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华夏立国传-第2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谢安不由长叹了一口气转言道:“昔日,陛下曾对我言道,甚悔不听真长先生当初建议,故而不敢深结秦国公。”
    王坦之知道这段典故,当年曾华在西征成汉时一战天下闻,刘惔几次请当时任辅政地会稽王司马招曾华为晋室驸马,以亲情厚恩结交这位刚刚冒出来的国士大才,可惜会稽王司马却看不起曾华,死活不答应,让刘惔甚是郁闷。最后曾华以梁州偏末之地,一战收复关陇,一举并得数州之地,司马这才恍然大悟,拼命地去巴结曾华,可惜那个时侯只是锦上添花,远远不及当初地雪中送炭。也正是这个缘故,司马一直觉得没脸去跟女婿曾华打交道,也只有到迫不得已地时机才去向曾华“求援”。
    而谢安和王坦之却心里明白,北府曾华现在却是晋帝司马最大地庇护伞,只要有曾华在长安坐着,桓温就不敢对司马逼迫太甚,可惜司马却不知道打这张王牌,加上他性子又懦弱,桓温一威逼就吓得不知所措。在谢安和王坦之想来,只要司马强硬一些,桓温根本不敢动他一根手指头,可惜事实却不是如此。
    “可恨都是超这小人做的好事!”王坦之默然了好一会,终于又忍不住击掌怒喝道,而且越想越恨,最后咬牙切齿道:“东山,我欲除去超,剪除桓符子的一个爪牙!”
    也的确,在满朝“忠良”的眼里,超是桓温地狗头军师,而超依
    的权势,并身为他在朝中的代言人。甚是专横,所痛恨这个髯参军。
    谢安摇摇头,轻声道:“性命没有了,还怎么拱卫晋室,匡复朝纲呢?”
    王坦之只得戚然长叹一声:“恨我无缚虎擒狼之力。”
    第二日。新蔡王司马恬到西堂叩自首,说自己与武陵王司马晞及其子司马综、交州刺史蕴、著作郎殷涓、太宰长史倩、掾曹秀、舍人刘强、散骑常侍柔等人谋反。消息震惊了整个朝野,而十几日赶到建业地大司马桓温立即下令,将所有涉案人员全部收监,交由廷尉处置。
    而晋帝司马接到西堂报告。心里透亮的很,可是却无计可施。只是泪流满面。不敢一言。桓温趁机请晋帝下诏,杀废帝东海王地三个儿子以及他们的母亲。
    第五日,廷尉审案完毕,提交了上表奏章。御史中丞司马恬立即上书,要求依律将武陵王司马晞等人尽数诛杀。晋帝诏曰不准。令从轻处置。桓温接着上表,措词严厉地要求晋帝诛杀逆贼。晋帝无奈,只得手书一诏。遣人送给桓温:“如我晋祚灵长,请公照行前诏,如我晋运已去,我当避贤路。“
    桓温看完后流汗变色,乃改奏废晞及三子,家属皆徙新安郡,免新蔡王晃为庶人,徙衡阳;殷涓、倩、曹秀、刘强、柔皆族诛,蕴饮死。蕴兄东阳太守友的儿媳是桓豁的女儿,所以得到特赦。蕴长兄,前北中郎将、徐州刺史希闻得消息,立即与弟弟会稽王参军邈及子攸之在钱塘避入北府商船,北遁青州,转碾洛阳。
    桓温诛灭殷涓、蕴等人后,滞留建业,其威势翕赫,满朝文武莫敢忤逆其意。谢安对这种情况感到深深不安,于是想办法将桓温回去姑孰。
    咸安元年冬十月,殷、两家被诛半个月后的一天,桓温刚从殿中下朝,走到殿门口看到侍中谢安在那里等他,看到桓温走来,立即肃立道边,遥施大礼。桓温不由惊叹道:“谢侍中这是如何?”
    谢安淡淡地答道:“只有臣子先施礼,不敢让君上先拜礼。”
    桓温大愧,汗流满面,第二日便避到建业城外白石渡,并上表请回姑孰。晋帝诏不准,并进桓温丞相职,大司马如故,留建业辅政;温固辞,仍请还镇。第五日,晋帝诏准。
    桓温却在临行前又上了一表,说废放之人只能远辟它地,不能留居京师,所以废帝东海王应该效仿前汉昌邑王故事,在吴郡辟府邸收禁。这件事晋帝就不好说话了,只得由太后出面发话了:“同是大晋宗室,虽然废帝已经被废放,但是与情与理不能直接被贬为庶人,还是要保持宗室王爵位待遇。”
    桓温开始还价了,封王不行,只能封海西县侯,而知道底价地太后干脆就直接封废帝为海西公,逐放吴郡。
    做完这些事情后,桓温这才心满意足地回去姑孰,留超以中书侍郎随侍晋帝左右,弟桓秘以中领军领内卫宿卫。
    而经此大乱,晋帝身体更差,几乎是罢朝不理事,天天在宫中休养。鉴于这种情况,谢安、王坦之、王彪之请晋帝诏明立储之事。
    不知是不是司马家遗传有问题,晋室历代皇帝的子孙都多多少少有问题,不是体弱多病,难以长大,就是年轻短命。
    当今晋帝司马也不例外,子嗣艰难。
    司马原为会稽王时娶王述从妹为妃,生世子司马道生及弟司马俞生。司马道生疏躁无行,母子三人皆因此被幽废处死。其余三子,郁、硃生、天流,幼年便早夭,而十几年来府中诸姬侍妾又一无所出,司马身边只剩下徐贵人所出的新安县主一个女儿,宠爱不已,最后才迫不得已加桂阳郡主爵远嫁给曾华。
    后来司马请卜者扈谦算了一卦,说应该有一个地位卑微的宫女能为其生下三子一女,并且都能茁壮成长。于是司马便将宫中所有洗衣做饭扫地的宫女都弄出来,请扈谦一个一个相面,最后一个皮肤黝黑叫李陵容地纺织宫女“脱颖而出”。虽然长相实在不敢恭维,但是司马为了能延续子嗣,只得捏着鼻子纳其为王妃。说来也怪,李陵容为妃后真的就生了两子一女,是为司马曜、司马道子和潘阳县主。
    谢安等人很快上书,请晋帝立不到十岁地长子司马曜为皇太子。超代桓温上表,提出异议,请立不到八岁地司马道子为皇太子,两派相争,纠争不已,晋帝左右为难,干脆不做声。直到冬十二月,曾华上表,请立司马曜为皇太子。
    晋帝有了女婿的支持,立即行诏天下,立司马曜为太子,封司马道子为会稽王。
    由于老曾的疏忽,这章的故事情节居然在前面章节有简介,已经更正,特此道歉。
    正文 第二百四十三章 江左风云(四)
     更新时间:2009…1…7 0:15:04 本章字数:8128
    安二年春三月,戌年,遣左卫将军王坦之征大司马温辞。夏,四月,海西公于吴县西柴里,敕吴国内史刁彝防卫,又遣御史顾允监察之。
    ……………………………引言摘述
    咸安二年春三月,故青州刺史武沈之子武遵,时任中书舍人涉及殷案,连坐免职,心中愤然不平,与晋陵内史卫勾连,暗自与句容聚兵三千,趁夜潜入建康。尚书陆始等氏故吏在城中响应,纠集部曲家奴千余人,赚开城门,放武等人入城。
    武遵帅精锐千余人,夜攻广莫门。卫诈称奉海西公诏书,由云龙门突入殿庭,陷取武库甲仗。数千乱军分突城中,纷扰诸门,吏士百姓骇愕不知所为。
    将军殷康,尚书郎周少孙闻乱立即汇集部曲家奴,出门勤王平乱,并报中领军桓秘。桓秘匆匆忙忙领了两千军士,与殷、周两人汇合。三人领军奋战,收复云龙门及武库,杀散卫、陆始乱军。武遵在广景门攻打了一夜,始终没能得手,所以也没有办法按照原计划攻入宫中,抰持晋帝太后。武遵看到殷康、桓秘宿卫军杀到,立即转身逃奔城中,攻破了散骑常侍王赳之等数家大臣府邸,掠杀一空。
    清晨,桓冲领军士五千入城勤王平叛,与殷康、桓秘的宿卫军汇合,终于将各乱军逐一剿平。武遵、卫、陆始和其党羽数百人死于乱军之中。
    此后整整一个多月,建康震扰,内外戒严。
    在姑孰的桓温听说武、之乱,不由大怒。传令先将武遵、卫、陆始诛族,再收三人旧友故吏数百家,尽数诛杀,牵连多达数千人。迁殷康为右卫将军,周少孙为吴兴内史。但是做为建康城“卫戌司令”,中领军桓秘虽然立有平叛大功。但是疏忽大意,任由乱军入城,也算是失职。桓温丝毫没有给自己这个弟弟一点面子。直接将其免职,交廷尉处置。
    桓秘心里那个气愤呀,他年少时便多有才气,不伦于俗,甚至被时人誉为桓氏五兄弟中最有才华的名士。可惜一直被桓温抑制不用,后来还是时为会稽王的司马看不过去了,辟为会稽廷掾。后来再熬了十几年,终于转迁为辅国将军、宣城内史。随着桓温出任大司马,执掌江左朝廷政事。手下的人才也不够用了,所以开始重用起桓秘这个弟弟。再怎么不对,两人还是亲兄弟不是。
    按照桓温的安排。桓秘就任中领军,执掌建康城内的宿卫兵力。与城外的桓冲内外呼应,监控朝堂,谁知道出了这么一单子事情。
    桓温将桓秘一撸到底主要是太气愤自己这个弟弟了。自己将中领军这么重要的职位交给他。谁知这小子居然让逆贼潜入城中。举兵攻打宫门。而且还差点得手。桓温知道,真要是让这些逆贼攻破宫门。让晋帝和太后在兵乱中受到一点点伤害,自己就被天下人活活骂死,并成为千古罪人。自己虽然想留名青史,却不想这样留名呀。
    桓温觉得气愤,桓秘却觉得自己冤枉。千防万防,家贼难防。家地势力当年与琅琊王家不相上下,门生故吏遍布江左,数以千计。这次武遵、卫潜入建康城,内奸陆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叫我怎么去防范?我不是在第一时间领军平叛,要不是我领军收复了云龙门,卫和武遵东西对攻,说不定就真的把内宫给攻破了,我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吧。再说了,这次兵乱地根源在哪?还不是你构陷殷、两家,激起民愤,哦,我帮你擦了屁股还得替你背黑锅,有你这么当大哥的吗?以前是拼命压制我,现在压不住了又故意借题发挥,纯粹是嫉妒我的才华。
    桓秘在心里把自己这个兄长恨得是牙根直痒痒,在廷尉那里天天喊冤,直指大司马桓温的不是,把廷尉郁闷得要死,夹在中间内外不是人。反正你们哥俩是亲兄弟,我一个外人掺和什么,到时你们两兄弟和好了,不是全落在我的头上了。所以廷尉干脆天天过堂,例行审问,审后再往上面交一份堂供,便什么也不管了。
    而外面那些与桓秘交好的名士们也借机发挥,大骂桓温无情无义,寡恩薄情,连兄弟都不放过更何况旁人。最后还是桓秘的老东家…晋帝司马看不过去了,在病中传下一诏,说桓秘没有罪,反而还有功。
    桓温见自己的大义灭亲不但没有效果,反而惹得一身骚,于是借着晋帝的诏书下台,迁桓秘为晋陵太守,去京口为侄子桓石虔操办后勤,远远地打发了。
    可是晋帝受此惊吓,身体越发得不堪,眼看着御医已经下了好几次“病危通知书”了,搞得朝中人心惶惶。
    夏五月甲寅,觉得自己不行了地晋帝一天一夜连发四道诏书至姑孰,召大司马桓温入朝。桓温犹豫再三便坚辞不归。
    晋帝见桓温不愿奉召归建康,涕然长叹,召太子及会稽王道子入内,执手嘱道:“你二人好自为之。”
    至天明,晋帝不见姑孰及长安回信,便召左右内侍作遗诏:“大司马温依周公居摄故事。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
    内侍捧诏刚出宫门便遇上了候在门外的左卫将军王坦之。王坦之抢过遗诏一看,顿时大急,也顾不上和旁边的谢安、王彪之等人打招呼,立即冲进宫中,直到晋帝跟前。
    看到王坦之冲了进来,晋帝好像早有了准备,挥挥手便示意王坦之不要多礼。
    “陛下,此乃乱命,请赎臣不奉诏!”谁知王坦之根本没有施礼,而是站在那里扬着手里地诏书大声说道,把左右内侍吓了一跳。
    “文度,休得放肆!”紧跟着进来的王彪之看到这一幕,不由出声呵斥道,而旁边地谢安则是走上前去,一把按下几乎要暴走的王坦之。
    王坦之被两人一喝一按,立即清醒过来了,连忙跪下施礼请罪。
    晋帝无力地摇摇头。示意谢安将王坦之拉起来。
    “我不书此诏恐太子、会稽王危亦。”晋帝无可奈何地对身前的这三位重臣说道。
    “陛下,不能以一人之安危而不顾祖宗基业呀!”王坦之又急了。
    “天下者,有德者居之。爱卿何至于此。”晋帝有气无力地答道。
    王坦之刚刚平静地心一下子又翻腾,跳起来将手里诏书一把扯烂,扬着脖子对晋帝大声道:“天下,宣(司马懿)、元(司马睿)之天下,陛下岂能轻许他人。”
    晋帝无言以对,只是默然流泪,太子、会稽王不知所措,簇拥帝前嚎啕大哭。
    谢安见此情景,于心不忍。便进言道:“陛下,长安可有回信?”
    “正因为长安无回信,所以朕心戚然。恐长安、姑孰勾连。”
    谢安心里也嘀咕了一下,他知
    月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