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明大黄袍-第1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地方是合理的。我不是和你讲棋法。我们若是真的是学棋法,就像是在砌墙前,画图纸一边,最后,墙是可以砌好,但是也就局限于图纸上的样子了。你现在要做的,便是砌墙,不要想有多复杂,将你这个框架中择出一点。完全参悟雕琢它。”

“感悟,有时候只是一瞬间的。先天境的突破,往往就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是却绝非一日之功。很多时候,讲究一个契机。而耐性便是突破先天境的关键。”

“那这堵墙要砌得多高多厚?”

守墓老者点点头,满意道:“孺子可教,你问得很好。一座广厦。你要砌到什么样的高度,得由底子说了算。底子扎实,要砌成广厦。这墙。也必须要厚实。若是只想着将一间茅房盖起来,很简单,老夫随时可以将你的境界提升到先天境。不过,你的修为也仅此而已了。”

杨帆点点头,道:“受教了。”他这一鞠躬,是发自内心的。原本他来长陵,并不是向守墓人请教修行上的问题,而是过来道个歉,当初离京前没有来得及和老人道歉,便过来慰问一下,也是替行三痴来看看。没想到一过来,老者什么话都没有说,和他仅仅是坐下下棋。

守墓老者道:“我不知道你这殿堂是谁的手笔,但是要真的将这间殿堂盖起来,你的路还有很长。至少,你得先把基墙砌好才行。”

“前辈,这棋分黑白,道分黑白吗?”杨帆这个问题,问得更加宽广了。

“道之黑白,无非正邪罢了。”

杨帆点点头,问道:“以前我听说过,一件事,对于天下大多数人有益,那便是善,是正义的;而一件事对于天下大多数人无益,甚至有害,那便是恶。这便是黑白之分吗?那如果没了恶,岂不是连黑白都不必分了?既然黑白不分,岂不是颠倒是非?”

守墓老者摇摇头,道:“这天地就好比一副巨大的阴阳圆图,四季交替,日出日落。我们生活在这阴阳图之中,就像是其中的一个点,虽然不能改变这阴阳图的任何部分,但却可以推动这阴阳图的交替运转。你行善事,白鱼游,你行恶事,黑鱼动,但这阴阳图却永远是保持相对稳定的。”

杨帆想了很久,又道:“梁上君子,喜好盗窃。捕头专门缉捕匪寇。如果没有这类梁上君子,捕头就会没饭吃。是不是就是阴阳互衡这个道理?”

守墓老者笑道:“天底下的恶是除不尽的。若是没了恶,那又何来善之说呢?所谓的善与恶,不过是相对的罢了。就像这阴阳圆图,黑与白便是相对的。若是没了白,那黑又是什么呢?它的对立又是什么呢?”

“你的问题,我无法回答,也不需要回答。世间万事万物,物极必反。也没有彻底绝对的事情会发生,所以并不需要走那样的极端。你的悟性很高,距离先天境的突破,也只是临门一脚的事情。兴许一念之间,就跨过这道天堑了。”

“这一步,跨不出,便是这个殿堂再华丽,你也是只能看一看。这对于你来说,是最大的考验,也是最大的阻碍。因为你要将这座殿堂搭建起来,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也就是说,你以后的每一步路,都会走得很艰难。我希望你有这个准备。”

杨帆点点头,将马车牵了过来,道:“这几天叨扰了,我想明白了,是时候回京了。谢谢您。”

“不必客气。回春了,我也该过去准备准备。”

杨帆躬身一礼,道:“回见。”

清水长桥,守墓人走过,冷风轻吹而过,他回望了一眼龙影壁上的那龙眼,呢喃道:“守了一辈子陵,是走不出去了。”他想了很久,匆匆往长陵走去。在皇陵之中,也只有守墓人,才可能这样随意地出入宫殿。()

第407章进京人

京师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就是“先有潭拓寺,后有北京城”。百姓口头的潭拓寺,如今已经更名为嘉福寺,也就是当初杨帆跟着祖大寿,遇见朱由检的地方。

今年由于朝局不稳,加上朱由检继续人才来巩固这个风雨飘摇的大明帝国,才隔了一年,又开恩科。至春,熙熙攘攘,游客成群。一些早至京城的才子,也趁着开春的暖劲,来此游玩交友。一时间热闹非凡。

嘉福寺的后院中央,有一株千年银杏树,传说当年是唐太宗亲自种下的。至春,新芽未抽,旧叶落尽,没有了仲夏时那种亭亭如盖,绿叶葱茏的茂盛,也没有清秋时分,满地金黄,落叶如金钱雨那般的唯美。有的,只有枯枝、石凳和一老僧而已。

由于只剩了枝桠,这里并没有游人香客驻足观赏,倒也显得清净。老僧拿着笤帚,在已经很干净,片叶不留的树下,清扫着。

杨帆走了过去,刀放在桌上,一礼:“大师。”

老僧回过头,笑了笑,“不错,不错,刚来时,施主眼里,还只有寺与圣上,如今已经能见老僧了。”老和尚手中的笤帚一顿,直起稍弯的腰,将桌上的茶水倒了一盏出来,细细品着。

高手在民间,杨帆清楚老僧的本事。“初到宝地时,杨帆不过一个普通人,目中无前辈,那是不识泰山,只因自己太渺小了。”

“那如今呢?”

“如今……依旧渺小。不过走了一遭,眼界却开阔了。观此山彼山,也懂得了看风景。”杨帆将刀挪到了另一空置的石凳上。问道:“此间无落叶,大师为何还要清扫?”

“此间无叶。心中有叶,所以要扫。”老和尚见杨帆坐下。也替他倒了一杯茶水,“茶凉了些,莫怪。”

杨帆双手接过老和尚递过来的茶水,道:“倘若心中无叶,满地皆是落叶,又当如何?”老僧笑着放下手中的茶盏,道:“见或不见。”

老僧的话,说的总是离满还差那么一丝,留下的那是余地。让杨帆自己去想。杨帆拿起那柄绣春刀,“不知寺中还有没有灵堂,这柄刀,在下想要供奉在堂中,是位故人的刀。”

“阿弥陀佛,人有意,而刀无情。施主的这柄刀,或者说是那位故人的执念罢了。将其执念供奉与灵堂,不觉得是对他的一种为难吗?”

风吹过。杨帆的发丝稍稍吹起。他笑了笑,将绣春刀从石凳上,又挪到了地上,然后拿起那柄冬青。便走了。桌上茶凉,老僧双手合十一礼,口中呢喃。

杨帆准备入城。

京师的不少人。都知道杨帆已经抵京,甚至更有人。时刻掌握着杨帆的动向。来源只因一点,杨帆在十二陵呆着的几天。守陵的士卒上报的情况。然而却没有人敢去惊动他。十二陵是帝陵,不容他人擅闯,连杨帆,都没有迈过那条河,一旦迈过去,那就是私闯皇陵,论罪诛九族。

***皇宫***

“他呆在皇陵数日,不肯入京。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在向朕示威吗?”朱由检看到骆养性送过来的消息,不觉冷笑了几声。按照朱由检的想法,杨帆拜皇陵,就是没有叛明的意思,似乎在向自己表示什么不满。

“他可能在想着,该是以如何的身份入京吧。”孙承宗道,“想明白了,自然会来见圣上,至少,他已经到了京师,若是他不想见圣上,也就不会来京师了。”

“那他这又是演哪一出?弄得朕哪里对不起他似的。要不是朕,他早就死了不知道几次了!”

孙承宗一礼,道:“圣上,做臣子的,需要揣测圣意,但是做圣上的,并不需要如此揣测做臣子的心思。”

“你的意思是朕猜疑心过重?”

“不敢。”孙承宗躬身一礼,道:“做臣子的,本来就是该替圣上分忧。若是圣上有任何的芥蒂和不喜,大可直接抹了咱的官帽即可。可是,圣上。若是一个做臣子的,尽心尽职,做的任何一件大事,都是巩固江山的好事,您认为一个屡建奇功的臣子,一步步被打压,最后连爵位都削去,能不寒心吗?”

朱由检笑道:“朕记得,当初跟朕谈杨帆的封爵,也是孙老您,对吧?”

“是的,圣上。”

朱由检放下手中奏折,道:“那就再谈一次,重用杨帆的事情吧。”

孙承宗一礼,道:“圣上英明。”

……

……

今日进京的人,很多。

各地的会馆,都忙着接待同乡进京赶考的士子。各地方学子因为科举,捧书苦读,以图功名。每年考试之间,成百上千的各地举子纷纷来到京城。他们大多家境一般,有的还很贫寒,又加路途遥远,人地生疏,乡音难改,在租住客店和一些日常生活小事上,常受一些店家的欺凌,举子们迫切希望这些问题能有人帮助解决。

随着这些问题出现得越来越多,得到了先期来京做官和做生意的一些当地人的重视。出于同乡友情,他们相互邀请,筹措资金,购置房产,供来京的举子和其他来京谋事的或旅居者住宿之用,会馆由此而生。

一些士子乡音未改,纷纷交谈,说着共登金殿的祝贺话。唯独单刀入城的杨帆,显得有些另类。身后的马车之中,运着一大箱的珠宝。

看到杨帆手中提刀,守城人便生了一分警惕,横刀一拦,问道:“干什么的?”

“进京。”

“废话,我会不知道你是进京的?我问你,是什么人,打哪里来。”

杨帆侧过头,看着守城人,高声道:“蒙古特使,打青海而来。”

这一高声语,惊得还在攀谈家乡,互相寒暄的士子一惊,纷纷转过头来看着杨帆,这个汉人,刚刚说了什么?

一个汉人,竟然说是蒙古的特使,还说从青海过来?这开得是什么大玩笑话。所有人,都认为杨帆是疯了。

“你……你叫什么?”

“杨帆。”()

第408章好雨知时节

杨帆进城的事情,一时间传得满城风雨。而蒙古特使的身份,又给这次进城带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恰巧同时,一场早春的寒雨,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

周延儒喝着茶,坐在外宫的文渊阁,手中握着票拟,不知道这个时候,找宦官传给圣上批红。这是关于开春祭典的事宜。若是商定下来,马上交由礼部。这一年的收成,很有可能会因为那些还躺在粮仓,闷在暖炉发芽的土豆、金薯而改变缺粮的局面。

而这个时候,杨帆来了。来得有些不合时宜,至少周延儒心里是这么想的。没有杨帆,朝廷一样运转着,而杨帆一来,他和朱由检当中,就隐隐隔着一面纱窗,似乎得让着杨帆。

砰!

文渊阁的门,被轻叩了一声。

“周学士。我,高潜。”

“高公公?”

“今日的票拟,不知道可以传阅圣上了没有?”

周延儒恍然,道:“高公公里边坐坐。”

在朝廷中,内阁有票拟权,司礼监有批朱权,是内外相维的双轨制。但双方地位的特殊性使内阁难以与司礼监抗衡,双方权力的大小,又是以皇帝的向背为转移而互相成比,因此,他们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相维相济,而只能有对权力的激烈争夺。

如今虽然朱由检收回了司礼监的批红权力,自己亲自圈阅,但高潜又是自己信任的心腹,周延儒也不敢对他不敬。

“唉。杨帆一回来。这日子,又得夹紧尾巴做人咯。”高潜瞥了一眼周延儒。煞有介事地说道。

“呵呵。高公公,不至于吧。圣上英明有主见。这么可能令杨帆胡作非为呢?”

“周学士又不是没听说过,这杨院长在湖广立了大功,听说亲手斩杀三万起义军的头领孙大圣,这税改一事能够顺畅地办下来,周学士你我,还有圣上心里都清楚得很,一半功劳都是杨帆的。咱们呐,不过就是替人家干活。”

周延儒默默地喝茶。确实,没有杨帆那个消息机构和前边做的铺垫。也就没有后边的什么事情了。这一点,相信朱由检和周延儒,甚至朝廷中的很多人心里都透亮着。也将这笔账,记在杨帆的头上。

“那你说,我等当如何?”

高潜眉头一挑,道:“杨帆这次进京,并不是奉旨上的京城。我半月前在湖广,刚刚抵京,知道他并没有领旨赴京。这次。他竟然是以蒙古特使的身份入京,这就有文章可以做了。”高潜的消息比起周延儒要灵通的多,城门口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他的耳朵里。

“蒙古特使?怎么和蒙古扯上关系了?”

高潜摇了摇头。道:“谁知道呢。不过他敢用蒙古特使的身份抵京,说明和蒙古人还是有关系的,就看看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吧。”

“他和蒙古人扯上关系。完全是自己作死。若是和漠南的那些投靠后金建奴的有牵连,那圣上估计就不会这么信任他了。”

高潜点点头。道:“没错,这一点。我们要用得好。杨帆不可能入阁领文臣,也不可能执掌司礼监,运用好了,是我们对付外廷百官的一柄利器。”

周延儒点了点头,道:“这雨,还真是及时呐。”

……

……

小雨淅淅沥沥,浸润着即将抽芽的老树。街上马车哒哒地行进着。最先到客栈的,不是孙承宗,也不是周延儒,是李道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