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星空文明-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如何,舰队的新秩序是一个崭新的舞台,谁适应了它,谁就能脱颖而出,反之,则郁郁寡欢,被当下的时代洪流所淘汰。

    这一天,周晨亲临科学技术委员会下属的粒子物理研究所。

    这粒子物理研究所是专门研究微观粒子的科研机构,它们旨在通过解析微观粒子的性状,帮助我们了解人类所处的宇宙。

    简单来说,这是一处以研究万物起源与规则的地方,与宇宙学、微观量子力学等研究所一起共同筑起了地球舰队的微观科研领域。

    此时,距离海神基地一段距离的某片虚空当中,一个巨型的实验装置在无数工程机器人日夜不停地劳动中终于组装完毕,这是一台大型,或者只能用超大型来形容的装置,它呈现为环形,有七级加速的小环依次构成,其中最大的环形,直径足足达到了三千公里!

    这正是人类实验史上最伟大的杰作,超大型环状粒子对撞机!

    让这个庞然大物能够更加有效的工作,粒子物理研究所专门为它配备了二十座聚变反应电站,以庞大的能源消耗!

    同时,为防止宇宙射线对它造成干扰确保实验数据的真实有效,在大型粒子对撞机的外侧,还用厚厚的混凝土、钢板、铅板实行了三级隔离,此外又采取高磁通量磁场的方式对宇宙射线进行屏蔽。

    一切都是让实验真实有效!

    人们孜孜不倦,却总是这么严谨甚微地追求着。

    在人类对自然的了解中,依次度过了好几个时期,从远古、近古对上天的敬畏与崇拜,逐渐发展到对自然的主动探索,然后慢慢建立经典的物理学,其间如果按照西方的思维方式,便是延伸出了培根和笛卡尔两种思想学说。

    培根认为:“一切均基于眼睛所见自然之确凿事实。”而笛卡尔却说:“我思,故我在。”颇有些王阳明心学的思想要素。

    根据培根的观点,科学家需要周游地球去收集各种事实,直到所积累的事实能够揭示出自然的运动规则,科学家们可以从这些事实中推导出自然的法则。

    而根据笛卡尔的观点,科学家们只需要待在家中,通过纯粹的思考就能导出自然规律,而他们只需要知道基本的逻辑规则和上帝存在的知识即可。

    但实际上,无论是培根哲学下的经验主义者,诸如法拉第、达尔文、卢瑟福;还是笛卡尔哲学下的教条主义,诸如帕斯卡、拉普拉斯、庞加莱;又或者是运用了笛卡尔主义的纯粹思考,并且用这种思考推翻了涡流的笛卡尔教条的牛顿,以及本质上是培根主义者,熬制了几吨的沥青铀矿渣、推翻了原子不可毁性之教条的居里夫人。

    他们本质上仍旧局限于一个时代的框架之内。

    时间到二十世纪的前五十年里,经典物理学遭到了极大的挑战,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也开始了革新,量子理论的建立,相对论的提出,这些都极大的革新了经典物理学,以致现在,单纯的经验主义或者教条主义,已经很难再单独解释这个世界了。

    在周晨以及舰队的诸位顶级科学家看来,随着物理学的发展日渐加深,一般意义的物理学突破已经极难再现当初那种“石破天惊”的效果了。

    当初,牛顿力学让人们从一片蛮荒中了解到了现代物理规则的存在,了解了基础的运动规则。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则打破了人们既有的的时空观念,明白时间空间的相对性。

    而量子力学,则较为暴力地粉碎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它将建立完成的物理大厦推倒,又从废墟中重新建立起了新的大楼。

    现今,爱因斯坦的时空动力学方程、杨振宁教授的量子力学规范场的“杨…米尔斯方程”,以及QCD质量生成机制的希格斯机制,已经成为现代物理学领域最的三驾马车。

    不管愿不愿意承认,现有的物理框架很多都未经实验的认证,它们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思想理论而已。

    周晨等人都知道,地球舰队要想突破,必须在这些已有理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或是在原有基础上另作突破,或是将原有的理论否定,开创出新的理论。

    如果原有的粒子理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话,横亘在人类面前的沟壑将会永远都这么不可跨越,无论现有的粒子理论是不是正确的,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却是它们已经实实在在禁锢住了人们的思维。

    现在要做的,要么突破它,更上一层楼,要么毁灭它,将它彻底推倒重来。

    而此时这座大型粒子对撞机,便是用来验证人类已有科技理论的利器。

    当赋予强大的能量给予即将相撞的粒子时,这些粒子会呈现出惊人的一幕,尤其当它们相撞,那一刹那,原子将被撕碎,埋藏在原子内部的神秘世界将会呈现在人们的面前,那个过程,不啻于接近宇宙大爆炸的瞬间。

    是的,是接近,而非达到,原因在于物质在加速的过程中都无法达到,哪怕你赋予它无限大的能量,它也只是尽其所能地接近而已,永远都不可能达到,因而,碰撞的瞬间,也只是尽可能地达到了宇宙大爆炸的边缘。

    但即便是“虚拟的宇宙大爆炸”,它所具有的技术价值和理论价值也是不可小觑的。

    以目前地球舰队的科技水平和物资储备,当然还没有奢侈到将无限的全部投到这项研究中去,因此这个超大型粒子对撞机虽然规模上要远比地球上那台强大了无数倍,但实际上,从某种程度来讲,依旧是半成品。

    哪天,当他们能够制造出环绕恒星这样庞大的粒子对撞机时,那或许才是实验科学的顶级之作吧。

    但是现在,眼前这座超大型粒子对撞机,已经让科学家们内心颤抖,对它寄予了强烈的期望。(。)!,!!

第二百一十六章 超大型粒子对撞机 二() 
庄晓鹤是本项工程的总负责人,此时他正向周晨等人介绍粒子对撞机的基本情况。

    不管怎么说建造这座超大型的粒子对撞机,海神基地这边耗费了巨大的并占用了庞大的建造产能,如果不能讲出个所以然来,未免太说不过去了。

    “舰长,还有顾问团的各位成员,眼前这座超大型构建就是即将进行实验的超大型粒子对撞机,它由七个加速环构成,粒子从第一个加速环的入口后,我们通过磁场对它们进行筛选与加速,并将它们加速到一定速度后第二个加速环……”

    “就这样,等七个加速环全部结束,粒子已经被加速到了非常快的速度,这时候我们打开通道让其最后一个超大型加速环,这个加速环直径三千千米,全长九千四百二十千米,粒子在里面将被加速到无限接近,然后在碰撞舱内发生高速碰撞!”

    “由于速度足够快,这些碰撞的粒子将被撞碎,原子核将会碎裂,变成中子、质子,甚至进一步碎裂,变成了更小的夸克……而我们则用高速摄像系统对这一过程进行捕捉。”

    道理大家都是明白的,就是通过加速让粒子具备极高的速度,然后轰的一声,撞碎成粉末,这一过程,随着外界给予的能量越大,撞碎的程度也越彻底,所能看到的“更小的粒子”自然也就越丰富。

    当然了,按照超对称理论,基本粒子都有它的超对称伴,这个超对称伴就像基本粒子的伴侣一样,在特定的环境下会出现,但目前条件来说,人类的粒子对撞机还未能观察到超对称伴,原因在于粒子的超对称伴具有远大于基本粒子的质量,它们的形成需要更加强大的功率,而我们的设备还无法“制造”出它们。

    这一次庄晓鹤领导开展的超大型粒子对撞机,除了探索更小尺度下的粒子组成外,还要验证是不是能找到超对称伴,验证超对称理论的正确性。

    “大概需要多久才能开始实验?”

    周晨听完介绍后笑着点了点头,然后问道。

    “随时都可以开始!”庄晓鹤一笑,面色淡定地说道,其实包括庄晓鹤在内,无数参与此项工程的科学家,都期待着超大型粒子对撞机的运行。

    “那就马上开始吧!”周晨说完,现场立刻开始了紧张的忙碌。

    一切准备就绪后,周晨等人走到控制台前,此时控制台上正显示着加速器各个环节的参数。

    “因为是第一次启动加速器,我们先从加速一万个质子束开始!”

    庄晓鹤点点头,细致地为大家解释。

    同样是加速粒子,可以采用加速质子束,也可以加速单个质子,通常科学家们都采用加速质子束的形式,这主要受限于科技水平,如果能够加速单个质子,那么同样的能量供给就可以得到更加的碰撞粒子,不过问题在于单个质子不好实现!

    庄晓鹤说采用一万个质子束开始,这意味着地球舰队起码掌握着分离一万个单独质子的能力!这已经是非常精妙的微观操作了。

    “地球舰队超大型粒子加速实验,第一次实验开始!”

    随着庄晓鹤的指令下达,分布在九千四百二十千米巨大环形上的二十座聚变反应电站点火燃烧,庞大的能量瞬间充溢整个能量舱。

    “磁场启动完毕,现在释放质子束!”

    轰!

    随着闸门开启,首批两组一万个质子宛若奔腾到海的无数鱼类,瞬间开心地沸腾起来。

    它们在磁场的作用下开始作彼此相向的高速运动,速度不断加快,不断加快!很快便达到了0。99倍!

    要知道质子是一类具有质量的粒子,它实际上就是单个裸露的氢原子核。但凡是有质量的物体,在加速的过程中质量总是会逐渐增大的,举一个例子,当我们把一个物体加速到0。9倍的时候,实际上它的质量会增加一倍还多!

    这时如果我们还要增加它的速度,依据动能守恒的原则,我们将要给予它更多的能量才行!

    这就导致物体越是加速到接近,它的质量增加也就越明显,所需要的外界能量也就越多。

    当它无限加速到接近时,它的质量是无限大的,这时再要加速,所需的外界能量也是无限的,而现实中我们不可能给它无限的能量,于是它便永远都不可能真的加速到!

    道理就在于此。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误区,我们一直都说无法加速到,并不是说简单地认为最快,永不可超越。事实上在不同的环境下也是不一样的。严格来说,这里的无法达到,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

    因为我们的宇宙其实是有一个上限速度的,这个上限速度可以理解为宇宙的基本规则,只要在这个宇宙内,具有质量的物体,都无法达到这个上限速度,原因便是上面所说的——加速过程伴随质量增加,需要额外的无限能量。

    不过,静止状态不具有质量的物体,是可以达到这个上限速度的,比如说光子,它就没有质量,所以达到了这个上限速度,因为比较形象易懂,于是我们推广一下,就有了比较“白话”的说法——认为没有物体可以超过。

    同样达到这个上限速度的还有胶子、理论中的引力子,以及近似质量为零的中微子等等。

    ……

    实验还在,当质子束被加速到99。99%倍时,第一级和第二级连接口被打开,质子束由第一级加速环到了第二级加速环中,经过又一次加速后,到第三级,然后第四级、第五级……直至最终的对撞大圆环。

    此时,质子束的速度已经与只有极少的差距,并且在一圈一圈的加速中,它们之间的差距还在不断缩小。

    “理论速度已达到碰撞要求,现在让回环中相向的两束粒子进行撞击!”

    “通道开启,碰撞舱数据采集系统准备就绪!”

    随后,两组方向相反的质子束高速奔腾咆哮,轰隆一声,在碰撞舱中发生了激烈碰撞。

    这一刻,它们所释放的能量超乎了人类的想象,只不过这一过程发生得极短,所产生的高能区域也被限定得十分狭小。

    整个碰撞过程或许只持续了一皮秒,或者一飞秒十的负十五次方秒,总之持续的时间非常的短暂。

    在碰撞的刹那,怀有极高动能的粒子瞬间化为粉末,一个近乎宇宙大爆炸的场景在狭小的空间范围内瞬间爆发,于是这一刹那的工夫碰撞舱内诞生了一个小型的黑洞,只不过这个黑洞太小,小到按照黑洞理论,它只持续了极短的时间便“轰”的一声化为灰烬……

    “数据采集完毕,正在通过量子计算机规划粒子路径图。”

    随着计算机高负荷的工作,很快一副描述碰撞后各种粒子爆发的呈现在了显示屏中。

    这些粒子数量很多,属性各不相同,在屏幕中描绘出了一条条绚丽斑斓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