票兑换成大圆后,又至邦泰钱庄兑换成金票或者票据。

这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邦泰钱庄的金票和票据已经运行多年,根深蒂固地植入了百姓的心中,其信誉非源丰钱庄的票据或朝廷银票所能比。

还有一些阴毒的商家,拿着银票至竞争对手处采买货物,准备待竞争对手拒绝后,马上前往官府举报,算计对手。

做生意的,哪有不精明的,马上识破了对手的诡计,爽爽快快地接受银票,然后马上至钱庄兑换。

如此几日,形形色色的人围绕着银票,上演着各类故事,虽然有点纷纷乱乱,但京城百姓好歹知晓:市面上出现了朝廷发行的银票,可以在源丰钱庄兑换成真金实银的大圆。

杨嗣昌的突然袭击,打了朝官一个措手不及,避开了繁杂的讨论环节,甚至还有可能瞒过了荆州的耳目,强行推动了钱钞的发行。

而且,杨嗣昌、陈奇瑜的施政水平非同一般,在范永斗和李多义等行家里手的帮助下,先在京城试点,几乎没有起任何风浪,就让京城百姓接受了银票的存在。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算得上初战告捷!

杨嗣昌征求范永斗、李多义的意见后,正准备依托源丰钱庄,将用银票发放俸禄及宫廷采购推广至山东、北直隶和山西三省时,范永斗突然汇报:至源丰钱庄将大圆兑换成银票的人越来越多,短短三日内,银票发行量居然超过两百万圆,离今年发行量目标二百五十万圆仅仅只差几十万!

杨嗣昌大惊失色,立即将怀疑目标指向了林纯鸿;“难道是林纯鸿捣鬼?”

陈奇瑜和李多义也是这个看法。李多义本来就有点信心不足,想到此节后,脸色灰败,叹息道:“若是林纯鸿出手,前景堪忧!”

范永斗眉头皱成了川字,沉思半晌,方说道:“若真是林纯鸿捣鬼,他兑换这么多银票干什么?对我们有影响吗?”

李多义撇嘴道:“这还不简单?他拼命兑换银票,是想诱使我们降低本金率,增发银票,待增发到一定程度,他突然令人挤兑,我们拿不出这么多真金实银,银票岂不是被搞臭了?”

范永斗舒了口气,慨然道:“关键点就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