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科技军阀-第3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有进者,本党主张之民权主义,为直接民权。国民除选举权外,并有创制权、复决权及罢免权,庶足以制裁议会之**,即于现行代议制之流弊,亦能为根本之刷新。由此,这‘中华民国’中的‘民’字绝对是核心内容,不可不用。”

在袁世凯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之后,孙中山在广州为发表演讲,再次提及这个问题:“……诸君自然知道‘中华民国’和‘中华帝国’之不同,帝国是以皇帝一人为主,民国是以四万万人为主。”孙氏认为,从中国的领土、人民和国家主权的同一性和历史连性来看,“中华民国”是与“中华帝国”相联系和相比较而存在的。中华民国的领土、国家主权仍然是“中华帝国”原来的领土和国家主权,但这些过去属于皇帝个人,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也;而“中华民国”的领土则是“普天之下,莫非民土”,“中华民国”的人民则是“率土之滨,莫非国民”了。“中华帝国”的国家主权属于皇帝个人,而“中华民国”的国家主权已经属于全体国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和孙中山在政治上和法理上对“中华民国”的解释角度不同,章太炎更注重的是历史文化渊源,他在《中华民国解》中说,吾国之名为“中国”,始见于《禹贡》:“中邦锡土姓。”《史记》:“中国锡土姓。”郑康成曰:“中即九州也。”孙星衍曰:“史迁‘邦’作‘国’者,非避讳字,后遇‘国’字率改为‘邦’,误矣。是《禹贡》‘邦’字,当从《史记》作‘国’。”后世遂沿用之。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仓葛曰:“德以威中国,刑以威四夷。”《礼记?王制》:“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在《诗经》中,则有“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之句,《毛传》解曰:“中国,京师也。四方,诸夏也。”因此,章太炎在《中华民国解》中对“中国”一词是这样解释的:“中国之名,别于四裔而言。印度亦称摩伽陀为中国,日本亦称山阳为中国,此本非汉土所独有者。就汉土言汉土,则中国之名,以先汉郡县为界。然印度、日本之言中国者,举中土以对边郡;汉土之言中国者,举领域以对异邦,此其名实相殊之处。”

至于“华”之用,当见于春秋之时,如《左传?定公十年》:“夷不乱华。”而“华夏”之说,按照章太炎的解释,谓“华”取自华山;“夏”取自夏水。在《中华民国解》中,章太炎写道:“诸华之名,因其民族初至之地而为言。世言昆仑为华国者,特以他事比拟得之,中国前皇曾都昆仑与否,史无明征,不足引以为质。然神灵之胄,自西方来,以雍、梁二州为根本,宓牺生成纪,神农产姜水,黄帝宅桥山,是皆雍州之地。高阳起于若水,高辛起于江水,舜居西城(据《世本》,西城为汉中郡属县),禹生石纽,是皆梁州之地。观其帝王所产,而知民族奥区,斯为根极。雍州之地,东南至于华阴而止;梁州之地,东北至于华阳而止。就华山以定限,名其国土曰‘华’,则缘起如此也。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至于秦、汉,则朝鲜、越南皆为华民耕稼之乡,‘华’之名于是始广。‘华’本国名,非种族之号,然今世已为通语。世称山东人为‘侉子’,‘侉’即‘华’之遗言矣。正言种族,宜就‘夏’称,《说文》云:‘夏,中国之人也。’或言远因大夏,此亦昆仑、华国同类。质以史书,‘夏’之为名,实因夏水而得。……‘夏’本族名,非都国之号,是故得言‘诸夏’。……下逮刘季,抚有九共,与匈奴、西域相却倚,声教远暨,复受‘汉族’之称。此虽近起一王,不为典要;然汉家建国,自受封汉中始,于夏水则为同地,于华阳则为同州,用为通称,适与本名符会。是故‘华’云,‘夏’云,‘汉’云,随举一名,互摄三义。建‘汉’名以为族,而邦国之义斯在;建‘华’名以为国,而种族之义亦在。此‘中华民国’之所以谥也。”

章氏之言,“华”为国名,“夏”为族名,与“汉”字之名,三义互通。因此,“华夏”连称,就是对民族主义最好的解释,就可以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就是国族主义,在中国是适当的,在外国就不适当”之说做出最有力的证明。而“中华”之称,既具庄严肃穆之状,又与“中华帝国”文脉相承,因此,“中华民国”就是最好最恰当的国号。

在解释为何使用“中华民国”这个称呼为“国号”方面,孙中山看重的是为何要用“民国”而非“共和国”,是侧重于其革命性和民主性;而章太炎看重的是“中华”二字的文化渊源,是为新生的共和国寻求文化和传统意义上的支撑,显示其合法性和正统性。

尽管如此,但中国学界并不完全同意章太炎的解释,儒学大师柳诒徵就认为,“中国”一词,乃文明之国之义,非仅指方位、界域和种族。“是实吾国先民高尚广远之特征,与专持种族主义、国家主义、经济主义者,不止霄壤乎!”为柳诒徵此以《公羊传?隐公七年》中有关文字为例:“不与夷狄之执中国也。”何休曰:“因地不接京师,故以中国正之。中国者,礼义之国也。”韩愈在《原道》也说:“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之所以称为“中国”,柳诒徵的解释是,唐、虞之时所以定国名为“中”者,盖其时哲士深察人类偏激之失,务以中道诏人御物。如《论语》:“尧曰:‘咨!尔舜!允执厥中。’舜亦以命禹。”《礼记?中庸》:“舜其大知也欤!择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柳诒徵认为:“唐、虞时之教育,专就人性之偏者,矫正而调剂之,使适于中道也。以为非此不足以立国,故制为累世不易之通称。一言国名,而国性即以此表见,其能统制大宇、混合殊族者以此;其民多乡原,不容有主持极端之人,或力求偏胜之事,亦以此也。按中国民性,异常复杂,不得谓之尚武,亦不得谓之文弱;不得谓之易治,亦不得谓之难服。推原其故,殆上古以来尚中之德所养成也。然中无一定之界域,故无时无地,仍不能免于偏执。惟其所执,恒不取其趋于极端耳。”柳诒徵的说法强调“中国”之“中”不仅指地域处于世界之中,而且指先祖行事之取“中庸”而非偏激之意,则无论如何改朝换代,历代帝王都不能不用之。

(四百零六)“左舷战斗舰”系列

(四百零六)“左舷战斗舰”系列

中华民国的国号虽然寓意美好,但却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民权,“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而现在国家总算进入到了和平发展时期,各省全部实现自治,为“真共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为了以法律的形式在中国真正确立省级自治的体制,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变更中华民国的国号的呼声日益高涨起来。

对于广大的民众来说,变更国号既是宣布和旧时代的诀别,也是新时代开始的象征。

“瀚之也是赞成将‘中华民国’变成‘华夏联邦’了。”曹锟明白了杨朔铭的心意,笑着说道。

“华者,荣也。夏者,中国之人也。”杨朔铭说道,“‘华夏’原义为‘光荣的夏人’,即‘荣耀的中国人’,是族名。后来也兼指中国之人的居住地区,亦代指‘中国’,成为古代中国的自称,以华夏作为国名,再恰当不过了。”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曹锟也跟着杨朔铭掉起了书袋,“《尚书正义》曰:‘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华夏这个词,听着是要比中华好些。”

“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服饰纹章华美的含义,‘夏’字有疆域广阔的意义,”杨朔铭接着说道,“‘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国民,也是有汉朝以前对汉族先民的称谓。也可代指汉族。‘华夏’同时也指华夏族所居住的我国中原地区,后复包括我国全部领土而言,古人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此外,‘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华夏’本义即有文明的含义。”

“这华夏的国名,我倒是没什么说的,可国体变为‘联邦制’,瀚之真的认为没有问题吗?”曹锟又问道。

“联邦(英语:federal)一词用法接近拉丁文‘条约’的意义,是一种建立在忠诚基础上的关系。联邦共和国的政府的形式是一种协约。依据这种协约,几个小邦联合起来,建立一个更大的国家,并同意做这个国家的成员。所以,联邦共和国是几个社会连合而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这个新社会还可以因其它新成员的加入而扩大。这种制度可以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联邦制可以象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象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能够实现自由与力量的统一。”杨朔铭看着曹锟,笑着说道,“现阶段我国各省均已实现高度自治,只是有联邦之实而无联邦之名而已。国会提出来这个议案,实际上是顺应了下面各省民众的要求。”

“实行联邦制,那中央政府不会被架空吗?”曹锟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了自己最担心的问题。

“联邦是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其成员加入联邦后不再享有完全的主权,但保留一些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利。”杨朔铭说道,“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联邦制国家。以美国为例,联邦和各州各有自己的政府班底和立法机构。州政府的官员由各州自行选举产生,联邦政府无权任命州长或州级官员。州的立法虽然必须符合联邦宪法,但是联邦宪法保证州的领土与主权不受侵犯。两套平行的政府、分别选举产生,联邦和州之间构成的是一种制衡,不是谁被谁架空的问题。”

“我国的各自治省和美国各州不同,省长虽为各省选举,但必须经中央政府任命才行,这一块儿表明,我国现在还没有达到美国的程度,中央政府的权力还是要大于地方的。”杨朔铭给曹锟进一步解释道。

“你说的对,这权力的分配和制衡,还真是一门大学问。”曹锟苦笑了一声,此时他已经被杨朔铭说服了,“我现在是深深的体会到了,这总统的位子,还真他娘的不好干啊!”

“大总统现在难道后悔了?”杨朔铭看着曹锟,微微一笑,问道。

“上了你的套,后悔也晚了。”曹锟笑了起来,“没办法,只能顺着你给的道儿走到头了。”

“大总统觉得吃亏了吗?”杨朔铭笑着又问了一句。

“吃亏倒是没有,便宜倒觉得占了不少。”曹锟老老实实的回答道,“但说实话,想坐好这个位子,真是够累的。要是没有你杨瀚之和吴子玉帮我撑着,我还真不一定能挺到现在呢。我今天才明白,为什么你杨瀚之一直有这个机会,却就是不坐这个位子。”

“大总统明白了这些,这个位子就算没有白做。”杨朔铭说道。

两人相视一笑,不约而同的走到了窗前。

此时,蓝天白云之下,烈日当空,宫阙的琉璃瓦一片灿烂之色。

1937年11月1日,中国政府经国会批准,正式宣布改“中华民国”国号为“华夏联邦”,改国体为联邦制,改原来的国旗五色旗为原海军旗之红蓝黄三色“人”字旗。宪法相关条款也做了修改。

福建,马尾造船厂。

“把我的那几个模型上的五色旗也换上人字旗。”

放下了手中报纸的史选侯对一位工作人员煞有介事的说道。

工作人员答应了一声,来到一座刚刚做好不久的战列舰的模型前,将舰桅上的五色旗摘了下来,换上了红黄蓝三色人字旗。

工作人员接着给另外的几座模型换旗,史选侯站在那艘新式战列舰的模型前,看着这艘用金属和木材制作的精美模型,眼中闪过一丝狂热之色。

工作人员注意到了史选侯脸上表情的变化,又看了一眼那座模型,努力的没让自己笑出声来。

因为在他参加工作这么多年,看到过很多奇怪的舰艇设计,但就疯狂而论,还没有谁比得上这位史选侯大人的疯狂设计。

史选侯紧盯着的那艘战列舰模型,便是他“疯狂”的代表作之一。

那是一艘巨大的战列舰,拥有四座四联装主炮塔,看上去火力其为强大,只是让人惊讶的是,这艘巨舰的舰桥和烟囱,却是全都布置在舰面的左舷的,而那四座四联装主炮塔,却是呈两两斜置并列的方式布置的,使这艘战列舰看起来显得格外怪异。

“想要欣赏这样的设计,需要一定的基础。”史选侯象是猜到了工作人员的心理活动,说道,“这是以打遍世界为目标的设计,惜乎无人能识。”

“那倒不一定。”工作人员说道,“您不是已经把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