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念的孩子都给我弄到这校园里来!”
高仁咧嘴笑道:“行啊!打广告,我拿手啊!”
参观完学校,兴奋的高仁米缇娜决定直接进城去拜访王暄。这小子的广告公司也开张快半年了,要做一个学校的招聘、招生广告,绝对是小菜一碟。
二人来到三人行广告公司后,立刻引发了职员们的一场骚动。王暄和徐徐努力地“保护”着二人,最后一起挤进了总经理办公室。
高仁把来意大致说了一通。
王暄佯怒道:“你这小子真不厚道,要不是为这事儿,你打算啥时候再来看看我们这些老朋友?”
对此,徐徐表示赞同,不过她的那种感觉,与王暄还是有那么一点细微的差别。
“我这不是忙着筹钱办学校吗?对了,看在老朋友的面子上,这次的广告费你就给我免了吧!”
王暄笑道:“行啊,你小子这见面礼可真不赖!”
徐徐附和道:“嗯,从此以后,咱们三人行公司也算是热心参加公益事业的企业喽!”
王暄苦笑道:“高仁啊,你小子走后,哥哥公司效益一直不温不火,现在还要跑去搞公益,同行们可得看我笑话啦!”
米缇娜摆手说:“这一点,我们肯定会让孩子们记住的,任何帮助过他们的人,都会被他们歌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众人:“这么个歌颂法啊?”
【有关育才文武学校,不知其典故的,请参看张小花著作《史上第一混乱》。当然,我绝对不承认我写的是同一所学校,大伙儿也别较真儿啦。】哈!
第八十三章 宣传队
高仁和米缇娜的学校最后定名为“高米育才学校”。高米二字自然无须解释,现在它是一块金字招牌;保留育才文武学校的育才二字,则是为了向雷锋般的萧强前校长致敬。
没过几天,碧空电视台大大小小六七个频道里,都在播放一条极富煽动性的广告。
明亮的教室、整洁的食堂、专业化的操场、温馨的学生寝室、优雅的办公环境……镜头语言把这一切交待得很透彻,配合高米二人专门为学校创作的校歌《育才会更强》,前二十秒里,广告片给人一种激昂向上的感觉。
第二十一秒,镜头上出现了希望工程历史上著名的大眼睛照片,高仁亲自配音的旁白响起:“渴望知识的孩子,高米育才学校永远为你们敞开大门。”
接着是一幅蜡笔画出现在屏幕上,一位和蔼的老师正指着黑板倾情讲课。米缇娜旁白:“甘于奉献的园丁,孩子们渴望您的到来!”
刷刷刷!接下来是一个个硕大的立体字组成的词组占满屏幕——公益学校、费用全免、和谐社会、教育为先……嗯,最后这几个词,是参考了教育局的意见加上去的……
当然,这则广告主要还是在招聘教师。在招生方面,王暄他们为学校设计了许多平面广告和传单,在报刊杂志、街头巷尾投放,上面详细解释了学生免费、收费的划分依据。
与此同时,高仁和米缇娜还上了市电视台一档著名的访谈节目,把他们的办学理念细说了一番,并重点解释了为何会在公益学校里同时招收免费和收费的学生。
这些广告和访谈在网上迅速流传,也在整个碧空市引起了巨大反响。市民们绝大多数都支持和理解高米二人的做法,专家们甚至还撰文赞扬这种极力淡化公益性质的公益学校,会给将来的学生们营造出一种平和的心理环境……
由于二人的名气着实太大,这几天他们在广告上留号码的手机响个不停。想来应聘的老师不少,高仁决定等校园整理完毕后,再让他们来集中面试。
在学生方面,打进电话的学生家长基本都是来自于城里,要不就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兄弟,数量上来看并不是很多。时间到了一月中旬,高仁一拍脑门儿,埋怨自己考虑事情不周全。
原来,不管是电视广告和访谈也好,平面广告和传单也罢,真正能接触到这些的,绝大多数还是城里人,那些山区的穷困人家就算碰巧看到了,恐怕也会对此心存疑虑。
考虑再三后,高仁决定和米缇娜兵分两路,米缇娜留在学校,负责监督管理校园的整备工作,比如这里要修修草啊、那里得刷刷墙的,工程量不大,但却时时离不开主事的人;高仁则在高海的陪同下,带着几名教育局的工作人员,背着大包小包的传单横幅宣传画坐车前往山区进行宣传工作。
一行人首先来到了龙林县城。这座被大山四面包围的县城,与外界仅仅有一条乡村公路相连,即使是县城中心,看上去也比不上高仁现在所居住的钦阳镇大气。破旧低矮的楼房,面无表情的路人,这里似乎像是另外一个世界。
县政府派了一名副县长前来接待众人。高海很不悦的拒绝了先去喝茶歇息的邀请,并说要去人流量最大的地方设点搞宣传。那副县长拍马屁不成,只好说今天恰好是逢场日,十里八乡的县民们都会到县农贸市场赶集。
马不停蹄的来到集市所在地,摩肩接踵的人群让高仁眼前一亮。
副县长说:“咱们县造孽啊,连个像样的镇子都没有,老百姓赶集,只能到县城里来,所以看上去很乱……”
高海大声说:“乱怕什么,要是一条街空空荡荡,老百姓还怎么生活?”官大一级压死人,高海的脸色让那位副县长毫无脾气,不久后,他又吩咐副县长叫人搬来了三张长桌,摆在了市场外的空地上。
挂好横幅、树好宣传牌后,众人不分官职身份的开始向来往的百姓发起了传单。
有的百姓接过传单,看都不看就塞在了背篓里;有的瞄了一两眼,揉成一团丢到了地上。高仁一想这县城恐怕识字率难以保证,便干脆举起传单当起了**宣传车。
“瞧一瞧,看一看啊!高米育才学校,贫困线以下家庭的孩子包吃包住,免费就读啊!”高仁的语气,听上去就像天桥底下卖膏药的。不过他这么浅显通俗的叫嚷倒是立刻为宣传队吸引来了人气,几分钟后便形成了一两百人的包围圈。
高海见到效果如此明显,也有样学样的喊了起来,手下们看局长都放下架子了,也就不管那么多了。一时间,“失学儿童优先”、“校园环境好得很”、“校长是个大善人”这些直白的话就传到了乡亲们耳朵里。
看到人群聚拢的差不多了,高仁拍手喊道:“乡亲们,各位家里有小孩的,来我这儿登记,如果符合条件,我们会来信来电通知大伙儿的!”
在教育局众工作人员的维护下,喜出望外的乡亲们很快排出了一条长龙。事实上,即使没有人维持秩序,老实巴交的他们也不会一拥而上,某些情况下,贫穷并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它能让人明白很多本分的道理。
资料的登记进行得很顺利。由于高仁脑子里装着有本市的户籍资料,所以在登记的时候,乡亲们只需要填写自己的姓名及身份证号,高仁打算回去后再对比着户籍资料慢慢进行筛选。
“叔叔,我也想读书!”一个面黄肌瘦的孩子,看上去顶多**岁,眨着明亮清澈的大眼睛,可怜巴巴的走到了高仁面前。他那看上去弱不禁风的身体,正承受着一只半米多高的大背篓。
高仁顿生恻隐之心,亲切的问:“小朋友,你的爸爸妈妈呢?”
“我……没有妈妈。我爸生病了,我来卖点红薯给他买药——叔叔,我真的很想读书!”
“别哭,小朋友!在这儿坐会儿,下午我陪你一起去你家好吗?”
第八十四章 书生村
“我叫黄小超,住在书生村,到县城得走两个多小时呢!你们真的要去?”乖巧的孩子默默的等到高仁忙完,满脸不可思议的问道。
高仁收起了密密麻麻的登记本,摸了摸黄小超的脑袋,回头对高海说:“大哥,我下午要去这孩子家里看看,您看……”
高海很不情愿的说:“哎——我下午要到市政府开会,要不然可以和你一起去……”
对此高仁表示理解,看得出来高海的样子十分真诚。
副县长笑着说:“高局长,几位不在县城吃午饭吗?”
“……”高海白了副县长一眼,带着手下钻进了商务车,驶过尘土飞扬的街道,驶离了众人的视线。
高仁是位大腕儿,副县长已经估摸到了。事实上他更愿意结交这种没有官方背景的有情人,看到局长走后,他继续笑着问:“高先生,我们在饭店都准备妥了,您看……”
高仁心中埋怨这副县长怎么这么不识时务,转而又想到了别的什么,最后点头应道:“好吧,感谢县政府的款待,我就恭敬不如从命啦!不过——”他牵住了黄小超的小手,“这孩子得跟我一起去!”
下午一点钟,高仁手牵着黄小超,背上背着他那沉重的背篓,一起朝着山里走去。
“小高叔叔!”这是高仁示意的称呼,“刚才那白色的蛋蛋是啥,真好吃啊!”
“那是鱼丸。”
“对了,您说我这只烤鸭拿回家能放几天?我想让我爸爸每天……这几天都能吃到肉!”黄小超紧紧地抱着手里的塑料袋。
高仁爱怜的捏了捏他的脸蛋:“好孩子,你爸爸看到你这样儿,可比天天吃肉高兴多啦!”
黄小超似懂非懂的眨了眨眼睛,又问:“刚才那几位叔叔怎么都叫您大善人呢?我只听说过骟马、骟猪……”
高仁干咳两声:“孩子,你可真该念书喽!”
黄小超一路都在问着各式各样的问题,高仁到最后竟然觉得有些词穷。这个满脑子新奇想法的孩子,如果就这么一辈子呆在深山里,那可真是名副其实的暴殄天物。
书生村位于一块相对平坦的山谷腹地,一条窄窄的溪水在村前流过,养活了整个村子大概三四百人口。根据黄小超介绍高仁了解到,这座村子可不像它的名字那样富有文化气息,村子里并没有学校,大大小小近一百个孩子,能到县城或其他地方念书的寥寥无几。
村里的建筑大多是低矮的土坯房,只有村头的村长家,建起了富丽堂皇的三层小楼,带领着整村人在致富的道路上摸索着……
来到黄小超家门口,高仁算是亲眼目睹了什么叫做贫穷。土坯房子顶上盖的是厚厚的茅草,最左边那间的屋顶甚至还破了一个大窟窿。黄小超不好意思的说:“前几天夜里风大给吹坏的,我爸爸身体又不好,没法修,过两天等我二叔回来……”
高仁忙问:“你爸爸得的是什么病?”
“他一直都不告诉我!我只知道他咳嗽得很厉害,整个人瘦了好多啊!”黄小超越说越伤心,“现在他每天只能躺床上休息,病越来越重了!”
“咳咳……小超,你在跟谁说……说话?”一个沙哑的声音从屋里传出来,听上去让人有些不舒服。
高仁牵着小超进了他家家门,在空荡荡的堂屋右边,是一间黑暗阴冷的卧室。
“爸爸,这是小高叔叔,他可是大善人哦!”黄小超将袋子里的烤鸭解开,屋子里顿时弥漫起一股香味,“你看,这是小高叔叔买的!”
高仁连忙说:“呵呵,这是县官老爷们买的。”
“咳咳……你是县政府的人?到我家干什么?”躺在床上的小超父亲吃力的坐起身来,借着窗口射进的微弱阳光,高仁可以看到他那瘦得皮包骨的身体。
高仁连忙把自己的来意解释了一番,并试探性的询问了黄家的情况。
放下心来的小超父亲剧烈的咳嗽了一阵,把自家的处境大致说了一遍。
他叫黄德发,十年前结婚后有了儿子小超,不过妻子却因为难产死了。为了养活小超,他到离村子不远的一家小煤矿上班,几年下来钱没赚几个,却不幸的患上了尘肺病。没日没夜的剧烈咳嗽让他食不甘味,也消耗掉了他大量的体力、磨瘦了他的身体。
小超是个懂事的孩子,他知道以自家的状况是没法供他上学的,便一个人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帮着父亲做一些简单的农活。后来黄德发病情加重,很难再做体力劳动,小超便咬牙挑起了一切。
种庄稼、养家禽,小超都凭着一股子惊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黄德发每天都在抱怨自己不中用,小超在忙碌之余,还懂得陪他聊天,不断地安慰他……
在这样一对相依为命的父子面前,高仁觉得说任何同情或赞扬的话都是多余的。听完这段辛酸的讲述后,他朝黄德发伸出了右手:“黄大哥,我懂一点医术,现在帮您号号脉吧!小超很想去上学,但我看得出来,只要您的病不好,他是绝对不会离开家的。”
黄德发将信将疑的伸手,即使他只是个目不识丁的人,他也知道尘肺病这玩意儿,绝不是说瞧就能瞧好的,听这小伙的口气……
高仁其实心里也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