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石道-第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陨石在大气层中燃烧磨蚀,形态多浑圆而无棱无角。

    “张高工,有没有简单的办法来判断是不是陨石。”

    九龙插了一句。

    “有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判断。”

    张高工耐心解释。

    熔坑。

    陨石表面都布有大小不一、深浅不等的凹坑,即熔蚀坑,不少陨石还具有浅而长条形气印,可能是低熔点矿物脱落留下的。

    熔壳。

    陨石在经过大气层时,极高的温度导致陨石表面熔融,产生了一层微米至毫米级别玻璃质层,这就是熔壳。

    当陨石在地表存在较长时间后,其熔壳易被风化而消失掉。

    比重。

    陨石因为含铁镍比重较大,铁陨石比重可达8,石陨石也因常含20铁镍,比一般岩石比重也大些。但是,存在极少量的石质陨石(如碳质球粒陨石等)因不含或金属含量极低,其密度与一般地球岩石相似。

    磁性。

    各种陨石因含有铁而具强度不等的磁性。

    经风化的陨石没有磁性,因而也就不算陨石了。

    条痕。

    陨石在无釉瓷板上摩擦一般没有条痕或仅有浅灰色条痕,而铁矿石的条痕则是黑色或棕红色,以此加以区别。

    以上这些就可以基本判断是不是陨石了。

    “陨石到底是怎么行成的呢?”

    九龙进一步追问。

    “这是一个小天体运动的演变过程。”

    张高工介绍道。

    通过对一些镶嵌砾石的陨石进行观察,使我们了解到小天体在太空中演变时的空间环境是有大量的小天体围绕着太阳运行,这些小天体的直径大到数十公里、数百公里,小到数十厘米、数厘米的尺度,甚至更小的就像鹅卵石、砂尘颗粒大小。

    小天体在运行过程中经常相互撞击,一般来说,尺度在十公分以上的小天体,都要遭到数千颗、数万颗砾石或砂尘颗粒的撞击。

    由于这些小天体是以宇宙速度在太空中运行的,远比枪弹、炮弹的行进速度大得多。

    因此,小天体之间相互撞击所产生的撞击力是很大的。

    在这种撞击力的作用下,会使小天体之间的撞击面上产生高温高压并使矿物岩石熔融变质而形成熔融体。

    。

第二百六十七集 陨石分类() 
这种熔融体的形状千姿百态。

    概括地说,遗留在小天体外表的变质熔融体就是小天体的熔壳、熔坑和熔槽。

    遗留在小天体内部的变质熔融体就是熔洞壁、熔带。

    通过对陨石的观察发现,每次撞击制造出来熔壳的厚度一般在一毫米至十毫米之间。

    当一颗小天体遭到成千上万颗砾石或砂尘颗粒撞击以后,所产生的大量的局部性的小熔融体,就会叠加起来而构成小天体的外壳。

    一般来说,撞击力越大,所产生的熔融体也就越大,建造出来的小天体的外壳也就越厚。

    通常我们在陨石上见到的小天体的外壳的厚度都在数毫米、数厘米以上。

    看一看新疆的大陨铁,那厚厚的外壳就是经历了成千上万颗砾石、砂尘颗粒撞击建造出来的。

    小天体之间相互撞击常常会改变其内部的构造和结构。

    例如,会把球粒构造向无球粒构造转变,当然,也可以把无球粒构造向球粒构造转变。

    小天体坠落地面即为陨石。

    当其经过地球大气层时,与空气产生强烈摩擦,在高压高温作用下,其外表常常会熔融变质,冷却以后,就会在陨石的表面生出一层厚度约为一毫米的熔壳。

    一般来说,同一颗陨石有两种熔壳,一种是在太空中小行星之间相互撞击产生的熔壳,另一种是进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熔壳。

    陨石在高空飞行时,表面温度达到几千度。

    在这样的高温下,陨石表面融化成了液体。

    后来由于低层比较浓密大气的阻挡,他的速度越来越慢,融化的表面冷却下来,形成一层薄壳叫“熔壳”。

    熔壳很薄,一般在1毫米左右,颜色是黑色或棕色的。

    在熔壳冷却的过程中,空气流动在陨石表面吹过的痕迹也保留下来,叫“气印”。

    气印的样子很像在面团上按出的手指印。

    熔壳和气印是陨石表面的主要特征。

    若是你看到的石头或铁块的表面有这样一层熔壳或气印,那你可以立刻断定,这是一块陨石。

    但是落下来的年代较长的一些陨石,由于长期的风吹、日晒和雨淋,熔壳脱落了,气印也就不易辨认出来了,但是那也不要紧,还有别的办法来辨认。

    石陨石的样子很像地球上的岩石,用手掂量一下,会觉得它比同体积的岩石重些。

    石陨石一般都含百分之几的铁,有磁性,用吸铁石试一试便会感觉到。

    另外,仔细看看石陨石的断面,会发现有不少的小的球粒。

    球粒一般有1毫米左右,也有大到2~毫米以上的。

    90%以上的石陨石都有这样的球粒,它们是陨石生成的时候产生的,是辨认石陨石的一个重要标记。

    铁陨石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镍。其中,铁占90%左右,镍的含量一般在4~8%之间,地球上的自然铁中镍的含量一般不会有这么多。

    在铁陨石上切割一个断面,磨光后,用5%的硝酸酒精侵蚀,光亮的端面会呈现出特殊的条纹,像花格子一样。

    这是因为铁陨石本身成分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含镍量多些,有的地方少些,含镍量多的部分,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酸腐蚀,而含镍量少的部分受酸腐蚀后,变得粗糙无光泽,这样就由这些亮的和暗的部分组成了花格子一样的条纹。除了极少数含镍量特多的陨石外,都会出现这些条纹。

    这是辨认铁陨石的一个主要方法。

    石铁陨石极少见,由石和铁组成,它含有大致相等的铁和硅酸盐矿!。

    在三类陨石中,石陨石最多,1976年月8日,在我国吉林地区降落的一场大规模的陨石雨,便是一次石质的球粒陨石雨。

    这次陨石雨散落的范围达四、五百平方公里,搜集到的陨石有一百多块,总重量在2600公斤以上。其中,最大的一号陨石重1770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搜索到的最重的一块石陨石。

    第二位的是美国诺顿石陨石,重1079公斤。

    铁陨石比石陨石要重的多,最重的一块在非洲纳米比亚,名字叫戈巴陨石,有60吨重。

    刚才提到的我国新疆的一块大陨铁叫“银骆驼”,重0吨,是世界的第三位。

    大多数流星体在进入大气层时都会瓦解,估计每年仍有500颗左右,小至弹珠大至篮球的陨石落在地面上;但是,通常每年只有5至10颗流星会被发现坠落,并被科学家得知和寻获。

    少数的陨石够大,可以创造出巨大的撞击坑;相对的,其它的陨石则因为不够大,坠地时都已经达到终端速度,最多只能创造出一个小坑洞。

    大陨石击中地面时的速度可能接近它们的第二宇宙速度,在超高速的撞击下会留下一个撞击坑。

    坑洞的类型取决于陨石的大小、组成、破碎的程度、和进入的撞击角度。

    这种碰撞的力量有可能造成广泛的破坏。

    在地球上最常见到的超高速撞击,是由最容易穿越大气层的铁陨石造成的。

    铁陨石造成的撞击坑例子如巴林杰陨石坑、奥德萨陨石坑、瓦巴坑和狼溪陨石坑,在这些陨石坑都发现相关联的铁陨石。

    相较之下,够大的石质流星体或像彗星这样的冰雪球或小行星,即使重量达到数百万公吨,在进入和通过大气层时,依然会被破坏而不会留下撞击坑。

    也有特例,会留下撞击坑,虽然这种现象很罕见,它会造成可以引起重视的振荡,著名的通古斯事件就是这种事件。

    非常大的石质流星体,数百米直径或者更大,质量达到千万公吨或更重,可以墬落到地球表面,并撞击出大撞击坑,震撼全球。

    这种撞击通常都伴随着巨大的能量,因此撞击体会完全被摧毁,而没有陨石能残留下来(第一个被发现与石陨石有关联的大陨石坑,是2006年五月提出报告的南非摩洛衮陨石坑)。

    流星体穿过大气层时的火球可以非常明亮,甚至足以媲美太阳的强度,然而大多数都比较黯淡,甚至是在白天而不会被注意到。

第二百六十八集 稀有陨石() 
有许多的颜色曾被报告过,包括黄色、绿色和红色。

    随着物件的碎裂,会有闪光和爆发。

    在陨石坠落时经常会听到主要碎裂事件引起的冲击波产生爆炸、碎裂或隆隆的声爆。

    在很大的范围内都可以听到这种声音,半径可以达到数百公里或更大;有时可以听到口哨声或嘶嘶声,在火球经过之后,经常会看见烟尘的尾巴在大气层内残留好几分钟。

    流星体在进入大气层的过程中会被加热,它的表面会融化和经历烧蚀的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它们可以被雕塑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在表面出现和留下被称为气印的浅层指纹状凹陷。

    如果流星体保持固定的方位,没有翻滚的前进一段时间,它可能会形成一个锥形的鼻锥或是热遮罩的形状。

    当它减速,最终会使融化的表面层凝固成薄薄的熔壳。

    在大多数的陨石,这一层是黑色的(在一些无粒陨石,熔壳可能是非常明亮的色彩)。在石陨石,热影响区顶多只有几毫米深;在铁陨石,是较好的热导体在表面下1厘米(0。9英寸)的金属结构可能会受到高温的影响,但报告不尽相同。

    一些陨石据报说在落地后有被烧得滚烫的触感,而其他的则是冷到足以让水冻结成霜。

    来自许多坠落陨石,像是bjurbole、塔吉什湖陨石、和buzzard oulee,被发现落在冰冷的湖或海内,或许它们在坠落时并不是热的。

    流星体在大气层中碎裂,有可能形成陨石雨,落下的陨石从几颗到几千颗都有可能。

    这些陨石雨坠落的区域被称为散布区,通常是椭圆的形状,长轴的方向与流星飞行的方向平行。

    在大多数况下,在陨石雨中最大的陨石会坠落在散布区最远的距离。

    自现代有记录以来陨石也有很小的几率砸中人畜,但鲜有人类伤亡。

    “收藏什么陨石最好?”

    九龙最感兴趣的就是这个了,当然他不好意思说出什么陨石最值钱,怕引起张高工的反感。

    “国际上较贵的陨石是月球和火星的陨石,约6000美元,即0000元人民币每克,便宜的沙漠陨石,风化程度较高,也就1元人民币每克,如果掉落时有很多目击者,价格在40元至50元每克。”

    张高工倒是看出了九龙的心思,直接回答什么最值钱了。

    “月球陨石和火星陨石怎么确定?天空中掉下这么多的陨石,会不会很难判别?”

    即使这两种陨石值钱,可无法判断,也是一场空,九龙才有此一问。

    “月球陨石可分为火山岩和沉积岩两大类,月球玄武岩是构成月球的主要岩石之一,颜色为黑色,白色,暗紫色,紫红色,绿色,墨绿色(俗称黑宝绿),灰绿色,黄色,棕黄色,混合色等。

    “成斑状结构和杏仁构造并存在黑云母。

    “月球陨石中常见的硫化物有陨硫铁、黄铁矿、黄铜矿、方黄铜矿,硫镍铁矿和尚不清楚的矿物。

    “属火山岩的月球陨石表面呈现的透明状熔壳,是月岩中的透明物质经高温熔融后形成的。

    “其它熔融现象如:熔壳,熔流纹,熔流线,槽沟,熔蚀坑,和定向坠落形成的棱角都十分明显。

    “月球陨石的透明状熔壳特征,是判断月球陨石标志。

    “因坠落地球时间太久,遭严重风蚀的月球火成岩陨石,失去透明状熔壳的可能性会大增,通常这种现象不会影响对月球陨石的最终确认。

    “月球陨石中常见成粒状,块状的聚片双晶集合体斜长岩及微斑熔融角砾岩。

    “颜色为无色、白色、暗灰色、肉红色、粉红色、黄色、浅黄色,绿色,显示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

    “板状或扁柱状的单晶常为白色,板状单晶内可见针状橄榄石存在。

    “月球陨石中具有角砾斜长岩的特征,是确认月球陨石的重要科学依据。

    “火星陨落的陨石人们把他叫‘火星陨石’,火星陨石也是一种非常少见的陨石物种,比较知名的有‘84001’含有机物的火星陨石,和一种叫‘准晶体’的橄榄石陨石,和含氧铁硅水分子杂化的橄榄石斑晶‘伊丁石火星陨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