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宫锁帝梦-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慈禧亲自掌握这次考核的奖惩大权。

    慈禧认为,要取得此次考核不同以往的效果,就不能虚应了事。因此,慈禧亲自掌握奖惩大权,议政王奕考察依据,两宫太后分别引见各级官员,依据政绩,给予考核。

    考核的原则:以官声、政绩取人。成绩突出者,给予破格提拔;平庸衰朽者,不论“年已逾岁“或将近休龄,都勒令退休。为的是将年富力强有进取心的官员安排在岗位上。

    潘祖荫,字伯寅,郑庵。咸丰二年探花。他以才华出众、耿介敢言蜚声朝野。左宗棠由于樊燮一事被劾时,潘祖荫就曾积极上疏为左宗棠辩白,竭力左宗棠的才能。

    其中“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就是出自他之口。

    慈禧垂帘听政开始,曾经诏求谏言,潘祖荫上疏请皇上勤圣学,求人才,整军务,裕仓储;敬请免民赋以纾民力。慈禧批阅后颇为欣赏,认为这是一个不可多得之人才,京察中将其升任光禄寺卿。

    将年老体衰已不能胜任工作的内阁学士巴彦春、平庸无能的光禄寺卿雷以諴和品行污下的光禄寺少卿范录典,一律同时勒令退休。

    在官员任用上不分满汉,奖惩分明。

    但对于刚刚垂帘听政的慈禧来说,她与历代皇帝一样,对于汉族官员尤其是统军大员有着极大的戒备心理。

    然而慈禧这时清楚,直接威胁大清统治稳定的是,长江流域的太平军和黄河流域的捻军,这些心腹大患一天不除,她的统治就一天不得安宁。

    然而,环视左右,那些满族大员不是颟顸无能,就是妄自尊大。从咸丰爷到自己垂帘听政的十余年间,一直尽心尽力效忠朝廷、屡受挫折却坚持围剿太平军的最大功臣,却是以曾国藩为首的汉族官员。

    在清朝的政治体制中,一直坚持满重汉轻的原则。满族官员不仅在决策中拥有绝对的权力,而且占据职位,以维持满人的显赫地位。

    然而,随着满人整体政治素质的下降,越来越多的政治、军事活动不得不依赖汉人官僚和士绅。肃顺就喊出了“天下满人混蛋多“,应该是这一时期社会的真实写照。

    慈禧同样担心曾国藩的发展会成为威胁大清统治的地方势力,然而她更清楚,对于她来说为患最重的是太平军的存在。而对于官员任命中的满汉分治,慈禧有着更为现实的考虑。

90 立威() 
《民国武林秘闻录》《活在流水线上的青春》

    慈禧虽然还不能抛弃崇满抑汉的民族政策,然而垂帘听政的她也不得不面对,汉人整体政治素质远远高于满人,且汉人正日益发挥着强大政治作用的现实。

    随后又依据曾国藩等人的建议,任命一批汉人官员为地方要员,左宗棠为浙江巡抚,郑元善为河南巡抚,张曜为河南布政使,李续宜为安徽巡抚;

    严树森为湖北巡抚,沈葆桢为江西巡抚,李鸿章为江苏巡抚,刘长佑为广西巡抚,毛鸿宾为湖南巡抚,江忠义为贵州巡抚,刘蓉、李恒、蒋益沣、韩超为布政使等等。

    上谕发出,一时朝野哗然,同时将这么多作战区的行政大权交于汉族官僚手中,两宫皇太后也太冒险了!

    一时间,朝廷屡屡收到上奏,多为满族亲贵,他们提醒慈禧要注意防止曾国藩权势太重,难以控制,并建议裁其军,削其权。

    慈禧将拯救几近崩盘的清朝统治的重任交予以曾国藩为首的汉人官员,这是她的无奈之举,也是她的冒险之举。

    因此官员考核中,她不得不重视这一问题。考核中,对因剿杀太平军而丧生的官员进行追加奖励的时候,她十分注重对汉官员的奖励。

    受到表彰奖励的不仅有满族官员江苏巡抚吉尔杭阿、江宁将军祥厚、西安将军札拉芬,还有汉族官员江南提督张国栋、浙江布政使李续宾、湖北巡抚胡林翼等。

    这些措施对于改变官员尸位素餐的现状,减轻官员老龄化,提高行政效率等产生了积极作用。

    有两件事足可以看出她的心有多狠!

    三代帝师翁心存之子的翁同书,从寿州逃出来一条命,但一到京的第二天,就被拿交刑部治罪。

    这一番部署刚定,接到江苏巡抚薛焕奏报,杭州沦陷。

    这个东南的名城,被围已久,城中缺粮,饿死了三万多人。巡抚王有龄原来奏请以湘军李元度为臬司,在湖南募了八千人来援救,但由江西到浙东,在龙游这个地方,被太平军挡住了。

    等到绍兴宁波一失,形势益发危急,苦苦撑持到十一月底。唯一的一支援军,曾建奇功的提督张玉良,打到杭州城下,力战阵亡,于是军心越发涣散。

    终于在十一月底,为李秀成用云梯上城,攻破了一个缺口,官军顿时溃散,提督饶廷选,巷战而死。

    由于两江总督何桂清的先例在,浙江的文武大员,不敢偷生,巡抚王有龄,自缢在大堂暖阁中,此外学政张锡庚、总兵文瑞、藩司麟趾、臬司宁曾纶、督粮道暹福、仁和知县吴保丰,亦都赴义。

    为免于凌辱,上吊跳井的,不计其数!

    这时筑在西湖边的满城,还未沦陷,驻防的旗兵,精壮的大都已经伤亡,将军瑞昌忧愤成疾。

    李秀成进了城,派人劝他投降,瑞昌不肯,集合八旗将校,誓死报答朝廷,家家都置备了火药,到这时瑞昌首先举火****,接着东也爆炸,西也火起。

    包括副都统关福、江苏督粮道赫特赫纳在内,旗人男女老少死了四千多人。

    这个消息一到京城,震动了朝野!

    除此以外,恭亲王奏请两宫太后降旨,豁免苏、浙、皖三省明年的钱粮。短短两个多月的工夫,朝廷的举措,处处显得赏罚分明、恩威并用。

    所以杭州的沦陷,六十万生灵涂炭,反替朝野上下,带来了一片自我激励的新气象。

    尽管浙江全省只剩下了湖州和衢州两座孤城,但曾国藩相信那个“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新任浙江巡抚左宗棠,能够把李秀成撵出杭州。

    在这样的气氛之下,对于翁家来说,相当不利。翁同书的被拿交刑部,刚刚起复,精力衰迈的翁心存,忧急成病,翁同龢的孝悌是有名的,自然要为老兄全力奔走。

    但翁家父子都讲究敦品励学,以气节自命,遇到这种家难,正是考验涵养的时候,所以不但不能求助于那些关系,而且还要对慰问的亲友,表示出泰然处之的态度。

    像翁同书本人,对此不愿多辩,听天由命。这叫翁同龢就格外为难了!

    曾国藩参劾翁同书的奏折,一看便知棘手!参他安徽两次失守,身为巡抚,不能殉节,这个罪名便无闪转腾挪的余地了。

    翁同龢上下打听,最后找到了同乡朱学勤这里。

    翁同龢忧心如捣地说道:“地方官虽说守土有责,不过书生典兵,到底与武官不同的噢!”

    “这急不得!”朱学勤说了这一句,便不肯再往下说了。湘军将领,十九是书生,都照此看法,就不用拚死命打仗了。

    过会儿,朱学勤沉吟地说道:“时候赶得不巧,朝廷方在激励忠义,偏偏遇到这个罪名!”一听这话,翁同龢急得手足冰冷,他三哥翁同书的性命可难保了。

    “无论如何要替他想一条生路。”手足情深,在此生死关头,翁同龢失去了平日那种雍容儒雅的丰神。

    朱学勤定一定神说道:“你先得要沉住气。老实说吧,会议定罪,依律办理,论斩是一定的。不过,上头要是有恩命的话??????”

    于是他透露了一个消息,皇帝上学,还要加派师傅,这件大事,恭亲王与两宫太后已经商议过好几次,慈安太后遵照先帝的意旨,颇有主张,要起用老成宿望、品格方正的大臣授读。

    已经定了三个人,除掉早有所闻的倭仁以外,另外两个是祁嶲藻和翁心存。这样,上面自然会看在师傅的情面上,加恩赦免翁同书的死罪。

    翁同龢听清了这番原委,亦喜亦忧,喜的是长兄已有生路,忧的是老父年迈多病,而当师傅要每天入直,不堪劳累,只怕病上加病。

    果然,不久就有明发上谕,同治皇帝定于同治元年二月十二入学,特开弘德殿为书房,派祁嶲藻、翁心存、倭仁、李鸿藻为师傅。

91 大恩大难() 
《民国武林秘闻录》《活在流水线上的青春》

    翁心存早就当过上书房的师傅,惠亲王、恭王、钟王都跟他读过书,于今精力衰迈,难当启沃圣聪的重任,原可以具疏力辞,但儿子的性命,只好卖老命了。

    对于皇帝的上学,两宫太后和近支亲贵,无不重视其事。大清朝的皇帝到了一脉单传的地步。

    目前虽由两宫垂帘,恭亲王听政,可以把大局撑住,但成年亲政,大权独掌,皇朝的兴废,都落在眼前这位七岁的小皇帝身上。

    如果典学有成,担当得了大任,那是祖宗有灵,臣民有福,否则,后果就不堪设想了。这个缘故,两宫太后特地召见亲贵,共同商定。

    此外又定了十五条皇帝上学的章程,由恭亲王当面呈递两宫太后,第一条就规定,皇帝每日上书房,先拉弓,次习蒙古话,读清书,后读汉书,

    慈安太后一听就皱了眉,“到底才六岁。”她问:“功课是不是太重了一点儿?”

    “上书房的规矩,几百年来都是如此。”一提传统的规矩,她不便公然反对,同时心里虽不以为然,却以拙于词令,不知如何表达,所以不再作声。

    慈禧太后说道:“‘玉不琢,不成器’,将来也要六爷多多费心。”恭亲王说着又随手拿出了一批名单,说道:“回禀两宫太后,这是刑部上的一个折子。”

    慈禧一看,是一份名单。再一细看,是秋后要斩立决的犯人。大多都是些贪腐怕死逃窜之人!

    慈安见是刑部来的一惊,问道:“是不是又要杀人了?”

    “国法难容!”恭亲王只说了这一句。

    “那就这么办吧!”慈禧准了。

    翁同龢很快就知道消息,他的兄长就在这份名单里。老父亲更是气怒一阵,过世了!

    第二件是赐死保胜!

    政变后,胜保主持山东、安徽间的剿捻军务,制造战绩,他对捻军苗沛霖和宋景诗部并不力战,而是设法招降。其实这是要承担很大风险的。

    因为苗沛霖和宋景诗部都未受到重创,反叛重来都未可知。因此两宫太后和军机处都很担心,曾多次指示胜保对这两部要严加戒备。

    军机处先是让胜保命令苗沛霖,灭张乐行一股势力以表明其效力朝廷之心,结果苗沛霖虽击败了张乐行,但并未取其首级。接着苗沛霖诱捕了太平军统帅之一陈玉成。

    胜保请求清廷奖赏苗沛霖,但由于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对苗沛霖的投降诚心仍表怀疑,表示暂不赏苗沛霖之功,等扫灭颍、亳一带的捻匪后,再加倍赏赐。

    并趁陕西军情吃紧,调胜保率本部前往陕西,堵剿太平军西北部队。令苗沛霖部留驻原地,目的是使胜保和苗沛霖脱钩。

    不管胜保怎么暴跳如雷、怒不可遏地表示不愿离安徽前往陕西,慈禧丝毫不为所动。

    同治元年七月,胜保只得遵旨赴陕督办军务,镇压回民起义。但八月华阴一战,军火车辆尽失,以后多次失利;加之胜保中途,又擅自调苗沛霖部赴陕。

    经两宫太后和军机处急令,僧格林沁以武力制止才作罢,苗沛霖见无法取信于朝廷,重新造反。而此时胜保所带宋景诗部又在往陕西途中哗变。

    同治元年十二月初四日,慈禧密诏多隆阿率部前往陕西,将胜保拿问。这时,恭亲王也无法再袒护胜保了。胜保被押解回京入狱。

    潘祖荫、卞宝第、丁绍周、严树森等言官,参劾他的折子中所罗列的罪状:“荒淫贪纵”,“任性骄纵,滥耗军饷”,“随带营妓”,“设局抽厘,便于肥己”,“讳败为胜,捏报大捷”。

    “收纳逆首陈玉成妻为妾”,“优伶冒充亲军,按月提银三千两,以致各营兵勇”等。

    一年多的工夫,慈禧对御史科道已经很了解,谁是耿直敢言的;谁是喜欢闻风言事的;谁的脾气暴躁,谁的党羽最多?从他们的奏折里,便可以猜出他们的本意。

    慈禧正想着怎么给恭亲王一些训斥,看了奏折后,只在心里说了一句话:要怪,只能怪你自己与“他”走的太近了!

    这一关,关了好几天也没有人来问,在无数被参劾的罪名中,他只承认了一条:随带营妓。

    而军机处已根据刑部的奏报拟旨:派议政王、军机大臣、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