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工匠谱-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转过石壁,隆隆的水声立时清晰了很多,崖上的暗河水怒龙般飞泻而下,激起的水花四处飞溅,形成了一团大大的水雾,水气弥漫,清凉湿润,呼吸可闻。

    我站在石壁边,放眼望去,坑底很平坦,有小溪穿过流进水潭。小溪的两岸草木茂盛,开满了红黄紫白各色小花,一付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巨大的坑洞底部成圆形,据我估计,直径应在一里路左右。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在水潭一侧,就我目光所及,从坑底向上的二三丈高大多都是裸露着岩石的石壁,特别的是,它不是陡峭的直立或外斜,而是稍稍内斜。除了石缝里嵌了不少的花草,没长几棵树。整个坑洞看起来有点像个大葫芦瓜,底大中间细,上部好些地方都稍有外斜,长满了各色树木。仰头望去,坑顶似乎又收小了很多,有一点点拉长的s形味道。难怪杨师公说很难爬上去。

    捡徕见我只顾四下乱看,忍不住伸手拉了我一把,指着前方靠水潭边的一小块草地,意思是去哪儿练拳。我收回心思,点点头,随在他身后向草地走去。

    就在这时,前面传来癞蛤蟆呱呱的连续大叫,有情况!我们立马跑过去,只见它踞坐在溪边的一块岩石上,它的前方二三丈处,两只黄鼠狼正在呲牙裂嘴的与它对峙。

    我精神一振,兴奋的大声叫喊“大黄小黄。”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卷 夏荷 第五十八章 天坑(四)() 
不错,确实是大黄小黄。它们听见我的叫声,只看了我一眼,炸着背毛,丝毫没有松懈的依旧盯着癞蛤蟆。

    我快步过去,拍了拍癞蛤蟆的大三角头说道:“别误会,都是我的朋友,可不能窝里斗哟!捡徕,你抱着姐姐,千万别让它们打起来。”

    捡徕看着大黄小黄双眼放光,听到我的吩咐,赶紧将癞蛤蟆抱在怀里。我走向大黄小黄,不等我靠近,一对小家伙便吱的一声窜到了我的怀里。

    它们已经成年,其实已不是小家伙了,抱在怀里有点趁手,两月未见,它们似乎又重了一些。

    虽在我怀里,它们依然十分警惕的盯着捡徕手里的癞蛤蟆。我双手扶摸着它们的毛发说道:“你们怎么到这里来了?是特意来找我的么?对了,那是姐姐,也是我的朋友,不能打架,晓得么?”

    也许是听到了蛤蟆的叫声,远远的我看见亮伯伯和杨师公他们四人跑了过来。他们发现我抱着两只黄鼠狼,除了亮伯伯,三人一齐惊住了,满脸的不可思议。

    我连忙解释道:“这是大黄小黄,我的一对小朋友,不知为何它们竟出现在这里。刚才差点和姐姐斗了起来,好才我们及时赶到,现在已没事了。”

    刘映国惊异的说道:“红伢子,连黄鼠狼都是你的朋友,你到底还有多少秘密?”

    我笑着分辩道:“我哪有什么秘密。我们能和狗呀猫呀的做朋友,为什么就不能和别的动物做朋友?”

    杨师公感慨道:“蛤蟆不是普通蛤蟆,黄鼠狼也不是一般的黄鼠狼,红伢子你真是好本事!我杨尚斌活了七十多岁,总算是开了眼界。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人比人气死人,不服气都不行。古人的话可是一点也莫说错哩。”

    匡所长看看蛤蟆又看看黄鼠狼,缓步走过来,仔细的瞅了瞅说道:“老弟,我真的很好奇,能给我讲讲他们的故事么?”

    我答道:“可以呀,那天有空我专门讲给你听。”

    亮伯伯也有些许的惊异,他是晓得我救了一对小黄鼠狼的,只是从未见过,这时他岔开话题道:“小匡,现在我们最迫切的是要找到从这儿出去的路,闲话以后有的是时间讲,趁红伢子也在,我们再好好商量一下该如何行动吧。”

    拳是练不成了,如何出去才是压倒一切的大事。

    我们是昨天进洞的,今天不出去可能还没什么大事,要是明天、后天还不能出去,估计杏花村又要炸了。四个人集体失踪:一个长休在家、马上就要复职的老公安干部,一个公安派出所的所长,一个大队书记,加上一个初中生,这得引起多大的轰动和影响呀。

    就算不顾及影响,也得顾及家人。当初杨师公失踪,一家人的眼泪就没干过,痛苦悲伤,一年多都没安生定心。大家都不想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家里,为了出去,必须竭尽全力。

    捡徕是失望加无聊,抱着癞蛤蟆独自到一边玩去了,大黄小黄从我身上溜下地,嗖地窜上了悬崖,隐没在草丛中。

    我们几个人回到岩洞里,由杨师公详细的介绍坑洞内的情况,以便尽快找到出去的路。

    杨师公说,他早年游历时,在广西的深山老林里有见过这样的坑洞,据同行的友人说,这样的坑洞叫龙池,龙缸,也叫天坑,传说是上古时期龙王和神仙们的浴池,后来废弃了,遗留人间,一般都藏在深山大川,人迹罕至,不为人知,最是适合修炼之人隐居,但绝对是难寻难进更难出的险地。

    这个天坑巨大,坑内气温一年四季变化不大,草木茂盛,野物也很多,好才没有虎狼等那些大的食肉猛兽,但有毒的蛇虫却有不少,所以大家切不可大意。

    他被困在坑内二年多了,坑底能去的地方都去过,始终没有找到出口。不过他发现悬崖上也有几个岩洞入口,但大多都如我们现在所处的岩洞一样,只是一个很浅的洞穴,惟有一个较深的,因为没有灯光和吃食,他不敢深入,不知它通到哪里,到底有多深。

    而坑壁都是悬崖峭壁,能上去的地方只有三处,有二处只能上到半山腰,有一处能迂回到顶,只是那顶端也是绝地,对面是断头崖,脚下是万丈悬崖的断魂谷,左右两侧也皆为悬崖,不可攀爬。

    依照他的说法,这儿就是块死地、绝地,根本没办法出去。

    怎么办?该从何处着手?大家的心情都十分沉重。

    杨师公最后说道:“两年多了,我天天都在琢磨,凭我们自己确实没办法出去,如果有人从上面吊下来一根绳索,倒是可以上得去,只是不知上去后又能去到哪里。”

    这不废话么?有人在悬崖上放下绳索当然可以上去,可是这儿和断头崖夹着一个断魂谷,方圆十几里皆为禁地,谁会吃饱了没事干来这里?又有谁会在上面放下绳索?

    商量后决定今天先攀爬寻找,看看是否另有发现,为了避免差错和意外,六个人一起行动,先一齐登上坑顶看看再说。

    攀爬可是个力气活,必须吃饱喝足才能保证体力。正准备分食剩余的鸡蛋和红薯时,捡徕提着二只已被他打死的肥大野兔兴冲冲的跑了回来。于是拿去小溪边剥皮去内脏,抹上岩盐,架起柴火烤了起来,一会儿后肉香就弥漫在空中了。

    吃饱后稍稍休息,由杨师公带领着开始向坑顶攀登。

    青灰的岩壁一层层的垒叠着,平地和斜坡上覆盖着泥土,长满了灌木棘刺和藤蔓,也有少量松杉类的乔木,估计是泥土薄而根系不深,一律长得奇形怪状,也不高大,并有不少的已然枯死。

    有草木的地方并不难攀,难的是那些刀削斧劈般直立的岩壁。祼露着的青灰岩石时而光滑时而粗砺,许多地方覆有青苔,不少的石缝里还有泉水渗浸,特别滑溜难行。

    杨师公确实已攀爬过多次了,哪里能上,哪里有水,哪里长的是树木,哪里长的是藤蔓他都是一清二楚。既便就是这样,从坑底登上坑顶,直线距离估计顶多也就一里路的样子,我们走走停停的,绕道攀爬,极其缓慢。费了整整三个多小时,才登上坑顶。

    这一段坑顶是一块成长方形的凹地,树木稀疏矮小,落叶灌木在寒风中支愣着光秃的枝桠,除了几颗松树尚披绿色,余皆枯黄灰败。

    极目远眺,群山起伏,峰峦重叠,阴天似有雾霾,隐隐约约的不太清晰。回身俯视坑底,犹如深渊,直让人晕炫,不敢久视,不自觉地会抓紧身边的灌木。

    果如杨师公所说,凹地的左右两侧均是高有数丈的直立峭壁,无从借力攀登。相距七八丈左右的对面山顶也是悬崖峭壁,山谷里雾气腾腾根本看不到底,杨师公说那就是断头崖和断魂谷,绝对不会有错。

    坑顶上风很大,气温比之坑底低很多,我们本来穿得极少,又出了一身的汗,北风一吹,只一会就冷得受不住。失望无奈之下,赶紧原路返回。等下到坑底,一个个累得腰腿酸痛,瘫坐地上直喘气。

    这时早已过了中午,已是下午二点多了。大家吃着鸡蛋红薯灌着泉水,坐在洞内谁也没有说话,气氛沉闷压抑,大家心里都明白,短时间想出去,恐怕是不太可能了。

    杨师公打破沉默道:“既来之则安之,依我之见,再也不用白费力气的往上爬了,你们不是有四支手电筒么?今天辛苦了好好休息一下,明天我们就去那个岩洞碰碰运气,或许能够从那里出去也说不定哩!”

    刘映国说道:“对呀!我们的手电可都是换了新电池,一路进来起先用的是火把,手电开得少,电池用的并不多,省着一点,一次只亮一支,还能走很远一段路的。我看就这样吧,凡亮你说呢?”

    亮伯伯点点头说道:“那就这样讲定,明天我们早点行动。”

    有了新的希望,气氛也随之稍见轻松。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卷 夏荷 第五十九章 奇特的信使(上)() 
捡徕吃完东西就溜出了洞子。我很是羡慕他,除了吃和玩,其它一切都与他无关。我正想出去走走,他溜进来看了看亮伯伯,也不说话,拉着我出了洞。

    我有些奇怪地问道:“你又要干嘛?”

    捡徕说:“鸡蛋和红薯快吃完了,我们去抓鱼,捡徕想吃鱼。”

    是呀我们带来的吃食只剩下不多的一点点,恐怕都不够吃一顿了。五六个人的吃食,让人不得不操心。

    捡来的提议勾出了我的馋虫,好久没有吃过烤鱼了,抓鱼捞虾本就是我喜欢做的事,二话不说,我们向水潭走去。

    恰是我们昨天进来的时辰,远远的看见石壁上咆哮的水龙正渐渐的变细变小,隆隆的冲击声也渐渐的弱了下来。等我们俩走到水潭边时,暗河已然断流。

    不再翻涌的水面没有了浪花,惟有一圈圈扩散的涟漪。水很清,看得见水里的岩石,有小小的尖嘴鱼在游动,没发现大一点的鱼。我们绕着水岸往对面走,期望能发现大鱼。

    其实就算发现了大鱼,我们空手也抓不到,要抓鱼只能去一旁的小溪,在这里转一圈只能是过过眼瘾。

    我沿着水岸慢慢地走着,高高的圆形坑口倒映在水底,树木花草清幽荡漾,自己小小的倒影在水里颤动着前移

    ,有小鱼在倒影里穿梭。我身心放松,烦恼尽去,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

    转到对岸,刚想在岩石上坐下来歇一歇,不远处的水面哗地迸起一团白浪,一团金黄窜出水面,我吓了一跳,定神看去,却是大黄叼着一条拼命挣扎着的白晃晃鱼儿,朝着我的位置游来,未及它靠岸,又一团浪花涌起,小黄也叼了一条鱼儿钻出水面,向岸边游来。

    我喜出望外。黄鼠狼一般要夜里才会出来捕食,想不到这对小家伙大白天的下水抓鱼,而且是我刚想抓鱼的时候。见它们上岸后只瞅瞅我,叼着鱼就想往草丛里溜,我叫了一声,一把按住它们,将挣扎着的鱼儿从它们嘴里取出来,折了一根小枝条从鱼嘴里穿出,递给了站在一旁的捡徕。捡徕接过去,呵呵的傻笑着,不住打量肥白的鱼儿,一付馋涎欲滴的模样。

    小家伙似乎大不满意,绕着我身边吱咕叫着直转圈,我呵呵的笑道:“别叫,叫也没用。一切缴获要归公,这两条没收了,你们再去抓。”

    我蹲下身子抱着它们,将它们轻轻的放进水里,它们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往中间游了游,一前一后的又潜进了水里。只一会又叼了两条鱼儿出来。

    这回不待我去取,两只小家伙将嘴里的鱼放在地上,一转身又钻进了水里。就这样几个来回,它俩叼出来十几条大小不等的鱼儿,捡徕高兴得大呼小叫,手忙脚乱的用枝条穿起来。

    这时候时辰已到,对面悬崖上的暗河又开始出水,起先小小的,渐渐地越来越大,浪花窜起,飞珠溅玉,隆隆的声响震人耳膜。

    看看也差不多了,我便不再让它们下水,捡徕提着两串鱼儿欢天喜地的回岩洞去了,我将它俩抱在怀里,轻轻的扶摸着它们的身子。

    说来也怪,它们在水里泡了大半个钟头,身上的毛发居然仍是干的。我坐在岩石上,它们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