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祈丰张大人,严格的说也不算是什么大人,只不过是本地的一个举人,曾为衙门襄办而已,不入流的小官,基本等同于现在的县级政府的三等秘书。
当年李闯大兵铺天盖地而来,知州等几位大人倒是个个热血,一再豪言要和李闯决一死战,甚至带着几十个家丁领头守城。
结果……结果自然是被李闯不费吹灰之力的砍了脑袋。
还是张祈丰主动输粮给闯军,这才保住全城百姓的性命。
后来平贼大将军左良玉的大军又是铺天盖地,这一会张祈丰有了经验,不等明军开口,再次主动输骡马若干,再一次的使郾城免受兵祸。
后来闯军和明军展开拉锯大战,轮番的占领郾城,张祈丰也积累了丰富经验,反正就是谁来伺候谁而已嘛。
几次三番的这么一折腾,地方官死的死跑的跑,剩下的反而把权利完全下放,只剩下个举人张祈丰主持郾城局面。事情是明摆着的,无论是谁当了地方官,都要重蹈张祈丰的老路,将来无论是哪方势力取胜,这样做都等于葬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
由着张祈丰去做吧,做好了地方官员的功劳,做不好是他自己个顶黑锅……
无论是名声不怎么好的闯军,还是名声更糟糕的左部,都没有给郾城造成特别大的伤害,至多是在撤兵的时候把城墙扒了而已。
现在郾城的城墙和没有也差不多,不过郾城百姓的安全感却很高,有张祈丰这么个能人,比有坚城要塞管用多了。
试看那些壁垒雄伟城门巍巍的大城,哪个不是遭受血光刀兵之灾?
当李四索要郾城府库土地人口等案档的时候,经验丰富的张祈丰立刻就毫无保留的拿了出来。
郾城的府库早就空空荡荡能饿死老鼠,张祈丰也不怕赴死军抢掠。
然而这位赴死军的指挥使好似对府库的兴趣缺缺,而是把所有案档交给一个面貌萎缩形容如鼠的家伙。
“老东西你尽快把百顷以上的大户统计出来,”李四笑着对魏无牙说道:“然后按照每亩一百三十斤计算田赋,我只征收这一年的,以前的既往不论。”
每亩一百三十斤,相当于六成的产量,几乎把佃户上缴的地租统统拿走。
张祈丰这才知道这位赴死军的指挥使大人的目标不是府库,而是那些大户的粮仓。
“大人,不行啊,一百三十斤,这太多了,”张祈丰又拿出他对付李闯部和左部的老办法:“不如由备置筹集些粮米骡马,容我三几日的功夫……”
“一百三十斤还多?”
“实实的是太多了,按照这个数量征收,郾城饿死者众。”张祈丰脑门子上的汗都冒出来了。
“饿死者众?哼……”李四哼了一声,不客气的说道:“这些地方士绅大户的地租最少也要在一百六十斤每亩,他们怎么就没有想想天下无地的佃户会不会饿死?我只拿一百三十斤还给他们留了口粮呢。我倒要看看,他们究竟是留粮食还是留性命。”
腾腾的杀气让素来圆滑的张祈丰打了个突,想分辨几句却终于没有胆子开口。
正文 第八十章 道不同
更新时间:2009…9…18 9:37:08 本章字数:3387
按照赴死军以往的作风,对这些骨子里都肥的冒油的地主士绅就没有客气过,从来都是抢干拿净,一枚铁钉也不会留下。
可这回和以往不同,还真是给这些地方上的老爷们留了面子,仅仅是按照田籍索要粮食而已,并没有以往那种蝗虫一般的作风。
对于这些士绅地主来说,赴死军的吃相实在是太难看了。
江山易主的事情多了,可士绅地主从来就是风雨不倒,永远是地方上最大的实力派。无论是谁做了朝廷,都要拉拢一下的。
一百三十斤的田赋,抵上朝廷十几年的税赋了。
可是……朝廷,现在哪里还有什么朝廷?
“别给脸不要脸,你们每年征收的田租都不止这么点,真要是逼急了我们,啥事情也做的出来。”
少不得要发生些流血的事情,见血之后,地主们反而安分了许多。
一百三十斤确实是太多了,可没有多到让大伙冒着生命危险的地步,仅仅是一年田租的大部分而已,还是买个平安吧。
和白莲乱民大唱劝赈歌相比,赴死军的强力手段无疑更有实效。三天都不到的时间里,囤积在大户士绅仓房里的粮食就大部分归了赴死军。
和以往的惯例一样,赴死军取得这些资材之后,并不是占为己有使其成为军粮,而是尽数交给他们身后的百姓。
如果把整个迁徙队伍比作一个人地话。李四就是大脑。所做地事情就是协调和指挥这个整体。而赴死军则是人体上地双手。可以取得必要地资材。可以攥紧成拳头打击敌人。为身体开辟前进地道路。
而那些数以万计地百姓则是血肉躯体。才是这个整体最为重要地部分。
这些乡亲大多拥有军属地身份。子弟父兄多是赴死军成员。赴死军所取得地一切战果都要缴过来给他们。再经这些乡民之手按照一定规则统一分配下去。
在没有系统地政治纲领之前。这种近乎于原始地方法保证了物资能够得到最有效地利用。更保证了赴死军不会蜕化成闯军第二。
因为赴死军地使命是保卫和战斗。除此之外。他们什么也不必去做。
血缘和乡土这两条纽带。把整个迁徙队伍捏合成一个整体。朝着共同地目标不断前进。虽然在数万人地队伍中。只有赴死军才是真正地战斗部。但所有人都是在为这个整体服务地。
除李四等少数几个人之外,谁也没有看出这其实就是一个全民皆民的大军,只不过大军中的大部分人是不执行战斗任务的螺丝钉而已。
用未来的美好生活画一张大饼,用血缘和乡土关系捏合所有人,再加上李四的个人威望,这一切构成这个迁徙队伍的驱动力。
看似原始而又简单的结构是李四目前所能达到的极限,在识字率只有千分之几的大背景下,在仓促的时间中,以明确的政治纲领和高度的组织度建立一个类似政权的组织,纯粹是天方夜谭。
这样的结构或须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可眼下能做的李四已经都做了。
“李家大兄弟,你这么抢掠民财与李闯何异?”
这是红娘子找上门的第一句话。
“你这么做只能使天下更乱。”红娘子脸色潮红,很激动的说道:“助贫救危唯有劝人向善,李闯前车之鉴不远,李家兄弟好生思量。”
红娘子也曾亲生经历过李闯的抢掠,并且也曾认为这种抢掠很有必要,可是在李岩死后,她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放弃使用暴力手段以劝赈为主。
“你们劝赈的效果如何?”对于红娘子,李四还是很尊重的:“我想你也看到了,赴死军一个时辰到手的粮食就比你们唱几天劝赈歌更有用……”
“那是别人畏惧你赴死军的武力。”红娘子不是那么好忽悠的,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的本质。
“我承认李家兄弟这么做是为了壮大赴死军而不是出于中饱私囊之心,”红娘子说的语重心长:“可你想过没有,天下人都如你这般明抢,岂不是越发的乱了?若要天下太平,当以情理动之……”
“这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天下了。”李四说的同样语重心长:“外虏入寇,大变之在旦夕之间,为求壮大为求生存,没有什么手段不可以使用……”
红娘子看着李四的眼睛,良久之后方才缓缓说道:“我劝李家兄弟放弃以武力迫人的手段……”
“不行。”
当然是不行的,象白莲教那样在大户的门口唱劝赈歌?李四绝对不会的。
红娘子好似十分失望。
“赴死军敢战敢死的名头我也听说了,有此强兵在手,李家兄弟必然能成就一番伟业宏图。”红娘子悠悠叹息一声,接着说道:“如今看来,李家兄弟你至多也就是第二个李闯罢了。”
“我的赴死军和李闯确实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但根子里是不一样的。”
“你有太子在手,有大义的名分,是吧?”红娘子面色苦楚的说道:“这和李闯也没有多大的分别。我晓得不能劝动李兄弟,自此仅劝李家兄弟一句,听与不听我也是要说的。”
“请明言。”
“天下之乱始自李闯,还望李兄弟以苍生万民为重,莫走李闯的老路。如若不然,纵是李家兄弟你纵横天下,也难免落个千载的骂名。”
嘿嘿,为了这片土地,为了这个中华,我李四已经做了太多厚皮黑心之事,只要能挽此狂澜,我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计代价,还在乎什么身后之名。
虽然红娘子和白莲乱民的手法大多是无用功,可他们和赴死军都是抗清的队伍,这也终究算是有个共同的目标。“我与李闯有何不同也不是三五句就能说的清楚,但请拭目以待,不出两年,就能看出。”
“但愿李家兄弟能够记的今日之言,”红娘子和李四一样的心如明镜,知道赴死军和白莲教不是志同道合,很快就要走上两条不同的道路:“李家兄弟于我白莲教也有恩惠,红娘子说不出一个谢字,只要是杀鞑子救万民的事情,兄弟通檄一下,红娘子必报以涌泉。”
“这是李岩李公子的《劝赈歌》,我已贴身珍藏经年,兄弟有了闲暇可以看看。”自从李四说出“不行”二字的那一刻起,双方就已经注定走不到一条路上。
又是一个黎明,白莲乱民最先撤出郾城,向东而去。
浩浩荡荡的队尾,是一通体红衣的女子。
“天地无私佑善人,善人德厚福长臻。助贫救乏功勋大,德厚流光裕子孙……”那红衣女子高声吟唱着《劝赈歌》渐渐淡出李四的视野。
“虽然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其实再有些日子,咱们完全能把这些乱民消化进来的。”魏无牙看着远去的人流,颇有些惋惜:“难道就让他们这么去了?咱们的那几顿饭可是全打了水漂呢……”
“嘿嘿,以后的日子长着呢,咱们也该走了。”
“四叔,咱们到底是要去哪里?”很少说话的路涧再不是当初的毛头小伙,眼光也开阔了许多,早就看出天下虽大,要觅一落脚之地是千难万难。从来也没有问过神人一般的四叔到底要带着大伙走向何处,今天还是忍不住问了。
“这就要到了。”李四目视前方。
“到了?哪里?”
“我晓得了。”老神棍魏无牙恍然大悟,兴奋的一拍大腿:“再有十天半月的功夫咱们就可以落脚,哈哈,老魏我走了几千里的路程,终于要歇歇脚了,哈哈。”
李四径自带领迁徙的大队南行,路涧还是摸不到头脑,问身边的魏无牙:“老魏,四叔是啥意思?这是要带大伙去哪里?”
“笨呐,再有十天半月的路程,你说能到哪里?这还用问嘛。”
“在跟四叔之前,我连刀把村都很少走出,我哪里知道要到哪里。”
“快则十日,慢则半月,咱们就要进大别山了。”
“大别山?”
“嗯,大别山!”
本卷结束
正文 第八十一章 怪叔叔和小萝莉的幕后故事
更新时间:2009…9…18 9:37:09 本章字数:2907
大别山,衔鄂、豫、皖交界,南下可接长江而逼宁汉,北上可进豫皖俯中原。
时令已过了最热的时候,天气却是一如既往的炎热难耐。
葱莽的山峦交错,无数细小溪流潺潺而过,只要出了大别山,这些涓涓细水都是奔腾咆哮的大河。
在大别山中麓偏东有一片类似于小盆地的区域,从北方迁徙过来的人们正在狂热的进行最基本的建设。
伐木垒土,开山劈石,只十几天功夫,一片片低矮的茅棚已隐具雏形。
在经历了千里大迁徙之后,乡亲们对于建设崭新家园的那种热情高的吓人。
在这个血火刀兵的乱世,饥饿和死亡是最寻常的事情,在迁徙的过程中,大家已经见过太多的苦难。好在有神人一般的李大财神带领大伙找到这片人迹罕至的世外之地,终于有了落脚之地。
祖祖辈辈的面朝黄体的人们不怕艰难,也不怕劳苦,只要给他们一个希望,就能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
就是女人和娃娃,也参加到建设当中,在男人人开辟出的一片片土地上撒下种子。
因为错过了下籽的季节,只能种荞麦和青豆这些生长周期最短的作物。
在这片群莽环绕的山峦之中,数以万计的人们正用双手进行着热火朝天的建设。
因天气炎热昼长夜短。传统地一日两餐已经改为三餐。虽然中午地这顿饭还让很多人不习惯。却绝对不会有任何一个人会反对这样地习惯。大部分人巴不得经常可以多吃到一顿中午加餐呢。
“杨督军。”脸色白皙地周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