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鉴定结论出来了,这个干部被抓获了,杀人案就此破获了。靠自行车带的细小裂纹这一线索破案,在社会上引起极大轰动,单积也获得了火眼金睛的美誉。
第五十六章 破奇案的高手(2)
H市千波湖公园曾发生一起抢劫杀人案,被害人江松是一名现役军人,与女朋友来游园,在假山附近的一条小路边坐着聊天时,遭到一个男青年的抢劫。眼见抢劫人刚刚跑掉,军人出身的江松觉得自己很窝火,随后又去追那个抢劫人,可刚追到花池边时,那人猛然回头将江松刺死。
当时,是下午5点左右。
夕阳下的公园里,一具尸体,一摊血,现场秩序极乱。
单积来了,他又开始了紧张的勘查提取工作。由于现场脚印太杂乱,勘查起来十分费劲。在被害人坐过的地方,案发前后都有很多人走过。面对这样混乱的现场,他感到自己没有任何把握在如此杂乱无章的脚印里找出案犯足迹。
蹲在那里,他的眼前好似有成百上千只脚,走来走去。那些脚横七竖八地在他心上踩来踩去,他有些不知所措,尽管现场如此纷乱,可他还是尽力排除大脑中的一切杂念,琢磨如何分辨出案犯的足迹来,取不下足迹,就无法鉴定,就无法为侦破工作指明道路,侦破此案也将难上加难,甚至于成为无头死案。凭经验他想,案犯抢劫时应有刹那间时与被害人面对面站立的过程,那他的双脚应对着被害的方向,按习惯,案犯以右手持刀,逼住被害,左脚自然应该稍微向前用力站定;脚下的印痕自然与众不同。
为证实自己的推测正确,他忽然做了一个持刀的动作,右手用力前伸,就如同古代武士练习武术一般。然后,他迅速后退,蹲下来,仔细地观瞧,神情异常认真。他在极力思考着什么,记忆着什么。
如一个舞者,他沉浸其中。
现场一片寂静,所有侦、技术人员都在望着他,空气似乎一下子凝结了。原本想笑的同事,见他蹲在那里盯着自己留下足迹的神情,突然明白了一切,大家都被他的精神感动了。
蹲在那里的单积一动不动,如同一尊沉思的雕塑。当他突然站起来时,他的脸上忽然就有了一种坚毅,一种任何困难都难以压倒的自信。
他觉得这个活必须得自己干,于是,他用了一袋石膏,整整50斤,在被害坐痕前方一米见方的地方灌了一个巨大的立体大石膏印迹。事后,同事们都戏称之为“大饼子”。
单积办公室的灯光一直亮着,通宵达旦。
由于被害人是现役军人,军人被害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较大;要求迅速破案的呼声也同时来自社会各界,公安机关的压力很大。案件已到了攻坚阶段,吕登中的担子不轻,他的压力不仅来自各个方面,也来自这块大“饼子”。为“吃”掉它,他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合眼了。
他采取分层检测的方法,去伪存真,排除了浮在上面二层的数十个杂乱的足迹,当他检测第三层时,才发现在这层面上出现了足尖对着被害人方向的片断足迹,可仅凭这一点,他仍难以确定这是犯罪分子的脚印。第二天,他又找到被害人的女友,要她描述两人坐着时与案犯的距离以及一些细节问题。她说凶手在和男友对话时,她因为害怕一直低着头,对案犯的体貌特征一点都不清楚,但她回忆说她低头看地面时发现那人好象穿一双白鞋,具体是布鞋、胶鞋、皮鞋,她当时被吓朦了,一点也想不起来了。
回到实验室,他果断切割下那枚足迹,虽然可用之处只有一寸大小,但也是他几天几夜的辛苦结晶啊。
确定疑犯的足迹后,迅速查对鞋样本,拿回来比对,他在石膏足模中一寸见方细小花纹,与鞋样中一种回力鞋上的宽边花纹相同,这是个穿熊猫牌白色回力鞋的人留下的足迹,寻找到此人已成为本案能否破获的关键。
专案组根据单积提供的线索,决定在公园周围做重点摸排。后来,侦查员经过几天的艰苦摸底排查,发现了一个犯罪嫌疑人。
专案组连夜传讯那个人,审查两个多小时,没有任何进展。
参与案件研究的单积,建议搜查嫌疑人所穿的所有鞋。果然搜出了一双熊猫牌白色回力鞋。经对该鞋的花纹与石膏模印进行比对,结果花纹一致,但仅依据一寸见方一小块痕迹的吻合就定案,显然并不行。进一步鉴定,发现鞋的二厘米宽边上有划痕,其磨损程度、位置、距离都与石膏一致。
在铁证面前,嫌疑人不得不交代了抢劫杀人的犯罪事实。
在一米见方的一块多层足迹里,在纷乱的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走过的罪案现场,提取了一寸足迹,并以此破了杀人案,单积的鉴定功夫可见一斑。
能否准确认证犯罪现场,是破获案件的前提。可有些案件往往是犯罪人与被害人擦身而过很难形成犯罪现场,还有些抢劫、强奸案件发生后,由于案发时被害紧张、害怕等原因,往往找不到现场,勘查不了现场,侦查方向也就难以确定。
在野外现场,一旦找不到中心现场怎么办?单积在遇到上述情况时,常常运用逆向思维来思考问题,他并不沿用原来靠寻找犯罪分子作案时的足迹来寻找作案现场,而是先寻找被害人足迹来达到目的,他的这种思维方式在办案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十几年前,H市北湖公园发生一起抢劫案件,西区一个工厂的两名女工到北湖公园游玩时被人抢了手表,后来两人到派出所报案。但当警察问她们在哪儿被抢时,两个女工说不清被抢的准确地点。派出所民警到后山上找了一、二个小时也找不到现场,警方误以为两人报假案,但两人一口咬定手表被抢。所在地区公安分局技术人员接案后,也没有找到现场,于是给单积打了个电话,说是请他帮个忙,找一个案件的案发现场。
单积赶到后,并没有急于寻找案发现场,他让女工详细讲述被抢过程,耐心地循问被抢的每一个细节。两人开始回忆在后山上被抢的情景,当时二人正在散步,一个男子飞快跑来拦住了二人的去路,使用暴力,抢走了其中一人的手表,然后又飞快地消失了。二女又反过来追劫匪,并边追边喊,因当时正下小雨,一名女工被突其来情况吓朦了,高跟鞋都跑掉了,捡起来以后又追了一段也没追上。
这一细节于是引起了单积的警觉,他要求民警们在被害人描述的大概方向上,寻找一只光脚一只穿高跟鞋的脚印。下雨天游园的人少,在潮湿的地面寻找脚印还是不难做到的。
没多久,果然找到了这样一种足迹,经鉴定后认定是女工的足迹,这起抢劫案才算成立。他又依据女工的描述,沿案犯奔跑方向,寻找案犯足迹,在一个南北方向的土道上一处水坑里发现一个足迹,他分析:大白天谁也不会往水里踩,只有慌不择路的人才如此。他又发现在水坑足迹的前后又各有一枚足迹,而且跨步相当大,只有飞跑的人才会留下,他判断,这个足迹一定是犯罪分子逃跑时留下的,于是,他果断取下了这一足迹。
为迅速破获这起抢劫案,他并要求民警们立即控制销赃渠道,采取守株待兔的方法捉拿犯罪分子。
几天后,在一家表店布控的刑警们将案犯人赃俱获,但该犯拒不交代抢劫的犯罪事实,刑警侦查员在他家搜查出一双鞋,经鉴定,这双塑料底布鞋与现场提取的足迹认定同一,在铁的事实面前,案犯终于供述了自己的罪行。
第五十七章 又一位神一样的专家
他还有一起案件更加精彩,被警界传为美谈。80年代初的一天半夜,H市B区的一个乡镇发生了一起信用社被劫案。
信用社里有一名值班人员,一名更夫。
半夜时分,从后院窗子的铁栏杆内,伸进一支枪,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他们,有一个低沉的声音恶狠狠地喊了一声:“不许动”。
睡梦中的二人,突然被惊醒,直到看清楚夜色里闪着乌光的枪管,才发现这并不是一场梦。
就在二人陷于糟懂之时,另一犯罪分子绕到正门,正门一共有两道门,外层为木板门,里面为铁门,上面焊有铁栏杆,下面是铁板,里面的是一把大号挂锁,作案人很熟练地撬开锁,两人一前一后进了屋,将更夫和值班人员用枪逼住。其中一人持半自动步枪,枪口顶住了更夫,另一人砸坏了电话,撬开营业室的金柜,两人轮换后,又撬值班室里两个金柜,金柜都被放倒了,眼看就要撬开了,却没有撬开。
是什么原因使案犯中止犯罪?做为指挥员,他脑子不停地思考着,案犯撬了营业室金柜,只抢走了不足一万元钱,而值班室两个金柜虽然被放倒了却没有撬开,这两个金柜里面的钱额较大,案犯为什么不撬?他把这个疑难问题留给了侦查员。
这令侦查人员十分费解与颇感困惑,大家都想不通。此时,值班人员吓傻了,难以回忆起任何情况。他在了解更夫被劫情况时,更夫回忆说,当一名小个案犯正在撬金柜时,持枪的大个案犯进屋后问了一句:“怎么样了?”另一人回答说:“差不多了。”此时,墙上挂钟响了一声。大个对小个说:“三点半了,就这样吧。”然后两人泼水破坏现场,反锁值班室的门之后,就匆忙逃走了。
粗心的人一般不从逻辑思维着手分析案情,他们往往就事论事,这样一来就会漏掉了这一线索。单积则不然,作为指挥员,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他看来,三点半是一个犯罪信息,简单来说这是案犯离开现场的时间,案犯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离开?他们避讳的是什么?
更夫是当地人,从没见过歹徒,歹徒显然不是在躲更夫。
那就只有解开“三点半”这个谜,才有可能尽快突破此案。他告诉侦查员犯罪现场就是一本百科全书,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作为侦查员必须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唯有如此才能适应侦查工作的需要。
按照当地老百姓的习惯,一般在早上四点半到五点下地干活,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街上该有人了,歹徒持“长枪”怕在路上被人发现,这才中止了犯罪。由此可以看出,案犯离开现场应该有一个小时至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差,二人不应该是当地人,单积大胆地进行了推理。用一个小时至一个半小时,徒步离开现场,能走多远?他让侦查员去做侦查实验,得出结果:20里左右,那么,案犯的居住地应该在距离案发现场20里远的地方,这就是单积作出的最后结论。
上级采纳了他的建议,由H、S等几个与案犯居住地有关的地区组成联合专案组,决定以距中心现场10公里为半径的地区,确立侦查范围,开始在此范围大规模排查。
专案组在S市一个县里的8个村摸底,得到一条重要信息:一天晚上,有一个中学生在一座桥上听广播,见到一个人慌慌张张地向河里仍了一个东西,就走了,小孩急匆匆告诉家长。家长将这一情况反映给专案组,侦查员在河里打捞出一个塑料包,打开后发现包里是一支半自动步枪。随后,水里的足迹被提取下来。
经比对,与中心现场足迹不一样,那么这个人是谁?他与案犯有什么关系?
他认为扔枪人就在附近,扔枪的时候鞋应沾有泥,涉水不深,裤脚还应是湿的。于是,要求侦查员走访时做到不漏一户一人,并且人要见面。不久找到这个人,在他家的大衣柜底下发现了一双鞋,鞋上沾有泥,湿裤子正凉在屋内的一根铁丝上。将这双湿鞋与抛枪现场的足迹比对,认定一致,他就是河边抛抢人。
经政策教育,扔枪人交代说有人给他200元钱,让他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将这包东西扔到河里。至此,案件终于露出端倪。
随着两名案犯到位,一切与单积的推断毫无差别。案犯的枪是偷来的,他们匆匆逃走是怕被街上早起的人们发现,一句“三点半”泄露天机,这就是该案的谜底。
当他给王风讲这起案子时,王风的心里终于感到了震惊,为单老的独到的经验与精确的判断能力而喝彩。也同时对单老的谦逊的人品十分敬仰,他们在一起谈得最多的还是案件,这上面几起案件只是他一生中破获的最为突出的几起案件,而他在其它省市破获的更加经典的案件还有很多很多。
在王风的印象里,单老简直就是一本刑事侦查的百科全书,许多破案的方法,从他的嘴里讲出来,似乎很是平常,但听在一般人的耳朵里,却是绝对的吸引人。
单老对王风的印象也极好,他们很谈得来。
只因还有其他专家,两个人只是简单地打了声招呼,他就陪着其他几位专家回了宾馆。
望着台上的单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