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烟传-第1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末了,玄奘法师赞许地点点头,“是故,有偈言:非空非海中,非隐山石间,莫能于此处,避免宿恶殃,众生有苦恼,不得免老死,惟有仁智者,不念人非恶。”

    李世民眉目间忽有了些精神,仿佛正渴着的人触到了一盏清水,向他略欠了欠身:“还请法师详解。”

    玄奘法师伸出手,点了七根手指:“世间有七桩事,即便是佛陀、菩提萨埵、众圣分身也无法逃脱。顾娘子……”

    他问向风灵:“你可知是哪七桩?”

    风灵听过不知多少回俗讲,自然知晓:“生、老、病、死、罪、福、因缘。”

    “这七桩事,皆有一定的因缘轮回。平安喜乐也好,困苦惨淡也罢,俱是善恶因果使然,便是世俗所讲:善有善果,恶有恶报。”玄奘接过话,又道:“既是世间无法脱离之苦,执着于脱逃,便是作茧自缚,纵教人逃过这一劫,也会应在另一劫里头。若能顺应因果,坦然面对自己的业障,存善心,行修为,多积善因,一切随缘,能得自在。”

    这番话说毕,含风殿内寂静一片,莫说李世民与风灵各自沉思不已,便是殿上侍奉的内监宫人无不沉心回味。

    李世民精神欠缺,即便是听粗浅佛法,也支撑不了许久,玄奘法师不过来了一个时辰,他便已显了不支。

    恰尚药局奉御进来请脉进汤药,便由风灵送了玄奘法师回弘法院中去。

    出得含风殿,风灵郑重地向玄奘一拜,谢道:“圣人如今这境地,法师也瞧见了,所求的不过是得些慰藉。圣人早年四处征战,难免杀戮,只怕业报不浅,风灵可还能替他做些什么好抵去稍许罪业。”

    玄奘停下脚步,含笑沉吟了几息,回道:“顾娘子心存善念,自是好事,可……在沙州时既了愿替那位都尉积善果消弭业障,而今又要为了圣人此宏愿,顾娘子可还有暇他顾?”

    风灵垂下眼,不敢注视玄奘法师,只将目光落在他的葛布僧鞋上:“风灵瞒着这世上众人,瞒着自己,也不敢瞒法师,他二人,一位是我夫君,一位是我生身的父亲,自是都要替他们承业消障的。”

第二百四十四章 翠微重托() 
玄奘法师只略微颔首,了然地点了点头,并未显出多大的惊异之色。

    “顾娘子倒不必过虑,此因彼果,圣人盛年时四处征战,平定四海,使世间少了多少杀戮惨象,使得多少流离失所之人重新安居兴业,又救了多少原该死于战乱的性命,这本就是一桩大功德。”

    玄奘如此一解,风灵心下平定了不少,顺着他所指接了下去:“方才听圣人的意思,怕也是忧惧老病的,且甚是惶恐,风灵可否将他那惶恐想作是该还报的业障?”

    玄奘笑道:“不错,正是这个道理,顾娘子果然是带了慧根的。”

    风灵向他再合掌一拜,“圣人如今既愿归信释教,长安城内佛寺浮屠四处兴建,也算得一心向功德,法师闲来多与他讲**理,好歹教他心平气和,离苦得乐。风灵自知这一请无礼,但望法师念着圣人能有这段佛缘,多多费心。”

    “这是自然。”玄奘合掌垂首应道,抬头时正望见风灵的面色,忍不住道:“顾娘子眉眼间浊气凝滞,与在沙州初见时变化甚大,可是有什么杂事扰心?”

    风灵下意识地抬手揉了揉自己的眉心,凄然一笑:“不瞒法师,风灵在沙州时过得无忧无愁,连望朔日礼佛时,都不知要求些什么。可人世无常,风灵在沙州见了些杀戮之事,也知晓那些杀戮因何而起,更是尽心竭力地要替那些个枉死的求个公道。而今千辛万苦,握得实证,却却是舒展不得。”

    玄奘一贯散淡的神情渐凝结起来,过了半晌,方唱了声佛号,道:“顾娘子深谙因果报应之说,怎就连这个都想不透了。”

    “风灵自是想不透,恶贯满盈之人,如何就不得业报。”风灵低头恨恨道。

    “世人皆在因果中,无人跳脱得出。可还记得顾娘子在沙州问起那位都尉的因果?彼时娘子自悟,他的因果中有你,你的因果中亦有他,互相参透,才得了因缘。而今那些作恶之人,又岂知他们不在他人的因果中,业报虽不在顾娘子手中显,又岂知不会在他人那里得报?恶因既存,业报不爽,究竟不在于一时一念之间。若因此起了执念,便太不值当。”

    风灵跟随着玄奘法师的步伐,木然地朝前走,脑子里全是他方才那番话,道理能懂,可心里尚不能立时放下。不知不觉中已到了弘法院门前,有小沙弥上前迎接玄奘,风灵便就此止了步。

    玄奘回身谢过她相送,风灵忙回道:“怎敢当法师的谢,说是风灵送法师,这一路获益颇多的却是风灵。”

    玄奘微扬了扬眉,点头道:“请顾娘子转禀圣人,这几日里将译成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解圣人忧惧困惑,故含风殿便暂不去了。”

    风灵接下话,辞过玄奘法师,仍旧想着路上他点拨的那些话,慢慢地回含风殿覆命去。

    不几日,腊月小年,李世民神气稍济,果然就召了拂耽延进翠微宫商事。言词之间,大有待太子登基之后,去柳氏,托付兵部之意。只是拂耽延出身寒微,遂又提了要将风灵收作假女,予县主封号,待过了年节,上巳花朝日,便亲赐奠雁礼,以振拂耽延门庭等话。

    拂耽延自是恩谢万分,暗许兵部尚书的品衔倒还在其次,门庭如何也未能使他在意,唯独两个月后能名正言顺地将风灵接回这一桩,令他欢喜不尽。

    这一遭翠微宫之行,为不教朝中人获知,拂耽延来去匆忙隐秘,竟未能得机见风灵一面,但想着这些年都等了过来,眼前不过再有两个月,便得长久。况且,上回在怀远坊,因自己吃多了酒,待她那般狠绝,不知她是否还介怀,只怕她也是不肯相见。倒还不若待到上巳花朝,径直奉了圣命迎娶回宅来得干脆。

    转眼年节已过,春寒料峭,竟比年节前更冷了几分。翠微宫中有从地底冒出的热汤,整个翠微宫的花草因这天赐的地热繁盛不败,故此地极适宜将养,风灵跟着得了些恩惠。且于她而言诸事已定,余下的不过是一心一意地侍奉圣人,再无忧挂。如此,她的气色便一日日地好了起来,旧年因失血亏折的元气尽数补了回来。

    只可惜,这样好的地方,也未挽回李世民日益往下走的精神。二月二那日,风灵与他说起往常在家,这一日便该替阿爹修剪发须。还笑着也替他修整发须,一面念叨坊间说“二月二,龙抬头”,眼下这情形才是真正的“龙抬头”,惹得李世民畅意笑了一回。

    二月二一过,李世民的身子便急剧往下垮,吃的汤药却比进的米粮更多。捱了十多日,终是卧倒不起,一日之内,多半时辰昏睡不醒,间隔着醒大半时辰,又忙着进汤药。

    为侍奉方便,风灵干脆也不回凌波殿去了,命杏叶搬了日常惯用的物什过来,便在含风殿的外间设了睡榻,正经做起了服侍的宫婢。她自个儿心里明白,阿母命她遥拜长安十多年,也不及在他最后这段日子里尽心侍奉一场,好还一还生身之恩。

    玄奘法师捧着新译成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来见时,李世民正是昏昏不醒,本该向他讲经布道的,便只能先同风灵讲通了,待他醒转时,再由风灵转述予他听。

    风灵将那经了一遍,果然是教人淡看生死,放下挂碍,渡苦渡厄的真言。遂于李世民神智清醒时予他讲上一讲,李世民听得心绪宁静。风灵便在每日清早与黄昏予他各念九遍,于病痛,她无能为力,于心境安稳,她尚能尽力一试。

    及到三月初三上巳花朝节这一日,翠微宫内本该有的一场册封与奠雁礼,终是行不得了,早有人回长安,向鸿胪寺报了信,命他们不必再紧赶着准备县主册封,并翠微宫的奠雁礼。

    风灵不敢细想拂耽延接着鸿胪寺转呈的敕令后会如何懊丧,可这大半日李世民皆未醒过,纵然他立时就醒了,要她去行奠雁礼,她却也是无法安然行礼,随拂耽延出宫去的。

第二百四十五章 之子于归(一)() 
天色微暗时,宫人在含风殿内走来走去,将殿内各处的灯烛一一点燃。许是这一阵响动,将李世民惊醒。

    他微微张开眼,避开刺眼的灯烛,他眯缝的眼里,倚坐在他睡榻边足踏上的人影恍惚恍惚。他遥遥忆起征剿薛仁杲那年,他突起疟疾,为不延误军情,他求大疾速愈,冒险饮下凶悍汤药,昏睡几日,初醒时便见英华在他睡榻边倚靠着,与此刻眼前景象如出一辙,连榻边守着的人都如此相像。

    掐指算来,该有三十年了罢。李世民颤颤地长叹,心底默道:英华,教你独自等了这些年,苦了你了。

    风灵忽然听见李世民叹气,见他醒转,想着他今日醒得少,忙撇下手里正看着的书卷,执起经文要念。李世民微抬起手摇了摇,示意她不必念经文。

    汤药在热水里温着,他既不要听经文,风灵便要去端药来予他吃。

    刚要起身,便听他在睡榻上微弱地唤道:“凤翎”

    风灵一怔,僵住了身子。

    “凤翎,不必去忙,坐着说说话。”李世民声音虽低弱,风灵却不曾听错,他确是在唤“凤翎”,一时间她不知他究竟在同谁说话。

    “凤翎,今日是什么日子了?”他偏过头来望向风灵。

    风灵这才确定他这是在同自己说话,有心要纠正,可一见他浑浊不清的目珠,心里一软,便应了下来:“禀圣人,今日,正是三月三。”

    “上巳花朝日”李世民叹道:“今日,本该是你行奠雁礼的日子,却教我辜负了。”

    “圣人莫要再说这话。”风灵心里发酸,鼻端跟着发酸,“风灵尚且不急,圣人倒急了。”

    李世民静默了许久,仿佛又有些昏沉。风灵只当他又要睡去,一想他这一整日尚未进过水米,忙上前要架扶起他,“风灵熬得些稠米汤,圣人好歹进一些再睡罢。”

    阿盛带着另一名内监上前,一同帮着将他扶坐起来,在他身后塞了锦靠好抵住他身子不往下滑。李世民吃了几口米汤,摆手道:“罢了。昔年马上征战四方,如今连睡榻上都坐不住,人不负岁月,却都教岁月辜负了。”

    风灵放下还剩大半米汤的银碗,勉强撑起一个笑:“圣人今日好容易醒了,咱们说些旁的罢,不说那些暮气沉沉的话。”

    李世民扯动唇角笑了笑,将风灵端详了良久,“你这样的年纪最不该被辜负,却因我一己私念,想教你多伴我些时日,一再耽误在此。去罢,回长安城去去找阿延。”

    风灵直摇头:“圣人从未耽误风灵,风灵愿意在此伴驾。”

    李世民微笑着阖上眼,似乎很是疲倦:“去罢,好孩子。阿延甚好,你择得不错,既是良人,总不能负了他,去罢。且今日本该是你们的奠雁礼,却未能成礼,你去,替我向他道一声对不住”

    这些话好似耗尽了他全部的气力,说着说着,气息便又弱了下去,阖眼睡去。

    阿盛上前撤去他身后的锦靠,扶着他躺下,又劝道:“圣人且有得睡,顾娘子便去替圣人跑这一趟,向延将军道个分明。”

    一个时辰之后,长安城门已闭,延平门外漆黑的官道上,一骑突然冲出黑暗,朝城门风驰电掣过来。楼观上的戍卫老远便瞧见,禀告了当值的门侯。

    那匹大宛良马转眼便至城门下,戍卫见是一名胡装女子,孤身一人从漆黑一片的城外过来,不觉惊诧,待要盘问,那女子从腰间扯下一枚铜牌冲他抛过来。

    戍卫接过一瞧,忙转身向身后其余戍卫喊道:“翠微宫急差,快些开门!”

    风灵收回铜牌,甚至不及下马,从微开的城门口径直策马跑了进去,一气儿绕过长寿坊,跑到了怀远坊深处那座毫不起眼的宅子跟前。

    宅子大门紧闭,风灵下马拍门,过了许久才有人来应门。

    开门的家仆一见风灵霎时如失了魂,不知所措地唤老管事。风灵将手中的缰绳塞至他手里,自推开宅门疾步往里走。

    老管事闻声而来,一面将她往里头迎,一面搓手无奈道:“娘子来得正是时候,今日下半晌,阿郎搬了两大坛子酒进屋,闭门不出,也不许人进去,老奴去问话,也讨不来一个字,屋内也不闻动静。若再叩门,便有杯盏砸在门框上”

    他一路小跑着跟在风灵身后到了正房门前,话尚未完,看情形也不必再多言,便向风灵躬身作了一揖:“老奴无用,娘子好生劝着阿郎些,有事便唤老奴。”说罢便退出后院,命家下谁也不许进去扰。

    风灵在门前突然踌躇起来,当日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