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我们主要将讨论的空间区域,限定在太阳系或银河系范围内。出于更现实的考虑,我们选择了太阳系作为太空政治学的应用领域。这么做的好处是:至少太阳系里,到目前为止,似乎只有地球文明是唯一的文明,这将使得我们在今后的太空圈地运动时,不至于发生人类和其他各行星上或卫星上的星际土著之间的殖民战争。
而当前最现实最迫近的太阳系里的例子,就是月球。
所有的冲突只会来自地球上各个国家之间。随着月球两极大量冰水的发现,月球已经成为美国、俄罗斯、日本首选的星球殖民目的地。按照美国的计划,他们将在月球南极建立开发中心,开采并冶炼月球土壤中的铝和铁,并将之作为移民区的主要建材。冶炼所需能源来自太阳能电池板;反正月球土壤1/5成分是硅,制造太阳能电池板材料是足够了。俄罗斯的计划是在月球表面打洞,开采可用于核原料的氦3,日本则在研究可用于月球的房屋建筑。其他诸如中国和印度也在计划行动着。
围绕月球资源的开采冲突将会分为两类:第一类发生在月球宗主国之间。他们将不得不因为领土争议,而不断签订各类双边或多边协议,估计会采取类似国际海域堪界的方式,典型的争议诸如:美国在某个地方根本没有开发,只是到那里插了一面国旗扔了一只麦当劳汉堡包,但俄罗斯在那里设立了空间前哨,那么,这领域该算是谁的地盘?自然,像处置南极领土那样,定个《南极条约》,来冻结对南极任何形式的领土问题,先作为人类共同财产来开发也不失明智之举。但月球不一样,首先它地盘大,有大片土地可以分割,其次它上面能殖民,不像南极只能科学家或旅游者进进出出。最后,南极是地球资源上最后一块无主之地,没有继续延展的可能性,但月球是人类开发太空领土的第一站,潜在的宇宙资源大得能在理论上****一切国家的领土要求。
第二类争议发生在月球宗主国和非月球宗主国之间。那些没有能力登月的国家会联合抗议那些已经登月并开始殖民的国家,他们会批判说:本来,月亮是属于所有的人的,尽管地球上很多事情都不公平,但月亮是公平的,是人人都平等地能看见的,但现在,我们看到的月亮,已经不是我们所有人的了。的确,到那时,某个夏夜纳凉时,一位老人会手拿蒲扇,指着月球上的一处环形阴影,对身边的孙子说:看,那是第谷环形山,现在那是咱家的了。
星际争霸的悲歌
即便由于月球的特殊性,作为地球的卫星,人类能够明智地将之当做共同财富而放弃领土归属上的要求,将之当做地球资源的一部分而分享给所有人类,我们也无法由此确定地说,在整个太阳系里,所有的行星都会是这样被处理。一旦星际圈地运动开始,人类文明的演化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那些率先向太空殖民的国家,将首先确立星际交往中的所有规则,这些规则会广泛应用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并使得他们所代表的星际文化成为我们人类今后的星际文化的基础。比如,如果真的美国第一个将人类散播到太阳系里,那么,今后的太阳系文明,就很有可能属于美国文明。亨廷顿当年强调的不同文明之间冲突,到时候完全会因为空间的相对无限开放,而突然在地球以外的空间消失,在外空间,文明间的冲突让位于人与自然的冲突,这似乎又倒退到了史前时代:只有那最强大的,才最有资格来制定生存和生活规则。
这样产生的文化上的不适应,将首先表现在地球老家这儿。我们已经习惯了多元化的文化环境,强调对少数文化的承认和保护,只有在一些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层面上,以重叠共识的方式取得一致看法。但是,在地球外发生的一切,却有能力破坏人类高度文明积累起来的交往理性规则,以强权模式去推进人类在星际中的文明,并在今后可能遭遇到的外星系文明时,采取暴力手段去征服占领。这一点,星际争霸等游戏已经将之表露无遗。说实话,面对严酷的外空间,任何人都无资格说,必须严格遵守在地球上已经成熟的政治学教诲,然而,这会不会是我们人类发展的一个命定的悲剧呢?――我们所有的道德伦理,都是建立在对环境的充分依赖和充分掌握之间,只要环境一变,掌握性变弱,依赖性变强,那么原始的毫无任何约束的人类本性,就会为了自我保存而全面发展,最终人类将在宇宙中,一次又一次经历从野蛮到文明的循环化归,而无法成为一种可以持续的以线性发展的文明种类?
……………………………………………………………………………………………………… 附录
物理学家这样探索太空
七格
面对深不可测的夜空,一代又一代仰望着的人们都会发问:它最远的地方在哪里呢?要能远到那样的距离,那该运动多长的日子才能做到呢?
这些涉及到宇宙边界和宇宙年龄的问题,如果没有现代物理学理论和实验的支持,很快就会变成诗人的感喟和哲学家的思辨。好在技术永远是务实的。随着观测技术的日臻完善,我们正在逐渐逼近我们一直想要得知的答案。
哈勃当年发现,星系发出的光谱呈现系统性的红移(Red Shift)。所谓红移,就是指当发光体离我们越来越远时,我们会发现接受到的光波频率,要比其固有的频率低,即向红光那个端偏移。星系光谱普遍红移,这说明星系正在远离我们,也意味着宇宙正在膨胀。他进一步发现,离我们越远的星系,它离我远去的速度就越高,之间的关系是远去速度等于哈勃常数乘以离我们的距离。这个关系,也称为哈勃定律。
所以说通过哈勃定律,我们等于有办法找到宇宙的年龄,因为要是找到红移程度非常厉害的发光体,就意味着它离我非常非常遥远,也意味着它越接近宇宙的边缘,于是也就等价于是接近宇宙初期的物质。
类星体(quasar)是红移现象最明显的天体。它们体积不大,却非常明亮,离我们有最遥远。它们中有些红移值已经超过了
哈勃定律的伟大意义,不仅在于它证实了宇宙的膨胀,而且还提供了一种估计宇宙年龄的手段。随着近红外光相机的出现和对引力透镜”(gravitational lensing)现象的运用,目前能测量到的最大红移值已经达到了10,即这颗Abell 1835 IR1916的类星体,是诞生于宇宙大爆炸之后的4。7 亿年。
但是根据大爆炸宇宙论,宇宙在红移数值z=5~1000之间的时间段里,即在1百万年和10亿年之间,宇宙应该是处于在这一阶段,宇宙应该处于混沌状态,这个时候要产生大能量的活动星系是非常困难的。
这样的话,要么就得承认在很遥远的地方,哈勃定律不成立,宇宙性红移(Cosmological redshift)会受到引力等其他因素的干扰,要么就是修改宇宙大爆炸理论。但这两种做法都挺伤筋动骨,前者有大量观测数据支持,后者还是能解释其他大量的天体物理学现象。
那么就只好径直将这些类星体的质量往小里估算,但是这样问题又来了:一颗类星体根据它发出来的光芒亮度,我们能推算出它会有几千个银河系的能量,怎么能把它的能量往小里算呢?
说穿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最简单最根本的,还是我们人类的能力过于差劲。要是我们能一下子到达这些类星体上,并依旧保持人类的感知功能,就可以立即明白我们所想知道的一切。但显然,假如有造物主,那么他在设计我们时,并没有慷慨到这样豪迈的程度。我们人类还是得受大量约束条件限制,包括限制我们的逻辑运算速度和肢体运动距离,唯一不受限制的,是我们大脑里天马行空的意念。也正因如此,人类虽没有见识到宇宙的边缘,却在脑子里早勾画好了这样的图景,连制造和管理这整个图景的代理商也找好了,比如上帝等等。
太空探索就是不断缩短意念和现实之间差异的过程,由于想像自己来到宇宙起始点,和推算或观察到有宇宙起始点,实现的难度完全不一样,这也造成了卡尔维诺这些文学家和爱因斯坦这些物理学家之间的价值差异。
外篇 科幻再回首!(凌楚风重金
科幻再回首
1、《科幻世界》和科幻论坛:
记得去年的时候,我曾经在《科幻世界》官方论坛——“天空之城”上对当年的《科幻世界》杂志提议,评选“银河奖最差作品奖”——这个帖子虽然带点恶搞的性质,但也是我对科幻小说界烂文充版的一种反对——结果这个帖子的命运相当悲惨,被删除10次,锁了两次。看来,斑竹们还是怕我教坏小孩子,影响他们购买《科幻世界》杂志的热情。
开始的时候,确实对他们压制不同言论的做法有点想不开,但是后来一看,连《镜子》这样情节老套的作品也能得到洋洋地赞誉,坐上银河奖头把交椅,这么看来,对某些(大多数?)读科幻的小读者们的素质,确实不可以估计过高,更不可以随意“误导”,在人家地盘上砸人家编辑的饭碗,人家肯定要不高兴——这么一想,心里也就放下了。
科幻论坛改版后,我没去发表过任何意见,不过,ID倒注册了一个,原因是刚开始的时候,不登录是没办法看帖子的。第一次登录这个论坛,我就有过预感,这个论坛不会发展得如同它的前身那么“好”——自然,连它的前身都比不上,其冷清可想而知——也必然会招致老论坛会员们的反对和摈弃,它的发展前途,将会一片黯淡。
在“天空之城”的时候,面对一片高中生的狂热追捧某某科幻作者的现象。我知道,随着这一代有着太多消遣的玩意儿可以选择的小读者们渐渐长大,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日趋成熟,他们对杂志和论坛以及这些作者们的冷漠,只是迟早的事儿。《科幻世界》的编辑也同样知道这个道理,《科幻世界》的众多编辑里,不乏有揣着明白装糊涂主儿。他们明明知道中国科幻的困境,可是,为了银子,他们不会向这些高中生说明,他们一定要骗自己、骗读者、骗银子,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多么美丽的谎言啊……
当我基本摸清楚了“天空之城”的人员构成及素质构成后,我不再用争辩来证明我的正确,我选择了用时间来证明。所以,在新论坛里,我静默无语,冷眼旁观。我静静地观察着他们慢慢地对《科幻世界》失望、对科幻作者失望、对论坛失望。
在那个论坛上,原来在《天空之城》论坛的某些知名会员,不再露脸于这个新论坛。随着时间的推移,热血的高中生长大了,在论坛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对《科幻世界》从狂热到冷静再到冷漠的言论……当这个论坛上已经不再有曾经有过的那么些人有兴趣对《科幻世界》这本杂志以及其他国外的科幻故事进行任何兴趣的评价时,科幻在中国就已经走入了末路穷途。
虽然,我用时间证明了我的预感的正确性,但是我并不高兴。爱之深,痛之切。1999年开始接触的这本杂志,曾经带给了我许多的乐趣。人是念旧的,虽然现在的《科幻世界》已经可以用“江河日下”来形容,但是对它的那份感情,却始终舍不得放弃。
阿来对《科幻世界》的改革不可说不大胆不前卫不正确,将科幻向主流文学靠拢的努力不可谓不巨大不费心。但是,一个人的战争是没办法获得胜利的。其中,编辑素质的原因,科幻作者的原因,读者的原因,历史的原因,社会的原因……都是他需要攀越的高山,而且,许多的高山几乎是无法在现时攀过的……
2、中国科幻作者
如今的中国科幻作品中,急功近利之作太多。没有几篇作品是值得再三回味的。在这一点上,我与许多科幻作者们的看法不同。
在为数不多的中国科幻作者中,始终没有几个人能静得下心来磨砺自己的文笔、自己的思想以及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我个人的观点,看了那么久的《科幻世界》,也只不过发现拉拉的一篇《春日泽&;#183;云梦山&;#183;昆仲》能够算得上文笔情节均属上等之作的科幻小说而已。
其中的深层次原因我不想多作探讨,否则容易引发某些科幻作者心头一直暗藏的自卑心态。王朔在他小说里面说:“我爸要知道我当了作家,非从坟墓里头爬出来打死我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