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石道-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松亭旁有乾隆皇帝御制《咏五大夫松》摩刻。

    在御帐崖之上,五大夫松之下,有一巨石耸立,上刻“飞来石”三字,格外引人注目。

    相传,宋真宗带领千人万马来泰山封禅,行至云步桥上,只见重山叠翠,溪水悠悠,瀑布飞泻,山青水碧,令人忘情;置身崖上,静观高山流水之风韵,使人心醉。

    宋真宗看到有这样一个绝胜佳处,便下令停轿,在崖上石坪上凿石立柱,设帐铺床,在此休息。

    真宗坐在床上,上有松涛阵阵,下有流水潺潺,前有歌舞美女,后依万古青山,好不逍遥自在。

    文武大臣们跑这跑那,忙得不亦乐乎。

    正巧,这时泰山神黄飞虎巡游从此经过,看到真宗如此享乐,不禁大怒:“这个无能的昏君,名为到泰山封禅,实则是游山玩水,心不真,意不诚,赶快轰他下山。”

    于是山神作法,将身边一块巨石朝真宗滚来。。。

    真宗这时正赏乐观景,忽听有雷声贯耳,回头一看,见一块大石压顶而来,吓得三魂六魄都升了天,忙喊:“哎哟!我的妈,赶快救驾!”

    此刻哪里还有人应声,文武大臣早都逃命去了,只有封禅使王钦若吓得混身打颤,钻到床下。

    王钦若在床下,看到巨石突然停在树下不动了,顿时来了劲,忙喊:“万岁不要怕,石叟是元君派下来接驾的。”

    真宗闻言,果见大石耸立,像在对他施礼,遂又回到床上,招呼文武百官,一本正经地说:“奴才,一块碎石就把你们吓成这个样貌?我乃真龙天子,是元君派来迎接的,我怎能会横遭此祸?”

    话虽这样说,此时真宗仍心跳不止,便赶忙起驾上山了。

    王钦若为了讨好真宗,便将此石取名为“接驾石”俗称飞来石,把真宗憩过的石坪取名为“御帐坪”。

    满山看遍,处处都是风景,特别是关于石头的美丽传说,增添了泰山的神秘色彩。

    九龙心想,这泰山上若能捡到一方风水石就太棒了,他把此想法告诉大汉,大汉顿时跃跃欲试,他们不按旅游路线走,在一处羊肠小道处,走了进去。

    但见到处都是石头,但这些石头基本上都是埋在土里,想找一方画面的,谈何容易。

    九龙虽然知道,这泰山如果真有好的画面石,早就被游客捡光了,但他仍不死心,往一处有荆棘的地方走去。

    大汉比九龙走得快,也许他也觉得万荆棘处有名堂,便想拨开荆棘钻过去,却被荆棘刺了一下,痛得他大叫一声,跌倒在地。

    顿时,荆棘把他包围在里面,裤腿,衣袖都是刺,几次想起来都被刺到。

    九龙眼尖,赶紧走了过去,把他从荆棘处解救出来。

    九龙扶着大汉到一个凸起的大石处坐下,眼角余光发现大汉刚才摔倒的地方,一石头露出黑白纹理图案。

    他用力把半埋的石头挖了出来,都依稀见到笔走龙蛇的汀江两字。

    他赶紧到水沟里把此石清洗干净,这两个字越来越清晰,是白底黑字,瘦金体,有行草味道。

    真是太神奇了,汀江怎么会在泰山寻到,莫非代表天下归心,泰山独尊?

    泰山真是神奇的地方,大汉不顾疼痛,也走了过来。

    眼见九龙捡了个好石头,他傻眼了,拿起石头左看右看,连连称奇。

    九龙见他被刺,便提出下山去算了,可大汉心有不甘,坚持要往山上走去,他就不信,自己捡不到好石头。

    边走边看,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壶天阁。

    壶天阁位于于泰山中路四槐树北,回马岭下,取自道家以壶天为仙境之意。

    明代称升仙阁,乾隆十二年747年拓建改名壶天阁,979年重建,门洞上镶石匾额“壶天阁”,是乾隆皇帝登泰山时所题。

    阁楼建于高台之上,是跨道式门楼建筑,九脊歇山黄琉璃瓦顶,前廊式。

    清嘉庆六年即公元80年泰安太守崔映辰题联:“壶天日月开灵境,盘路风云入翠微。”

    嘉庆二十一年即公元8年泰安府事廷璐又联:“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

    那里海拔为800米,大致是泰山高度的一半,门洞有双柏自墙中横生,东西对峙,盘旋而上,宛如守护山门的雷祖、真武二将军,堪称奇景。

    壶天阁跨盘道而建,为城门楼式。下层为石筑,由2层条石砌成,东西宽4。5米,高4。75米。跨道拱形门洞,高3。米,宽3。5米,总进深7。95米,其中北面2。4米系后拓展而成。

    拱脚角上施仰覆莲墀头石,东西有石阶通上层。台上建殿阁3楹,面阔0米,进深5。4米,通高5。9米,三柱五架梁,七檩前廊式,重梁起架,黄琉璃瓦九脊歇山顶。柱下施覆盆式柱础,柱子、檩梁及檐子、扒砖等均为水泥预制件。

    正间开门,装六抹隔扇门四扉,次间开窗装四隔扉窗,其上装支窗上亮窗。

    正间后面开一拱形门,两次间后面各开一拱形窗。

第二百一十六集 一览无余() 
位于壶天阁北,又名二天门。

    此处高岭拦壑,土色黄赤,名黄岘岭,为中溪发源地。

    中天门峻岭阔谷,楼阁簇拥。东有中溪山突兀俏丽,可观日出,望晚霞;西有凤凰岭蜿蜓伸展,可远眺傲徕雄姿,俯视城廓新貌。

    伫立坊下,北瞻巍巍岱峰,众山拱立,林茂泉飞,缆车凌空,天然成画。

    岭巅有中天门石坊,额书“中天门”字,集经石峪大字而成。

    坊为全石双柱单门式,方柱两仰望岱顶,莲花峰前危崖万仞,南天门形如天阙;俯瞰山,龙潭、虎山水库如镶嵌的翡翠从中溪三水曲折蜿蜒,奔流而下。

    中天门为盘山公路终点,从泰山火车站、天外村、红门等地乘旅游车可直达中天门,再从那里乘索道直上南天门,仅需7分钟。

    从孔子登临处一天门至中天门,步行费时约2小时。

    至此,真正的登山才正式开始。

    从中天门上山,平坦的快活三里很快就到了尽头,山路又开始沿着一道幽深的峡谷,陡直地盘旋上升。

    在盘山路的拐弯处,一块铁青色的怪石拔地而起,直挺挺地兀立在路边。

    它俯视着身旁的万丈深涧,尖利的峰锷傲岸地直刺蓝天,很有气势。

    石头上刻着三个朱红大字:“斩云剑”。

    此处是谷口,云雨变幻莫测,泰山主峰的寒云顺谷而下时与暖云相遇即化为雨,因此而得名。

    遗憾的是,适逢晴天,云雾少,加上时光有限,未能目睹“斩云”奇观。

    过了斩云剑,便远远看去,南天门如悬空中。

    十八盘岩层陡立,倾角70至80度,在不足1公里的距离内升高400米。

    十八盘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为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

    此处两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梯。

    泰山之雄伟,尽在十八盘;

    十八盘,真的不愧是十八盘,开始还有力气,爬着爬着就得靠自我加油打气才能继续往上爬了,到了“龙门”要说会成龙,到了“升仙坊”要赞能成仙,从升仙坊到南天门那一段才真是熬人,眼看着南天门就在前面,可从升仙坊上去的台阶又窄又陡,连个宽一点的大台阶歇脚的地方都没有,那个累啊。

    幸亏九龙和小铁轻装上阵,九龙除了捡到一方不大的泰山画面石外,倒不吃力,小铁更是如此,他巴不得自己身上也能带着一方象样的画面石,可以一路走来,还是让他失望了。

    此时一个樵夫挑着一些很重的生活物资登山,九龙看着,也非常佩服。

    到后面九龙俩人就是三步一歇,而且完全就是扶着栏杆真正的在“爬”山了。

    俩人对捡到好石头的期待,顾不得脚软,一鼓作气,最后走完了十八盘,登上了南天门,一下子就坐在南天门前的石阶上,汗如雨下,气喘如牛。

    自南天门至碧霞祠西神门为天街,位于极顶之阳,地势较平坦。主要景点有南天门、天街、凤凰山、孔子崖等。

    南天门又名三天门,位于岱顶西南隅石壁谷上口,是登山盘道顶端,元初张志纯建立。

    门为城楼式建筑,联书:“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上覆摩空阁,内置尊明万历年间女神铜像。

    南天门东北有石坊,明人题额“升中”,清末废,1986年重建,今人武中奇题额“天街”。

    天街——天上的市街,位于岱顶,西起南天门,东止碧霞祠全长0。6公里。

    那里不仅仅风景优美,而且买卖兴隆,是国内十大特色市场之一。

    那里的商号历史上就有以实物作标志的传统,有笊篱家、葫芦家、双斗家等等。

    依岩而建的仿古店铺流光溢彩,这是任何一座名山所无法比拟的。走进天街无论购物还是观景,都是十分惬意,但也是天价的。

    大汉在此竟然见到一方不错的画面石,像极了一方鞋子,虽然价不低,仍然毫无犹豫的拿下,一来真不容易捡到,二来这段他都在收集鞋系统的奇石,怎么会不动心。

    九龙倒没有见到什么中意的,不过,能够捡到一方画面石,他已经心满意足了。

    俩人继续往上走,来到了玉皇顶。

    玉皇顶位于碧霞祠北,因峰顶有玉皇庙而得名,为泰山绝顶,旧称太平顶,又名天柱峰。

    玉皇庙位于玉皇顶上,古称太清宫、玉皇观。玉皇庙始建年代无考,明成化年间重修。

    主要建筑有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东西配殿等,殿内祀玉皇大帝铜像。

    神龛上匾额题“柴望遗风”,说明远古帝王曾于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诸神。

    殿前有“极顶石”,标志着泰山的最高点。

    极顶石西北有“古登封台”碑刻,说明那里是历代帝王登封泰山时的设坛祭天之处。

    东亭可望“旭日东升”,西亭可观“黄河金带”。

    自秦始皇登泰山立泰山刻石,至今已两千多年。

    两千年来,各路英雄豪杰,文学名士,帝皇臣子,无不以登览泰山刻字留名为人生之极。

    它的玄妙,在于那一块块冰冷的石碑,上面还依旧留有我们先祖的气息。

    登泰山,九龙能够体会到几千年来华夏大地上时间和空间的无穷变换。

    整个泰山玩下来,九龙累得够呛,也给他很大的收获。

    一座山,要出名,离不开名人的加持。

    一方石,要出名,也离开文化的加持。

    其实,泰山石,至少从表面看来,粗糙,水冲度不好,画面美感也不强,如果换作是家乡出现同样的石种,早被人扔到一边去了。

    可在泰山,却巧妙地利用了泰山石形成的古老、历史的传承、风水的作用,竟然化腐朽为神奇,变成了人见人爱的石种,当地玩石人,确实了不起。

    大汉这次鉴评师之行,也收获颇丰,上至石界高层,包括和邵会长的合影,都被他轻易搞到手,下至老师、同学,他都混得很熟,为他下一步的玩石之旅铺平了道路。

    游完泰山后,此次鉴评师培训便告结束,和老师、同学互相告别后,九龙和小铁踏上归途。

    俩人在鹭岛互相道别,大汉很二期待九龙来鹭岛和他做伴,这样一起去淘宝,更有乐趣。

    九龙何尝不想早点来鹭岛,可是自己定的目标并没有如期完成,只能延后了。

    九龙回到家第一件事,便打电话询问徐建东厂长那边的雕件好了没有。

    徐厂长蛮客气地回话:“雕件就快好了,请6月19日过来取。”

    为什么要在这个日子过来,难道有什么讲究吗?

    九龙不解。

第二百一十七集 雕件完成() 
徐厂长笑笑:“到时候有个大型博览会,你可以过来看看。”

    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九龙追问,徐厂长只是笑笑,叫九龙到时候来就知道了。

    好吧,既然有这么好的机会,九龙自然不想错过。

    九龙自己上网了解了一下,果然有这方面的资料,这个博览会要开三天,从 6月18日开始,全称是第五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简称“艺博会”),冠以中国,名头挺大的。

    本届艺博会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产业合作发展”为主题,来自海峡两岸、港、澳地区和国外工艺品生产企业的26大类上万件工艺精品将盛装亮相。

    本届“艺博会”是由中央对台部门牵头,文艺界联合会、轻工业联合会、中华文化联谊会和闽省政府主办,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