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可自行离去,也可以和下一批山门弟子再行努力。当然,在这期间,一切都是要收一些费用的,且弟子习艺未满三年者不得离去。
通过后即正式拜师,进入师授弟子的行列,也就是正式的五岳派衡山支派的人了。
此时全由师傅授艺,所以拜得一明师方是大运,要知道武功高的人不一定会教徒弟,不是说师傅藏私,而是教育本身的问题。何况五岳派武学鸿博奥妙,钻研一生也未必能得其三四,实无藏私必要,这也是五岳之祖剑仙凌无尘的功劳。
师授弟子武功有成后,可以再度挑战监技长老。若得到监技长老认可,则可以再度升级成为入室弟子。入室弟子可以进入衡山藏经室翻阅衡山武学典籍自行修炼。
入室弟子就是五岳派主要的力量所在。这样的培养方式导致了五岳派越来越兴盛,目的就是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若要进一步钻研,看看五岳之祖剑仙凌无尘以及后世高手留下的最高秘典。则须成为长老级的高手才行了。
入门仪式甚是简单,李丘平和百十个年龄相近的小孩子在衡山脚下对着衡山派山门遥拜,行过三叩之礼后就算是山门弟子了,而各人的父辈则被请往待客厅商谈有关事宜。
丘平的父亲李胜宾和丘平交待了一下后,早上了祝融峰找同门喝酒去了。
不一阵便既礼毕。
一个二十出头,貌似书生的年轻人来到众小跟前,对众小说道:“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张峥,是你们的大师兄。以后由我来教你们入门武功。希望大家好好努力,不要辜负了你们父母的期望。也不要堕了我衡山威名!你们就是衡山的未来!好了,现在大家各自去收拾自己的房间,然后可以互相认识一下,结伴随便看看衡山。等会你们父母会来看看你们,好好和父母道个别就早点休息。明天一早就正式开始练功了。有什么生活上的问题可以找山门的罗叔。”
张峥身着一袭青衫,腰悬宝剑,谈吐儒雅,一派名门弟子气度,颇得人好感。
张峥双眼不经意的扫了扫李丘平又道:”对了,你们现在还只是山门弟子,入我门中就不是常人了,本门有些规矩日后自会教给你们知道。现在先给你们说一点,山门弟子不能再上山顶,活动范围限于半山亭。好了,大家自己散了吧。”说完自行离去了。
见张峥离去,众小一下子就叽喳起来。“知道吗?张师兄就是我们衡山派掌教的儿子呢!”一个胖小子说道。
“这还用你说!张师兄在江湖上的外号叫什么你知道吗?,嘿嘿,说不出了吧!告诉你吧,剑书丹青。怎么样?厉害吧?”一个锦衣少年道。
“剑书丹青?那是什么意思呢?”
“你没看见张师兄穿着青色的衣服。还带着剑啊!这就是剑,青了。”
。。。。。。。。。。。。。。。。。
李丘平觉出问题来了。
以前一个人在家里苦练,偶有客人来访,却从来就没有同龄的玩伴。只有在去唐门的几天里认识了大舅唐天望的儿子,自己的表兄唐凌绝。不过只比自己大一岁的唐凌绝比自己更执着于练功。用外公的话说:这个孩子可能会成为唐门最有成就的人。少年唐凌绝表现得异常老成,两人的谈话仅限于练功。
现在忽然多了一群同龄人,李丘平发现自己更本没有办法融入这个***,连笑的感觉都没有。
没有办法,李丘平只有一个人向山门院落自己的房间走去。衡山派虽然颇有些产业也不会安排每个山门弟子一个房间。四个人一个的房间对小孩来说已经是够大了!想着要自己打扫,李丘平又觉得一阵头痛。
“知道吗?他父亲也是衡山派的呢!还是个长老高手呢!”
“爹是高手就了不起了?爹是爹儿子是儿子!”
“难怪不理我们呢!”
听着背后的议论,丘平先是一阵烦恼,随即释然。呵呵,自己居然会因为一群小孩的议论产生不好的情绪!看来生理是会影响心理的!自己还是象小孩子多一点。
父亲已经下山了。
“必须调整心态,自己一定要以一个小孩的心态去学习。”丘平躺在床上想着。
下棋的都说过,二十岁不成国手则终生无望!自己身体虽然只有五岁,但是心理上已经过三十了,渊博的知识固然可以让自己在某些方面少走弯路,但是也会让自己有太多杂念而少了最重要的悟性!
好比做一道数学题,用已知的公式和方法去解,破开重重的弯弯绕解开的,那叫悟性。而以前做过这样同类的题目,见之而轻松解开的,那叫经验。
李丘平的理解就是:始终用经验的,那就是傍着巨人,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
而要想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没有悟性是不可能的!但是经验也不可或缺。
以前自己练剑已经尽力控制了,仍然会不由自主地用物理学去印证发力手法。究竟怎样才能使经验和悟性达到完美的统一呢?
思来想去终不可解,不由睡意忽来,就此进入了梦乡。
卷一 上下求索 二 衡山梦长2
更新时间:2009…8…8 1:19:46 本章字数:3988
魏夫人是南岳最早的一个女道士。她是晋代任城人。父魏舒官居司徒,丈夫刘幼彦为修武令,两个儿子官司职也不小。她自己博览群书,学问很好,并领官过祭酒。只因丈夫早死,又值晋室东渡,率先南迁,“抚养内外,旁救穷乏”,便有些看破红尘,等到她的儿子们自立后,便正式出家,在南岳做道士。魏夫擅长隶书,她在黄庭观观念黄庭经十六年,亲注并手书《黄庭内景经》刻石嵌在黄庭观壁间,为后世所宝传。传说她活到八十三岁时,服药称疾,闭目寝息,饮而不食,七日,托剑化形仙去。
在五岳剑派合并之前,衡山派内功居于五派之冠。
派内记载,魏夫人于仙去之前曾经会衡山掌门于祝融峰,并赐一部《混元真解》。《混元真解》乃是道家炼气修仙之无上宝典,共分十卷。前三卷详细解释了如何得气,如何修炼的基本功法。上手极是容易,且优于衡山本来内功多亦。不论以前是否修习内功,均有大益处。至第四卷起,便艰辛复杂,修炼极其缓慢,但威力也是极强。常人极难突破第三卷的境界,所以衡山一脉通常以混元功的前三重作为奠基的内功,而后修习衡山派原本的火系内力。即便如此衡山派众人亦是得益极大。此后百数十年,衡山派内功强于其他四派皆因于此。因此衡山派特尊魏夫人为紫虚先师,在祝融峰设有魏夫人灵位,地位与衡山派创派祖师相同。
到五岳剑派合并之后,衡山派掌教为示无私,乃将《混元真解》前三卷抄录四份送于其余四派,原本仍置本堂。五岳派众人若要参阅须到衡山方可。自此五岳派人人武功大进。凌无尘赞《混元真解》:旷世之宝典,参仙之坦途!
《混元真解》和凌无尘所书之《剑道》成为五岳派最高秘学。然而五岳派众人限于秉赋从来没有人真正领悟这两门绝学。
《混元真解》前三卷作为五岳派入门内功,后七卷由于艰辛繁复,鲜有人修炼。有意志坚定天赋颇高之人习之。往往终其一生不得其要。偶有秉赋异常者得其真诀,便成纵横江湖之一代高手。
凌无尘曾经仅用一年就修炼到了第七卷,而后数年未得寸进。到练到第八卷时已是过了五年,当日大笑不止。次日即荐衡山掌教为五岳派掌门,随即离去,不知所终。此后五岳派再无人将《混元真解》修炼至第八卷。
最终,这两门绝技被五岳派有识之士用以验证五岳原有的武学,果然大获成功。五岳派各门内功剑法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于是形成了鸿博的五岳派武学。而《混元真解》和《剑道》是五岳派最高绝技乃无疑问,有志之士对其的研究仍是孜孜不倦。好比李胜宾就是靠着修炼《混元真解》而弥补了十五岁才习武的不足,一身内功并不在诸师兄之下,甚至犹有过之。
从开始练习混元功和入门剑法已经有一个月了,李丘平大感苦恼。
衡山入门剑法共有十路,每一路剑法又有数十招。练习招式倒是很简单,要做出准确的姿势也非常轻松。以丘平的底子和聪明要练好十路剑法大概旬月即可。
但是,李丘平练剑时思虑太多,比如,他总是想着为什么要提肩,为什么又要抖腕。为什么又要挽剑花。对于每一招的用途都要想理解个透彻。
须知此时的李丘平对于技击之道毫无见识,幼年所习只是发力之道,还可以用现代力学印证。而现在要以本身的智慧来理解一套完整剑法的作用那是不可能的。
要知道衡山入门剑法虽然简单,其实却是衡山数百年来无数高手用无上的智慧将衡山剑法的要诀化繁为简而成,用意是要弟子熟练基本而为能领会更繁复高深的剑法做准备。这十路剑法虽然简单,其实已经包罗了所有衡山剑法的精粹,实是千锤百炼的结晶。
化繁为简本来也就是高深武学的一种境界。本来衡山的先贤并未打算在教基本剑法的时候教弟子门领悟这些剑意,就算有这个意思也不可能教会,而且也从来没有人在练习这些剑法的时候去想着各个招式的奥妙。而李丘平偏能体会到各个招式所存在的无穷深意。
五岳派各支派的情况大都相似,这还是当年凌无尘亲自建议并且参与了的,这样的练习后来果然对五岳派弟子的修炼大有好处。可是对李丘平来说就好象让他跨过基础直接修习最高武学一般。这样的情况便是凌无尘复生大概也是无可奈何的吧!
混元功的修炼更是让李丘平大感失落。
修炼内功的第一步便是得气,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冥思和打坐后,修炼者便能够感觉到身体里形成了一小团气,这一团气便是武学中所谓的真气。
不同的修炼法门,感觉到气的部位也不同,武林大多门派的得气都处于丹田,混元功也是一样。
得气后始能进行进一步的修炼。通过一些方式让体内的这股气增厚变实,真气愈加厚实雄浑内力也就越强,这就是所谓的修炼内功了。
当然,内功的修炼远不止这么简单,增强真气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再强的内力如果用不得法一样发挥不出其应有的威力。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丘平经过了个多月的冥思打坐仍然没有得气的迹象。
本来混元功乃是当今武林最容易入门的内功,一般人只要数日既可得气,有甚者当天可得。
可丘平每当冥思打坐种种纷繁复杂剑意便冲脑而来,当真是人欲静而念不止。不要说冥思打坐了,每每在睡梦之中仍有无尽的剑招剑意在脑中荡漾。
眼看着身边众小一一得气,李丘平郁闷不已。好在知道症结所在,倒也不十分担心。不过看着众小略带嘲笑的眼神却也不大好受。
张峥倒是探过几次,但见丘平神色泰然后便也不再过问。
这天黄昏,丘平独自坐于林中一石上打坐修炼,不一阵杂念纷至。正烦躁间忽闻一声嘻笑。
“似这般打坐,一千年也不能得道!”
丘平先是一怒,随即心平气和。睁目一看,一个中年僧人正惊讶的看着自己。
“请大师指教!如何方可得道?”李丘平不敢小看了来人,此人意态闲暇,双目清澈,僧袍上一尘不染,一派高僧模样。
“小施主打坐时,左手捏着剑诀,右手微颤分明就是在作舞剑状。如此打坐贫僧闻所未闻,且我南宗不打坐、不念经、不持戒,顿悟成佛!是以方才多有打扰!望小施主不要介怀!”
“大师何以这般客气,小子年幼,大师教训理所当然!”
“不然,小施主初时怒意腾升,随即心平气和。小小年纪,养气功夫之深却是贫僧生平仅见!人说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岂能以达人年幼而轻之!”
“大师过谦了,小子焉能当达者二字!不过小子修炼倒是确有疑难,敢问大师,不打坐、不念经、不持戒则如何修炼,又如何顿悟成佛?”
中年僧人笑道:“修炼之道各有其法,殊途同归。我虽不是习武之人,不过我南宗参禅之道倒是可以和施主切磋一二。施主可有兴趣听贫僧讲一则故事?”
“大师请讲,小子洗耳恭听!”
“佛教传入我华夏后,已被一部分僧人改造为华夏式佛教——禅宗。到了唐代,禅宗又分为南宗和北宗。北宗主张“渐悟”成佛的观点,意思是要求通过打坐、念经、持戒的途径来达到成佛成祖的目的。南宗则主张“顿悟”成佛的观点,意思是前段的什么事情都不管,一刀两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心中有佛,我心即佛,不打坐、不念经、不持戒,否定“我心”之外的一切“外物”,完全可以成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