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个月后,有人夜闯临晋公主府,将一名田姓的太监割去首级,并悬在公主府的大门前,公主因此受惊,几日后便因惊吓而死,不用说,这自然是李月派顺风的高手所为,临晋公主之死顿时震惊了京城,给许多正在大张旗鼓攻击李月的皇亲贵族们当头一棒,纷纷偃旗息鼓变得缄默起来,李豫在这个问题上一直保持着沉默,只在后面微微露出一丝冷笑。
昆山田庄血案后,军队开始调动,各地加快了授田的步伐,十月底,户籍清理完毕,十一月官府手上的余田基本授完。十二月,官员交田的期限到,有人举报苏州华亭县县令和县丞、县尉集体弄虚作假,虚报个人上缴的田亩达五十顷以骗取补偿,接到举报的监察室立刻派人去核查,核查结果为举报属实。监察室当即回报李月,李月批转士曹事依唐律将其全部革职,并由监察室去抓捕,并派人将逃逸的县尉缉拿归案,县令和县丞、县尉三人被斩,其余涉案官吏一概免职问罪。
同月,监察室查出苏州海盐县县令和县丞勾结早将属于国家的二十顷职分田和公廨田私卖肥己案,县令和县丞斩!
查出杭州盐官县县丞多授家人土地案,县丞革职!土地追回。
查出常州武进县县令私受大户行贿、替十人骗取勋官案,县令斩!并剥夺勋官……
一连串的血案震惊了金陵府,一个月间各地被杀被革的官吏多达数十人,弃官逃走者也有不少,连李月也为之震惊了,这仅仅是查出来的,应还有隐藏得更深更隐蔽的,并且州官无一人犯事,这并不是说州官就绝对清廉,几十年来的吏治**,江南岂能独善。官员的清理后,产生了大量的职位空缺,也影响了授田的步伐,随着新年的到来,春耕也渐渐来临,根据各地报上来的数据汇总,近九成的无地农民都或多或少得到了一点土地,只剩下一些久居山中夷民因难以统计无法授田,到此为止,李月土改的第一步,户户有田算是基本完成了,但这也是土改中最容易的一步,真正的触及到权贵利益的改革除昆山县以外,别的地方尚未正式开始。这时‘到此为止’的论调普遍在江南东道的官场中泛起,为不影响春耕,也由于赎买的资金不足,当然也和李月接到的密旨有关:
“朕同意江南的改制,但弟须善用手段。”
金陵府在一月终于暂停了对官员、权贵、大户田产的直接清理,而改为由军队派人丈量土地,核清产权,稍微清醒一点的人都看出来:这决非土改的结束,而是另一场更大风暴的酝酿。也由此,各种幕后的较量才真正的在长安和江南间拉开了序幕。
长安权贵中被剥夺土地的权贵并不是全部都能忍气吞声的,鱼朝恩便是其中之一,鱼朝恩在江南的三处田产已被剥夺走一处了,还剩常州和湖州的另两处,为保护自己的利益,鱼朝恩终于决定出手了,但他的办法和别人不同,并不到李豫面前痛哭一番而得到别处的土地,他自有自己的手段。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便是鱼朝恩的处世原则,其出手的阴险狠辣、用计的高超绝妙、揣测上意的准确细微等等,连当年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也是难以比肩的,这也正是他多年不倒的重要原因。
“老爷,公子回来了。”
“啊!快快命他来见我。”
只见鱼令辉风尘仆仆的走进父亲的书房,鱼朝恩急忙摒退左右,鱼令辉连喝了几杯茶后,这才兴奋地对父亲说道:“父亲大人猜得果然不错,那萧隐正是几年前已经死去的萧隐士,我从河南府拿到了一份秘密档案,这萧隐士在河南府被安禄山攻陷后化名萧隐逃亡,后来这个萧隐被俘后竟然投降了安禄山,被授于一县之令,据孩儿探访多人的结果,伪县令萧隐和萧隐士的体徵完全一致,这也正好解释了萧隐士当年为何要诈死埋名的原因。”
鱼朝恩淡淡一笑道:“我早猜到这个萧隐必有问题,故而以国子监祭酒的名义向皇上提出主编《奸臣录》,就是为这个萧隐准备的,只要除去萧隐,就等于断了李月一臂,想必这也是遂了皇上之意,否则他派崔涣去金陵做什么?”
“父亲果然高明啊!不动声色便斩敌于千里之外,孩儿受益非浅。”
“你知道就好,除去萧隐只是第一步,我的第二步棋还要你亲自去执行,你明日就动身去江南吧!”
“孩儿知道了。”
萧隐是在草拟第二次科举考试的提案时得到的消息,在朝廷发布的《奸臣录》中竟然有自己的名字,在第二百一十二条写着:至德二年贼破河南府,河南府参军萧隐士化名萧隐逃遁,后被贼军所执,遂降,授颖南县县令,现在金陵府为职事官。
萧隐呆呆的看着这份还带着油墨香味的《奸臣录》,眼中尽是无尽的悲凉,突然他惨然一笑,一口血喷了出来,仰天倒下。
闻萧隐吐血,李月几乎是跑着去了萧隐的官署,这时萧隐已被抬入内房,尚未苏醒,李月见他面若金纸,气息奄奄,连忙把住他的脉博,这时旁边的医官说道:“殿下,萧大人是气急攻心所致,再加上他长期过度劳累,下官恐怕萧大人不妙。”
李月沉着脸转头问旁边的萧隐下属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属下不知,当时萧大人正在看京里送来的一份刺举,便突然这样了。”
“什么刺举?”
有人把《奸臣录》一册递与李月,李月心中一动,便急速的翻阅起来,果然在第七页上看到了萧隐的名字,李月心中顿时明白了一切。他见这本《奸臣录》十分崭新,显然没有被传阅和勾批过,突然感觉不对,便急忙问道:“此书是从朝廷哪里传来?”
“回殿下,是吏部。”
“可曾先递士曹事还是直接就是传递给萧大人的?”
“批文上是直接给萧大人的。”
“不对!按常规是应先由士曹士勾阅,方才传到萧大人处,此事不合常理,必有蹊跷!”
当夜,李月便写信给京城的韩滉,请他帮助查到此份刺举是由何人传来。
萧隐晕倒后,便一直昏迷不醒,眼看他一天天的衰亡,死神已经开始向他招手,李月知道,这是萧隐自己心萌死意,对他来说,死便是唯一的解脱。
在第三天时,李月便亲自去了京城,他要为萧隐辨白伸冤,他一定要将萧隐的名字从《奸臣录》去掉,且不惜一切代价,无论如何这都是自己给萧隐带来的不幸。
就在李月赴京为萧隐之事进行交涉的时候,在杭州的盐官、新城、唐山三县爆发了大规模的民众冲突,起因是这样的:杭州刺史李良是江南十五州的刺史中比较支持土改的官员,因而杭州的土地清理工作也走在各州的最前面,大户们纷纷被勒令交出土地,接受赎买,在这种情况下,以世居盐官的一陈姓豪强地主为首的数十名大户结成联盟,集体抵制限田令的实施,他们在上书皇上的同时,纠集上千名家丁,暗地里组成私人武装,大规模的毁坏农作物,强行驱逐得地的流民,为保土地,流民遂与之抗争,但因力量微弱,根本无法抵挡,造成了上百人的死伤。就在李良准备调查该事件之时,杭州州府衙门突然失火,所有的户籍及土地资料全部被焚毁,李良一家也险些死在火中。
消息传来京城的李月那里,李月极为震怒,当即命令张杰率杭州团练一千军前往镇压豪强大户的暴乱,就在他刚刚签署出兵令之时,一份急报从金陵发来:“萧隐去世!”
第三十一章 新任
十天后,李月和李豫达成意向,李月接受新任命的吴王府长史崔焕,李豫则同意在《奸臣录》中删去关于萧隐的章节。紧接着李月便火速赶回金陵,他接到新的急报:钱塘江决堤,冲毁万亩粮田,也阻拦了张杰的平乱战事,引起民乱的私人武装也不知所踪,盐官、新城、唐山三县令皆挂印而逃。与此同时江南各地均出现了类似杭州的民众冲突,各豪强地主和京里的权贵勾结起来,纷纷成立地方武装,并受到地方官的暗中庇护,为稳定局面,上百名官员联合请愿,要求修改限田令。
当心急如焚的李月赶回金陵时,局面已近失控状态,华亭、丹阳两县甚至出现官仓被烧毁、库禀被哄抢的严重局面,并开始有流民放弃土地离开江南的情况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李月当即命所有的地方军队驻防各地重要的机构,如官衙、粮仓、库禀等,同时派蔡明德和吴昊各率五千军赴浙西、浙东控制局面,只要发现私人武装,一概诛杀无论。
但所有的私人武装就象实现串通好似的,就在金陵出兵后,一夜之间便全部消失得无影无踪,留下一摊纷乱的局面。大历元年的新年便在这混乱中悄然度过。
新年后,崔焕接受了李月的任命正式走马上任,替代了萧隐的职位,这位先帝时的宰相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立案要求“废官奴”和“除贱籍”,凡江南十五州所有的官奴皆恢复平民的身份,官府不再拥有奴隶;同时在江南十五州也不再有贱籍的存在,所有的官奴和贱籍都将获得平民身份,按丁户或民户同样给予授田,由此,整个江南十五州有一万多户近八万人因此获得新生。
崔焕所做的第二件事便是要完成萧隐只做到一半的科举考试,长安的省试在去年十月就已结束,而金陵的府试因萧隐去逝一直延迟到了第二年的春天。二月初,金陵府向全国的举人、贡生发出邀请,金陵府第二次的府试将在三月五日举行,今年考中的士子,将授明经科进士称号,高于去年,这自然也是崔焕的面子,主考官为崔焕,副主考是记室参军事司马谭元凯(李月为防止崔焕专权,将自己的两个心腹谭元凯和石纹分别调任记室参军事司马和谘议参军事司马,同时提拔宣州长史周莳和宣州长史刘原分任法曹事司马和户曹事司马),消息传出后,全国近三万举人、贡生蜂拥至金陵,去年的科举授官轰动了全国,令无数曾经轻视它的士子们为之惋惜、后悔。尽管江南在推行限田令,但求仕心切的士子们依旧不顾一切的赶来,许多士子因江南重策论而在家准备了整整一年多。二月中旬后,金陵的街头皆是士子们的身影。
尽管科举考试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李月却似乎不受影响,他的心思完全放到了土地改革之上,韦黄裳在去年十月提议利用冬季农闲时在江南地区广修道路、疏通河道,以便于物资流通,促进商业的发展,此提议得到李月的欣然同意,命韦黄裳全权负责此事,但由于铺的面太大,也由此造成的严重的负面后果,那便是金陵的财政开支过大,影响的土地的赎买,这却是李月始料不及的,事后段秀实向李月谢罪,正是由于他的安排不当,导致修路资金挤占了土地赎买基金,这时李月方才体会到失去韩滉后的损失,段秀实在理财方面确实要远远逊于韩滉。就在离科举还有十日之时,李月却在金陵城消失了,他和周莳再次来到无锡县,他要亲自看看限田令给普通百姓带来的影响。
赵家村一带因大量安置灾民,此时已升格为乡,李月和周莳身着微服{3}{Z}{中}{文}{网}来,二月的春风似剪刀一般,柳枝上的嫩芽已悄然冒出,碧绿的河水中不时游出一群群小鱼,在河面上荡起一圈圈的漪涟,岸上大片大片的麦田已经转成深绿色,看不到一块搁荒的情况,且和几年前李月所见,似乎农田又密集了许多。二人沿着田埂走去,天刚下过雨,不多时两人的脚上已全是泥泞,几十名亲兵远远的跟着,田里劳作的人们不时抬起头来,望着这群奇怪的人。
“老人家,去年秋收如何?”李月向一名正在田间除草的老农问道。
“回官爷的话,去年秋收非常不错,是我这十几年来第一次碰到这么好的收成。”
李月一怔,不解的问道:“老人家怎么知道我是官家人?”
老农笑了笑答道:“我活了六十多岁了,怎么会看不出?你后面的那二十几名随从都带着刀,且行走之间行列整齐,显然是行伍之军人,他们保护的不是官爷会是谁,再说你这个气度,又岂是普通百姓所能比拟。”
李月点点头继续笑着问道:“那这些田都是你的吗?去年秋收中你拿到几成收入?老人家,千万不要以为我是官家人就不说实话。”
“不敢,我和儿子一起过,算一户半,按标准我应得田四十五亩,县里先给了我十五亩,又准我自己开垦十亩,现在我们共有二十五亩,这些田都是我自己的,这是生来的第一次啊!去年收成中交了一成的田税,还有九成是自己的,又不用交佃租,心中实在是爽快!”
李月听到这里回头问道:“田赋不是定下来只收五分吗?怎么要收一成?”
周莳也微微一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