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棍贾赦-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等。

    好像有哪里不对。

    十阿哥表情渐渐僵硬。

    说好的一起嘲讽老十三顺便扩散这个事呢?

    操他娘的咋就扯到自己身上了!

    “我虽然没了额娘,有娘娘们帮忙相看,还有老祖宗把关,用不着做这种事。”虽然没亲身体验,听说贾恩候本事极大,到今天为止,还没有说错的地方,桃花符这种东西还是不要轻易尝试的好。

    胤俄都这样说了,三位娘娘就不在此事上纠缠,而是将话锋转到大老爷荣国府大老爷贾赦身上。

    “贾恩候这名字倒是有印象,记不清楚什么时候听过。”

    “本宫倒是知道以前的老国公夫人带他进宫拜过太后,那时候贾家在汉人之中算是鼎盛的,荣公死后就没落了,贾恩候就是个只会吃喝玩乐的,怎么现在竟然上进了?”

    “说是拜了玄门大能者为师,玄门不是早让老朱家的人灭了,还有余孽?”

    ……

    这个不能说是余孽吧。

    当初是道士进谗言,才让明世宗剿了玄门中人,本就是个糊涂决定。

    她们又问了几句,十阿哥与十四阿哥完美配合,将饕餮楼里发生的事仔细说了一遍,还特地提了贾恩候的光辉事迹,三位娘娘就动了心思。在宫里莫怕滚打的,大多信因果轮回、巫蛊灾祸……听说荣国府这位大老爷对相面、算命、占卜、看风水、制符画阵很精通,她们就忍不住多想。若此言非虚,倒应该好生笼络,让他帮忙在宫里摆个求子阵画个一举得男符,最好能搞个让人变美的药丸或者符水,后宫里的女人最需要的就是美貌和儿子。

    若是有什么金榜题名符、美名远扬咒……那就更好了。

    给宝贝儿子搞一套,立刻干掉太子坐上储君之位。

    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胤礽稳坐东宫这么多年,也该把位置让一让,换个人了。

    娘娘们各怀心思,都想将贾恩候笼络到自己这边,若不成功,也不能让他同别家交好。这个事,老十和老十四并没有想到。就他们看来,笼络贾赦完全没有必要,那位……真的不是忠心护主的类型,按照他的说法,算命桌上无父子,给钱的就是大爷。

    只要你出得起价,他就算得起命。

    惠妃、德妃、宜妃先一步听说这事,腊八宫宴开始之后,老十这憨子再度提起,在老九和老十四的帮衬之下,康熙憋笑憋的好辛苦,“你们说的就是开君子别院的贾恩候?”

    “回皇阿玛话,正是。”

    “他真的给一个西洋女人出点子攻克老十三?”

    ……攻克这个词好像霸气了点,几位阿哥噎了一下,还是胤禛开口说:“因为担心那个符囊会对十三弟不利,儿子后来仔细盘问过,并不是拉郎配的东西,说是玄门符箓里面催桃花的,旺本人的运势,不是什么邪门歪道的东西。”

    “桃花?”康熙侧头看了看御花园里的蟠桃树,这和老十三有啥关系?

    “是玄门里对情爱姻缘的说法。”

    这回懂了,就是女儿家恨嫁求夫君,和上庙拜菩萨有异曲同工之妙。

    胤禛的解释康熙倒是能够接受。既然催姻缘只是让她和命定的有缘人提前相遇而已,并不是强制绑在老十三身上,早点让那洋妞婚配是好事。这些年,西洋人来大清朝的越来越多,尤其是传教士和商人。康熙二十二年的时候,为了收台湾,打了一场硬仗,说实在话,赢得太艰难。台湾人从西洋买了红衣大炮,同大清朝的水师血战了好几个月,因为是孤岛,各方面都供给困难,这场仗他们开头很猛,却后继无力,这才让施琅赢下来。

    仗打赢了,高兴之余,康熙却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反省。西洋人已经掌握了火枪火炮的技术,大清朝的还是骑马射箭挥大刀……还没近身就被毙了。在找到克制火枪火炮的办法之前,京城里的西洋人暂时不能动。

    京城里,洋人以传教士居多,什么奎宁、傅圣泽 ……商人也不少,其中很重要的一位就是威尔逊先生和他的爱女安娜小姐。他们是法兰西人,听说还是那边的贵族,身份不低。

    几个月前康熙就听说老十三被个洋妞看上了,来势汹汹。虽然没准备让儿子同金头发绿眼睛的洋人联姻,他也没准胤祥做过分的事。

    虽然偶尔会觉得西方的皇帝应该不会为了这些小鱼小虾大动兵戈,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康熙掌管着大清朝万里山河,做什么事都不能率性而为。

    之前还在想,他应该在四年以后的选秀中给老十三指婚……四年这么漫长的时间万一他守不住同洋人发生点什么……简直是皇家惨剧。现在好了,贾恩候这么一闹,四十九天见成效,到底是谁,那时候就一目了然了。

    对京城里发生的事,康熙多少是了解的,荣公死后,贾家人就不太像话,府上没个扶得起的,长子是个只会吃喝嫖/赌的东西,次子倒是勤学,脾气太犟,一根筋,天赋又不好。贾代善活着的时候深得康熙信任,万岁爷重感情,在荣公死后也想过适当的提拔贾家人,算是圆了念想。无奈这一家子男丁全是扶不起的阿斗。

    后来在德妃宫里睡了个宫女,竟然是荣府二房的嫡女。

    他会给贾元春一个名分放在永和宫中,就是看在贾代善的面子上,别看常在位份不高,好歹算是主子,还有个“春”字封号。对于膝下无子的爬床宫女……这已经是额外照顾了。

    康熙本来没对贾家抱别的希望,却没想到会有惊喜。

    就目前看来,贾恩候倒是个不错的,能够急朝廷之所急,想皇帝之所想,并且落到实处,自己掏腰包办君子别院,给读书人一片净土。老四等人对他都很认可,这说明并不是装模作样之人,没想到,荣公还是后继有人的。当初贾代善在朝堂上给过康熙太多支援,无论是撤藩还是收复台湾,即便太皇太后决然反对,即便满朝文武都泼他冷水,贾代善都能站对位置,这种忠臣的后代应该得到照顾。

    康熙将自个儿面前摆的那晚腊八粥端起来,示意李德全接住,然后说:“朕感怀荣公,特别赐下这碗腊八粥给其长子贾恩候,希望他不要辜负朕的期待。”

    端午赐粽,中秋赐菊,腊八赐粥,除夕赐饭。

    这是皇家最时兴的,所有人都在等,他们想知道万岁爷赐下的第一碗粥是给谁家的。明珠和索额图希望都很大,他们是朝中最位高权重者。真相来得太快,简直让人接受不了。这碗在御案上摆过的粥竟然给了死了不知道多少年的荣国公贾代善长子。

    情况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未来走向未知的地方。

    腊八宫宴的气氛变得有些古怪,就算后来纳兰家和赫舍里家都得到了御赐的腊八粥,那种仿佛吃到死苍蝇的恶心感觉还是不能消散。

    各种节日都是大家族的战场,拼的就是在万岁爷心中的地位。这回倒是稀奇,竟然被那么个败类抢了先。官老爷们都准备去见识一下贾恩候是个什么人,几位阿哥倒还镇定,人家有本事,怎么好都是应该。

    因为是御赐的第一碗粥,李德全亲自走了一趟,他提着食盒站在荣国府的院子里,底下跪了一大堆人,李德全将康熙的口谕念出来,然后将食盒递出去,示意贾赦来接。

    ( ⊙ _ ⊙)——府上所有人都是这个表情,全惊呆了。

    贾赦的第一反应是,那些个碎嘴阿哥回宫之后肯定给他宣传了。

    第二反应是,这也是好事,从今以后,保准财源滚滚来。

    第三反应是,这粥不是剩下来的吧?

35第035章:() 
  直到李德全离开荣府;说完口谕;直到贾赦接过他拿来的食盒;直到他从府上离开……贾家众人都没反应过来;大老爷将御赐的食盒交到便宜儿子贾琏手中,亲自送李德全出去。他没发红包;只是在对方离开之前说:“李公公稍等;我有一言相赠。”

    李德全果然停下来;他道:“杂家只是个阉人而已,受不起大老爷这般对待。”能够坐上宫里太监总管的人都不是泛泛之辈;李德全不像前朝厂督那样文武双全;看人的眼光却错不了。这段时间,他越来越多的听到贾恩候这个名字,起初是君子别院开张之前,四阿哥在万岁爷跟前说起,之后频率越来越高。一般而言,一个人很难同所有阿哥交好,皇子都是有站队的。就好似四爷无条件支持太子,九爷全力为八爷收买人心一样。

    墙头草绝没有好下场。

    立场不同是不能愉快玩耍的。

    就他所知,朝中大臣已经有了初步划分,有四派。

    太子/党是强势,对其他阿哥有绝对压制。一三八都在卖力的笼络本朝重臣,他们选择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做法,三方联合,制衡太子。万岁爷还不到知天命之年,前朝只是初现争端,局势还不算紧张,即便如此,众阿哥也没有好到天天腻歪在一起的地步。

    是贾恩候。

    只要他在的地方,就鲜少有争斗。

    仿佛从一开始,这位玄门大师就用自己的能力征服了本朝皇子,给他们打下一个深深的烙印,他就好似五台山上智空大师那样,不为任何人谋私利,只要是深陷迷惘,都能去他那里听禅。

    这位大清朝第一太监显然误解了。

    贾赦的确有智空大师那样的本事,却没有那么高的道德修养,他死要钱。

    误会总是美丽的,因为将贾赦摆得太高,李德全完全没有想过要从他手里拿封赏,世外高人哪会做这种俗事?

    非但如此,被叫住的时候他还好脾气的等贾赦把话说完,玄门大师的指点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听到的,头两日京城传言说老康亲王的庶福晋就是因为他一句话才能活到现在,否则早就断气了。这种能窥天地的大能者竟然主动点拨他,李德全拿出平时听康熙训话的态度,注意他说的每一句。

    “我观你面相,幼时困苦,进宫之后也吃了不少苦,因为跟对了主子才扶摇直上。你一生中有三次大劫,如今只过其一,若能安然度过余下两劫终其一生大富大贵不可言,若度不过……恐怕就没有以后了。”

    ……别家算命的都要先说好话,然后来个转折,他一来就放大招,生生把李德全吓住了。仔细想想,过去吃的苦虽然多,真正危及生命的只有一次,便是董鄂妃横行后宫,万岁爷还是个小阿哥的时候。

    孝献皇后董鄂氏是内大臣鄂硕之女,也是顺治爷深爱的女人,入宫的头年就被封了“贤妃”,之后一个月时间,晋封皇贵妃,顺治爷还为她大赦天下。

    晋封的理由是,后宫之中温顺端良没有能超过董鄂氏的。那时的皇后正是如今慈安宫太后孝惠,她姓博尔济吉特,是孝庄的亲侄女,被晚两年入宫的董鄂氏打肿了脸。

    便是有孝庄太后压阵,皇后依然形同虚设,大权都被董鄂妃握在手中。

    自古红颜多祸水。

    自古祸水多薄命。

    董鄂妃在顺治十三年进宫,一年以后就生了四阿哥。先皇欣喜若狂,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这是朕的第一个儿子”,还为他主持了祭天仪式,颁布诏书,大赦天下。因为董鄂氏一人,在一年之内,先皇两次大赦天下,还想要立庶出的阿哥为太子,孝庄岂能容得下?后宫之中腥风血雨,动荡了很长时间。那时李德全是三阿哥玄烨的贴身太监,在宫里受的委屈屈太多。

    跟着个不得宠的皇子,在后宫里讨生活是很艰难的。

    他为了主子吃了不少苦,真正的灾难在四阿哥出生的第三个月到来,这位集万千宠爱与于一身的小主子突发疾病,三天之内就生命垂危,董鄂氏哭成泪人,先皇搜查整个后宫,不知怎么的,就怀疑到了佟妃身上,连带着三阿哥玄烨也生死一线。

    李德全挨了不知道多少顿板子,夹过手指,扎过针……他撑下来了,没说任何胡话。后来孝庄太后主持大局,用铁血手腕整顿了后宫。备受瞩目的四阿哥虽然去了,董鄂妃还在,先皇将心思放在爱人身上,他们才度过危机。

    也就是因为这一遭,即便是登基之后,亲政之后,将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之后,康熙依然没怀疑过李德全的忠心。

    自玄烨登基,改年号为康熙,到现在已经四十年。刚开始的时候同辅政大臣斗,同鳌拜斗,为撤藩同吴三桂斗,为收台湾同太皇太后起争执……康熙二十年之后,皇位基本就稳了,又过了几年,孝庄太后就不再插手前朝事,李德全的地位也步步高升,如今已是本朝第一人。不客气的说,他对康熙的影响力比后宫里的娘娘大得多。

    李德全以为自己已经苦尽甘来,没想到,还有两次灾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