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贵方尚有一丝悯人之心,不欲引起双方连天战火,就当速速退出琼州,恢复安南之国”吃了亏之后,熊文灿也不想再和萧明乾磨牙了,直接将来意说了出来。
“呵呵早说不就完了吗?还尽弄些虚的。我告诉你们想要我们退出琼州,舍弃已经到手的安南三省,那只是痴心妄想。如果大明有那个能力取回琼州,帮助安南复国,那么我们毫无异议。如果没有那个实力,那什么都别说,还是安心的对付辽东和解决治下此起彼伏的百姓反叛去吧
不过,我想这两样你们那一样都做不到。对于朱由检,我并没有太过不好的印象。但是在我看来只是个被一大帮子的贪腐文人带着走向深渊的可怜皇帝罢了”萧明乾以非常蛮横的语气直接回绝了熊文灿的一番言词。
笑话,吃到嘴里面的肉那有那么容易的就吐出来的。即使是在战国之时,想要让一国让出已占之地,也要数国大军兵临城下才能办到。
“我劝萧督军还是仔细考虑一下为好,不然我敢肯定大明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熊文灿冷着脸说道。
“你说这话的时候,心中有底气吗?好,我等着,只要大明能够从我台湾的手中夺回琼州,我就让安南复国,如果不能,就什么也别说了”萧明乾冷笑着说道。
“哼,台湾之民,本为我大明之民。故,大明是为台湾父母之国。现你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入侵父母之国,天下百姓必不从你,台湾百姓必推翻你的暴戾之人,熄你穷兵黩武之政”那位文士间萧明乾这么说,再次跳了出来。
听到这个人这么说,萧明乾不由仔细的观察对方,旋而转头向熊文灿问道:
“这谁啊不去仔细的了解事实真相,便能够按照自己的臆想得出这么荒谬的结论。”
“哼在下史可法,今科进士,舔为此次副使你说我的结论荒谬,我看你台湾的为政才是荒谬之极”
史可法,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史可法。但是萧明乾实在看不出他有什么了不起的才能。如说有,那就是他的口才和他那一身的文人的通病。
“你还说不荒谬台湾之民的确本是大明之民,但是说大明是台湾的父母之国,我却觉不敢苟同。国是何物,国是为土地,百姓,国是为天下人所有。大明是为何物,大明是为朱家窃取天下人之权之财富,大明,是为朱家一家之朝而已。国与朝截然不同,如何能混为一谈。
大明所在之国,是为台湾父母之国,但是大明一朝,非为台湾父母之朝。台湾百姓皆为被大明之一朝逼迫着走投无路之民,如何会为大明而坏台湾之繁荣天下之证。”萧明乾一口气驳斥了史可法的谬论,把史可法是气的直哆嗦。
“好,国为父母之国,朝非父母之朝,督军大人此论精辟,我华夏百姓本不因一朝而沉沦,当为父母之国的强盛而奋起。真是痛快啊”坐在旁边看着萧明乾他们交锋的吴运东出声喝彩道。
萧明乾的这一番话,绝对精辟之极,将历朝历代的更迭的实质揭露的一点都不剩,对解除台湾百姓心中的迷茫,建立台湾百姓心中的信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哼强词夺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民,自古皆然。天下百姓供养牧民之君臣,此是为天意”史可法被萧明乾的这一番言论彻底的激怒了,他不能容忍这种视君王为无物的言论。
“百姓侍奉君臣是天意?可笑,可笑之极,如果真的是这样,几千年来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朝代更迭了。大明现在已经走上了末路,每年数百万的流民,数十年来,每年饿死的百姓多达数十万,如此一来,千万亡魂就葬送在你所谓的天意之下了。
千万枯骨千万魂,
兀自飘零化黄尘,
一朝得逢还生路,
敢叫天穹换星辰。
史可法,你记着,民意即天意,有史以来的改朝换代,都是民意要通过这种方式来维护华夏之国。使得其不会因为坏死而彻底的沉沦消失于世间”
发展四百四十六章袁崇焕动手了
收费章节(16点)
四百四十六章袁崇焕动手了(第三更)
“百姓侍奉君臣是天意?可笑,可笑之极,如果真的是这样,几千年来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朝代更迭了。大明现在已经走上了末路,每年数百万的流民,数十年来,每年饿死的百姓多达数十万,如此一来,千万亡魂就葬送在你所谓的天意之下了。
千万枯骨千万魂,
兀自飘零化黄尘,
一朝得逢还生路,
敢叫天穹换星辰。
史可法,你记着,民意即天意,有史以来的改朝换代,都是民意要通过这种方式来维护华夏之国。使得其不会因为坏死而彻底的沉沦消失于世间”
萧明乾这句话有些偏颇,毕竟宋朝时的外族入侵不在此列。而且东晋时期,五胡乱华也不在此列,是属于华夏百姓在进行改良的时候,为外族所趁,实现了改朝换代。
不过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熊文灿和史可法没有取得任何的成果,离开了台湾。他们这一次,不仅没能完成那个不大可能完成的认为,而且在言语上也没能取得胜利。双方各执一词,看似彼此双方都没有丝毫的退让和失利,但事实却是熊文灿和史可法没能取得原先的意图,而且还在很多方面被萧明乾给骂了个狗血喷头。
这次谈判的内容传遍了大明和台湾的所有地方,其影响极其巨大。台湾的百姓对萧明乾的话,有着极其强烈的共鸣。特别是萧明乾的最后的这首诗,更让他们的心中升起了一股豪迈之情。在整个台湾掀起了,一股改天换地的热情。
同样是这首诗,在大明的士大夫阶层产生了巨大的震动。极少的一部分人开始反思这几十年来的一切,发现大明的确是生病了,而且病的不轻。土地兼并,官吏阶层的集体腐化和文武官员的极度失衡,所有的这些都处处透露出一种亡国之兆。
这些人始终还是忠于大明的,他们并没有把希望寄托在台湾身上,虽然台湾同大明同祖同宗,同样也没有把希望寄托在国内的那些开始横扫西北的农民起义军身上,因为那些人到目前为止还只是些只知道破坏的流匪。
不过,该怎么改革,其意见大相径庭,始终达不成一致。而且他们所面对的将是极其强大而且顽固的既得利益集团。
除了这如阴天夜晚时的星星一样稀少到几乎不可查的改革派之外,大部分的士大夫阶层的人都在疯狂的谩骂着台湾,骂台湾无君无父,骂台湾不知礼仪,骂台湾礼崩乐坏。
总之,萧明乾这一次是彻底的捅了马蜂窝了。如果是放在以前,这种来自大明统治阶层集体的怒火足以毁灭任何一个势力,但是现在的台湾根本就不怕这种来自腐朽的利益阶层的怒火。
在这里面,最难受的就是崇祯皇帝了,千万枯骨得逢生还,便敢叫天地换星尘。
换星尘,换那颗星尘,紫微星是吗?你萧明乾已经想要利用这些被你弄到台湾的百姓,来让天下易主了吗?
崇祯皇帝很有一种冲动,发动全国的水师力量,彻底的将台湾给化为灰烬。但是当他让傅凡星调查之后才发现,即使自己想,也基本上不可能的了。
十数年的败坏,大明的水师力量已经是形同虚设了,而台湾的海军则强大的不可思议。崇祯不明白海上作战,但是一听到台湾的海军拥有万门以上的巨炮,他就彻底的哑火了。因为他经过向不同的人反复的确认,大明的火炮数量加起来也不足五百门,这还包括那些在海战中根本不值一提的轻型火炮。想要通过这样的实力去进攻台湾,完全是痴心梦想。
崇祯想要重整水师,建立一个比之台湾更加强大的海上力量,但是最终一个是整个大明赋税收入三十倍的预算摆在他的案头的时候,他再也不敢提及建立这样的一个恐怖的海上力量了。最终,只能忍气吞声的咽下了这一口气。
但是既然已经撕破了脸皮,大明就更加严格的控制台湾同大明的交流,即使是海禁之后依然存在着的走私贸易,也遭受到了极其严重的打击。
不过这一切,台湾上下根本不在乎,在增加了安南三省这个新的地盘之后,台湾对大明这个市场已经几乎可以无视了。
今天的台湾已经不是六七年前的台湾了,整个台湾的一千多万的百姓都已经初步的培养出了大国国民的自豪感,对大明这个原来的故国,除了有一种眷念之外,已经不再有那种对中央王朝的畏惧感了。
甚至在台湾的民间,已经产生了一种迫切的期望萧明乾能够经快的入主中原的思潮,而这种思潮产生的基础正是台湾强大的实力。
不过,因为隔着海峡,大明根本拿台湾毫无办法,而萧明乾也不想太早的打乱原有的计划,所以双方就这样僵持了下来。
台湾这边在处理新占三省的同时,积极做着进军辽东的准备。而此时的辽东则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袁崇焕已经到达辽东,担任辽东督师接近半年了。这半年来,他着实做了不少的实事。修城增堡,置戍屯田,使得辽东的军民都身受好处。也正是这种好处,才使得辽东的不少人都只认为袁崇焕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
不过事实是什么呢袁崇焕已经开始联络后金,准备同后金议和了。在此之前,他已经通过钱龙锡将朝中主战的王在晋给免职,换上了自己的好友王洽。然后积极联系皇太极,想要议和以解决辽东长期的交战状态。
“大人,不可议和啊豺狼之邦如何能够与之谈和啊”在袁崇焕正式提出要同后金议和之后,时任山海关总兵的杨过,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哼朵颜可以议和,瓦剌可以议和,为何度独女真不可议和尔等只知冲锋陷阵之徒,如何能够懂得真正的谋国之策。”袁崇焕厌恶的看了一眼杨过说道。
在天启五年之前,他袁崇焕的官职比之杨过还要低,但是现如今,他已经贵为辽东督师,而杨过这个立下赫赫战功的人还是总兵,而且还是不受袁崇焕待见的总兵。
在熊廷弼,王化贞,孙承宗时期,杨过都深受他们的器重。但是自从魏忠贤当政以后,杨过便再也不受待见了。一直被安在山海关,始终不曾动弹。
按说,向杨过这种能战敢战的人,应该深受袁崇焕器重才是,但事实却完全不是这样的。熊廷弼,孙承宗器重杨过,是因为杨过有深远的眼光。王化贞器重杨过,是因为杨过敢战,而且还能战。
但是到了袁崇焕这里,袁崇焕本人的战略眼光是烂得一塌糊涂,杨过数次当中很多人的面反驳袁崇焕的一些布局,使得袁崇焕觉得杨过是在同他过去不。至于敢战能战,他袁崇焕觉得自己更敢战,也更能战,所以根本不需要杨过从旁协助,所以极其霸道的袁崇焕自然不把杨过放在眼中。
“朵颜,瓦剌之和,接在其本身已经开始衰落或是有后背之敌的情况之下,才能议和成功,而且即使这样,他们依然是大明的边患。而建奴则不然,自努尔哈赤起兵一来,始终在不停的扩充实力,内部统一整个女真,外部同蒙古人和亲,其四周除了遥远的蒙古察哈尔林丹汗之外,再无威胁。这样的一个内部统一,外无其他威胁的势力,怎么可能真心实意的同大明议和啊”
“我意以决,无需多言出去”袁崇焕被杨过说得实在是恼怒无比,他坚信自己是对的,既然自己是对的,那么杨过这种军汉所言就是在胡说八道,在破坏朝廷的大事。
“哎”看到袁崇焕一副恼羞成怒的样子,杨过也就适可而止的不再说话了,直接离开了大帐。让大帐里的其他的总兵参将们,悄悄的为他而感到可惜。
通过这十来年的接触,杨过的品性大家都知道,从来都不会硬着同上官顶牛。每发生一件事情,他都会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如果上官采纳了,那什么都好说。如果上官不采纳,他也不会去据理力争。
不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因为多次的对袁崇焕的决定提出异议,而为袁崇焕所不喜,虽然他从来都没有坚持自己的那些看法。
这次议和在袁崇焕提出来之后,在场的很多人都知道不妥,但是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都没有吭声。但是杨过就能将反对议和的理由给说明白,这样的人只当个总兵实在是屈才了,但谁让他不是进士出生呢
自十月开始,袁崇焕便不停的上书朝廷,请求同后金议和,因为朝廷之中有钱龙锡和王洽,赞同袁崇焕的声音还是相当多的。但是东江镇的毛文龙在得知袁崇焕意图同后金议和之后,便疯狂的上书朝廷,坚决反对议和
这种态度彻底的惹怒了袁崇焕,他对王洽说道::“关东款议,庙堂主张已有其人。文龙能协心一意,自当无嫌无猜;否则,斩其首,崇焕当效提刀之力。”
袁崇焕的议和决心可见一斑。但是他就没有想过,是什么人给他这个权利去杀一个镇守一方的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