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科幻的热爱,无不是从少儿开始的。而正是少儿科幻为中国科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里要提到田曦、陈效东他们的工作)。如果说不为少儿写作,那是可耻的和失道的。但之所以说不为少儿写作,又完全有着正当理由,正如刘慈欣说把科幻从文学中剥离出来一样,是为了矫枉过正。因为中国的一些人太过份,直至今天,仍把科幻作为单一的儿童文学。不知道大人和孩子们究竟是怎么想的。
总之,在新华书店里,科幻是摆在儿童文学书架上的;在中国作协,科幻作家分派在儿童文学委员会;在出版商那里,科幻大抵也是儿童文学出版社的专利。在人群中,身为科幻作者,我经常遭到羞辱。如前几年有一次,一位我十分倾慕的女同事,与我一起逛书店,看见我买科幻书,大惊失色叫起来:你怎么这么低幼!弄得我心意低落。再比如最近有一次,一位研究生是学文艺理论的女同事,向我讨教保持年轻的法子。我便建议她多读科幻。她啊呀一声惊叫起来,说真的是有道理啊,因为科幻是儿童文学嘛,怪不得可以让人返老还童了。我听了后手足无措,像是幼儿园里犯了错误的孩子面对一本正经的阿姨。
科幻天生便是儿童文学,已是一种全民性的观念,而且更多地被不看科幻的人顽固地持有,同时他们又把这种观念扩散到了社会的每一个领域。但他们在谈论科幻时,往往并不是说它像祖国的花朵一样可爱,而是内心深处充满了瞧不起。我一直在想,在国外,主要是成年人看的科幻,到了中国,发展了一百年,怎么就变成了少儿读物,而且还将继续下去呢?这恐怕是一件很科幻的事了。
这后面更不愿去提到的缘由,我想还是因为科幻毕竟是可怕的,是一种洪水猛兽,因此要把它降低到一定的级别,才不会让成人世界的人们半夜做噩梦。令人忐忑不安的科幻如奥威尔的《一九八四》,预言极权主义,描画了那样的恐怖世界。然而,如果我们说科幻是儿童读物,把它的出版限制在儿童的范围,就要简单多了。因为儿童的思想毕竟是幼稚的,不会产生也不会理解这样的异想。写科幻的人,为了使自己的心血变成铅字和钞票,也一定要把自己装作幼稚起来,去写一些铁臂阿童木之类。你一定要写成人科幻么?对不起,各种封杀的理由都来了。说你影射现实,但又不直接说,而是说这样写孩子们看不懂。总之你一定要低幼起来,才能生存。
这便是来自科幻作者、出版者和审查者心中的自我恐惧,一种对成长的恐惧。但为什么科幻就更为可怕呢?因为它往往预言灾难和灭亡,比如《日本沉没》。怎么能让祖国的花朵们看到这样可悲的未来呢?因此,低幼化手法之一便是创造灿烂的明天,比如《小灵通漫游未来》一类,描画小康社会的简单和美好。于是,在官方,科幻被指定为一种激发青少年奋发向上和勇于探索的益智读物。因此,不允许阴暗的成人科幻的存在。那么光明的成人科幻呢?也不可能诞生。因为,在中国,成人们自己是不看科幻也不懂科技的,更不擅于和不屑于幻想。当然了,这是因为中国的成人们有着自己的成人标准,那便是城府深深,手段黑黑。在成人们看来,幻想家是幼稚的,科学家是迂腐的。所以说,成人遵循的是一种适合现实丛林游戏的江湖规则,与科幻的规则很不类同。
这样一来便出现了尴尬。经常听说,某某儿童文学大奖科幻类连年空缺。怎么可能呢?我们不是有王晋康么?不是有刘慈欣么?他们还够不上标准么?所以说,我们应深知,主流社会理解和接受的科幻,是怎样的一种科幻。最好的科幻便是幼稚园的科幻,是爷爷奶奶们看了放心的,爸爸妈妈们看了省心的,儿子孙子们看了开心的。因此,这便是科幻作家要拒绝主流和拒绝文学的一个理由。看见那些文坛名家在评委会的讲桌上高谈阔论科幻,便像吃了苍蝇一样讨厌。
在当今的中国,科幻作家真的是曲高和寡的一群人。他们以考究的细节,像老庄一样,琢磨着宇宙的成败,研究着社会的变化,讲述着历史的功过,疏理着来世的混沌,希望给现世的治理者以警醒,却无人理睬他们。他们只好去与儿童共鸣。而儿童常常是让人烦的,是愚昧无知的,犹如《蝇王》中的一群,而中国的独生子女更是青出于蓝。
科幻作者这种时代性的心苦和焦躁,又有谁能理解呢?到了最后,既不愿写给少儿看,又不能写给成人看,便只好自娱了。当科幻成为的时候,它便终于****了。
(作者主页:诡异的边缘 http://ghost。2。)
外篇 科幻,怎么可以是文学
科幻,怎么可以是文学
作者:小寒 …上传日期:2002…12…27
曾几何时,当听到刘慈欣说把科幻从文学中剥离出来时,我感到的是一种痛快的犀利,像是被压迫已久的民族,终于发出了寻求解放的吼声。
因此,真的想站在刘慈欣的这一边,再多说上几句啊!的确,当初为什么要选择科幻?一个原因,那便是对文学的深恶痛绝。从中学,这就开始了,那是在读着《雨中登泰山》和《小橘灯》那样的三流烂文时。在大学里,看到老眼昏花的教授点着台灯在阳光下用古英语讲解莎士比亚,出口成章、文采飞扬的系主任小脑萎缩撞墙而死,而中文系的三流才子一串串跑到外文系来寻花问柳,每人手中还都拿着印在手纸般的出版物上的恶俗诗歌,实在是感到了文学走入末途的可笑。而正是这些中文系的学生们,较之理工科的学生,从上大学起便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琢磨官场文化和酱缸文化,在学校中便削尖脑袋钻进学生会和研究生会,毕业后油腔滑调地执掌着意识形态和宣传大权,这时才来对他们曾经钟爱过的文学格杀勿论。因此,没有比文学更让人彻底失望的了。
再后来,又看到更多的一帮帮成名与未成名的文人,追求着文学之外的东西,走着所谓的官道和钱途,发出让人****起鸡皮疙瘩的无病呻吟,未老先衰地重复着千篇一律的陈旧主题,摇尾乞怜地忙着到处推介自己,为了几个破钱,坐在家里胡编乱造着媚俗的电视连续剧,或为小报写着风花雪月的所谓市民化散文,以及故意以不屑的姿态批判诺贝尔文学奖是西方霸权主义,而内心深处却对获此奖充满狗对骨头般的真切期盼。文坛则早已沦为一座小人小丑们互相轻视、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彼此攻讦的地狱了──还不如地狱,阎王的模样和作派至少还很酷,文坛上剩下的则只有萎琐。还有那些丧失主见、苦苦挣扎、变幻面孔寻求生存的纯文学杂志,它们好羡慕《科幻世界》四十万册的发行量啊。我在进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寒酸的办公室时,愁便更不打一处来了。文学真的是无聊而龃龉至极。
而科幻不是。它很酷。看看《黑客帝国》和《异形》,看看《E。T。和《A。I。》,看看《火星编年史》和《黑暗中的左手》,它们跟所谓的文学是两码事。它们轻灵飞扬,更让你激情满怀,而那是另一种维度的莫名感动,绝不像文学那样婆婆妈妈,废话连篇。它们以简捷直观和出人意料的方式说出了人生和世界最深刻的困惑。更重要的是,它们体现的是一种现代精神和未来价值,永远追求一种打破常规、蔑视权威的体验。而《小说选刊》上那些一年到头翻来覆去的县长乡长故事,你看多了便会感到自己好像也埋在了土里。所以科幻与文学有一个重要的不同,那就是文学总是在重复千百年来的经验,而科幻则是在创造尚不曾存在过的经验。
科幻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就是它本身。而文学早已不是了,文学是一种功名和谋生的手段,哪样能发表,那帮小子便往哪处写,跟鸡一样。多少小说作家对自己笔下的事物毫无热爱之情,他们聚在一起时,便对所从事的事业大加讨伐,这真让人打心眼里看不起他们!但在科幻这边,让我们喜悦的是,我们从作者到读者,都是纯而又纯的科幻迷,我们为自己所喜欢的东西而激动,这种激动可以伴随终身,超越时空。但你现在还听说过纯文学迷吗?你能看到纯文学领域还有宗教感吗?没有。但在科幻这里,它却生机勃勃地存在着。当文学痛苦而无奈地宣称要放下架子,多一些下里巴人时,科幻却在尽兴地玩着被文学放弃了的吊诡和玄虚,玩着被文学抛舍了的与世隔膜和疏离感,以致到了今天,只有科幻才敢于自命是精神贵族,才敢于宣称要自娱自乐。
文学是写给老一代人看的,而科幻是写给年轻一代看的。因此科幻更加技术化、理科化和物性化。这是软绵绵的文学,酸乎乎的文学,所望尘莫及的。我们感觉着在从事一项十分有用的实验,而我们都是一些拥有特殊技能的人,我们有着自己的主业,做着一些很技术化、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我们用技术细节编造架空世界,为外星人身体结构与行星重力的关系做出繁琐的论证,这些,都使我们与纯文学作家们无话可说。让我们可怜的是,那些纯文学作家们,摔了他们的文学饭碗,就只能上街乞讨了。他们不懂得科学的触角已经伸入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还以为仍然身处沈从文的时代。文学关注的往往是鼻子下的事。大话男女,清朝故事,哪里能与刘慈欣的《朝闻道》相比!纯文学作家们的知识缺陷导致了他们的性格缺,他们的性格陷导致了他们的人格缺陷。中国正在进入工程师治国的时代,虽然有它的不尽人意处,却又是对几千年来文人治国的一种有益的颠覆。纯文学作家们看不到这个变化,还在梦呓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抛洒着稀薄的****般的脑汁,除此之外,对社会一无是用。纳税人的钱真的白白用于养活那些呆在作协大院里的纯文学作家们了。离开了技术的文学,已经老朽得被时代抛弃了。而科幻却是年轻的。它永远超越现实,又给现实补充着细节,提供着启示。它才是当代生活的镜子。
总之,至少在今天这个时代,中国的文学在绝大多数场合,已成了一种很腐臭和无味的东西,缺乏创造力度和终极关怀,缺乏对人对物的深刻洞察,缺乏独立判断和新鲜思想,缺乏最基本的想像力,是一种庸人们混迹于世的雕虫小技。科幻不从里面剥离出来,也会跟着文学一起死亡的。当然,科幻也需要借鉴文学的技巧,正如莱布尼茨从易经中寻找灵感,但它从骨子里不是文学,它有着自己的评判标准和美学价值,吸引科幻读者和观众的远不是被文学津津乐道的那一套东西,这一些,那些连星座也不认识半个连上弦月和下弦目也分不明白的文学大奖的评委们永远是理解不了的,就像生活在二维世界的生物永远也理解不了生活在三维世界的生物所遵循的物理法则和宗教仪轨!
(作者主页:诡异的边缘 http://ghost。2。)
外篇 科幻是一颗黯淡的五等星
科幻是一颗黯淡的五等星
作者:韩松 …上传日期:2002…12…18
(九十年代末为《星云》写的一篇评论)
海君嘱我为《星云》写一篇评论,感到困难。总觉得,科幻的评论,是最不好写的。虽然网上的、杂志上的,为科幻讨论的争论的热热烈烈,评论的环境气候俨然形成,但感到把时间用在这上面,总归得不偿失。因为科幻,评来评去,国内总没有希望中的伟大作品问世。就我个人来说,最感动的小说,还是郑文光的那些。因此,一想到评论,就未免泄气。倒不是说现在的评论写得不好,真的是越来越好了。科幻成为人人争议的这样一种状况,正在成为科幻的主流,并延续到二十一世纪。对目前大谈科幻的情况,不明不白地,我个人感到没劲,也感到担忧。而小说创作的方向上,似乎提倡作文式的习作,看多了,连自己也会这么去写了。
对科幻在中国的未来,也因此同样感到迷惑,这种不良的应受谴责的情绪,我这里近来越来越泛滥了。寻找科幻与中国国情结合的地方,经过几十年了,许多方法都试了,似乎很不得力,因为一结合,个人的感觉上,就不像真正的科幻了。现在好些人都在模仿卫斯理,句式、语气,人物的名字,都很像,说不清楚,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是预示了前途,还是代表了歧路。因为对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水平越来越没有信心,所以不敢妄加评论。
作为这个行当中的人,其实惟一所愿,就是老老实实地写作。这里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