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氏宁妃-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鸾儿、李佳氏、其木格和武玉莹明显感觉她们入宫以后,受到的敬重更多,以前她们进宫,路上遇见的宫人虽然停下来候在在一边,但是也没像现在一样跪下来无声施礼。

    “太后……身子可好?”其木格忍不住先问道。她在太后身边长大,除了丈夫,武家最关心太后的就是她了。武柱国、李佳氏和武鸾儿、武玉莹也关心,但是绝对没有其木格和武元怿来得真心,他们的关心不可避免多了些其他什么。

    新帝虽然是外孙,但是有太后在可比没太好要来得有区别。

    其木格前些日子就听到,诸皇子和宗人府诸王逼太后服了毒。这些日子一直悬心着,直到前两天太后被救醒她才松了一口气。

    武鸾儿几个也全部看向了黄全禄。

    黄全禄恭敬地说道:“奴才刚才去叩拜太后的时候,太后精神劲不错。”

    李佳氏唱了句佛号,其木格面上也松快下来。

    一行再无多话,然后赶去了景仁宫。

    景仁宫正忙着,显然是准备迁宫到养心殿去。

    原本是迁至慈宁宫,但是武安宁要垂帘听政,所以准备去养心殿,这样方便重重奏折递上来。

    她们到的时候,武安宁还是身着素服,但是却没有旗头也没穿宫装,身着家常的汉服,让武鸾儿几个都不由的一惊。

    四人行礼。

    “免了,别多礼。”

    武安宁略带笑容,声音和煦,看起来心情很不错。

    “都坐。”

    “你们也来得正好,本宫也原打算这几日请你们过来一聚。”

    李佳氏琢磨一下话语,说道:“娘娘,可是有何吩咐?”

    武安宁看向武鸾儿去,说道:“也没什么大事,就是这些日子事情太多了,也没有时间安你们的心。”

    李佳氏听这么一说有些惶恐,说道:“娘娘不必费心,武家总是候在娘娘身后,只有娘娘好了,才有武家的好。”

    武安宁也没别的意思,见李佳氏似乎有些误会她在敲打她们,也懒得解释。

    “其木格。”武安宁唤其木格道。

    其木格连忙应声。

    “过几日,我想让元怿去山西,你看是想跟着过去,还是留在京里?”

    其木格没怎么考虑就道:“奴婢……希望和相公一块去。”虽然李佳氏在她面前从来不摆婆婆谱,内宅日子好过得很,不过她还是不愿离开相公去。

    虽然山西那边日子肯定比京里差。

    武安宁点点头,说道:“过些日子,可能就要打仗了,所以我想让元怿过去攒些军功。”

    屋里人都是一惊。

    武安宁不再继续说了,漠西蒙古看着新主即位,还是很年轻的阿哥,又有摄政王和太后摄政,他们只会认为是最好反叛之时。山西那边离蒙古近,往这出兵也方便后备供应。

    当初武柱国就曾在山西做道台,在战争中粮草上立了大功,然后进了汉军旗。

    这地方,有不少武家故旧,也方便元怿打开局面。

    “以后,有什么事可以直接和本宫说,本宫会考虑的,摄政王……那边……”武安宁迟疑了一下,随后说道:“也别他起争执。”

    这胤禅登基了,朝堂上可想而知,大家都会去瞧武柱国和胤礽。

    四人都明白,就是让武柱国不要和摄政王起冲突。

    “对了,玉莹可是见过曹颙了?”

    李佳氏一怔,娘娘都是太后,武家也成了一等的外戚,正黄旗人,娘娘还要将玉莹嫁给曹家包衣奴才?

    “娘娘,现在……身份上是不是……”

    武安宁看了武玉莹一眼,武玉莹捏紧帕子,听到李佳氏这么一说才微微松了一口气。

    武玉莹的生长环境比武鸾儿和武安宁好的太多了,她出生时,有个二姐在宫里做了主位娘娘,娘娘得宠,不得宠了也是宫里唯一的贵妃,诸多手帕交,就是公侯府格格也高看她一眼,毕竟公侯格格进宫了,也得听二姐的安排。

    所以,武玉莹在诸多闺秀中很是受人欢迎。

    她的同胞姐姐,还不是武家亲女,凭着贵妃继姐的身份都能做宗室将军福晋,武玉莹的心气无疑会更高。先帝未病之前,额娘带她去曹家相看,武玉莹心里就憋着气,回到家里闹了一场,凭什么她就得嫁一个包衣奴才。

    所幸额娘疼她,日后也不再带着她去曹家了,她还担心着宫里的贵妃姐姐下旨,没想到等到的是侄子立为太子,她们一家抬到正黄旗的消息。那时候,她就很激动,也终于完全放心下来。

    等到太子登基,武玉莹有了太后亲姐和侄子皇帝,更是没想过曹颙一事,没想到过了这么久见到亲姐姐,这个姐姐还提出了这事!

    这怎么回事?额娘和姐姐关系挺好的啊,就是她也很尊敬这个姐姐,为什么姐姐愿意将继姐武鸾儿嫁给宗室做嫡福晋,而要将她嫁给一个包衣奴才!

    她目光是震惊的,还好额娘替她说话了。

    武安宁见这情况,也知道这是不可能了,江南那边她非常需要曹家,因为她要开海禁,曹家在江南二十多年的势力,树大根深,是最能派上用场的。

    至于他包衣身份,武安宁肯定会提上来。

    武玉莹感觉自己被太后盯着,不由低下头去。

    武安宁说道:“那算了,可惜了好人才。”

    武安宁这些日子重用曹颙,发现他人的确不错,性子温和,恩怨也分明,更是非常注重嫡妻的人。曹家虽然是包衣,但在江南却是土皇帝,再有武安宁在,武玉莹嫁过去,就是曹寅也得敬着,日子会比武鸾儿还要过得富贵有权利。

    最重要的,她想要废掉旗人特权,那么就不免也要废除掉包衣这个身份。

    武安宁从来就不在意包衣是不是低贱,相反,她觉得包衣中有很多出色的人才,也更适合为己用。

    武玉莹有些怕武安宁不满,有心解释一番,但是才鼓起勇气抬起头来,触及上首的武安宁,她就说不出口了。

    李佳氏露出略为担忧之色。

    武玉莹想不明白,李佳氏同样也不明白,之前皇上没有登基前,她还能想通,是娘娘想要拉拢曹家,但是现在皇上登基了,还有必要拉拢曹家吗?

    是曹家上赶着效忠的,根本没有具备拉拢和安抚的条件。

    “太后,摄政王来给你请安了。”

    武安宁微微皱眉,这时候过来做什么。

    看了坐着的几个人,武安宁思忖一会儿,然后说道:“让他进来。”

    李佳氏、武鸾儿几个顿时有些坐不住了。

    摄政王,她们对这个称谓有着天然的惶恐,也有着不少的排斥。

    毕竟摄政王这个位置在历史上就是夺了皇帝政权的人,她们在外,康熙驾崩的时候,现在的皇上还未回京,联想到这次封了摄政王,她们就不免多想了想,是这个前太子、现摄政王和太后做了什么交易,促使了未回京的皇上登基了。

    胤礽大踏步进来,屋里的人他仿佛未见一般,然后说道:“臣给圣母皇太后请安。”

    武安宁淡淡地说道:“免礼,王爷不在乾清宫,来本宫这儿有何要事?”

    胤礽叹道:“这份折子,还请太后早做决定。”

    说完,就递上来。

    武安宁连忙让福禄接过,竟然是联名上书请皇上立后之事。

    除了关系皇家子孙大事,众多的贵族心里也不免起了波澜,哪家姑娘做了皇后,也是一步登天了。

    折子后面还隐晦指出,皇上大婚后可以名正言顺亲政,摄政王也不敢不放权的意思。

    难怪胤礽一收到,就立刻带着折子过来了。

    武安宁合上折子,说道:“此事不必商议,驳回去好了,皇上的八字,不宜早婚。”

    胤礽知道胤禅在修道,但是没想到,连娶亲都要晚?

162|0162() 
第162章

    李佳氏几个都低下头去,她们听了心里头失望不已,不明白为何太后拒绝给皇上立后?

    武鸾儿这还是头一回近距离,也没有多少顾忌的去打量这个传说中的二太子,这一看,武鸾儿心里忍不住赞了一声,以前远远瞧了瞧,知道二太子长得不错,这次认真看,她发现真是端的俊美无比。

    更重要的,现在的二太子成了摄政王,比以前的文雅清和,现在多了份稳重和深沉,还带着一股忧郁的气质,比以前吸引人多了。

    武鸾儿都嫁人生子了,心里都不由地暗赞,更别说一旁的武玉莹了。

    武玉莹这是第一次见到胤礽,然后心灵有着从所未有过的冲击。

    摄政王……之前就没娶福晋,现在……也没有王妃,不知道……能不能……

    武玉莹心里产生了这个念头,就再也挥不掉。

    “皇上还是不翻折子吗?”武安宁问胤礽。

    胤礽摇了摇头,自从那日诸王死在乱箭下后,十五弟就再也没有翻过折子,折子都是他和太后批得,十五弟看都不看一眼,上朝也是干坐着,一下朝就进了内殿,据说是在修炼。

    “也算了,随他去。”

    “可还有其他事?”

    胤礽摇了摇头。

    武安宁对他挥了挥手,说道:“那你下去吧。”

    胤礽行礼退了下去。

    屋里为之一静,他们以为是皇太后和皇上被摄政王控制了,但刚才的情形看来,根本就不是这样的。摄政王很尊敬太后和皇上,而且从他们对话中得出,之所以有摄政王和太后听政,是因为皇上根本就不参政事。

    目送胤礽离开,武安宁就起了身,说道:“如果没有其他的事,本宫就送你们回去。”

    这次见她们,也不过是稳稳她们的心,如今胤礽一过来,他的态度就说明了,也没必要再多话。

    四人心里头都有些乱,也都点了点头。

    ***

    日子慢慢走上正轨。

    康熙四十六年过去,新年到来,改了年号为永安。

    胤礽处理政事很有一套,到底是他做惯了的。

    武安宁一开始就不显山露水的,直到准噶尔部策妄阿喇布坦出兵进攻西藏的消息传来,武安宁否了胤礽提议正白旗完颜策牧出征,改年羹尧出征。

    大将军确立前,摄政王和武安宁也不得不因为各自政论斗了一圈,但最后赢的是武安宁。

    武安宁能用帝印,但是摄政王不能。

    武安宁的势力也终于浮出水面来。

    尤其年羹尧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平定漠西蒙古,其中而他所带领的征西军的‘破天’火统让人闻之色变。因为太灵便了,而且炸膛的几率小得可怜,威力也很大。装上破天的火统打哪里,哪里敌人就会迅速崩溃。

    更令朝廷心惊的是,圣母皇太后竟然下令西进,一直打到蒙古边境,户部哭诉没钱粮了,皇太后才收手。回来的西征大军肃杀之极,竟然叫八旗军都有些胆寒。

    武安宁亲自带着文武去迎接年羹尧,西征军一般驻扎了京城。京城里的各旗兵马都不免产生了威胁感。

    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圣母皇太后会允许年羹尧带军来京城。

    这……这难道不怕年羹尧造反吗?

    那可是有十万大军,而且还有破军利器。

    就是摄政王也反对,可是武安宁一意孤行,而后圣旨发出,所有人也只能听命了。

    此次年羹尧大破蒙古,战功不凡,年羹尧进朝,武安宁就直接给了三等公的爵位。

    年羹尧没有半点自恃的意思,跪在大殿中央,异常恭敬。

    别人不知道,他还能不知道上面的圣母皇太后能轻易取了他的性命,还有那破天也是皇太后取出来的。

    更何况,他军中他还不知道有多少是皇太后身边的人,他哪里敢有丝毫恃功的意思。不过,他如果恭敬,而且他自认为也有本事,日后跟着圣母皇太后,也不怕没有荣华富贵。

    这次带兵进京,他有种预感,皇太后就会有大动作。

    ***

    永安元年,崇安太后带着皇上祭天,夜梦仙人指示,第二日在朝堂提出给八旗改名。

    一时间,立刻就被诸多旗人所请谏制止。

    崇安太后不乐,执意要改,摄政王以坏了祖宗先例为由和太后当朝对峙,崇安太后责令摄政王回府思过。

    还是下旨将正黄旗改为青龙军,镶黄旗改为白虎军,正白旗改为朱雀军,镶白旗改为玄武军。

    正红旗为烈焰军,镶红旗为飞雪军,正蓝旗为雷霆军,镶蓝旗为云霄军。

    只是换个名字,大家也没往深处想,但是他们挺怕开了先例,然后这皇太后以后再弄点什么违背祖宗的事,所以他们才大家反对。

    但是这和旗名一出,镶白旗的人高兴了,竟然和武安宁的心腹等人站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