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棍贾赦-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户的奴才圈里,荣国府这些已经沦为笑话般的存在,就在这时候,大老爷强势崛起。

    从腊八节开始,府上奴才就期待着宾客临门的景象,到如今,二十多天过去,终于实现了。两个门房之中留下一人在前面招呼这些官老爷,余下那位去荣僖堂通报,走到一半,就撞上了赖大总管,将前因后果说清楚,赖大就“好心的”替他传了个话。

    那门房没说对方的目的,只说是来给府上送礼的,赖大如实上报,刚说了几个官名史太君就误解了。

    “都是政儿的同僚?”

    “……也不止工部,他们都说是同二老爷有交情。”

    对于这样的解释史太君十分满意,她笑得和蔼极了,让赖大把情况通知到二房去,让贾政招呼他的朋友。

    赖大回答得特别响声,屁颠颠就通知了贾政。

    二老爷在工部干了这么多年,还是头一回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同僚都在家大年初一来给他送礼?他心里舒坦极了,嘴上还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哪用得着这些,你等等,我换身衣裳这就出去招呼客人。”

    衣裳的确是换了。

    人也的确出去了。

    见贾政出来,这些在各部做官的大人也适应得很良好,他们毕竟是拿贾存周做的噱头,虽说醉翁之意不在酒,面子总要做足,等贾赦跨过门槛,走到石阶上,他们打起精神同他套关系。贾政是非常好面子的,想到这些日子大哥多风光,在家中他险些就没有生存的空间。

    老天有眼,总算没亏待他。

    贾政相当诚恳的邀请各位大人进府喝杯热茶。

    来送礼的目的就达到了。

    起初还是正常的品茶谈天,就有人问起:“上次过来存周兄住的仿佛是荣僖堂,怎搬到这边来了?”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虽然四爷搬出长幼尊卑的确不是瞎扯,心里的憋闷是无法消散的,贾政勉强挤出笑脸,说:“我幼时身体不好,随母亲住在正院,后来入了仕途忙于公务一直忘了搬出去,前阵子提起这事,才搬到这里,将原本的院子让给兄长。”

    他以为能得到声援,老大就是摊烂泥,用那样的手段搬进荣僖堂也没用,跳梁小丑罢了。

    后续的发展却出乎他的意料。

    这些大人们非但没帮他说一句话,反而将话题扯到了贾赦身上。

    “大老爷好歹是在万岁爷那儿记了名的,腊八赐粥,除夕赐酒……都是给重臣的待遇。存周兄让得好,若慢一步,恐怕还要落人口实。”

    “极是!极是!恩侯兄今非昔比,入了万岁爷的贵眼,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我等还没同大老爷说过话,存周兄你看,是否引荐一番?”

    话题就这么被带偏了,换了别人,听得不高兴就会撵人,贾政是个道貌岸然之辈,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他笑得特别难看,却依然满足了同僚的心愿,派周瑞去荣僖堂请贾赦。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贾赦虽然看不上二房那些个能闹腾的妇人,同这个便宜捡来的二弟关系尚可。他虽然死要面子,虽然总将体统挂在嘴边,虽然瞧不起没文化的人……却没有阴谋陷害的行为。二弟贾政本质上是个好人,只是有些虚伪罢了,只是这样,贾赦是可以容忍的。他没有拒绝,放下手边的书,跟着周瑞就往二房去了。

    甫一进院子,就看到等得如饥似渴望眼欲穿的官老爷们。

    贾赦走上前去,迎面而来的就是热情的招呼。他看了看老二的脸色,果然很臭。

    “二弟找哥哥来所谓何事?”

    “……这些是朝上同僚,想向大哥引荐一番。”

    在二房耗了足半个时辰,贾赦险些就活不出来,这些人摆明就是得知万岁爷赐了美酒攀关系来的,也只有贾政能耐心招呼他们,要是在大房,早送客了。贾赦回去接着看他的《周易》,时而在纸上推演,日子过得相当惬意。

    整个荣国府,就只有他这样悠哉。

    包括贾琏在内,所有人都经历了贾政那样的事,上赶着拍马屁的多不胜数,夸赞的方式也层出不穷。除了深深嫉妒的二房,所有人都觉得这样的遭遇是甜蜜的负担,荣国府式微,已经多少年没有这样热闹的场景。

    史太君在祖宗祠堂待了一整天,不停的同荣公贾代善说话,供奉的宝贝里面也多了一个酒杯……那只珐琅彩瓷碗和昨夜刚拿到的酒杯俨然成了荣国府最新的传家宝。

    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御赐之物。

    而是康熙爷真正用过的。

    稍微不够分量的家族就不可能拥有的东西。

    虽然也有人质疑万岁爷的眼光,不过总归是好事。

    除了憋屈到极点的二老爷、同样没面子的二太太以及为薛蟠的行为深深苦恼的薛家母女……其他人都很高兴。自古就有那样的说法: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王夫人想让贾赦帮忙,让宝玉进宫去给阿哥做陪读,她不好亲自说,只得找王熙凤传话,毕竟是亲姑妈,就算关系大不如前,凤姐儿还是答应帮忙,她回去就把这事同贾琏说了,让他去探公公的口风,本以为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却没想到,贾赦答应了。

    他的原话是:“若是二弟希望,我就去找贵人说一说,成与不成便不知道了。”

    当然希望了。

    贾政做梦都盼着儿子能争气点,至少好生读书。

    打也打过,骂也骂过,都不见成效。送进宫去沾贵人的光总该让那小子转变。听说兄长同意帮忙之后,贾政就反省了自个儿,之前太小人之心,竟然用恶意揣摩亲哥。

    在这个消息的冲击之下,二房羡慕嫉妒恨的情绪倒是淡了许多,见着贾赦也能好好说话,不阴阳怪气了。王夫人还是瞧不上邢氏,却也和颜悦色起来,不在冷脸相待。最高兴的还是史太君,她简直不敢相信老大竟然这么懂事,宝玉是有福气的,只要给个机会,一定能混得比他父亲好。因为荣国府衰落,一直没能给他提供这个机会,现在好了,老大出息了,也知道接济家里人。

    贾赦为什么会答应,除了他本人没有人知道。

    过完年,他就请四爷到福瑞楼吃茶,摆明了说有事情相求。这种爽快的态度挺讨胤禛喜欢,就让他只说,大老爷果真实在,将事情原原本本捋了一遍。

    “恩候先生是说荣国府上下都希望你做这样的事,所以你来找爷,这是天命?”

    “……这种程度自然算不上,引我入玄门的师傅教过一个道理,你若想不被人猜中心思,就要适当的做一些违反常理的举动。因为我算命的时候比较严肃,不会说好听的去讨好贵人,母亲和二弟都有不满。府中的和乐也是建立在万岁爷的赏赐上,一旦有变故,我就是活靶子。”所以他才会在接到二弟妹请求的时候爽快答应,首先是趁热打铁稳固地位,至少让府上的认为他是个能为家族考虑的,顺便打破固有形象,让别人摸不清。

    玄门本身就是亦正亦邪的存在,做事只凭高兴,谁也管不了他。

    一定要问贾赦为什么答应为贾宝玉寻路子?

    简单地说,他乐意。

    贾赦那番话对胤禛是有启发的,他就是将铁面贝勒的形象维持得太好,做事总是那个套路,才会总被忽略。你每次都是严肃正直,绝对依从朝廷律发,绝对支持万岁爷,绝对站在太子身后……好处是一片忠心不会被怀疑,坏处是,对别人好都成了习惯,没人觉得稀奇。

    在大事上虽然不能怠慢,小事上却能有所改变。

    四爷对自己过去那么多年的行为进行了反思。

    待他想清楚,拱手向贾赦道了谢,同时告诉他,过一阵子的确要选陪读,不过是给十七阿哥胤礼,他已经有五岁,来年就要进上书房。胤礼的生母是庶妃陈氏,二等侍卫陈希阂之女,三十三年选秀入宫的。按理说陪读是从陈氏娘家挑选,要拿到这个资格也不难。

    这个不难是针对贾赦说的。

    他这样的高人,想要达成目标很容易,对二房而言却不简单。

    胤禛只是提了几点,并没有要帮忙的意思,他同老十七不熟,并且也很看不上贾宝玉。贾赦也没有强求的意思,喝了茶,道过谢就回府去了。他直接去便宜娘房里,将原话说给她听,对于老大积极帮忙的态度,史太君真是高兴极了,她连连说好,就算实际没做成什么事也不怪他,只说由她来想法子。

    贾赦的确没有要管的意思,就这么到月末,元月二十九这天,史太君召集他们宣布了这事,说是已经同陈家说好了,应该不会有意外,让王夫人做好准备。

    在场的只有两房的老爷太太。

    从史太君口中得到准信之后,贾政就朝大老爷拱了拱手,道:“多些兄长相助。”

    “我也没帮上太多忙,二弟无需这般。”

    这绝对不是客套话,除了将四爷说的话转告史太君之外,他没有帮任何的忙,老太太怎么勾搭上人家,还达成协议将贾宝玉送进宫,没有人知道。从史太君的气色上看,近期并没有什么灾难,好似真是走了正常路子一样。

    事不关己,贾赦也没多管,就看着二房欢天喜地的庆祝。

    给十七阿哥选陪读还有一段时间,薛宝钗率先进宫,内务府主持的小选开始了。

42第042章:() 
  史太君已经疏通了关系;贾宝玉给十七阿哥做陪读的事八/九不离十;荣府几巨头皆已知晓;宝玉本人还没觉察。之前提起这事的时候;他就一直想反对,若只有祖母和母亲赞成;一切都好说。谁知素来刚直不走歪门邪道的父亲贾政也同意了这个决策;他只需要一个眼神;贾宝玉就闭嘴了,屁都打不出。

    贾宝玉对考科举做官一点兴趣也没有;他把官宦仕途当洪水猛兽;讽刺所有热衷于功名的人,说他们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就因为这,贾政打过他无数回,本以为幼时不懂事,长大以后能改,谁知这两年越发变本加厉。进了府学不好生念书,只会和秦钟等人厮混,下学回来更不得了,府中丫环有半数都与他调过情。

    说他没规矩吧,对人还是很客气的,就是在说到某些事会发疯。

    林黛玉刚来的时候说了一句自己是官家小姐,不当与丫鬟称姐妹,就和贾宝玉起了争执,后来关系虽然缓和些,也不见得有多好。薛宝钗处事更圆滑些,她被王夫人拜托开导宝玉,刚说到仕途,见对方变了脸色,就转了话锋没再提过。

    牛不喝水你也不能强按头,做学问还是要靠自觉。

    十月份的时候,因为贾赦的几句话,荣僖堂的丫鬟一度疏远了宝玉,过了这么久都没出任何事,她们就忘了那茬,回到从前模样。贾宝玉悠哉哉看《西厢记》这类情感读物,压根不知道自己已经悲剧临门。

    因为事情基本定下,王夫人高兴过头,她忘了贾宝玉这德行在宫里恐怕要闯祸。皇帝的后宫里面搜罗了各种美人,就算剔除那些贪慕权势急功近利的,总得剩下几朵白莲花,贾宝玉能克制得住?王夫人只想着做阿哥的陪读沐浴天恩,总会让他改变,甚至得到大机缘。她却没想到在改邪归正之前贾宝玉要是闯了祸可如何是好?

    仔细想想,贾宝玉在哄姑娘的时候嘴忒甜,得罪人的概率很低。更何况在宫里头,太监和宫女对食是很普遍的情况,贾宝玉好歹是荣国府二房嫡子,又有个得万岁爷重视的大伯,多的是人巴结讨好,调戏宫女或者太监出不了大事。

    怕的是他想不开到御花园里邂逅宫中妃嫔。

    毕竟,那些才是后宫里真正的美人花,带着锐刺,轻易招惹不起的。

    ……

    送贾宝玉进宫是运气与危机并存,若真能受到天子之气的影响,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那是祖坟上冒青烟,大大的幸运。若改不好,甚至将十七阿哥变成他的同类,留给他活在这个世上的时间就不多了,康熙最重视对皇子的教育,因为一颗老鼠屎坏一锅汤,能忍?

    按理说,这些是做决定之前必须考虑的问题,显然,史太君和王夫人都忽略了。她们在为宝玉有个好前程感到高兴,梨香院那边,薛姨妈已经是焦头烂额。

    女儿进宫去参加小选了,结果怎样犹未可知,更让她操心的是薛蟠的终身大事,儿子好似铁了心一般,非要同那洋妞搅和,要是薛家的列祖列宗知道还不气得从坟里头跳出来?

    夏家那边都说的差不多了,双方都很满意,准备将婚事订下来,再过两年就成亲。夏母和薛姨妈说好了,回去说服自家儿女,那边夏金桂已经点头,薛蟠压根没给亲娘说事的机会,就闹了这一出。

    从法兰西过来的安娜小姐?怎么听都不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