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公公,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咱们又见面了,你可是让本官一阵好找啊!”庞刚那冰冷的声音在高起潜身前响起。
高起潜勉强挤出了一个笑容“啊原来是庞大人啊,庞庞大人您找咱家有事么?”
庞刚笑了,只是这个笑容让高起潜感觉身上一阵发冷。
庞刚的嘴唇动了动,皮笑肉不笑的说道:“没什么,高公公可是天下勤王总监军啊,怎么就这么灰溜溜的就跑回了京城呢。您知道的,卢都督是多么的想念您,想让您陪着他呢。”
看着周围杀气腾腾的士卒和庞刚冰冷的目光,高起潜再也经受不住这股无形的压力,一下子就崩溃了,他一下子就跪在地上,拼命的朝着庞刚磕头道:“庞大人,我也不知道卢都督会战死啊,这也不关我的事,那都是鞑子干的啊!”
“哦,是吗?”庞刚面无表情的问:“那么不给大军发粮,拒不发援兵也是鞑子让你干的啰?”
“这”高起潜一时哑,但随即又狡辩道:“我原本只是想给卢象升一个教训,但我从没想过要让他死,我这也是无心之失啊。”
庞刚脸色铁青的喝道:“好一个巧簧如蛇的鼠辈,你坐拥五万大军却坐在鸡鸣按兵不动,坐视袍泽在前方同鞑子血战,对卢都督的送来的求援置之不理,这就是你说的无心之失?我真不明白,皇帝的眼睛难道瞎了不成,竟然会拍你这种窝囊废来监军。”
一提到皇上,原本萎靡的高起潜就犹如打了一剂强心针般窜了起来,狂叫道:“庞刚,你既然知道咱家代表的是皇上的颜面,就应该知道对付卢都督那是皇上的意思,冤有头债有主,有本事你去找皇上申辩去,何必把气撒在咱家身上。”
“哼你放心,朱由检那里我是会去问的,我要问问他,他到底是怎么想的,竟然连你这样废物也能当上监军。”
乍听此言,高起潜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指着庞刚道:“你你你如此大逆不道,竟敢直呼皇上的名讳,你这是要造反吗?”
“造反?”庞刚冷笑了,“怎么,造反有什么不好吗?老子告诉你,总今儿起,老子还真他娘的反了!时辰到了,本官现在就送你去阴曹地府去和卢都督赔罪吧!”
“噌”
一声轻响,一道寒光闪过,一道血光随着高起潜的头颅一同飞上而来半空,随即重重的落在了地上。
一道血珠掠过了庞刚身上的铠甲,仿佛没有察觉似的,庞刚弯腰提起了还在瞪着双眼的首级面向北方悲声的高声道:“卢都督,末将为你报仇了,您老走好”
卢象升在巨鹿战死的消息像一阵风般迅速传遍了大明,也传到了崇祯的案头。
“砰”
一声巨响在暖香阁响起,崇祯颤巍巍的站在龙案后,地上是撒了一地的碎瓷片,在龙案前杨嗣昌、温体仁两位首辅趴在了地上连脸都不敢抬。
“好好啊,卢象升战死,高起潜不知所踪,数万勤王大军一哄而散,这就是你们办的好事。”
崇祯的身子在不停的颤抖,原本苍白的面容也因愤怒而变得铁青,手指几乎指到了他们二人的面前。
“朕把十万大军交给了你们,原本指望着卢象升和高起潜能为朕长脸,可没想到等来的竟然是这个消息,你们一个身为首辅,另一个则是兵部尚书,你们给朕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崇祯一边咆哮,连口水也喷到了二人的脸上,二人非但不敢擦拭,反而更是低头不语。
看到这样的情形,崇祯更加愤怒了,“说,都给朕说清楚,要是今儿不把这事说清楚你们就不要回去了,杨嗣昌你身为兵部尚书,你先说!”
听到崇祯愤怒的话语,杨嗣昌平日里的优雅和威严全都荡然无存,他知道今日若不给皇上一个交代,搞不好他真的就得回家种田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二章 庞刚的消息
看着崇祯,杨嗣昌心中也是一阵暗恨,他恨卢象升什么时候不死却偏偏在这个时候战死了,他同样恨高起潜,打了败仗就潜逃,真是个名副其实的阉货。
对高起潜的下落,杨嗣昌也是很怀疑的,他当然不会相信高起潜会殉国,这个可能性比让高起潜恢复男人的某些功能更加的不靠谱。这个太监自然是没有血战殉国的勇气,杨嗣昌估计她畏罪潜伏的可能性最大。只是高起潜不现身,杨嗣昌对卢象升的一系列后着就不能施展,加上没有找到二人尸体,这事情就一拖再拖下来。
听闻崇祯问话后,杨嗣昌一咬牙,内心己经有了决断,高起潜是死是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卢象升已经死了,此事也该有个结论了。
他急忙答道:“皇上,众所周知,鞑子的战力确实要比我大明要强些,根据溃兵传来的消息称,卢象升在巨鹿与鞑子血战时兵力不过三万,而鞑子却有八万之巨,寡不敌众之下卢象升于鞑子力战而亡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崇祯铁青着脸喝问道:“哦,那你告诉朕,朕的六七万大军为什么只有不足三万人在巨鹿与鞑子决战,剩余的人马呢,难道都跑去看风景了吗?还有,卢象升纵然战死,他手下的将官不可能全死绝了吧,此刻他们在干什么?为何不来京城见朕!”
“这........”杨嗣昌心说。这还不是明摆着的。还不是高起潜干的好事。
如果杨嗣昌这么说的话那他肯定是脑子被门板夹过了,在打压卢象升的过程中他也是一个重要的幕后推手。
看着崇祯愤怒的目光,杨嗣昌只好继续敷衍道:“皇上,无论高公公是否殉国,其余的数万大军到哪去了,皆不足惧,此刻最重要的是要查清楚的失散的大军都到哪里去了。臣可是听说了,宣大军、山西军、大同军实力尚存,只是如今他们都各自回归了驻地,想必对于高公公的情况他们更清楚。只是他们现在畏惧皇上,生怕皇上降旨怪罪,因此才不敢来面圣。”
杨嗣昌不愧是在朝堂上混了大半辈子的人,轻轻一脚。就将皮球踢到了别人的脚底下。
崇祯蓦然不语,原本就难看的脸色又苍白了些许。他明白杨嗣昌的意思,虽然明军是打了败仗,但朝廷却不能下旨严惩,现在不比三十年前了,各镇的总兵若是闹了起来到时候还得靠他这个皇帝来收拾烂摊子。
想了想,崇祯才叹息道:“也罢,朕便下道旨意赦免他们的过错,毕竟巨鹿之战东奴势大,众官兵也算非战之罪。不过朕现在鞑子正往北面而来,若是鞑子再一次围攻京城那该如何是好?温体仁,你来说说。”
一直跪在一旁默不作声的温体仁想了想,小心翼翼的说道:“皇上,莫不如调洪承畴于孙传庭进京勤王如何?”
“万万不可!”一旁的杨嗣昌急了,大声喝止道:“皇上,眼下正值洪承畴于孙传庭二人围剿闯贼等流寇要紧之时,怎可在此时将其调回京城,那不是前功尽弃吗?”
“前功尽弃又如何?”温体仁讥讽道:“难不成杨阁老以为剿灭那些流寇比起拱卫京畿还重要吗?”
“你”杨嗣昌气得浑身发抖,大声说道:“为了剿灭这些流寇。这些年来我朝已经耗费了数百万两银子的军费,难不成这些银子都要打水漂不成?”
“打水漂总比京城被鞑子占据的好!”温体仁不甘示弱的反击。
眼看着两人又要吵起来,崇祯用手敲了敲脑袋,这俩人又来了,难道他们就不能心平气和的谈一谈吗?不过在崇祯的内心里也是赞同温体仁的意见。流寇什么时候都可以剿灭。但京师乃国之根本不容有失,。
俩人吵到最后。还是温体仁的一间占了上风,最后崇祯下旨,命令洪承畴于孙传庭二人即刻率领五万大军入京勤王。
看着满脸不甘的杨嗣昌,崇祯有些过意不去的安慰道:“杨爱卿,朕知道你对剿灭流寇是费劲了心机,但京畿重地也不容有失,现在朕只是暂时将大军调来,等到鞑子退去后朕就会立即将大军重新派往陕西湖广等地的。”
杨嗣昌还能说什么呢,虽然他这个兵部尚书的水平比起卢象升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但最起码的眼光还是有的。他很清楚,此次放走了李自成等人,就犹如纵虎归山,日后再想围歼他们那可就难了。
正在这时,一名小太监匆匆进来朝崇祯跪下尖声道:“启奏陛下,适才城外有一队青州兵马送来了卢象升的灵柩以及以及高公公的首级!”
“什么!”
包括崇祯在内的三人大吃一惊,齐齐站了起来。
崇祯颤着声音道:“你确定是青州的兵马吗?他们来了多少人?那庞刚在不在那队兵马当中?”
这名小太监连连叩头,“奴婢纵然有十个胆子也不敢欺君啊,奴婢说的千真万确,外头的兵马打着的确实是青州的旗号,他们的人马也不多,大约只有六七百人左右,为首的就是那庞刚。”
“胆大包天、胆大包天!”崇祯的牙齿咬得咯咯作响,“他还有脸来见朕,来人啊,将那庞刚抓起来,抓起来!”
对于庞刚,崇祯是既畏惧又害怕,这个庞刚以及他治下的山东俨然已经成了国中之国,朝廷对于山东已经是彻底失控,究其原因就是庞刚这个罪魁祸首,现在庞刚自己送上门来了,崇祯岂有不将其抓起来的道理?
“这个”跪在地上的小太监继续禀报道:“启禀皇上,可是庞刚他他已经走了。”
“那就派人追,追上去将他抓回来!”崇祯有些歇斯底里的吼着。
杨嗣昌和温体仁已经坐在一旁眼观心心观鼻,对崇祯的失态视而不见。
良久,发泄了一翻的崇祯才懊恼的坐回了原位,他也知道,庞刚既然敢来京城送还给朝廷,那就不怕朝廷的大军追击,再说了,现在京城还有哪位有这么大的胆子去追击那位凶名在外的庞刚啊。(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三章 洪承畴和孙传庭
崇祯十年六月五日潼关
太子太保挂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衔,陕西、三边总督兼摄河南等五省军事的洪承畴是今天黄昏前来到潼关的。他来的时候,既不用仪仗执事和锣鼓开道,也不坐八抬大轿,而是穿着文官便服,骑着马,杂在一大群骑马的幕僚中间,在数百亲信的将校和卫士的前护后拥中突然而至。
洪承畴是万历年间的进士出身,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二十三岁的洪承畴赴省参加乡试,为乙卯科中式第十九名举人。次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
少年得志的他从此青云直上,仕途也是一帆风顺,几年前就做了陕西、三边总督,挂兵部尚书衔,实际上也只有五十出头年纪。多年的戎马生活使他的丰满而白皙的脸孔染上了风尘颜色。但洪承畴却有一项非常过人之处,那就是他能够一方面统率军队镇压农民起义,纵兵杀良冒功,一方面却保持高级文官生涯所养成的服饰整洁和伪装的儒雅风度。愈是饱经世故,他愈是磨去棱角,将心中的狠毒与奸诈深藏不露,能够遇事不骄不躁,深谋远虑。正因为他有这些长处,所以手下的将领都愿意为他效力,嫉妒心很重的杨嗣昌对他也毫不嫉妒,多忌多疑的崇祯对他更是十分倚重。
在此之前,他接到了两次皇帝手诏和三次兵部檄文,要他督率巡抚孙传庭与在陕的诸将火速将李自成一鼓歼灭。然后星夜勤王。虽然在给皇上的奏本中他总是夸大李自成的人数,叫嚷官军方面缺乏粮饷和马匹等困难,好像对胜利并无把握,但实际上他明白李自成所剩的人马不多。而且长期来疲于奔命,孤立无援,反之,官军处处都居于优势,他的奏本不过是为自己留个余地罢了。他满心希望这次在潼关一战成功,从此解除朝廷的西顾之忧,实现他数年来未竟之志。临离开西安前夕,他同几位亲信幕僚卜了课。扶了鸾,都很使他满意。他如今不仅是希望获得大胜,而且是希望把李自成、刘宗敏和高桂英等在阵前俘获,献俘阙下。让皇上大大地高兴一下。
现在眼看着自己的愿望就要实现了,洪承畴心中的兴奋之情是难以言表的。
来到了道台衙门口,山西巡抚孙传庭已经率领众将在府前等候,洪承畴于孙传庭有一段师生之谊,对孙传庭的才干洪承畴也颇为欣赏。因此对孙传庭的一些小毛病也能容忍,俩人的合作还算愉快。
看到孙传庭已经率领众将在门口相迎,洪承畴笑吟吟的迎了上去,“有劳巡抚大人在此相迎。洪某愧不敢当啊!”
孙传庭恭敬的说道:“总督大人亲临潼关,下官岂敢不来。总督大人一路鞍马劳顿,请先入内歇息。”
二人携手入了签押房坐定。不一会有侍卫上前奉茶,洪承畴端起银白色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闭上眼睛仿佛回味着口中的醇香,良久才感慨道熬:“没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