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暧昧三国-第1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扫了一眼垂头丧气的边让,冷笑道:“就你这等货色,也敢多事!”
    边让提听他言语中尽是调侃,神色变幻不定,半晌忽然骂道:“我等仁人君子,自然不是你等屠夫的对手,只是曹孟德胆敢屠戮百姓,早晚会遭到报应,死于人手的。”
    夏侯惇冷笑一声,“主公死不死,我不知道不过你死定了!”他对曹操向来尊敬异常,听边让辱及曹操,顿时心中大怒,挥了挥手,昂人将边让送到曹操那里去处置。
    夏侯惇大胜的消息传到曹操耳里,大喜过望,及至见到边让,曹操笑脸相迎,“边兄,下人无礼,还请边兄见谅!”说着就亲手去接边让的绳子。
    边让身子一让,大骂道:“曹孟德,休要假仁假义,陶州牧谦谦君子,你尚且不放过,某家今日落在你手,要杀要刮随便,倘若想要边谋屈服,除非你收兵会衮州,否则边某与你势不两立。”
    曹操脸色一变,“边让,休要张狂,陶谦纵容手下,伤我家人,害我父亲,我为人子,父仇不共戴天,怎可不报!”
    边让冷笑一声转过头去不在说话,曹操眼见他如此神色,知道不可能说降对方,心中念头闪电般飞过,我今征伐徐州,周边不宁,似边让这等人虎视眈眈,若不剪除祸患,徐州大计岂非功败垂成。先到这里,他看了一眼边让,冷笑一声,你既然装上枪头,不识好歹,那我只能借你的脑袋杀鸡儆猴了。
    想罢,他哼了一声,故作大声骂道:“边让,我报父仇,天经地义,谁敢阻拦就是我曹孟德的敌人,你既然如此不识抬举,那我也不能容你了。来人,拿下去斩了。”
    四名军士答应一声,抓住边让的胳膊将他拖了下去,老远听来边让的叫骂声。
    这时,下面一人斩了出来拱手一礼道:“主公,边让在衮州极有名声,如是就此杀戮,怕对主公声誉不好吧!”
    曹操看去,却是荀攸,荀攸在董卓进京后,被董卓收监,后来董卓败走,荀攸得救,自此弃官回家,前些日子被曹操请来,为曹操军师。
    “公达有所不知口啊,有此人在衮州,我夜不能眠口啊!”曹操慨然叹道。
    荀攸心下一凛,原来如此,曹操忌惮此人,怕将来影响自己在衮州的统治口啊。边让是世族出身,代表了衮州大族,曹操将来要统帅衮州,必然要与这些人打交道,但是这些人一向不将宦官之后的曹操放在眼中,故而曹操杀之以儆效尤,世族之害,不但对韩进是一大麻烦,对曹操而言,同样是一个问题。
    曹操自以为解决了边让就不会有人再来叨扰了,谁知第二天就来了以个熟人——陈宫。陈宫此时为东郡从事,一向与陶谦关系不错,听闻曹操的恶性,想起昔日曹操杀吕氏一家,不由大急,此人杀戮成性,我若不阻止,怕造成大祸。
    他昔日弃曹操而去,本不想再见到曹操,但此时情形危急,他厚着脸皮求见曹操,希望能说服曹操退兵。
    曹操听他求见,本不想再见,但是念及旧情,放不下面子,只得让人领进来。
    陈宫一袭白衫,羽扇纶巾,高大的身形,面色红润,显得这些日子过的很滋润。
    “公台别来无恙口啊!”曹操迎了上去笑脸相迎。
    陈宫微微一礼,沉声道:“陈宫见过曹公!”陈宫谦谦有礼,恭敬中带着陌生,让曹操一怔。
    “公台是来做说客的吗,要是如此,不说也罢!”曹操早知道他与陶谦的关系,直接点名。
    陈宫摇了摇头道:“我不是啦提陶恭祖说话,只是来救曹公的。”陈宫一语既出,立时引来了曹操的好奇,若是韩进听见陈宫这样说,肯定会嗤之以鼻,还是这一套说辞。欲扬先抑,当时学生写作文呢口啊。
    曹操一怔,忽然笑道:“公台,你倒是说说看,我有什么危险要你来救!”曹操不是韩进,所以按着陈宫的套路走了。
    陈宫早已组织了言辞,站起身来朗朗说道:“曹公身处中原百战之地,前有袁本初,后有袁公路,西有韩修远,正当集结身边额团结的力量,以抗四方大敌,实在不宜在此时结仇此其一。曹公先祖声名不好,曹公欲行大事,必先正名,此其二。多造杀孽,人神供愤,失了民心,为天下人唾骂,此其三。张凯杀人,乃是自私行动,陶州牧为人谦恭,对曹公一向尊敬有加,以怨报德,对曹公名声不好,此其四。徐州兵家必争之地,曹公大肆杀戮,即便攻下徐州,以曹公如今的实力,也无法安然守住,此其五。有此五点,曹公是在不宜攻伐徐州。愿明公三思。”
    曹操听完,仰天大笑。陈宫脸色一变,冷声道:“曹公此是何意?”
    曹操笑声停止,摇摇手道:“公台休要恼怒,曹某只是佩服公台言辞犀利,只是曹某相问一声,难道老父一家家人百余口就这样白死了不成?”
    陈宫一呆,随即道:“曹公父仇自然要报,只是害曹大人者乃是张凯,陶恭祖虽有约束不力之嫌,毕竟是一片好心,曹公岂可恩将仇报。”曹公说完忽然想起这曹操一向就是恩将仇报的主儿,当年杀害吕氏一家,岂非就是这样,想到这里,陈宫看了一眼曹操,眼神中流露出了一丝不屑。
    幸好曹操没有看见。他叹了一口气,起身道:“公台不要说了,某家注意已定,陶谦即便不是主犯,也是从犯,更何况,这个很重要吗?”
    说完斜眼看着陈宫,眼神流露出一丝笑意。
    陈宫心头一震,这才明白过来,原来他意在徐州,所谓报仇雪恨,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细细一想曹操如今的境地,心中忽然有些意兴阑珊,自己这一趟看来是白来了。
    “曹公,既然如此,陈宫告辞了,只是曹公要取徐州,切莫伤害百姓。”陈宫抱了抱拳就要离去。
    曹操也不言语,让人送走陈宫之后,命令大军继续进发。对于陈宫的话,根本没放在心上,殊不知道,正是因为他的不在意,让他九死一生。
    曹操大军杀进徐州境内,但有抵抗者,破城之后,尽数屠城,百姓不管老小男女,一概不留,家中钱粮都被曹军抢劫一空,不日间,大军杀到徐州城下。
    州牧陶谦听到消息,当场大哭了起来,“都是我害了百姓,如今我有何面目留任,诸位,陶某一人知错一人担当,我自取曹营认罪,各位安抚好百姓,莫让曹贼在害百姓。”
    属下等人急忙阻止,兵曹曹豹站出道:“大人,曹操虽然厉害,但我徐州兵也不是好惹的,某家原带兵出阵,剿灭曹贼,一报百姓之仇。”
    陶谦暗自想了想,若是我就这样去,恐怕曹操不会轻易放过我家人,不战而降,若是曹贼一怒之下,杀害城中百姓,我岂非又造杀孽了。既然如此,让曹豹出战迎敌,试试对方的虚实,若是不敌我自取领罪,若是可以一战,我又何必死呢!每个人都怕死,陶谦自然也不例外。
    当下曹豹带军出阵,与曹军两军对阵,陶谦仰头看去,曹操大军铺天盖地而来,当先一杆大旗,上面两面白旗,上书四个大字“报仇雪恨”。旗下曹操身披孝服。
    见了陶谦,曹操跃马而出,扬鞭大骂道:“陶谦老贼,使人害死我父,如今曹某大军到来,还不束手就擒。”
    陶谦拍马而出道:“孟德,此事实不怪我,当日我让张凯护送曹老大人,只是向结盟孟德,并无歹意,没想到那贼子贪图曹老大人财物,害死孟德家人,陶某也是心有戚戚,孟德三思口啊!”
    曹操哼了一声,更不答话,挥了挥手,夏侯惇跃马挺枪而出,这边曹豹也急催战马,迎了上去,二人杀了二三十回合,忽然一阵大风卷来,飞沙走石,士兵睁不开眼。
    两边无法,只得儿子收兵回营。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七章 不见兔子不撒鹰
    也正是这一阵风沙,保住了曹豹的性命,与夏侯惇虽然只是厮杀了二三十回合,却已经深深领教了对方的厉害,原来这才是传说中的高手,以前我当真是小看天下英雄了,曹豹如是想着拨马回营。wWW!只是如果让他对山吕布那样的恐怖,不知又有何念想呢?
    事实上,能在夏侯惇手下逃得性命,的确是他的运气。历史记载夏侯惇,乃是夏侯渊之族兄。夏侯惇14岁时,从师学习。有人污辱他的老师,被他杀死,由此以勇气闻名于乡里。
    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曹操与袁绍等起兵讨伐董卓,曹操任奋武将军,夏侯惇为司马。曹操为兖州牧时,夏侯惇为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曹操东征陶谦,留夏侯惇守濮阳。以后,夏侯惇随曹操征讨吕布,收复兖州诸城。其间兖州之战,夏侯惇左眼为流矢所伤。战后,任陈留、济阴二郡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时值大旱,夏侯惇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百姓受益。不久,调任河南尹。曹操平定河北后,夏侯惇为曹操镇守后方,立下功劳,升伏波将军,仍兼任河南尹。建安二十一年,夏侯惇随曹操东征孙权。曹操留他和曹仁、张辽带兵屯驻居巢,以防吴兵。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樊城,夏侯惇随曹操南征关羽,驻军摩陂,被授予前将军。曹操死后,魏文帝封夏侯惇为大将军,几个月后,夏侯惇因病去世。
    夏侯惇一生虽多在军旅,但仍不忘治学。他常亲自迎师,虚心求教。他为人俭朴,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一生不置产业,至死家无余财。
    回到城中,陶谦长吁短叹,想到曹操手下兵多将广,反观自己一方,虽有闻名天下的丹阳步卒,只可惜缺乏将领,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曹豹,与夏侯惇一战的结果,自己也看在眼里,怎一个惨字了得。靠他肯定是靠不上的了。一群狼摊上一只羊做将领,这些狼也就变成了羊。
    “大人休要忧虑,下官有一计,可以解决徐州之患。”正在陶谦沉思时,一人跳出。众人看去,正是别驾从事糜竺。徐州豪族甚多,以糜家、曹家、陈家三家为首。陶谦虽然为州牧,但徐州真正的掌舵者却是这三家。而糜家这一代最杰出的人当然就是糜竺。
    陶谦大喜,问道:“子仲有什么妙计,快快说来。”
    糜竺叹息了一声,大将军当日就曾说过,徐州之祸迫在眼前,这陶谦遇战事,必然没有法子护佑徐州,如今看他果然六神无主。也罢也罢,既然你不能保我徐州百万百姓。那我只能将这徐州让与大将军了。想到这里,他展颜一笑道:“陶大人,曹操势大难敌,要保徐州唯有求助他人了。”
    陶谦眉头一皱,问道:“欲求何人?”
    糜竺道:“大人,曹操无道,不尊朝廷政令,擅自出兵攻打临边,乃是朝廷大忌,大人可派一人前往长安,向圣上备言前事,朝廷定然不会轻饶了曹操,那时候朝廷大军出发,兵出洛阳,不日就到陈留,那时候,曹操老巢被毁,首尾难顾,必然大败。”
    陶谦听了大喜,抓住糜竺的手道:“子仲果然妙计,只是谁可为使前往长安面见大将军口啊!”
    朝中大权旁落,大将军韩进为实际掌权者,作为一方诸侯的陶谦又怎能看不出,只是他看出归看出,此时只要能解救徐州百姓与水火之中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丝毫没有多想。
    糜竺拱手一礼,笑道:“大人若是放心,某愿往长安求的大将军出兵。”
    此言一出,下边顿时有一人变色,那就是站在一侧一直不发一言的陈登。陈登,字元龙,下邳(治今江苏邳州)人。他性格桀骜不驯,学识渊博,智谋过人。二十五岁时,举孝廉,任东阳县长。虽然年轻,但他能够体察民情,抚弱育孤,深得百姓敬重。后来,徐州牧陶谦提拔他为典农校尉,主管一州农业生产。他亲自考察徐州的土壤状况,开发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使汉末迭遭破坏的徐州农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百姓们安居乐业,“秔稻丰积”。39岁时死。
    陈家作为徐州大户,这一代最为杰出的少年陈登理所当然受到陶谦的重用,他虽然年轻,但是一点都不笨,仅仅从糜竺的话中就得出了大量的信息。看来糜子仲打算投靠大将军了。看来我也得好好谋划谋划了。
    陶谦点点头道:“子仲要去,我自然放心的很,只是……曹操势大,而大将军路途遥远,老夫怕赶不及口啊!”
    糜竺一副成足在胸的样子笑道:“大人无忧,此事某已经想过了,不错,长安到徐州确实有些远,但是只要我们坚守一个月,大将军大军必然能赶得及,而要坚守这一个月,我等可求助北海孔文举和青州田楷,有他们相助,凭着徐州成立的存粮,坚守一个月还不是问题吧。”
    陶谦细细一想,果然是好主意,“子仲以为谁可为使?”
    糜竺瞥了下面的陈登一眼,此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