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能一点运动细胞都没有呢。
林征宇不由兴致勃勃地想教妹妹打篮球。结果,林芳华又泼了他凉水。她说,就她这刚刚一米六的身高,又年龄大了,打什么篮球嘛,也就当做游戏玩玩好了。林征宇教她练运球、上篮,她学了一下就不练了,觉得不好玩。倒是对枯燥的投篮很有兴趣,总是不厌其烦地练投篮,大概她把这当成打靶一样的游戏在玩呢。
林征宇看老妹这个态度,也无可奈何,只怨自己小时候没好好培养老妹的运动天赋啊。!
二十七、军转民
放假一周后,爸爸林志辉才回到家中。因为他是科研器材处处长,经常天南地北地采购仪器设备。除了台湾省,全国各省他都去过了。每个月在家的日子可能都不超过十天。芳华从小对此就习惯了。
不过这次回来后,林志辉偶然在闲聊时说起这趟出差的事情时,芳华不禁有点担心了。
原来,科研器材处不仅要为各科研室采购各种仪器设备,还负责一些最新科技动态情报的搜集,主要是产品实物的搜集。所以除了通过外事部门去国外采购,林志辉更是每年都要去广交会上采购一些国外的民用科技产品的资料和实物。回来后,交给科研室的研究人员进行分析、评估里面的技术含量,当然免不了要仿制几个样品出来。
几年前,他曾带回来一部德国生产的立即显影的照相机,还拿回家中给孩子们照过相。那个相机的关键就是能够拍后在一分钟后显影的特殊底片,上面用了特别的化学药水。所里第三实验室的人研究了一下,也搞出来了药水的近似配方,认为并没什么高科技和深入研究的价值,后来这东西也就搁在了一边。
八十年代中期之后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军工部门都要搞“军转民”。就是说,把原来搞军品研究的力量用来开发民用产品,并推向市场以创造经济效益,达到养活自己的目的。想法是好的,但对本科研所这种完全是研究终极武器的单位来说,“军转民”的项目并不好找。不像著名的“长虹”本来就是搞雷达的,后来转行生产电视机还算顺利,但那其实也是引进日本生产线才搞成的。
科研所作为国务院直属的军工单位,国家绝不会不顾单位的实际情况强制命令转产民品,但是单位领导在这方面一点成绩不做也是说不过去的。
后来,不知怎么的,有位所领导就又想起了这个照相机的事,决定把这种显影技术利用起来。结果,还真联系到了国内一家照相机厂愿意合作。最近,林志辉就是在忙着和人家谈判合作的事情。据说,合作的形式还不是简单的出让技术,而是联合办一家分厂专门生产这种相机和底片。
林芳华虽然不太懂具体的技术细节,但数码相机也是用过的,还不只换过两个。她深知这种相机其实是没有什么前景的。因为几年后,瞬时成像、瞬时存储、无需底片的数码相机会迅速在全世界普及开来。就连传统胶片相机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何况既没有传统相机的质素,又没有数码相机便捷的“立拍得”式相机。
这种相机只是在八九十年代闭塞的内地人眼中还有点新奇,在国外都不新鲜了。因为它昂贵的底片成本大概是普通胶卷的三倍多,在国外用的人都不多。要让一贯勤俭和低消费水平的国人接受它,实在是太难了。
林芳华决定提醒一下父亲。她说自己曾在英文期刊上看到一些报道,说国外的计算机技术和数码图像存储技术正在不断进步,预计不出十年,数码影像技术就会普及开来。这时候开发这种即时成像技术,既难以超过国外早已成熟的技术,又有很快被淘汰的危险,实在是风险很高、得不偿失的行为。
林爸本身也是技术出身,后来转行做的行政管理,对图像数字化等技术还是略知一二。他本来也是对这个项目有些犹豫,原本就是上面领导为应付再上面的领导、而抛出的一项计划。不过那位领导去年就已经高升了,现在这项目完全是自己负责,说不定领导早就把这件事忘到九霄云外了。
听到女儿这么一说后,慎重的林爸决定还是把这个项目放一放,并和科技情报室的人员联系,请他们帮忙查找这方面国外最新信息。虽然这时候没有网络,但是作为国家核心的军工科研单位,总是有渠道得到一些国外的科技信息的,只不过速度有些慢就是了。
林芳华见这项目暂时搁浅,也就放下心来。
*************************
一天晚饭后,正是排球比赛的时间。林征宇早早地去了球场,稍后林芳华也陪着父母一块溜达着去球场看热闹了。
在所里生活区的核心部位,就是灯光球场了。中间是一个标准篮球场,也可以兼做排球场。正面是一座屋顶上有个硕大红五星的大影壁,放电影时用的。其余三面是水泥阶梯看台。
山沟里的文化娱乐活动不多,这个灯光球场就几乎成了晚饭后“夜生活”娱乐的重要场所。除了工会常常在此举行各科室的友谊比赛外,还常在春夏秋季放映露天电影,当然冬季只能在所里的大礼堂放电影。近几年,比较时兴交谊舞、老年迪斯科什么的,晚上也常有爱跳舞的人自发地在这里举行露天舞会。
这会儿,灯光球场边早就站满了看排球比赛的人。林芳华正在和父母边看球,边嘲笑着哥哥的裁判动作。旁边忽然有人和林志辉打招呼:“林处长,您也来看球啊!我有点事想和您谈谈!”
芳华扭头一看,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小伙子站在身后,个子高大,上身还穿着件比较时髦的皮衣,颇有几分帅气。嗬,这个人自己认识。
他叫余良,三室的技术员。曾在三四年前到子弟校代课,教过自己一段时间的化学课。由于过去子弟校很缺老师,所以所里面常常抽调科室里的科技人员到学校代授数理化等课程。直到这两年新分来不少师范大学生,这种代课老师才逐渐绝迹。
当年还上初三的林芳华对余良老师印象还挺深的。这个老师第一天上课,就表演了一手绝活——左右开弓地写字。虽说两手字迹都有点草,但是看上去还是很牛的。尤其大家联想起港剧《射雕》中郭靖的左右互搏绝技,更是觉得余老师有点武林高手的神秘了。
不过,很快大家对余老师的崇拜就熄灭了。因为他有一口严重的乡音,这在全部讲普通话的军工单位里是少见和另类的。就连本省土生土长的林爸林妈,说话时都早已没有明显的口音了。
同学们基本上都听不懂余良老师上课在讲什么,而且他毕竟不是师范出身,教学的时候有点天马行空的跑题,搞的后来学生们都不喜欢上他的课了。在第一次化学测验中,全班只有两个人及格,几个平日里总是考第一第二名的好学生都栽了跟头。
这两个及格的人中,一个是何超,他母亲就是化学老师,有帮他辅导功课。另一个就是林芳华了。
虽然余良老师的口音听起来真是很费劲、很不好懂,但是林芳华一旦下了决心(用林妈的话说,是犯了牛筋)的时候还是很有潜力的。整个课堂上,唯有她一个人是始终专注地听着余老师讲课。
慢慢地,她也就勉强能听懂七七八八了。尽管余良的表达能力不强,但是林芳华是个敏感的人,她还是从老师的只言片语里感受到余良是个学识渊博、专业能力很强的人。所以,她对化学课的勤奋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个人的敬佩。
不过即使她如此努力地学,也只能在测验中得到60多分的成绩。而班里大多数平时的学习尖子都考砸了,学校领导在家长们的抗议下,不得不让余良没教满一学期就下课了。不过这样也好,他本来就不适合教学,还是继续在科研单位干本行才对。
几年不见,余良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刚毕业还有点青涩的小年青,而变得有点成熟了,似乎穿衣也不像过去那么随意邋遢了。
林芳华尊敬地对余良点点头:“余老师好!”本来她对父母单位的年轻人都是叫叔叔阿姨的,但是余良教过自己,显然不适合这么叫了。
余良对这个女孩还是有印象的:“恩,放假回来了啊!”他又和林妈孙玉敏寒暄了几句,就和林志辉谈起正事来了。
林芳华一听,还是开发那个相机的事情。原来,当时药水的配方就是余良搞出来的。如果这次合作能成功,他作为主要开发人员本来是可以得到很大好处的。但是最近,所里都在传科研器材处又要取消这个项目了,他当然要来询问怎么回事,并想劝说领导们能收回成命。
林志辉耐心给余良解释了最新调研的结果,经评估这项目的风险过高,所以还是不做的好。
余良听后,很久没说话,最后叹口气说:“找一个军转民的项目实在是不容易啊!”
林志辉是深有同感,大家一时都没说话。
林芳华听他们这么一说,心情也有点沉重,眼前精彩激烈的球赛也吸引不了她了。她发起了呆。
一阵寒风吹过,她感觉手足很冷,不由跺跺脚、用力揉搓了几下手。忽然,她脑海中灵光一闪:取暖!电暖宝!
眼珠一转,她装作向余良求教的样子问:“余老师,你说有什么液体可以在加热后温度升高而体积又不膨胀,温度还能保持比较长时间的呢?”
“嗯,你问这个干什么?”余良脑筋一时还没转过来。
“噢,是这样啊!我觉得冬天灌热水袋很是麻烦,而且没过多久水就凉了。所以,我想要是有能自动发热、或者可以电加热的液体,凉了就加热,不用老换水,又能保温时间比较长就好了!”
“你说的这种液体,应该是没有的……”余良为林芳华的异想天开而汗颜。
学电阻出身的孙玉敏突然开口说:“液体可能没有,固体还是可以的。就像电热毯似的中间用电热丝产热,外面用保温隔热材料嘛!”
林芳华一愣,没想到老妈的思路倒是挺活的,她想想又说:“电热毯一停电没多久也就不热了。最好是电热丝外面的材料再保暖些!”
孙玉敏沉吟一下:“这样的话,用耐火砖包裹还是有可能做到长时间保温的。”
林芳华又说:“这倒也不错,不过耐火砖是不是太沉了,随身携带的时候很不方便。我觉得还是像热水袋那样,用液体来产热和保暖比较方便。”
余良摇头:“用液体,容易漏水漏电。”
林志辉经常跑各地生产厂家,对工艺制造方面比较熟悉:“用好的密封材料,倒也不难做到。”
孙玉敏又说:“水中加入导电体,通电后可以产热。可以通过磁滞和涡流原理提高产热的效率,也不至于使水的体积增大过多。想来不是难事,但还是要通过实验试试才知道。”
理化皆通的余良听到这里,也惊喜地说:“对啊,这是个好的方向!真的有可能成功!孙主任,还是您水平高!”
林芳华暗自一乐:没想到,耿直的余良老师也会拍马屁。
林志辉拍拍余良的肩膀说:“小余,你回去好好想想,写个报告上来。春节后就开始做实验,争取把这个电热水袋搞出来。如果成功的话,一定是个军转民的好项目!”
余良欣然领命,连球赛也不看了,匆匆离去,大概是迫不及待地查资料写报告去了。
林志辉又对孙玉敏说:“玉敏,我看你说的那个耐火砖也不错,应该更简单些。你回去也让室里的工人师傅们试着做个样品出来。我们做两手准备吧!”孙玉敏当然点头同意。
最后,林志辉亲昵地对女儿说:“行啊,丫头!一句话就给我们的开发找到个项目了!”
芳华耸耸肩:“不是我行,是你们搞一辈子军工,哪知道怎么搞民品开发啊!思维僵化啊!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罢了!”
“嗬,考上大学,翅膀硬了啊!取笑起老爸来了!”
“岂敢,岂敢!您老在我们家那是一贯正确的!一句顶一万句的人物!谁敢取笑啊!”
孙玉敏听着爷俩的调侃,也忍俊不住地笑了:“怎么说话的,没大没小的!”
****************************
【天气一天天地冷起来了,读者亲们注意防寒保暖哦!】!
二十八、春节(一)
【本书上了这周的往期回顾后,果然点击数、收藏量、推荐票都明显增加了!在这里,晚风鞠躬感谢各位新老读者的支持,也感谢女频编辑们的推荐!呵呵,作为新人,任何一点来自读者亲们的肯定,都足以晚风大受鼓舞了!我会继续努力的!】
***************************************************
很快年底就到了,各单位都贴上封条,开始放假了。虽然还没有黄金周的说法,但这里毕竟是山高皇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