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青春我作主-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进行这场灾难性的世界大战。可是这对英国说来却更加悲惨,历史家们对此却认识得特别迟缓。霸气书库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电子书下载
《战争风云》第三十章(2)
德国参加这次战争毕竟丧失不了什么,英国则不然,在一九三九年它是世界头等强国。它尽管赢得了胜利,但战争的结果使它失去了环球帝国的称号,版图缩小到国内数岛。如果魔式袭击迫使它在一九四○年就与德国媾和,那末帝国几乎肯定仍然属它所有,因此很难理解为什么它认为进行英国战役的时刻竟会是它的〃黄金时代〃。它的飞行员们表现得勇猛善战,与他们德国的异族兄弟一样。然而英国却放弃了与一个新兴的大陆强国联合起来继续充当世界霸主的最后机会,反而与布尔什维克结盟去打垮这个强国……这个在欧洲足以对抗野蛮亚洲的最后堡垒。其结果使它沦为美国的一个衰老而虚弱的卫星国。  这一灾难是沉湎于空想的冒险家丘吉尔的惟一杰作。在此以前,人民还未曾授予他最高职位。丘吉尔认为自己扮演了圣乔治的角色,把世界从这条可怕的德国蛟龙口中拯救出来。对于宣传这个神话,他的文笔和口才是绰绰有余的。他自己也一直相信这一点。英国人也始终相信这一神话,以致失去他们的帝国,直到最后觉悟过来,才不再投票选他。                                      希特勒与英国  希特勒最不愿意与英国交战。我个人可以对此作证。但无此必要,因为他那本大肆夸张、自我宣扬的《我的奋斗》一书中已经写得很清楚了。我在一次参谋部的会议上看见了他的面孔,那天正好是英国从战略上对波兰提出疯狂保证的日子。九月三日,在总理府的走廊上,由于偶然的机会,我又看到了那张面孔。那一天,与里宾特洛甫的保证相反,英国开始进军了。那次我看到一张沮丧的面孔。如果不把阿道夫·希特勒这件事牢记在心,我们不可能理解一九四○年所发生的事件,因为从战争开始直到结束,德国的战略、德国的战术和德国的外交政策都无非是这个人物的个人意志的表现。  世界历史人物在登上舞台时还从来没有人如此明确地宣告过自己的目的和计划。比较起来,亚历山大、查理十二以及拿破仑都不过是顺应时势,逢场作戏而已。希特勒却在《我的奋斗》中用煽动性的语言大言不惭地写到一旦他自己当权之后将要做的事;而他在统治的十二年中也确实照办了。他写道,德国政策的核心在于占领俄国领土。这一企图是第二次大战的关键,是德国军队的惟一目标。他还写道,在试图攻占俄国之前,必须首先打垮我们的世代仇敌法国。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谈到英国时,赞扬了这个民族的勇敢、传统的聪明智慧以及出色的帝国统治。他指出,德国的最大目标在于建立一个北欧种族大联盟,英国在其中保持其海上帝国的地位,而德国,作为它的对等合作者,必须在大陆称霸,并且向东方提出新的领土要求。  希特勒从未放弃这一观点。当丘吉尔拒绝了他的多次和平建议之后,他恼羞成怒,并将他的满腔怒火发泄到欧洲的犹太人身上,他认为英国的犹太人左右了丘吉尔缺乏理性的政策。希特勒几乎到自杀的最后一刻,还希望英国会醒悟过来,愿意按照惟一明智的办法安排世界,不致把半个世界让给布尔什维克,另一半让给拜金主义的美国,像现在我们必须生存于其中的世界这样。  正是这些原因导致鹰式袭击的失败,使我们来到英国海岸,面对着惊慌失措的英国,苦无结束战争的行动计划;征服英国的不现实的海狮计划,在作了精心考虑和代价高昂的准备之后,又全盘落空,其奥妙也在这里。总之,这次大举入侵没有成功,因为希特勒实在无意与英国交战,我们的军队也多少觉察到这一点。                                          空战  这次战役分为几个阶段。德国空军首先袭击船只,企图诱使英国在英吉利海峡上空作战。英国皇家空军不愿意为保护船只而出击。戈林于是轰炸英国的战斗机基地。这样一来,英国战斗机被迫起飞。戈林在予以痛击之后,一方面由于希特勒的怂恿,另一方面也由于英国对我国平民的无理轰炸,便派遣轰炸机到瓦哈拉海去轰炸伦敦和其他重要城市,想借此激起人民废黜丘吉尔,提出媾和。希特勒七月十九日的演讲,尽管带着恫吓的口气,却提出了异常慷慨大度的条件。但这一切都徒劳无益,十月的雨和雾使天空罩上了层层灰幕。英国战役就此结束,甚至结束得很体面,英国元气大伤,但仍旧英勇地坚持下去。  多数军事作家因为我们在英国上空〃战败〃,至今谴责戈林。这样就上了丘吉尔的圈套,轻信了丘吉尔捏造的关于德国空军被击败的神话。至于德国辉煌的空军只能打个平局,我认为应该由戈林负责。这里对于武装力量进行专横的政治控制,也和黄色方案里的情况一样,意味着指挥上的外行。  赫尔曼·戈林是个兼有好坏品质的复杂人物。他聪明,果断,在他堕落到挥霍无度以前,他曾具有推行最困难决策的铁石心肠。这都是他好的一面。然而他的虚荣心使他失去理智,他的固执和贪婪又使飞机的设计和生产停滞不前。直到斯佩尔上台以前,德国空军由于管理不善和地面供应不足受到的打击,比任何空中敌人(包括一九四○年的皇家空军在内)给予的打击更大。戈林否决了生产重型轰炸机的优秀设计,却建立了一支短距离空军作为地面的辅助工具。到了一九四○年,他派遣了一支装备不多的德国空军去执行一次超出它的能力的战略轰炸任务,甚至险些获得成功。作为地面辅助力量,德国空军先在波兰和法国,后来在进攻苏联的初期,都取得了辉煌战果。但当我们的军队越来越远离空军基地时,它就不能胜任了。不过在陆地上展开速决战,它的功绩仍然是无可比拟的。书包 网 87book。com 想看书来霸气书库
《战争风云》第三十章(3)
在普通史书上,希特勒这头猛狮起初向波兰猛扑,然后无情地转向法国,将法国扼死,又用它血淋淋的爪子扑向英国,但当它遭到皇家空军迎头痛击后,竟自咆哮着退缩下来。它像发疯一般,盲目地停留在海边逡巡不前,突然掉头向东,扑向苏联,结果自取灭亡。其实这些都只不过是丘吉尔战争年代的诡辩,铸成史学上的错误罢了。  事实上,希特勒尽管在战斗形势的判断上犯过自取失败的外行错误,他却自始至终清醒而镇定地一步步推行《我的奋斗》中所提出的政治目标。他迫切希望与英国讲和。从来没有任何一个胜利的征服者对于求和作出过更大的让步。通过这次鹰式袭击未能获得和平,当然令人失望。这意味着我们向东方发动大战时,我们的后方却面临着来自英国的骚扰。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把我们有限的宝贵供应分一部分给潜艇部队。尤其糟糕的是,这意味着罗斯福统治下的美国将进行越来越多的干涉。                                    最后的悲剧  由于英国执迷不悟所导致的这些恼人的后果引起阿道夫·希特勒精神上极大的不快。他对犹太人一向采取一种失去理性的态度。但他最后干出的那些值得遗憾的过火行为,却可以直接追溯到他在西方所遭受的失败。德国如果与英国……即使是一个宽宏大度的中立的英国……结盟,就不致走向这样的极端。但是我们的国家被包围了,与世界文明完全隔断了,却与原始的、巨人似的布尔什维克国家展开一场殊死战斗。人道的原则完全被抛到一边。在战线后面,在沦陷的波兰和俄国,疯狂的纳粹党极端主义分子暴虐无道,为所欲为。希特勒由于丘吉尔的抵抗,恼羞成怒,对此竟无意加以制止。而当时只要他一声令下,就完全可以制止这一切。他一旦恼怒,就非常可怕。  以上所述,是英国战役最严重的后果。  英译者按:冯·隆关于英国战役的论点是无法接受的。条顿民族的性格,就是不愿好好认输。我读过德国有关战争的大部分重要军事著作,很少有人能接受这一痛苦的事实。可是冯·隆强词夺理,竟认为温斯顿·丘吉尔的执拗是导政欧洲犹太人遭受屠杀的原因。他的这种观点也许是这类为自己开脱罪责的著作中最低能的地方。  他所提供的关于卷入这场战斗的飞机数字是不可靠的。当然,关于这次大战的统计数字,比较难以确定的是飞机。由于开始统计的日期不同,最初的力量对比也就不同。此后,更由于战斗中的不断损失和补充,数字每周都有变化。而战云密布,双方指挥部的记录都很混乱。但是到目前为止,我所看到的官方记载,还没有一个像冯·隆那样冷静地认为,双方的空军力量是旗鼓相当。  他把这次进攻看作是一次“和平姿态”,与他所说的空战结果是一次平局一样,都很难令人信服。如果再发生大战,我衷心希望美国军队不要打成这样一个“平局”。  普通史书的记载是对的。戈林试图得到白昼制空权,双方战斗机指挥部展开激战,戈林失败了。于是他企图通过轰炸平民使英国屈服,先是白天轰炸,跟着是夜袭,但也失败了。英国战斗机驾驶员击退了远为强大的德国空军,从而从德国人手中拯救了世界。海上的入侵没有实现,因为希特勒的海军将校说服了他。他们说英国人会使大批德国人在渡海时溺死,而其余的人,用丘吉尔的一句话说:“凡是登陆的,都给以当头一棒。”在决战时刻手边要保留一支海军。我希望我的同胞们牢记这一点。  至于英国,谈不上有过取得明显胜利的时刻。当海狮计划撤消时,他们实际上已获得胜利,但书中所写的希特勒的沮丧情绪却是个秘密。德国空军对城市不断地进行猛烈的夜袭,加上德国潜艇的出击,英国的前景在希特勒进攻苏联之前日趋黯淡。但英国战役以后,德国空军一蹶不振。这是德国于一九四一年未能攻占莫斯科的原因之一。由于它在肯特郡与萨里郡的田野里以及伦敦的街道上投弹过多,到了俄国,它竟然弹尽油绝了。
《战争风云》第三十一章(1)
在陆地进入视野之前,飞机前面,万里无云的晴朗天空中闪烁着银色的、胀鼓鼓的阻塞气球,这使英伦三岛平添了节日的气氛。在八月的艳阳天气,这块大地显得分外平静。汽车和卡车沿着狭窄的道路穿过用黑色篱笆隔成小块的波浪起伏的黄色和绿色田地缓缓蠕动。小小的羊群在吃草,农民们一个个像活动的木偶那样在收割玉米。飞机飞过麇集在灰色尖顶大教堂周围的城镇,飞过河流、树林、沼泽和围着篱笆的绿油油的田野,飞过那画册中、油画上和诗歌中所描绘的愉快的英格兰。  这是帕格途经苏黎世、马德里、里斯本和都柏林这段乏味的一周旅行的终点。这次旅行是由从华盛顿寄到柏林的邮袋里一封用蜡封口的信件所引起的。信封上用红墨水亲笔写着:〃绝密……维克多·帕格·亨利上校亲启〃。他打开看到一封从白宫寄来的密封信。  亲爱的帕格:  海军作战部副部长说你是“雷达”的长期鼓吹者。英国人向我们秘密汇报说,他们在空战中用了一种叫做“无线电测向器”的东西,获得极大的成功。我们讨论的结果,想让你去看看。你觉得怎样?你将接到紧急命令,我们的朋友会等待你。伦敦现在一定很有意思,虽然略嫌热一些。我们想送给他们五十艘驱逐舰,如果你认为这样做我们在感情上也太“热”的话,请来信告诉我。  弗·德·罗斯福  对于这纸措辞很随便的指令,帕格怀着复杂的心情。任何离开柏林的借口都使他很高兴。报纸枯燥无味,用红色字体印的自吹自擂的文字令人难以忍受;政府机构里,德国人一个个兴高采烈,得意忘形,高谈阔论,说什么一个月之后就要开始过幸福的战后生活了;妇女们穿着法国绸缎,施上法国化妆品,一副狡猾、得意的神气,在林阴道上散步。这一切都叫人不能忍受。帕格在高等餐厅里吃着掠夺来的波兰火腿、丹麦牛油、法国小牛肉和酒,甚至感到内疚。傍晚,他独自一人坐在从犹太人手中掠夺来的绿林区大房子里,听着无线电广播员用愉快的声调报告英国飞机损失惨重而德国空军毫无损失的新闻,他心中感到无比的烦躁。离开这一切的命令简直是一种恩典。但这封信也使他苦恼。他已有四年多未在甲板上过海军生活,而岸上的生活眼看越来越固定了。  当天下午他步行回家,走过生锈的橄榄色高射炮台,觉得它比任何其他东西都使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