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棍贾赦-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填房太太邢氏的死没在贾琏心里漾出波澜,他唯一的想法就是:啊,果然是这样。

    三月中的那次生辰宴给邢夫人拉了不少仇恨,却让王熙凤逐渐融入到京城的贵妇圈,托八福晋郭络罗氏的福,官太太们频繁给她递帖子。王熙凤是个男儿性格,不识几个字,偏于豪放,说话做事也大开大合,在汉女之中算不上有修养……她能嫁给贾琏靠的不是自身魅力,简单的说,有三个原因:

    第一,贾琏那时只能算是荣国府上的边缘人,因为不会做学问不讨贾赦喜欢,填房太太更不会待见原配留下的哥儿,至于史太君,先前有贾珠,后来是贾宝玉,她是个和善的,对贾琏也时有关心,却不是真正上心。

    第二,王熙凤是排在四大家族之二的,王家的女儿。

    第三,荣国府二房太太是她亲姑妈,对方希望能将侄女安插过来。

    王熙凤作为女儿家,那样的性格一直不受汉人推崇,他们觉得,女儿家就该温柔识情趣,一切以男子为中心,从前都是被人瞧不起的,父亲没本事,兄长也是个不成器的……别人给她体面不过是因为她在荣府帮王夫人管家,加上本身性格泼辣,不好惹。

    就是这样的个性,偏偏就入了满洲姑奶奶的眼,八旗贵族出身的官太太们喜欢同她来往,虽然是个汉女,个性真是够味。有主见,有本事,有气魄……王熙凤就这么融入了八旗贵妇的圈子,简直容易得过分。

    也是因为眼界宽了,除了隔三岔五气邢夫人一回,她基本没把填房太太看在眼里,自家二爷才是天师府的正经继承人,同填房太太计较,平白降了格调。你憎恶一个人的时候,她死了能让你觉得快意,若不把她当回事,那就无所谓了。王熙凤只是在传出丧报的同时往自个儿胳膊上拧了一把,挤出点泪意而已,特别的情绪倒是没有。

    贾琏两口子都这么淡定,别说个性本就不突出的贾迎春以及客居在府上的林黛玉了。府上死了人,她们多少有些愁绪,因为邢夫人太不会为人处世,悲痛还真说不上。天师府这边,奴才们的情绪起伏还要大些,王善宝家的还稳得住,相公是老爷跟前得用之人,府上总不会亏待她,邢夫人院子里伺候的丫鬟婆子就忐忑了,太太去得太突然,别说找下家,她们连心理准备也没有,走到这一步难免有些慌神。

    同天师府这边相比,荣国府才是牛鬼蛇神什么都有。

    得知同自个儿斗了十几年的蠢妇死了,王夫人不能更高兴,赵姨娘和她那一双儿女想法都差不多,分家之后完全事不关己,纯看戏,比起同大房过不去,不如想象怎么在史太君和贾政跟前露脸。贾宝玉倒是平静,继续打着去府学读书的名义在外面乱来,要是年轻姐儿死了,他多少还会伤痛,邢氏在她看来已经是死鱼眼珠子,牵不出什么情绪。

    经历了秦可卿那事以后,史太君就有些明白了,还是疼爱孙儿,却不是一味的溺爱,想了不少法子让他进学,虽然看不出什么效果。最明显的是对两个儿子的态度,真是公允了不少,她不再认为长子是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也不觉得事到临头就慌神的老二会有大作为。

    她这把年纪,想太多也没用,儿孙自有儿孙福。

    接到天师府发来的丧报,史太君就不自觉想起这些年邢夫人做的事,从进门那日起,一桩一桩的,她拎不清的时候太多,会把命玩掉也不稀奇,史太君只是叹了口气。想着长子如今的成就,想要娶个续弦还不容易?不用着急。

    想来也是,换了别人,甭管是娶妻纳妾续弦,多少都要考虑对方的家世背景,娶个出身高贵的婆娘能让男人少奋斗无数年,这个在大老爷身上却不合用。一年之内,他连跳无数级,俨然成了本朝第一红人,能窥天道,能算因果……怎么想都只有别人求他。混到这份上,婆娘只要够安分,带得出去,上得了台面,不招惹祸事就成。

    虽然说,姻缘这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长子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娶个两任妻子,子嗣虽然有些单薄,琏儿倒也能撑家业,这样想,史太君不愿逼迫他。

    丧幡白布已经挂上了,京城里各家各户都第一时间得知邢夫人死的消息,太太们一方面摆出沉重的表情,说各种悼念的话,心里却打着小算盘,想着早点选出合适的人,过了丧期立刻就遣媒婆说亲,贾恩候是抢手货,慢半拍保不准就要被别人抢走了。

    正值六月,酷暑时节,棺木不能再府中摆太久,贾赦却给了倒霉婆娘足够的体面,他用玄门大阵凝实阴气,护住邢夫人的遗体,避免尸变。暑季死人的话,就算是大户人家,一般也只能停三五日,让三亲六戚过来看一看,然后就要入土。邢夫人的棺木足足停了七日,隔得近的所有亲属都拜过之后,这才亲自扶棺下葬。

    这么说恐怕看不出体面多大,按照大清朝的规矩,男子死了,他婆娘必须守孝三年,改嫁的也极少。要是妇人死了,相公只守一年,不穿红戴绿就可以了,丧服也可以省的,之后要续弦或者怎么谁也管不着……这还是给原配的待遇,填房太太死了,实际没这么庄重,程序要俭省很多。在这种时节,停尸七日守灵祭拜已经是天大的脸面,邢家人虽然痛心摇钱树死了,因为大老爷的态度,他们宽慰不少,脸面是挣足了。贾赦还破例为她超度,希望孽债就到此为止,在今生化解,让她下辈子投个好胎,不要再这样坎坷。做法事倒是请了先生,看地的时候,他陪着一道过去,那先生自然听过贾恩候的大名,家宅风水和墓葬风水本就是同根同源,他敢在关公面前耍大刀?贾家人等着他说个一二三四,那先生不住的擦冷汗,勉强报出几个方位和地名还都被驳回了。

    晋朝郭璞在《葬书》里提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无论家宅或者墓地风水,乘生气都是核心内容。

    对宅邸而言,生气就是流动的气,将它留在宅邸之中就能催旺运势,温养福缘。在墓地风水之中,生气是指流走在土中,具有致福、生旺的一种能量。它可以调和阴阳、生发万物。

    住宅得之,主家平安多福;墓穴接之,子孙兴旺富贵。

    若是让生气显露在地面,升到空中,就会变成风,一吹就没了,无法利用。只有层层山峦才能遮挡住风,缓缓的流水和湖泊能聚集生气,风水一门都是想通的。听看地的先生说完,贾赦就觉得不对,北方不似南方,因为地势平坦,山环水绕的福地不多。那先生说了几处,虽然没有大错,只是平平而已,大老爷就那么看着他,对方不住的擦冷汗:“我就不挣这个钱了,您自己去看吧,这已经是鄙人能找到最旺的地势。”

    不收钱怎么都好说,贾赦也没为难他,爽快的放了人,他将府中的事交给儿子儿媳,自个儿出城去溜达了一圈,说“生气”还是太虚幻,简单地说,选择墓地风水有几个要领。

    第一,从大环境说,背后靠的山要大,山后最好还要有山,这叫父母山;

    第二,左右也要有山头护着,就像椅子那样,埋在屁股做的位置,后山要高,左右稍低;

    第三,前边不能是完完全全的平坦,眺望出去也要有山,需隔得远;

    第四,埋人的地方要宽大,能容千军万马;

    第五,最好有水系环绕。

    这是最基础的东西,要催旺财运或者文昌运,还得细化下去,别看坟头不大,同家宅相比,目的风水的讲究丝毫不少。贾赦是带着干粮出去的,耗费了一整天,走了颇远的距离才找到一个几面环山的地势,那山虽不很高,勉强也算合格。京城附近根本就没有重山叠岭的地方,找个有山有水的地儿就能去掉半条命,贾赦毕竟是玄门的集大成者,进入到天人合一之境的,有些许瑕疵并不打紧,他能人为弥补。

    都说一日夫妻百日恩,虽然邢夫人是半路接手的倒霉婆娘,好歹相处了不长不短的一段时间,对方坏处不少,倒也没惹出什么麻烦,是个颇为听话的妇人。

    为他选墓地风水一方面让她娘家多少沾点光,更主要的还是催旺天师府的运势,她埋得好,收益的是以后的几代人,进了玄门之后,贾赦就没有要留下子孙的想法,还阳到贾家是意外,既然已经顶了这个身份,该做的都要做,为这个家族做点事的想法倒是不强烈,为何要亲自出城去看墓地,最重要的是,在风水这方面,他有相当的强迫症。别人家的就算了,要是自己家中,会影响到自己的地方,他都会严格布局,绝不让底下的乱来。

    要是直接把人埋了,不经过他这里也罢,看地的先生对他说了一大堆,都不靠谱,在这种情况下要他点头把棺木抬到那里去埋,直接就不可能。跑了一天,看好地之后,贾赦直接将位置指给管家王善宝看,让他把地方记住,自个儿回去之后回想着那处风水,画了四张符,又准备了一对麒麟瑞兽,用道宗的办法开光,用青布包好。

    邢夫人活着的时候,他们相敬如宾,平时不怎么聊天,说几句就觉得不靠谱想翻脸,即便如此,吃穿用度都没短,该给的权力也都交出去了,在过去这十个月里面,除了执着于改风水以及攒钱之外,后院其他事他从未插手过。分家之前,邢夫人同二房王氏以及便宜娘商量着办,分出来之后她和媳妇王熙凤共同管理,连起来想想,贾赦对那倒霉婆娘也算不错了,没白占她便宜,没在外头乱来损她脸面,如今还亲自起阵、超度、看地、看风水……不客气的说,他以前从未做过这样的事。

    在玄门的时候,死了人是一道葬在陵园里的,被师傅撵出来之后,他做了好几年的算命先生,兼职测字卜卦,却没给人看过坟地,这是破天荒头一回。

    虽然做事总是很轰动,本质上,贾赦是个低调的人,他出去只带了王善宝而已,闷声做完这些事,压根没宣扬出去让别人知道。这也罢,因为史太君在这天亲自过来看大儿媳妇,送她最后一程,她带着本家那边所有后生晚辈一道过来,阵势很大,却没见到大老爷,只见邢家人、贾琏两口子、贾迎春以及黛玉跪在那里,史太君出身极好,过去这几十年享受了不少荣宠,也经历了贾家的低谷期,她是有眼界的,想着老大应该是忙事去了,身为爷们,死个填房就生无可恋那才是废物,老大本就是大忙人,没杵在跟前也属正常。倒是二房那几个,就不安分了,选在这天因为是朝廷的休沐日,贾政陪着亲娘过来的,进来一看,吹吹打打的法事做得很热闹,人也不少,就是没见老大,他就开口了:“怎么不见兄长?”

    他问话,女眷是没有资格回答的,王熙凤跟着相公过来,开口的是贾琏,他给长辈请安之后才答复说:“父亲有事出去了。”

    按理说,都是一家人,就算平时斗得再狠,这种时候也不该拆台的,贾政却拧着眉头,说:“嫂子去了兄长竟然没在府中?”

    听到这话,史太君就不高兴,虽然知道老二不会变通,在工部也总是得罪人,若非如此他不会在员外郎的位置上一坐二十来年,平时想着,他已经是不惑之年,不会有什么大作为,得过且过也罢,与其对他说教引来不快,不如将心思放在宝玉身上。

    之前觉得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今天听他说话却很不痛快,史太君也跟着皱起眉头,却没开口训话,贾琏又答复说:“之前几日都在,今日的确是有要事,二叔若是有事可以等着,不然告诉侄儿也成,一定帮您把话递到。”沾贾赦的光,贾琏同权贵们打交道的机会也不少,平日里同读书人接触颇多,无论是眼界、学识或者修养都提高不少,这番话说得像模像样的,旁人听着觉得的确是这个理,贾赦已经在灵堂边上守了好几天,也就是今日才出去的,邢家人都觉得可以理解。

    你想想看,贾恩候是什么人物?

    那是万岁爷册封的天师,平日里只和达官贵人往来,能够为填房太太做到这份上,已经十分难听。当初,有人说三天就要下葬,否则尸体要变异,贾赦二话不说,直接摆阵,如今已经超过三天,也没闻到什么怪味……这样就已经能看出他的态度,邢氏只是填房太太而已,做到这种程度,已经是很给面子。

    邢家人都没意见,作为亲弟弟,贾政却跑来拆台,简直不厚道。所有人都看着他,或探寻或鄙或等着看戏,他没觉得大家是对他有意见,又说:“我没有事,按理说,做弟弟的不该对兄长的事指手画脚,这是,这样的场合还是庄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