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工-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有容今年六十七岁,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沈有容也知道自己的岁月无多,所以真心想做一些事情,所以他在见识了复辽军的军容以后,也确实想要将登莱的水陆两营打造成为同样的强
    沈有容打算在登莱建立类似辽南的兵战俱乐部,并请复辽军派人协助,通过这个机构,培养合格的新式军官。
    沈有容还与李彦商定了由复辽军帮助训练登莱军的具体做法,一则是由复辽军指派军官在登莱协助练兵;二则登莱可以轮流分派各营前往金州与复辽军一起训练,沈有容希望通过这两种做法,使得登莱军迅速接受复辽军的战法。
    在这个过程中,协助练兵的复辽军只能参与练兵事务,不会篡夺登莱军的军权,军队练成以后,复辽军的人还是要回到原来的地方,沈有容并不担心李彦会借此控制登莱军。
    对李彦来说,能够通过这种形式,为复辽军培养出一支值得信赖,并且是一脉相承的助力,这对复辽军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同时,复辽军现在的状况也表明,理念是凝结一个团体的最好方式,若是登莱军真的可以做到复辽军这样,那么在大明军队之中,这两支特立独行的军队,走到一起的可能性也会很大。
    正文 第一六四回 旅顺造船
     更新时间:2009…8…2 23:41:38 本章字数:3532
    沈有容的态度为李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将复辽军,具体来说是兵战俱乐部的影响力发展到辽南,李彦自然要紧紧抓住。
    不仅如此,李彦与沈有容还商议了水营的共建问题,此前登莱水营已经被沈有容派到辽南,协助复辽军作战,此番登莱水营必须要归建,但沈有容积极支持李彦的大洋舰队计划,所以同意李彦从登莱水营中抽调一些水兵与船只加入大洋舰队。
    沈有容经营水师多年,登莱水营有不少经验丰富的水兵,李彦本来还想着要通过怎样的方式,讨要一些截留下来,没想到沈有容如此配合,自然是当仁不让。
    水营与陆营有所不同,如果说陆营只要两三个月就能够完成一期高强度的训练,并在战场上完成标准的战术动作,那么水营的技术性要求就会高得多。
    水上作战,特别是海上作战,暂时还不能做到像陆营那样整齐划一,传统的跳帮作战在李彦看来,是注定要被淘汰的,而且在大洋之上已经落后,而在内河或者近海,面对没有什么水军的建奴,也似乎有些英雄无用武之地。
    兵战俱乐部东江分部的成立,既是对水营的一次整顿,同时也是俱乐部系钻研水军作战的开始,这显然不是短时间里能够起到效果的。
    而且,水兵要熟悉船性,熟悉水性,这都需要时间与过程,特别是复辽军以北方人为主,熟悉水性的人很少,所以就不得不依赖原来的水营。
    正因为如此。登莱水营的老兵。对李彦建设水军的计划很重要,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沈有容才会主动提出这样的建议。
    辽南地水营正在整顿,李彦地计划就是组建两支精锐的舰队,一支用于外海。这将是未来大洋舰队的躯干;一支用于近海及内河,这将是用来钳制建奴的利器。这两支舰队的规模都将不会太大,但是足够精锐。
    至于裁汰下来地船只与水兵,一则都可以塞给沈有容的登莱水营,剩下地,将会组建辽南船运公司,海商协会正在运作第二次大规模的海贸,在辽南衙署正式提出积极的发展海贸的政策以后,以辽南为中转的海上贸易,已经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趋势,对于运输船只的需求。也会增加。
    组建船运公司,可以从这些海贸中收取一定的佣金,用来支持公司的发展,以及舰队的建设,也可以增加辽南地货品参与贸易的机会,当然,李彦更希望辽南的货品通过商人之手倒卖出去。而不是亲自来操办。一个组织一旦庞杂了,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好像人也会有巨人症似的。
    不仅如此。包括船运公司本身。李彦也希望逐步由商人接手。辽南衙署直接控制地船只。也不需要太多。
    已经有一些商人通过辽南衙署购买水营淘汰下来地船只。辽南各水营适合远洋航海地船只并不是很多。其中多数只能从事天津、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到朝鲜这一区域地近海航行。能够直达日本外海地船只很少。还要优先保证护航舰队地需要。
    神通广大地商人已经开始从浙江、福建、广东一带调集适合航海地商船。南方地海贸虽然也赚钱。特别是南方本来就盛产丝绸、瓷器。不过南方地航线风险也很大。海盗暂且不说。西洋人地炮船也霸道得紧。总是想着独占航道。既然北方有机会。还有保障。倒也是让这些海商通过一些手段。联合南方地商人。弄了一些船过来。
    这些海船。如今还在海上航行。
    最先抵达旅顺码头地。倒是李彦先前出资购买地一艘西洋风帆战舰。用西洋人地话来说。这种船被称为盖伦船。只有一层甲板。两侧船舷共有三十二门火炮。
    这艘战舰。是李彦花高价从澳门那边买过来地。甚至已经有多处破损能航行到这里。已经算是一个不大不小地奇迹。
    对于李彦花费大量的银子买来这样一艘不能用的废船,水营方面都表示不解,不过李彦还是给于了高度重视,在得知这艘船已经抵达旅顺的时候,他甚至迫不及待地要离开登州,回转旅顺,并邀请沈有容一起去看看。
    沈有容谢绝了李彦的邀请,倒不是说他不想看一看这艘能让李彦很激动的西洋式舰船,虽然他在南方时曾经见过,但近距离接触,却绝对是第一次,实在是朝廷对官员的行止有限制,他前番跑到辽南去察看复辽军,已经被人弹劾,现在自然不敢授人口实。
    李彦倒不是对这艘西洋炮船有什么特别的喜好,看到这艘样子很破败的炮船,更谈不上宏大之说,他只是带着新建旅顺造船厂的技工和工匠,以及那几个南方聘来的船匠,包括几个西洋人,仔细参观了这艘船。
    每参观一个地方,李彦都会让那几个操着奇怪腔调的西洋人讲述这些地方的特点,又让中国的工匠进行比较,然后再提醒他们将这些方面列入研究的方面,研究那些因素会影响这些方面,应该怎样设计。
    李彦对舰船并不怎么了解,但是他的思想和方法却不会说,他让工匠们注意研究不同船型,特别是舱底、舰艏形状的航行性能,以及桅杆、风帆设置等等,“多做尝试,敢于创新,深入研究”。
    造船事业刚刚开始,不过李彦相信有了一艘标本,还有船型结构图,造船厂一定能够在他的严格要求之下,造出更好的船来,起码能复制这样一艘西洋式的风帆战舰。
    旅顺造船厂是新建的船厂,独立于天津船厂之外,而且专门造海船。
    因为有天津船厂的建设经验,旅顺船厂的建设很顺利,而且应用了很多新的成果,包括大型的船台,干船坞,以及刚刚弄出来的龙门吊车。
    因为筑城的需要,精作坊依着李彦的意图研究起重机械已经有两个多月,前后开发出几种简单的滑轮式吊车,而这个龙门吊车就是最新的一种,不过其功能也是简单得很,在李彦看来,这完全不能算作吊车,只能称之为龙门工作台。
    在造船材料主要还是木材的情况下,这种吊车的作用并不大,但也确实发挥了用途,让一些事情变得更加简单。
    在旅顺,李彦先后察看了造船厂、旅顺码头,以及盐场。
    旅顺的盐场最早使用水泥改造,如今已经初具规模,整齐的盐田看上去非常壮观,让李彦领略到几百年后的混凝土时代,觉得特别亲切。
    水泥盐田的劳动量似乎要比煮盐简单很多,但也容不得半点马虎,开闸引水,风车提水,晒盐,收盐,也都需要一丝不苟,而且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做。
    水泥地上晒出的海盐又纯又细,品质一流,很受盐商的欢迎,盐场的产量也大,已经成为辽南很重要的一项产业。
    辽南衙署从朝廷争取到发放盐引的权利,以此作为辽南的一部分军费,所以辽南的盐可以放心大胆地通过盐商输入内地。
    李彦发起于天津,与天津的商人关系最好,长芦天津一带本就产盐,天津也有很多盐商,辽南的盐就通过他们输入到内地。
    之前辽南也有盐田,不过产量不大,所以朝廷也没有在意,虽说给了辽南发放盐引的权力,却也没觉得辽南能产多少盐,这部分盐引也就抵充五千兵的饷银,还不包括粮草。
    朝廷并不知道辽南的盐田经过整改以后,产量大增,远远超出原来整个辽东的产量,很快成为辽南的支柱型产业,大大缓解了辽南的经济压力。
    李彦起先也没意识到盐场的价值会有这么大,毕竟在后世来说,盐是很常见也很便宜的,但是这个时代,盐实行盐引官卖制度,被附加了税收的功能,所以盐的价格特别高。
    如果说因为饮食习惯的差异,北方人吃面而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大豆油南方人吃菜籽油,那么食盐不管南方还是北方,不管富人还是穷人,都是需要吃盐。加上盐又不像其他的东西,需要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条件才能够生产,很容易进行控制,所以历朝历代,都对盐实行专卖制度,并通过提高盐的价格,起到税收的功能。
    有明一代,盐税与田赋,几乎是平分天下,可见盐引在明朝财政中的重要地位。
    不过与田赋不同,盐税是直接归属内库的,所以辽南能从内库争得这一块收益,也殊为不易,恐怕那些掌管内库的官员与内监,也没意识到辽南的盐,会产生这样大的价值。
    借着商人的网络,辽南的盐通过天津在北直隶,通过登莱在山东半岛,通过胡文信等徽商,发售到河南、南直隶,甚至还通过东江,输入到朝鲜。
    不过盐毕竟是盐,无论北方的长芦盐场,南方的两淮盐场,都有成熟的产销渠道,辽南的盐,起初还卖得顺利,随着产量的增多,如何确保销售,却也是个问题。
    正文 第一六五回 冬季无战事
     更新时间:2009…8…3 23:42:19 本章字数:3482
    天启元年的冬季,辽东大地显得有些平静,复辽军忙着巩固金复防线,并拓展朝鲜安州生产基地,骆养性异常高调地去了一趟朝鲜,参将的头衔很有些震慑的作用,何况朝鲜本来就视大明为宗主国,一切都进行得相当顺利。
    朝鲜国内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不过在大明朝的积威与恩德之下,支持的声音还是占了多数。
    控制朝鲜,以夹攻建奴,这也是新任登莱巡抚袁可立的主张,登莱与辽南的支持,加上朝中徐光启、孙承宗的声援,复辽军开辟东江战线的计划也就顺利通过,并且从登莱、天津得到了不少的支持。
    安州以北不远的介川,也确实发现了铁矿,使得安州可以建成一个煤铁联合的工业基地。
    不过情况也不都是那么乐观,安州的煤炭似乎不适合炼焦,炼铁所需要的焦炭,还是得从滦州或者山东那边运过来,这就迫使李彦放弃了在安州建立冶铁厂的打算,而是将冶铁厂建在旅顺,安州和介川就彻底成为矿场开发。
    介川的铁矿石可以供给旅顺炼铁,安州的无烟煤可以供给辽南作燃料,安州、介川的矿业也就此发展起来,到了天启二年的正月,这两处矿场,已经有超过三千人的规模,包括两支三百人的护矿队。
    安州、介川的矿场使用的矿工中,大概有一半左右是逃亡的辽民,还有一些朝鲜的民众,平时劳动的间隙,都要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差不多等同于金州、复州等地方的卫所守备军。
    安、介矿场实行规模化开采,劳动条件在李彦看来是相当恶劣,不过在这个时代。却要好出很多。
    安、介矿场的煤铁矿开采出来以后,就可以通过清川江顺流而下,进入大海,再输送到皮岛、金州、旅顺,其中铁矿石全都送往旅顺。无烟煤在蜂窝煤炉进入朝鲜以后,也在朝鲜本地卖得不错,特别是冬天来了,取暖、烧水、做饭,使用无烟煤确实方便。
    安、介矿石的运输皆由旅顺华夏船运公司负责,天津造船厂在十月下旬、十一月份,先后有四条两百料。一条三百料地大船下水,其中护航舰队得到了那条三百料的大船,以及一条两百料的福船,舰队的主力战舰就成为一艘三百料的大船,加上两艘两百料地福船,以及十几艘其它战舰。
    虽然数量看上去不算很多,这些却都是辽南最好的船。而且几艘大船更是实现了火炮了。最大的三百料炮船,已经是双层甲板,一共三十六门大炮,其中千斤大炮一十八门,三千斤大炮四门,其它也是八百斤的重炮。
    这几乎已经是辽南铸炮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