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化大师-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底,一切矛盾归根到底都是利益矛盾。也就是说,现在的皇室占有的利益让一些人觉得过多了而已。但是就好像所有的商业行为可以用低买高卖总结,但实际操作中却会出现诸多复杂的现象一样,说起来好像就是皇室占有利益让人看不过眼,稍微退让就可以解决的事情,现实中却存在着不能让步,道德社会传统,政治均衡等等乱七八糟的问题。

    易之是闹不太清楚这中间的弯弯绕的。但是他知道朱怀仁的微妙处境。

    朱怀仁姓朱,他是大明的亲王,如果从血脉身份来说,他天生就是属于保皇派的。但是他偏偏现在处于顾斯的派系中,站在了皇室的对立面。这是一种极度的尴尬。

    对于皇室来说,他是一个背叛者,背叛了自身血脉或者说是根源的人,而这种背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比其他人要严重得多的。而对于他所在的派系来说,即使朱怀仁站在了他们一边,他的姓氏却在时时刻刻提醒所有人这个人的天然立场和他们不一样。

    看着朱怀仁,易之也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或许这片土地上的人都会有一定的政治倾向,但是以易之自己来说的话,他多多少少有一点事不关己的感觉,也是因此,在关于这些事情上他总是有些摇摆不定的,有人觉得这家伙是根墙头草,但是天知道易之仅仅认为制度不是个问题罢了。

    朱怀仁却又跳开自己的事情,叹了一口气说:“其实仅仅是这种混乱并不算什么大问题,都已经乱了几百年了。但是最近十几年时间里,有一些小国家越来越不安分了。或者说其实并不仅仅是大明周边,本来作为大多数国家藩属的很多小国都有些蠢蠢欲动起来了。虽然尽力弹压,但是总是显得没有什么作用。”

    “如果仅仅是他们本身恐怕是没有这个胆子的吧?”不知道为什么,在朱怀仁说这些话的时候,易之想起了曾经的课本上写着的民族解放运动。不同的立场对于同一件事总是能够做出不同的描述。不同的阵营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他没有说这种话,毕竟现在他的立场是和大明一致的,所以他随便找了话说。

    但朱怀仁肯定地点头了,“大明数百年霸权,到今天,有人想要挑战了。”

    易之睁大了眼。有一句话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的理解方式很多,或者是说一切历史记录都要服从于当下的历史观,又或者说一切现在发生的事□□实上在过去已经发生过了。虽然朱怀仁说的是现在这个国家的一切,却让易之想起了二战之后的世界局势变化。

    两极格局,一超多强,向着多极格局发展。说来,他怎么觉得可以套用呢?过去曾经是大明的单极格局(或者还有一些强国联合可以和大明匹敌),而现在随着其他国家的发展,他们开始挑战大明的统治地位,这也是一种向着多极格局发展的趋势。而就好像在原来世界的历史上,英国的统治地位的衰落最终造成了重新瓜分利益的狂欢,进而引发了世界大战一样,假如说大明的霸权无法继续保持下去,是否也会引发战争呢?

    易之有点不安,他习惯的是和平宁静的环境。但是想一想,他又觉得现在的处境来说的话,就算是大明失去了完全的霸权也不至于把战火燃烧到本土上来吧?

    既然如此,就没有什么值得担忧的了。

    “……总之,希望你这本书能够快一点完成吧,说起来,现在两派有时候都会拿着你的这本书当证据辩驳一些东西了。”不知道他之前说了几句什么,易之走神的时候没听见朱怀仁的话,只听到了最后几句,然后惊讶了,他这本书多少是有点脱离实际而描绘的,不够深入现实的作品,虽然有所影射,但是也不至于吧?

    似乎看出易之的惊奇,朱怀仁起身,最后拍了拍易之的肩膀,“身为现在学界多少有些地位的人,你可是重要的‘民意’呢。”

    啊咧?易之有点呆愣。所以说列举这部被编得面目全非的《红楼梦》的缘故,是为了表达民意?突然觉得自己多了话语权你的感觉,着实让易之觉得有些微妙。他没有多想,见朱怀仁要离开的样子,起身送他。

第49章 自我思虑() 
大多数的文字创作者在开始写作的时候,一方面会想着自己一炮而红,作品流芳百世被以各种方式解读甚至成为一个某某学派。当然同时出于自知之明,他们实际上并不会真的去考虑自己作品中间的某一部分是否会造成深远的社会影响云云。毕竟那距离自认为只是一般人的大众来说实在太遥远了。

    易之也是这么认为的。他所出生的时代是一个去经典化的时代,绝大部分的文学作品已经不再具有它们曾经具有的所谓“教化”能力,对人的影响不再那么深刻。所以他自己虽然很认真地在写作,知道自己现在正在一个大时代,文字能够取得极其恐怖的影响力。但是这样的心态也仅仅停留在——会很容易出名,会很受尊重之类的想法上,而长期生活在学校这样的地区周边,即使本身他已经开始接触到一些和政治相关的东西,易之也没觉得自己写点文章真的能腥风血雨。

    但朱怀仁所告诉他的一切却确实地将一切摆了出来,结合了他对于历史的认识和一些事后诸葛亮的看法的这部完全和名字不搭的《红楼梦》,掀起的影响并非是易之原本所以为的那么简单。

    普罗大众在阅读一个故事的时候,往往是不会主动去想一个故事背后是否有多少深意又反应了多少社会现实的。这又不是在做蛋疼的语文考试题。但是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文学作品总是会遭到更深层次的解读的。

    在每一个大时代。

    什么叫做大时代?实际上文学作品受到过分关注的大时代未必是历史上多么风起云涌的时代,也可能只是党争比较厉害,舆论氛围很压抑之类的时代,作为传达思想最直接和隽永的方式,文学在这些时候理所当然会受到关注。而越是随着时间的进展,小说这种形式更是因为丰富的内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而变得越发引人注意。

    但是,实际上整体而言,在社会教育程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前,即使是在文人圈子里,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撰写出足够影响力的长篇小说的。

    接受过后世完整教育,有过各种各样创作历史,并且拥有远超于这个时代人们的阅读量的易之,看上去似乎并没有比其他文人有很大的优势,但穿越者就是穿越者,他们始终是不同的,而不同寻常可能会成为被疾风摧折的秀木,也可能会成为不同凡鸡的仙鹤。而这中间,还要看他们自己的智慧和抉择。

    易之很聪明,正因为发现了自己想要扩大影响力的一部小说居然造成了这么大的影响,他才越发觉得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这算是他真正认真创作一部小说受到这样的待遇,由不得他不自豪甚至骄傲。但是同时这样的影响力也让他觉得有些害怕。

    在和平社会生活习惯了的人对于太过狂热的社会氛围总是会觉得不适甚至畏惧的。而现在报纸上的天天论战,学校里不同的政治派别,这都由不得易之产生了一种恍惚感。他能够想到的最贴近的气氛大概是八十年代从解放思想开始的一系列变化,但是那种情况和如今这样因为皇室军方等等不同势力的交锋而产生的剧烈冲突肯定有所不同,危险度就差了好几层。

    一旦涉及到这些,易之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就常常踟蹰了。

    说什么文学创作要讲出敢说的话,说什么要敢于说真话,这是一般人能做的事吗?

    后世一群在键盘上挥斥方遒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的所谓“文人”,一天到晚怨社会,好像他们说点反动言论就真的是敢说真话,在为国家着想一样,但很大程度上只是因为这些人的某些言论破绽实在太明显,根本没人有心思搭理而已。而真正说真话的文人还要倒回去几十年才找得到。

    譬如巴金,顶着当时还极度浓烈的批判风写《随想录》反思过去十年的错误,因而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但是巴金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至少对他本人发表言论有很大的保护。相较而言,再往前,邵飘萍说的是真话吧?下场如何?

    都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但是易之自认为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一般人,他很看重自己的生命。而另一方面对于现在这个国家某种程度上说的思想混乱,实际上他是没有任何发言权的。

    从没有接触过真正政治的象牙塔出身的家伙,生活在没有皇室的国家的家伙,通过书本上的三言两语判断过去历史的家伙,他凭什么对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做出判断,并且认为自己说的话是对的?既然没有这个资格做判断,胡说八道什么?

    典型的文学青年心理让易之内心存在着想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意愿,也觉得自己这样的文化人还是很重要的。但是经历过对于某一类文人的批判,甚至于是穿越小说中间对于只会嘴炮的旧文人的分析,不算个炮仗脾气而且还能够反思自己的他内心很清楚自己的斤两。

    第一,他对现状并不真正了解,针砭时弊都说不到点子上,随便沾染政治是一种不负责。

    第二,他的确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远见,但是现在随便说话的话很可能被人利用。

    第三,很大一部分普通人开始跟着他的思路走了,而皇室和军方因此而越发看重他。

    如果易之不是现在这个脾气,在朱怀仁说了那些话之后,说不定会觉得很骄傲?能够在穿越过来这么短暂的时间里几乎说是混得风生水起,足够让一个人自傲了,然后就能够不过脑子地用后世的眼光在这里随便说话,好像以为自己说的就一定正确一定会被接受,然后被现实狠狠打击。

    如果是起点文的话说不准就是越战越勇靠着嘴炮成为名人的节奏?

    但是易之着实不是那种人,他的性子里很大一部分都有点谨小慎微。混合着那种因为自己而影响了很多人,虽然知道自己看不到一切却还是想要传递更多的信息和思想让所有人去看去选择的想法,他最终选择了放慢自己的写作连载速度,将《红楼梦》打磨得更加精细。

    旧文人们用一辈子写一本书,他用几个月时间,还想要造成巨大的影响,这就需要付出更多了。虽然不指望他这一版除了名字和原本的《红楼梦》没多少关系的书能够万古流芳,但是在这一短暂的时间里,他还是希望这个故事能够让更多人思考更多事的。

    看着放在手边的稿件,易之拆开本来已经封进了信封要送去的新章节,打算再修改一段时间再说。而延迟连载的话……姑且写一封致读者的信吧。

    对于易之暂缓连载这事儿——报社方面先做出了反应。一位编辑主动找上门来想要和易之商量一二。

    “易先生,你也知道现在您这部《红楼梦》实在是太受欢迎了,如果下一期不再连载的话恐怕会引发读者的很大反应。要知道现在为了这部书读者给您写的信都已经有三口麻袋了。”指了指被一辆三轮车托来的信件们,报社编辑脸上的表情有点苦涩,“您恐怕还不清楚您现在这部作品的影响力,就算是断了一期,我们报社也会被围起来示威吧?”

    站在宿舍门口,对那些用麻袋装着的信件,易之觉得心头一热。但是他却很慎重地摇了摇头,“不,正因为我很清楚现在这部作品的影响力,我才需要把连载的速度放慢。嗯……您先进来坐坐?”这样在门口谈话还是不太合适。

    把编辑迎进房间,给对方倒了茶之后,易之方才指了指桌子上的稿件继续说:“那里一叠的本来是我打算在这一期刊载的连载。”

    所以并不是因为写作速度跟不上,那么为什么?编辑露出迷惑的神色。

    “就是因为这一次连载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这意味着我每写下的一个字都可能对另一个人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而我现在对于这部小说投入的心思和考虑还不足以承担起这样的影响力。”易之很认真,假如他仅仅是在后世随便写一部网络小说,他当然不会像是现在这么认真。可是在这个以书籍和报纸为主要信息传播方式的时代,这部书承担的责任的确太大了一点。

    “可是……”

    “而且,不仅仅是一般人在关注这本书了。你也明白的吧。”易之摇了摇手指,然后向上指了指,做了个暗示,“这个我不得不考虑。”

    编辑嘘嗫不言。

    “我并没有说要停止连载,只是暂缓而已。为了让这部作品足够严谨,足够资格。而且,我不是送过来一封信代替本期刊登吗?这是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