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志乱-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尉仇台想要离开的时候,汉人居然做出了一些友善的举动,从城上扔下来一些粮草。尉仇台的人本来还不敢去拿,但是后来实在忍受不了机饿,就有人过去搬运粮草了。这次真的是比较奇怪,城里的人并没有再射箭出来要他们的命,而是任由他们把粮草搬走。
    不过,每次从梁口城上扔下来的粮草都只够夫余人马消耗一天的,这让尉仇台想走还走不了。既然汉人做出了友善的姿态,尉仇台也不好不有所表示,他想乘机和汉人和谈,解决现在的困境。
    但是他的努力却没有得到回报,得不到任何的回复。只要有人向城上喊和谈,就会被乱箭射回来,所以他们又只能撤回来。
    最可气的是他们还只能跟城下待着,只要有一个人回了纥升骨城,那么今天就会少一个人的口粮。这种情况屡试不爽,还得尉仇台一生气,连纥升骨城都不要了,干脆带着所有的人住在梁口城下,于是城上每天供应的口粮也增加了。
第三百六十七章 考验
    尉仇台是笨一点儿,冲动一点儿,但并不等于他是傻子。他明白自己的情况很危险,也知道汉人肯定下了个圈套给自己,但那圈套是什么,他却想不明白。
    想不明白的人就只能在城下等着吃救济粮,实际上就算他想明白了,又能怎么样?哪怕不是全份的嗟来之食,他也不得不吃,谁让他们没有了粮草呢?
    不过谜团很快就打破了,大队的人马渡河而来,领兵的当然是赵云,他的三万骑兵把尉仇台吃得死死的。
    尉仇台想过逃跑,甚至想过硬拼,但很快都被自己否定了。他明白了汉人的意图,他们就是想要擒获他。确实如此,我们就是想要抓住尉仇台,而且他的手下能保留就尽量保留,因为我们需要一支向着大汉的夫余军队,再加上我们掌握的夫余王,我们想要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支军队是吃汉人的粮食过冬的,而且他们见识过汉军的强大,所以他们基本上不会起什么歹意,应该会彻底投降的,这是郭嘉早就考虑好的。
    深陷包围之中的尉仇台和他的部队很平静地接受了他们的命运,他们无条件的投降了。面对一支数倍于己的军队,自己那单薄的粮草已经是致命伤了,何况还没有多少装备,尉仇台只能向赵云请降,表示自己诚心归附。
    尉仇台是投降了,但是夫余族并没有投降,令赵云想象不到的是郭嘉因为不了解夫余族的内情,居然也算错了一件事情。夫余王虽然是夫余的最高统治者,但并不是没有限制,夫余社会还受到氏族制度残余的制约,如遇有水旱不调,五谷不丰时,君王下职官,主要以六畜名命官名,如马加、牛加、猪加、狗加;还有称大使、大使者、使者的。诸加均辅佐君王,参议国政;王城以外的道,皆属于诸加。道大者数千家,小者数百家。道下有“邑落”,各由“豪民”管理。邑落内的“下户”,皆属豪民。氏族社会全民皆兵的情况仍然存在,建立一支两万人以上的军队,兵种分为骑兵、步兵,都以弓矢刀矛为兵器。并且各户都有兵器,当敌人来犯时候,诸加率众各自为战。氏族社会还设立了牢狱,对犯罪者惩罚苛严,他们规定:杀人者处死刑,家人也被沦为奴婢;盗窃者,以十二倍盗窃物罚之。人民地位的高低、贵贱差别悬殊,国王、诸加、诸使、豪民属统治阶级,下户、奴婢为被统治阶级。下户为类似隶农的平民,奴婢则是完全丧失人身自由的奴隶,奴隶主可以任意处置。
    所以就算是夫余王投降了,但是只要底下的氏族不投降,汉人还是无法完全控制这个夫余。无奈之下,赵云只好先押解着夫余王尉仇台直奔夫余王城,路上打了几仗,都是跟一些当地土著打的,但是这些人哪是赵云的对手,根本没费什么力气,就被赵云打败了。
    这些聚居的村落中多有护城栅,呈圆形,有些是居半地式的木结构房屋,据说是早期夫余建筑,但也有宫室建筑,据尉仇台讲是东汉以后才有的。还有他们的历法也相当有意思,竟然用的是殷历(起于周末而传于汉初的六种古历之一;亦指殷商时所用历法)。以殷历正月(汉腊月)祭天,称迎鼓,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连日“饮食歌舞”,并于是时断刑狱,解囚徒。夫余没有固定文字,使用汉文并不普遍,有事派人“传译”,跪地以“手据地窃语”相告对方。会同、拜爵、揖让升降之礼,和中原相同。
    赵云他们一路奔波,来到了夫余王城。这一路上的观山看景,让赵云觉得很有意思,所以他把这些东西都记了下来,随着战报统统地发了回来。
    夫余王城有个比较有趣的名字,竟然叫濊城,而不是夫余王城(公元二十二年,夫余国第四任国王戴素,在迎战高句丽国大军之战中被杀,王子尉仇台迁都,即今吉林市龙潭山城)。据尉仇台讲这里原来是濊貊的地方,只不过被夫余占领了,所以才起了这么个名字,已经是夫余的第二个都城了。
    进濊城相对比较顺利,有尉仇台带领,我们的军队很快占领了这个城市,但是要想让这些夫余人全都承认大汉的统治,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尤其是那些氏族,就需要花一番心思了,这才是真正考验赵云和沮授的地方。
第三百六十八章 叛乱
    氏族的首领承认夫余王的统治,但并不等于承认汉人的统治,这里面的最主要区别就是财产分配。
    尉仇台把氏族首领们叫来希望他们承认汉人的统治,一开始这些人还比较老实,但是很快就有人提出了异议。最主要的就是人头税和奴隶问题,这些氏族首领根本没有人口普查的概念,他们的领地广阔,人口却不多,很多人居住的十分分散,所以他们对这种收税的方式十分不满。
    另外就是他们认为他们拥有对奴隶的绝对所有权,生杀予夺都应该由他们说了算。而汉人的做法则是杀掉自己奴婢也得向官府通报备案,交一笔款项,因为人口,这笔财产不止是属于他的主人,同时也是属于国家的,你杀掉一个人,就意味着国家要少收一笔人头税的。
    这样的做法使得大家大户也不能随便的杀人,但是汉人中早就有人也想出了对策。那就是隐瞒不报,等时过境迁以后,再报意外死亡。反正官府也懒得查这种事,慢慢的也就形成了一种风气,大家都这么干。但是,夫余人实在,根本考虑不到,所以在这一条上根沮授争执了半天。
    不过沮授还是比较老到,竟然提前发明了一国两制。汉人只在王城内实行人头税等汉法,而王城外的夫余人还可以继续执行他们自己的法律三年。让夫余人适应三年,三年以后再全面执行汉家律法。当然沮授还给这些氏族首领讲解了汉法的好处,实际上要比夫余的税法好,可以少上交不少东西,让他们自己回去算算账。
    沮授的这个办法,非常巧妙的避过了一场冲突,留住了宝贵的时间,让赵云得以从容实施他和赵云彻夜不眠想出来计策。
    尽管沮授讲解得很清楚,但是死心眼的人还是有的,有野心的人也是存在的,所以虽然大部分的氏族首领回去以后约束部众,规规矩矩的按照沮授说的做,承认汉人的统治。还是有几个氏族的首领回去以后就叛乱了,不承认汉人的统治,他们根本不相信汉人有那么厉害,会血腥的压制他们。
    不相信是不相信,事实胜于雄辩,赵云在接到有人造反的情报之后,开始了铁血征杀,凡是不服从汉人统治的一律灭族。不过不是所有的族众都杀死,而是把造反的首领一家全灭,造反部落的部众则是全部归并到濊城。
    赵云的做法震慑了一些蠢蠢欲动的部族首领,让他们悄悄的隐忍了下来。
    但是赵云的做法,也有一点令他们不能理解。那就是,赵云居然把所有俘虏带到濊城以后并不判罪,把他们降成奴隶身份,而是把这些应该降成奴隶的罪民,全部给与平民身份。不仅如此,赵云还在王城附近按人头分给他们田地牧场和粮食牛羊。很多原来是奴隶身份的人也借此机会,一下脱出牢笼,成了有田有粮的平民,比那些原来的下户待遇还好。
    开始这些夫余人的氏族首领还对赵云的这种做法很不理解,根本想不到这是赵云他们想出来的计策,但是随着各地一些氏族突然出现特殊的暴乱,受到赵云的严厉镇压以后。这些人才明白了赵云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个圈套,他这样做,根本就是在诱惑那些原来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奴隶和下户们,让他们造这些统治阶级的反。
    他们用造反来吸引汉人的注意力,然后这些受压迫的人就能借着汉人镇压氏族的机会翻身了。
    虽然一些氏族明白了汉人的阴险,但是却没办法制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他们手下的奴隶和下户,已经在赵云和沮授的诱惑下,一个个全都叛变了。所以赵云现在打起仗来更是得心应手,几百场小战争下来,把王城附近上千里地的残余氏族力量灭了个干净。
    而这时候,王城外围的氏族也开始爆发大规模叛乱了,那些原来的奴隶和下户们居然等不及汉人派兵,自己就开始武装夺取政权,把原来的氏族首领基本上都赶下了台。然后他们集体向呆在濊城的赵云和沮授表示了对汉人的臣服,采用汉人的律法治理地方。
    于是夫余族在赵云和沮授的引导下,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一举进入了封建社会,甩掉了奴隶社会的帽子。
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一步
    夫余族的事情虽然处理得比较快,但是赵云他们还是慢了一步,吕布和张辽这个时候已经准备对挹娄族发动春季攻势了。
    实际上按照贾诩的意见打算先跟挹娄族通个气的,让他们投降也就算了,但是吕布不愿意,他认为先给挹娄族一个下马威效果应该更好些,这样挹娄族可能更听话。
    吕布之所以要这么做的原因,贾诩很清楚。他根本就不是什么要给挹娄族一个下马威,而是吕布这家伙没仗打就浑身难受,偏偏濊貊王和沃沮族根本就不跟他配合,让吕布想打仗都没机会。这些人还没打仗,就已经投降了,你总不能在这种情况下,还要跟他们拼个你死我活吧?所以吕布憋的那一身邪火就准备在挹娄族身上发泄了。
    从沃沮人身上得到的信息中知道,挹娄人主要是住在半地的建筑里,所以叫挹娄人,在土语里就是居人的意思。有渔猎业、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邑娄人建立了许多定居村落,过上了农业定居生活。以五谷为食,穿麻皮衣服,饲养猪、马、牛。与先前的肃慎人一样,他们也以猪为贵,爱吃猪肉,用猪皮做衣,冬天也在身上涂一层猪油来御寒。此外,邑娄人还善于爬山打猎,也惯于水上捕鱼。山林中的野兽和江河湖泊中的鱼类,是食物的主要来源。当然还有一个主要来源就是抢沃沮人的粮食。
    他们别的武器还好对付,但是他们有一种弓箭是蘸了毒的,这种弓箭中人立死,所以人口不占优势的北沃沮人,才不敢跟挹娄人对抗。为了避免死伤,沃沮人只好在除了冬天的其它季节全都躲起来,逃避挹娄人的抢掠和屠杀。
    不过这种弓箭对青州军来讲威胁并不是很大,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箭头虽然是涂抹了毒药的,但是这些箭头基本上都是青石打造的,没有多大的穿透力,对于身穿钢制战甲的青州将士根本没有什么伤害力。只要不被命中面部,基本上不用担心会造成伤亡。
    经过一冬的消耗,挹娄人现在的储备也不是很多了,所以他们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不断有小股的挹娄人越过马訾水,来到北沃沮的土地上开始抢劫。
    这些人比较倒霉,成为了吕布的第一批打击对象。这种小型部队哪里是吕布他们的对手,而且贾诩还让吕布他们搞伏击包围,所以这些过江来劫掠被沃沮的挹娄人反而变成了吕布他们的猎物,大部分都被生擒活捉了,少数顽抗的很快就被就地歼灭了。
    随着过江去的挹娄人全都消失了,个个挹娄部族开始发现不对了。这可是他们的精壮啊,按挹娄人的习惯,每个部族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形成一个村落,整个村子才不到五百人。每次派出几只劫掠队伍,基本上会占用村里一半以上的成年男人。这些人要是一去不回的话,整个部族就等于被废了大部分。
    鉴于这种情况的普遍性,几个部族不得不召开部族大会,讨论对策。不过讨论的结果,却是吕布最喜欢看到的。这些倒霉催的挹娄族以为是被沃沮人联合到一起打击他们呢,为此他们又派出了一支上千人的挹娄联军,来寻找那些失踪的挹娄人,打算挽回损失。
    可怜的挹娄人,他们自以为这支队伍已经很强大了。但是这样的部队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