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伪君子-第2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一清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一路上心情很沉重,甚至连家里的后事都安排好了。
    虽沉重,但不悔。
    上天若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杨一清仍会毫不犹豫地拒绝刘瑾。
    文人的风骨有时候看起来荒谬可笑,然而有时候却可敬可叹,国朝百余年,从来不缺文人士子壮烈徇公义,慷慨赴悲歌。
    马车行到朝阳门前,杨一清下了马车,掏出了官印腰牌以及吏部调令公文,这些都是入城的必要程序,百姓要检查路引,官员则要检查调令公文,这个规矩源于太祖朱元璋的小农思想,为求社会的繁荣稳定,百姓就不要闲着没事到处跑,官员更不要跑,想出去走动走动,拿路引或公文来,朝廷允许你走动你才能走动,朝廷不允许,你不能瞎跑。
    唐宋之时武人盛行于道,有人即是江湖,而到了大明却甚少武林江湖人士活跃,除了统治者“侠以武犯禁”的认知以外,大明的路引制度也是制约江湖人士的重要原因,试想某江湖大侠与某门派掌门约战某城某地,江湖沸腾,侠魔鼓舞,正邪两派高手纷纷蜂拥赶来观此世纪之战,结果一大帮人走到城门口被官兵团团围住,不论正邪善恶忠歼,全部拿入大牢,罪名是没有路引兼聚众斗殴,关牢里先抽一顿再说……
    …………
    …………
    杨一清的调令公文很齐全,交给守门的官兵后,却不知怎的引来了几名穿着圆帽褐衫的西厂番子,番子拿着公文仔细瞧了半晌,眼睛盯着杨一清,目光不善。
    杨一清暗叹口气,该来的总要来。
    番子看过公文后将它塞入自己怀里,倒也客气,朝杨一清抱拳道:“大人是陕延宁三边总制杨大人?”
    “正是。”
    二人说话之时,马车旁边却有一位穿着黑衣丝绸长衫,手把玉骨折扇的中年书生模样男子路过时听到了二人的对话,无意中不由“咦”了一声。
    番子和杨一清同时扭头瞧了那书生一眼。
    书生却不晓事,上前两步瞧着杨一清,仔细打量了一番,道:“足下竟是三边总制杨大人?”
    杨一清是个很有涵养的人,于是只好重复道:“正是。”
    中年书生笑道:“大人在三边大行马政,晚生早听说大人的大名,今曰一见,幸何如之……”
    西厂番子显然没有耐心等他们“久仰久仰”“哪里哪里”,于是忽然一挥手,身后几名番子忽然冲出来一左一右架住了杨一清的胳膊。
    “奉司礼监刘公公令,三边总制杨一清多年来贪墨三边将士军饷,修缮长城多有截留贪墨朝廷拨银,并滥杀无辜民夫百人,着令拿入诏狱,大理寺问罪。”
    杨一清淡然一笑,这个结果他早已有了心理准备。
    中年书生却楞住了,张大嘴“啊”了一声,表情如同吞了一个臭鸡蛋般难看,无意中脱口道:“太黑了吧?这不是莫须有么……”
    啪!
    番子眼中厉色一闪,当头一掌便将书生狠狠拍到地上,脸着地,书生哼都没哼一声便晕了过去。
    “把这酸书生也拿入诏狱,以犯官杨一清之党羽论!”



第四百五十六章 侯爷招商
    杨一清被西厂拿了。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京师全城。
    京师的大臣们简直不敢置信,因为杨一清太有名了,他有名不是他的才学和官位,而是杨一清这些年在三边做的事情。
    三边总制的职权是督抚陕西,延绥,宁夏三地,外敌入寇时有权接掌兵权,指挥三边兵马与外敌作战,和平时期则有权处置三边政务民事。
    杨一清这些年做得很好,这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杨一清在三边还做了两件意义非常重大的事,一是大力发展陕西马政,二是修缮长城。
    他修的长城可不是打麻将,而是实实在在的修长城,华夏自唐宋以后,多地长城关隘城墙皆已破烂失修,有的地段甚至因年久或兵祸而垮塌,杨一清到任后奏请弘治皇帝,经内阁廷议,每年拨银征民夫专为修缮长城,杨一清这些年来干的就是这件事
    还有发展马政,大明与蒙古是百年宿敌,而大明对战蒙古往往败多胜少,其最大的原因是无马与有马,杨一清总制三边这些年鼓励边镇卫所和百姓养马,以马冲抵徭役税赋,数载下来成效斐然,边军缺马的状况大有改善。
    无可否认,这两件事对大明有着深远的影响,现在或许看不出来,三十年五十年以后,清醒的有识之士便会明白,杨一清做了两件延长国祚的大事。
    这样一位治世能臣,竟被刘瑾拿入了诏狱。
    心系社稷的忠直大臣在自己府里悲怆长叹。刘瑾到底要将大明江山祸害到什么地步才肯罢休?
    好好的大明朝堂,如今岂是“乌烟瘴气”四字可以形容?
    至于杨一清被西厂拿下时,顺便还多拿下了一位中年书生,这件小事已被所有人自动无视。连大臣的xìng命都朝不保夕,谁还顾得上那位倒霉的无名书生。
    …………
    …………
    一场代号“拯救忠臣清清”的行动在京师展开。
    杨一清入狱第二天,都察院左都御史杜宏竟带头向内阁和司礼监上了请恕奏疏,请求刘瑾网开一面,放了杨一清。
    刘瑾大怒,原本打算再杀只鸡儆猴,结果一看奏疏署名竟是秦堪的老丈人杜宏。刘瑾虽怒却也颇为忌惮。只将奏疏发还内阁,不痛不痒斥责几句,倒也没敢对杜宏动手。
    秦堪的可怕刘瑾已不止领教过一次两次,刘瑾打从心底里不愿招惹他。或许将来等到一个好机会一举诛除他。但是现在。他却不愿为这么一件小事对杜宏动手,从而得罪秦堪。
    于是杜宏被刘瑾轻轻放过。
    有人带头是件好事,第三天。都察院十三道御史同时上疏,请恕杨一清,六部几位尚书和侍郎也私下向刘瑾求情。
    刘瑾没想到杨一清在朝中的名望竟如此深厚,几乎是满朝文武皆为他求情,一个三边总制,权力在地方上来说确实算不小了,但在尚书侍郎满街走的京师却委实不值一提,杨一清到底有何本事,令满朝上下为他奔走鼓呼?
    然而满朝大臣终究还是小看了刘瑾的小心眼儿。
    大臣们越是求情,刘瑾便越发不可遏止地想起当初杨一清拒绝他的招揽时的话语,甚至他眼底里那一抹毫不掩饰的轻蔑和嘲讽,至今思来犹如钢针刺心,如今刘瑾地位稳固坚若磐石,朝权尽握一手,此时此刻,当初的羞辱怎能不酣畅报还?
    刘瑾毫不留情地拒绝了所有大臣的上疏。
    如今皇帝不理国事,大小朝事政务悉数决于刘瑾一人,朱厚照刚登基便懒散怠政,那时大臣们对他还抱有希望,三不五时跑到承天门前跪着哭一会儿,扯着嗓子干嚎一阵“先帝魂归来兮”等等,以求激起朱厚照的羞耻心,从而奋发向上,励jīng图治。可惜的是,朱厚照的羞耻心似乎被深埋在心底的某个峡谷,九雷轰顶都劈不醒。
    于是大臣们绝望之下,不得不默认刘瑾独揽朝纲,这实在是一个非常无奈的选择,毕竟有人管事总比没人管事好,这也是刘瑾之所以被称为“立皇帝”的由来。
    大臣们的求情奏疏被一一封还,谁也没有办法,更不指望找朱厚照主持公道,如今的朱厚照除了斗狗斗鸡还有修建豹房外,一应国事全部不理,实可谓昏君行列里的翘楚鳌头。
    纷乱熙攘中,内阁大学士李东阳私下拜访刘瑾,结果进了刘瑾私宅不到半个时辰便被笑吟吟的刘瑾客气地送出了门。
    当大臣们看到李东阳那张灰败难看的脸,大家都明白,杨一清救不得了,刘瑾已下定决心将他置于死地,哪怕内阁大学士亲自出面说情也没用。
    ******************************************************************
    杨一清被西厂拿了的消息,秦堪自然也知道。
    当初在辽东时,杨一清担了天大的干系调动宣府边军紧急驰援辽东,终于帮助秦堪诛除了李杲,虽说没有宣府边军秦堪也能达到目的,但是杨一清的这份人情他却实实在在欠下了。
    然而这次杨一清被刘瑾拿下,秦堪却没有出手相助,原因很简单,情势不允许。
    不可为而为之,是愚是勇,自是见仁见智。一如刘瑾现在非常忌惮秦堪一样,秦堪对刘瑾也同样的忌惮,二人就像两位武林高手决斗时先互相试探着对攻了几招,接着很快分开,然后各自踩着九宫八卦步原地对峙兜圈,沉寂中寻找对方的漏洞。
    可以说目前是秦堪和刘瑾的对峙冷战阶段。
    前些rì子对西厂大开杀戒,最后还逼得刘瑾在金殿不得不配合他把事情掩盖下去。可以说等于当着天下人的面狠狠扇了刘瑾几记耳光,刘瑾受到如此羞辱,已在崩溃或爆发的边缘,说句真心话,尽管很想帮杨一清,但秦堪委实不想再刺激芳心脆弱的刘公公了……
    杨一清被拿,刘瑾摆明了要将他置于死地的态度,看似已无可挽救,可秦堪依稀记得历史上的杨一清好象活了很多年,而且活得很滋润。不但诛除刘瑾出自他的谋划。而且还两次当了内阁首辅,按说这一次命不该绝才是。
    因为秦堪的穿越,或许历史也改变了许多,却不知杨一清的命运会不会随着秦堪的穿越而改变。所以秦堪不着急。他还在等。等事情出现转机,他打算一直等到最后关头,如果发现杨一清真的死定了。那么秦堪再出手跟刘瑾斗一斗,还当初杨一清的人情也好,为大明留一颗名臣的种子也好,反正秦堪不会真的坐视刘瑾杀掉杨一清。
    …………
    …………
    京师朝堂因杨一清而喧嚷纷乱之时,秦堪在做自己的事。
    京师南城居贤坊外街的一座优雅茶楼里,茶楼已被秦侯爷包下,丁顺按刀站在楼下,一群凶神恶煞的锦衣卫将茶楼团团围住,来往行人皆惊惧避让。
    二楼雅阁里,秦堪穿着黑sè长衫,端着茶盏儿,漫不经心地轻轻吹拂着滚烫的茶水。
    站在他面前的,却是十余位京师有名的大商贾,每个人在京师的商界皆是呼风唤雨的大老板,此时站在秦堪面前却战战兢兢,噤若寒蝉,大气也不敢喘。
    如今上得了台面的大商人哪个背后没有朝廷官员的影子?然而这些影子在秦侯爷面前却不值一提,秦侯爷连刘瑾都不怕,几百西厂番子他说杀便杀了,丝毫没把刘瑾的面子放在眼里,事后刘瑾竟也忍气吞声,轻轻揭过。
    这么一尊凶神,商人们的背景再强大有什么用?搬出来只会引来耻笑,秦侯爷是怕背景的人么?
    这就是这些大商人此刻站在秦堪面前毕恭毕敬的原因,在秦侯爷眼里,他们跟一只蚂蚁区别不大,说捏死就捏死了。
    朝廷官员通常尽量避免直接跟商贾打交道,免得自污了名声,跟商贾来往传出去不好听,令人不解的是,为何这位侯爷却似乎丝毫没有顾忌名声,主动邀约他们这些商号老板?
    屋子里寂静许久,所有老板眼巴巴地瞧着秦堪不紧不慢地品啜着茶水,大伙儿眼皮子不住地跳,大部分人目光惊惧地左顾右盼,生怕眼前这位侯爷忽然把手中的茶盏儿往地上一摔,然后屋外cháo水般涌进来无数刀斧手,呼啦一下把他们剁成狗肉之酱……
    不知过了多久,秦堪忽然将茶盏儿往桌上轻轻一搁,发出微微的碰撞声,十几位大商人脸颊同时狠狠一抽,纷纷感到心惊肉跳。
    “万安商号的彭掌柜,丰达商号的谢掌柜,哦,还有周记商号的周员外,呵呵,周员外曾是弘治年的户部主事,说来还是秦某的前辈,没想到周员外致仕后竟创出如此家业,实在可敬可佩……”秦堪笑吟吟的一个个点名。
    众商人愈发惶恐不安,大伙儿忽然感觉自己变成了一块被狗惦记上的肉骨头,香喷喷的,还冒着热气……
    唯独那位周员外比较淡定,毕竟他曾是朝廷官员,致仕后这些年上下交游打点,朝中的人脉不小,他知道秦堪不会拿他怎样。
    “秦侯爷屈尊召见我等,不知有何见教?”周员外拱手客气问道。
    秦堪笑道:“见教不敢,周前辈折煞我也,今rì秦某邀约各位富商,却有一个不情之请……”
    周员外咬了咬牙,身旁的十几位商人的脸sè也有些不好看。
    这句话他们听多了,所谓“不情之请”只是委婉说法,不论这句话绕了多少弯子,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从他们口袋里往外掏银子,不用问,银子最后装进了官员的口袋。
    天下皆知司礼监刘瑾贪婪,不论官员入京是述职还是公干,必须首先拜会刘公公,送上数万两银子,然后才能开始办正事,否则刘公公会很不高兴,比如一个名叫周钥的巡按御史受调出巡外地,回来时实在太过清贫,没给刘公公送银子,忧愤之下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