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工-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即便是老百姓已经感觉到赋税很重。但国家财政依然是入不敷出;此外封建特权地存在使得明帝国税收征権地效率很低。
    财政是另外一个大问题。就军队来说。明帝国国土广袤。也确实需要一支庞大地军队保驾护航。所以历来封建王朝对此都很头疼。既要保证足够地兵力以维持边疆和国土稳定、安宁;又需要平衡财政。还必须防范武将图谋不轨。
    明代地卫所制度就是这样建立起来地。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自豪地宣称有百万兵。而不需要朝廷支出所兵平常种地操练。等到要打仗地时候从各抽调兵力。组成大军。
    应该说卫所制度在明朝地初期确实起到了一些作用。不过中晚期军队战力下降得非常快。戚继光时代只有编练新军。才能够在沿海地抗倭战争中取得胜利。
    李彦并不想一下子废除卫所制度,毕竟现实情况下,他根本无法解决财政以及军队控制的问题,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组建一支有战斗力的常备军,至于各地的卫所,情况不同,就需要不同的办法。
    “京营必须要整编,当然,具体的说法和方法,咱们可以技巧一点,那些兵不是都习惯做工而不是操练了么,我看就让他们继续做工好了,”李彦笑了笑,近现代军队与古代军队有很大差别,一支精锐的常备军,是需要经常训练的,即便是后世所谓全民皆兵的国家,如瑞典等国,也是有精锐常备军的。
    至于军队做工务农,这在华夏似乎已经成为传统,以后也经常出现,京城这边不需要一边务农一边操练的军队,现在的京营就可以转变成务农、务工的大军。
    五年前李彦曾经参与了朝中有关北地屯垦水田的运作,东林掌权以后,左光斗、董应举、贾之凤等人在京畿一带屯垦荒地,小有收
    乎没有坚持下去。屯垦之策的难处在于漕运和田地盾,以及水利建设根本上,还有土地的矛盾。
    京畿土地为很多权贵所有,此番阉党落马,查抄出大批土地,这些田地已经有处理的办法,全都充公进行屯垦。
    土地屯种属于工部的职责,两件事可以一起办,李彦让申湛然将京营这些老弱残兵都组织起来,分作不同的营哨,然后组织屯垦,兴修水利、道路等等,李彦称之为屯垦营、工程营。
    在明帝国的部院当中,工部不算最显赫的,通常吏部掌官吏选授、封勋、考课;户部掌天下户口、田赋;礼部掌礼仪、祭祀、宴飨、贡举;兵部掌天下武卫官军选授、简练;刑部掌天下刑名及徒隶、勾覆、关禁,无不是位高权重,工部虽也是六部之一,但是论及权力和地位,似乎就不如其它各部尊崇。
    但要说起工部的职权,其实也挺吓人,掌天下百工、山泽之政令,用李彦的理解,工部就管着天下的工矿业,乃至农田水利,因为朝中并没有见相应的管理机构,甚至可以说工部就相当于是明帝国经济产业和资源的管理机构。
    当然,封建王朝,别是农业性质的封建帝国,对于产业管理的水平极为低下,通常在国家情况比较好,抑或是立国初期,还能组织一些水利工程,大明这些年来,灾荒频仍,固然与天时有关,也和水利失修有着莫大关系。
    工部名义上掌着权力,不过:方上的水利工程,多数还是地方的官府负责,地方财政不足以支撑,则由当地的乡绅出资捐助,或者是派役、征发。
    天下的匠,一为军匠,归兵部管辖;一为匠户,归工部管辖,工部主要的职责,就是组织这些工匠,为皇室、朝廷建造宫殿、建筑,以及各种用品,譬如说官服、依仗之类,以及官方的织造局、琉璃厂、瓷窑等等。
    工部的存在,其实主要就是组织工为皇室和朝廷服务,管理工匠、山河、土地,并且从一些项目中增收赋税,譬如说漕河上的税卡、抽分所等等。
    在李彦看来,这的工部对于近代工业的发展,完全是一种束缚,而不能起到任何积极的作用,如今他分管工部,自然是要多做一些事情,也正好借此给那些裁汰的兵丁找一条出路,可谓一举两得。
    在李彦的计划中,可以先动来的有两大工程,也就是京城到通州,再到天津的运河工程,天津到通州的运河还能进行通航,通常来说,漕运的终点就是通州,大部分南来的货物都是在通州上岸,再运往京城。这是因为京城到通州的运河因为种种原因,并不能通航,李彦首先就打算打通运河,而且使其一直通到天津。
    如今的津,不仅位于漕河段的重要位置,而且也是海运的起点,成为京城、辽东和南方三条不同路线之间的交汇点,大量的商品通过这里进行交换,发往京城,或者沿漕河向南,又或者通过海运到辽东、朝鲜、日本,甚至南洋。
    与漕运相比,李彦更强调海运,随着华夏造船厂这些年的发展,掌握了西式风帆船的制造技术,海船越造越大,海贸也越来越发达,这些年在辽南、天津的海商日益增多,通过海上运输的货物总量,也已经达到一个很惊人的规模,比之漕运也并不逊色。
    事实上,在前元时候,南北漕运就曾经借助于大海,只不过受到海上航行条件的限制,又容易出风险,后来还是漕运占据了上风。
    李彦十分清楚海运的重要性,通过海运,南方和辽东的货物就能在天津上岸,然后直接通过运河送到京城,而北直隶,乃至山西、陕西等内地的物产,也可以沿着这条路线,在天津上船,运往外洋,或者从海上运往南方。
    除了要打通京城到天津的运河,李彦还计划修建一条从京城开始,一直到天津的水泥大道,严格来说,应该是泥结石的路面,并会使用铁丝、铁条使其更加坚固。
    水泥问世这几年来,华夏工场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包括建造房屋、攻势,以及修造道路,不过像北京到天津这么长的倒是第一次。
    技术上的难度倒是不大,问题是修路需要钱,特别是这么长一条路,所需花费,数目极其庞大。(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iddian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二三七回 建设
     更新时间:2009…12…8 0:17:11 本章字数:3595
    彦手上并不缺钱,虽然说勘问阉党的责权在于三法大理寺和都察院,实际上因为这一体系重新架构不久,运行还没有顺畅,加上阉党势力颇大,一开始都是复辽军对阉党的府邸财产进行了查封。
    李彦并不想赶尽杀绝,具体定罪,是不是抄家等等,都要由大理寺判定,不过像魏忠贤、王体乾等内官,以及田尔耕之流,抄家是肯定的。
    严格来说,内官并没有家,魏忠贤名下就有很多田地庄园,还搜集了不少奇珍异宝,就算是银子,数量也不少,这些都需要充公。
    魏忠贤掌权时期,内官权力很大,管织造、漕运、贡物、修造等等,从中中饱私囊,数千数万的不在少数。
    这些财产抄收下来,现银就有上百万两,还不算那些地产、房产和古董珍玩。
    此外,还有一个头,李彦将内官清扫一空,同时也将内库掌握在手上,明帝国财政两大收入,一为田赋,构成朝廷财政,也就是户部的主要收入;二为盐税,这部分收入不归户部,而归内库,两者规模,田赋要多一些,但也多得有限,相对于国库各项支出,内库主要用于皇室及皇族,虽然接连建造几大陵寝、宫殿,内库所剩,竟然还要比国库充裕,也有一百余万两银子。
    “运河工程将连接京城和津,使漕运、海运的货物可以更方便地进入京城,为此将要在白水河的上游,修建一些水库,对进入运河的水进行调节,确保漕运和灌溉的需要,沿运河两岸,及主要水系,在天津、北直隶地区进行屯垦两项工程,既可以消化京营冗余兵员,又可以让京畿多出数万顷良田,可谓一举数得,”按照李彦自己提出来的内阁议事规则几项已经属于需要在内阁通过的大工程。
    “此事虽然绝好,然则京营之兵皆去种地,京城周围的兵力会否太过薄弱,特别是蒙古那边,若是和建奴勾结,怕是会随时威胁到京师的安全宗曾经统兵,也从军国大局的角度,对此提出问。
    李彦微微一笑:“京营并不具备太斗力,除了兵员的数字有些吓人之外;兵部的计划,是将辽东的几个哨与京营挑选出来的精锐重新组建京师三大营中的神机营,下辖前后左右及中军五个营,共计两万人,随后再从京卫、亲军卫乃至各地卫所征募新兵,组建新的三千营和五军营,共计六万人,卫戍京师及北直隶。”
    承宗挑了挑眉头:“如此京卫和亲军卫皆欲像京营一般解散?”
    李彦摇了摇头:“非解散。其精锐选拔进入京营。成为精锐军队。其中更擅长近身战技而不是沙场搏杀者。可以重组亲军卫负责皇城守卫;还有京师治安。至于裁汰下来地安排屯田。或者进工场做工成为‘工程兵’、‘屯垦兵’。”
    李彦向承宗详细解释了兵部对于京城武装力量地整编计划。这个计划在很多人看来是李彦试图掌握京城军队而搞地清洗。不过李彦请内阁和六部九卿进行了一次阅兵。复辽军整齐地阅兵式同京营地混乱萎靡形成鲜明地对比。由此才使得整军计划得以通过。
    这次阅兵式不仅邀请了文武百官。也包括京城地一些权贵与士绅。通过阅兵。对外展示复辽军地力量。阅兵之后。那些针对李彦地议论声音。立刻小了许多。平时做事。指令下去。也变得更加顺畅。
    孙承宗对于李彦一下子将京营、京卫和亲军卫全都推翻重建。始终有些疑虑。虽然他很清楚复辽军地战斗力。也相信以李彦地练兵能力。想必可以练成一批强军。
    “此事固然为好事。也不得不行。只是行之过程中。还需注意循序渐进。不能太过操切。”孙承宗微微颔首。表示他大体认同现在地方案。
    朱延禧等人则比较关注李彦所说地水库:“水库若是修在密云、怀柔一带。是否会影响到龙脉?此举须当万分谨慎。”
    李彦皱了皱眉头,自他提出屯垦水利以来,也确实有种说法,认为他此举一是要掌握军队,二就是截断朱家的龙脉,好取而代之。
    阅兵以后,这些声音衰弱下去,但并未因此消失,朱延禧等人未必没有这样的想法。
    问题是,这样的诘问,李彦还不能回避,只好道:“朱大人请放心,此事将由钦天监进行勘测,运河一旦疏通,则可使北地千里沃野,我大明自然国势昌隆,绵延不息!”
    不
    ,修建水库、疏通运河,这是李彦必须要做的一件事运河,才能够使得京师的物资供给获得保障,促进商品贸易的发展;而修建水库,又是治理北直隶水系的关键之处。
    虽然水库的建造遇到麻烦,不过由工部和兵部联手推动的运河疏浚,以及从京城到天津马路的修建,已经开始有条不紊地修建。
    运河疏浚工程由工部尚书徐光启、主事李之藻亲抓,而李彦则从辽东调来技术人员,对京津公路的路线进行勘测,并重新启动京城到通州这一段的翻新和拓宽。
    进过几年的发展,华夏车辆厂已经售出近千辆四轮马车,其中也包括一些载货车,毫无问,在解决稳定性以后,四轮马车装运货物的重量要远远超出一般马车,而速度又要比行船快,并且不受水文变化的影响。
    当然,这种优越性很多时候还只是理论上的,至少马车受到路面状况的影响很大,有一半左右的四轮马车都在天津,以及京城周围,因为这里的有钱人比较多,而且道路状况也更好。
    正因为如此,反有钱人更多的江南,因为降雨比较多,四轮马车的使用就很受到限制,基本上只能成为有钱人短距离出行的一种选择。
    制约马车使用的还有另一个因素,那就是马匹的缺少,中原帝国对于畜力的需求,向来比较紧张。
    简单来说,限的土地养活庞大的人口已经很不容易,无法再去生产大量的牲畜。
    因而这些年四轮马车的使用依算很普及,而现在要修这样一条耗资巨大的“公路”,对于很多人来说,似乎有些不可意思。
    原来的京通路来说,不仅品质很差,而且道路也不宽,充其量不过八九尺,比之后世的村级水泥路都不及。
    在可以想见的来,水运依然会是大宗货物,以及远距离运输的主要方式,但是在短距离的商品贸易中,道路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要是能修通京城到天津的“公路”,来往所需要的时间,也定然会大大缩短。
    在工部和兵部的安排之下,大量被裁汰下来的兵丁编组成为“工程营”,开始开挖土方,堆压路基,新的“京通路”将可供四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