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星空文明-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这种朴实无华的冲击无疑是非常巨大的。

    而这个公式,正是整篇论文当中最大的亮点。

    ps:关于质量不守恒。质量守恒是单纯的质量问题,在核反应中一部分质量会直接转化为能量,而能量只有在相对论的范畴里才有质量,所以这里守恒也只在相对论里成立,我们在普通物理里就不会上升到那种理论高度。

    核反应中遵循质量数守恒而不能体现质量守恒,核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一般会发生变化(质量亏损)而释放出核能。

第十章 论文定稿() 
当然,周晨的论文到这里还没有结束,要知道克尔黑洞内部不是奇点,而是一个奇环,这是一种内禀奇异性,时空曲率为无穷大,而且不能通过坐标转换来消除。

    当外视界的位置r+与内视界的位置r…都等于黑洞场源质量M的时候,克尔黑洞就成了极端克尔黑洞,若此时再增加黑洞的角动量J,使其更快的旋转,那么单位质量的角动量a的平方就会大于场源质量M的平方,黑洞的单向膜区就会消失,奇环就裸露了出来。

    周晨现在做的,就是从数学的角度,证明在外视界位置r+等于内视界位置r…等于场源质量M的情况下,黑洞的角动量J本身存在一个极限,不允许再给予它额外的角动量J了。

    这样一来,单位质量的角动量a的平方就不可能大于场源质量M的平方。

    正如周晨在毕业答辩上所说的那样,“极端克尔黑洞的转速并不能无休止地增加,它有一个前提,当转速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再增加,因此视界不会消失,奇环也不会裸露到外面……”

    所以这个极限值非常!

    有了新公式的代入,毫无疑问的,周晨重新构建了关于黑洞的体系,如此一来,挡在他前面的困难顷刻变得无比苍白。就像一台巨型的推土机,轻轻松松便推起了妄图阻拦它去路的小土包。

    “OK,证明完成!”

    当周晨翻译完最后一条语句后,他扫了论文一眼,确定证明的过程准确无误,同时也不存在英语语法上的问题后,这篇论文算是完成了。

    ……

    中科大物理科学学院,东北角的一间办公室,这是副院长梁致远教授的办公室。

    办公室并不算太大,和众多科研工一样,十几平方的空间塞满了大大小小的书本,当然大部分都是与天体物理相关的作品,偶尔也可以从中找到些诗歌、文选之类的佐料。

    在书桌的旁边,梁致远教授的办公桌上同样堆满书籍,不过这边的书籍更多的还是像笔记本这类用于记录的册子。整整齐齐叠放在一起,或红或绿的标签纸延伸出来,搭配上铺展在桌面的草稿纸,一眼望去杂而不乱。

    在不远的地方还摆放着几株盆栽,清爽利落的文竹英姿挺立人赏心悦目。

    此时办公室里坐了两个人,正欢声笑语地交谈着。

    “我说老杨,你那个叫周晨的弟子能耐还是比较强的嘛,都过去这么多天了,硬是没有找你答疑解惑?”

    梁致远作为物理科学学院的副院长,为人一直比较和善,几十年从基层的研究员一直坐到副院长,同时关于天体方面的研究一直领跑着国内学界,俨然成就了一派大家的气度。

    杨河信与梁致远是几十年的老友,平日无论是学术方面的研究还是闲暇之余,最便是上这间办公室串门。此时听到梁致远的疑惑,自然清楚这位老友心中是怎么想的。

    他摇摇头,也是一脸迷惑的样子。

    “我也正觉得奇怪呢,小晨这孩子虽是一块可雕琢的美玉,但论起火候还是欠了许多磨砺。这次咱们给他的课题明显要超出他的能力范围,即使拿给国内顶尖的天体物理学者也不一定能解决,可他居然能沉住气,这么多天都不来找我们请教。”

    梁致远笑了笑:“现在的年青人有定力啊!”

    “可别是论文写不出来被卡在了那里,又觉得不好意思找我们。”杨河信也笑着开起了玩笑。

    人有崖而学无涯,在无涯的知识当中,谁都会遇到一些挫折,只不过有些人天赋异禀,学习能力强,有些人天赋差,学习能力也弱些,所遇到的风雨、瓶颈也就不同了。

    但谁都会遇到困境的,能不能突破这寸桎梏,不仅是一个人的能力问题,更是考验这个人的心态以及他处事的态度。

    有些人才高八斗,一生生活在鲜花与掌声中,但遇到真正无法突破的困境时,之前所建立的一切基础有可能瞬间崩塌,从此陷入对自我的迷茫当中,无法自拔;也有些人,他可能没有特别突出的成就,一辈子都是跟在别人的后面跑,然而他却十分具有韧性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困扰自身的难题,这些难题可能来自学术方面,也可能来自生活,待他老了,蓦然间却发现,原本跑在他前头的人居然不见了,他成了领跑者。

    这便是现实版的“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在杨河信看来,周晨的才气是足够了,是一块不可多得的美玉,就看他有没有那份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的心性,在这方面,需要的是外界对他不断的雕琢。

    虽然杨河信对周晨比较有信心,可是此时他内心深处依旧免不了有一丝顾虑。

    人的情感是最难以捉摸的,就算杨河信自认了解周晨,可他真的了解吗?万一他高估了周晨内心的强大程度,得出来的结论可能正好与实际截然相反。

    接下来杨河信就不再去想这件事了,开始和梁致远就一期《物理》杂志上一篇关于天体物理学方面的文章展开了讨论。

    这是两人的默契,每当学界有的研究成果出来的时候,两人总是要好好讨论一番,然后对文章的观点做出审慎的评价。有时他们的意见一致,有时也有分歧的地方,当出现分歧的时候,免不了要有一番唇枪舌战,几十年下来,杨河信和梁致远两个老头没少为此交锋过。

    今天两人观点是一致的,文章那篇《幺正性与概率守恒探讨》的文章写得十分不错,基本上没有争议的地方。于是原本留出来用于“吵架”的充足时间就变成了两人聊天喝茶的时间,颇为无趣。

    “咚咚咚……”

    就在两人享受着难得到来的闲暇时,清脆敲门的声音打断了这份平静。

    打开门一看,才发现周晨正拿着一小叠纸站在外面。

    周晨对于自己的指导老师在这并不觉得奇怪,他原本就是循着老师的足迹来到这里的。

    “小晨,你怎么来了?”杨河信有些意外地问。

    “杨教授,我原本是去找你的,不过你没在办公室,电话又打不通,我一想你可能在这里,就过来看看。”周晨说道。

    “哦。”杨河信这才恍然大悟。

    像他这样的老教授,虽然在学术领域有着无以伦比的能量,可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那些年青人经常鼓弄的电子设备却不大擅长,学校给他配的,他也基本只是用来打打电话而已。需要上网找资料时,他也更爱用办公室的那台电脑。

    对杨河信来说真没太大作用,这次过来,就被他丢在办公室了。

第十一章 震惊的杨河信() 
“你过来找我,是因为论文方面遇到问题了吧……”

    杨河信眯着眼笑了,长者之于幼者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他认为周晨一定是在论文写作方面遇到什么困难了,这时候正是他大显身手的时候啊!

    “额……”周晨被杨河信先入为主的判断噎了一下,看着杨河信掏出上衣口袋上的笔准备对他施教的样子,他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那个,杨教授,那篇论文我已经写好了……”他不好意思地道。

    “哦,那篇论文已经写好了啊,不要紧,我帮你看看……”话才说到一半,杨河信突然止住不说了,他瞪起眼惊愕地问道:“你刚刚说的是,论文已经写好了?”

    “是的杨教授,那天从你的办公室回去之后我仔细地想了想,然后加班加点把这篇论文写好了,这是刚刚打印出来的样板,还请你帮忙斧正一下。”

    说着周晨将打印出来的中英两版论文稿件递了过去。

    杨河信有些疑惑地将稿件接了下来,洁净纸张尚且散发着打印墨粉的味道。

    这才过去一个多星期而已,周晨就拿出成稿了?

    这样的速度着实出乎他意料,按照他原先的预计,周晨肯定无法独立完成论文撰写,中间少不得要由他和梁致远站出来指点,哪怕就是这样,写完这篇论文起码也要个把月的时间。

    “哈哈哈,你们俩还站在门口干嘛,赶紧进来,我这里虽然邋遢了点,但坐的地方还是有的。”

    梁致远笑呵呵地看着两人,赶紧招呼他们坐下。

    梁致远毕竟是学界的大佬,又是长辈、又是院长,周晨谦逊地朝梁致远笑了笑,然后向他问好。

    “坐坐坐,到了我这里就不要客气!”

    梁致远一点都没有院长的架子,连忙招呼周晨坐下来。然后趁杨河信看论文的间隙,向着周晨嘘寒问暖起来。

    这般热情周晨有些招架不住。

    另一边,杨河信坐在靠椅上,手里拿着周晨的论文却是另一番境地。只见他这时两只眼睛通红,死死盯着论文,像是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一样。

    起初他认为周晨的论文就算写得再好,在没有他和梁致远指点的情况下至多也就达到勉勉强强的程度。毕竟极端克尔黑洞与宇宙监督的联系存在了太多需要被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绝不是现在的周晨可以解决的。

    但是他现在看到了什么?

    虽然第一页和第二页还是他熟知的,是周晨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只不过期刊论文的形式更加精悍,但不管怎么说还不算超出他的预计。

    可从第三页开始,论文的境界陡然发生了变化,如果说前面是小雨润如酥的话,后面突然间就转变成了直击心灵的瓢泼大雨。

    那一行行文字,那一排排公式,看着是多么让人着迷。

    言之有物,有理有据!

    这种从纯数学角度的推演他感到无比震撼!

    就好像一位武术高手在他面前施展功夫,一招一式,虎虎生威!

    终于,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随手拿起梁致远书桌上的纸笔演算了起来。

    右手在一张草稿纸上运算,眨眼的工夫一张13开的草稿纸就被写满了。

    但他并没有就此打住,因为他的计算还远远没有结束,又拿了一张草稿纸,然后宛如魔障般不断地运算,很快这张草稿纸又被写满了。

    这时杨河信的第一步推算终于结束,他将自己得到的结果,与论文中出现的公式一对比,发现它们一模一样!

    而这,还只是论文中排列较前的一个公式!

    这时候的杨河信不得不承认,他对这篇论文的兴趣越来越大了,而论文的真实度,也越来越高。

    第一个公式验证成功!

    第二个公式验证成功!

    第三个公式验证完毕,还是成功!

    一连好几个公式推算下来,最后终于到了论文的核心公式“极端克尔黑洞表面引力”的新表达式,只是当看到这个新表达式的时候,杨河信的眉头不由皱了一下。

    要知道,一般史瓦西黑洞表面引力的表达式是并不复杂的,而克尔黑洞因为它拥有两个视界变得相对复杂,但眼前这个公式是什么?简直丑陋无比,繁琐得让人对它提不起兴趣!

    可它又偏偏出自自己之手!

    自己扔出的锅,说什么也要背下来!

    接着杨河信强迫自己依照周晨给出的思路进行了一道道数学公式的换算,这种憋屈的感觉一直伴随着他的运算。

    可是渐渐地,一场化腐朽为神奇的变革就此展开了,在运用了几个数学工具之后,眼前的一切豁然开朗,杨河信惊奇地发现,自己居然得到了一个严格解!

    是的,中间并没有换算错误,这确确实实是一个严格解!

    “竟然还可以这样!”

    杨河信惊喜的叫了一声,到了这时,先前所背负的沉重感突然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全新的视野。

    他敏锐地察觉到,一场理论界的变革可能就要到来,而造成这场变革的人,就是距他不远的地方,正与梁致远交谈着的年青人。

    得到严格解之后,接下来的一切就变得轻松了,就好像游戏中打败了终极BOSS的勇者,在他返回家乡的路上,那些拦路小怪已经无法再阻拦他的步伐。

    很快极端克尔黑洞角动量J的极限值跃然纸上,它真真正正地完成了黑洞第三定律,或者说“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