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名人在都市-第1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赵祯的兴奋劲儿还没有持续多久,就逐渐凉了下来,“如果直接拿过去的话,可没有历史的陈旧感。”

    赵祯这话的意思是:会被一眼就看出来是新品,说不定因为是新品而会被当成是赝品。那到时候价格可就降下去了。

    “不会的。你放心吧。”诸葛亮拿出穿越结界的图纸对赵祯说道,“这个穿越结界,有自动做旧的功能。比起人工做旧,这玩意可真的是让古董跨越一千年的历史。而且他还是自动识别的,我们人钻进去,自然是不会按照文物处理的。要不然出去就是一堆骨头架子了。只有文物在穿越的时候,会被自动做旧。这种文物穿越模式,其实是可以调节的。你可以调节成工具穿越模式,货币穿越模式等等。如果有后两种模式,陶瓷器和古代钱币就不会被做旧。只不过这种需要人工调节的时候,只适用于目标事物有两种属性的基础之上。”

    赵祯大叫一声:“这真是好宝贝啊!”

    于是马超刚刚弄来的十几辆卡车上,被迅速的塞满了各色各样的陶瓷器、铜器、还有各式各样的古代钱币。为了保证这次不会亏本,赵祯还特意把收藏了很多年的汉唐文物也给塞了进去。如果相隔一千年的文物不被接受,那么一千多年的总可以了吧。

    实际情况远比赵祯想象的要乐观很多。一枚还算精美的宋代古钱币,在锦绣国的市场价大概是二十到五十元。当然极个别稀有的钱币,比如叠篆书写的钱币,那就不知道能购买上多少价钱了。

    在北宋,大名鼎鼎的景德镇瓷窑还是普通的民营小作坊,但是磁州、定州都有很不错的瓷器出品。赵祯已经下达圣旨,命令多制造一些精美的瓷器。

    本来,赵祯是想着用数量优势挤占市场的,不过诸葛亮提到了那个让人抓狂的边际效应。如果供应量不断提高的话,每个单位的投入所带来的收益就会下降。

    这种效应实际上并不难理解。对于一群饿汉子来说,见到肉包子自然会疯抢。但是供应量上去之后,他们都已经吃饱了,谁还会去疯抢。原本被疯抢的时候,肉包子还能卖出个好价钱,现在消费者都吃饱了,那也就只能降价促销了。

    所以,走数量优势反而不容易利润最大化,但是如果走上质量道路,说不定还可以细水长流。

    文物被运到二十一世纪之后,为了不引起太多不必要的关注,主要是不想让合作方黑衣社知道,所有的处理渠道,都是由星猫集团进行处理的。虽然诸葛亮也知道,黑衣社的耳目肯定已经渗透到了星猫集团。但只要两家还没有彻底翻脸,这点私底下高的小动作,其实也算是无伤大雅的事情。

    本来赵祯还准备把这些古董找个拍卖行拍卖了,看看能买到多少钱。但是诸葛亮觉得,最好还是别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再说了,去拍卖行光是坚定手续就得单个很长时间,严重影响资金回笼的速度,还不如找一些收藏爱好者私底下把这些东西处理了。

    于是,他们找到了季兴林教授,问问他有没有鼓捣这一行的朋友。

    作为一名国学大师,这方面的朋友当然不会少了,于是他们很快就联系到了十几位收藏家。并把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古董的照片,给他们发了过去。

    很快,他们的照片收到了回应,只不过没有报价的,他们都希望亲眼见见这一批古董。诸葛亮当然不会让他们见到十几卡车的东西,所以就挑选了二十几件,并邀请他们来参观鉴赏。至于其他的,尤其是那些古代钱币,很快就被刚刚成立的星猫物流公司悄悄地运往各地的文物市场出售了。

    诸葛亮趁着钱还没有回流的这段时间,向那些收藏爱好者们请假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还借阅了很多本这方面的专著。由于电磁术的帮助,诸葛亮早就拥有了过目不忘的能力,很快他就知道,宋代的哪些古董是比较被现代人认可的。

    几位收藏家只花了一天的功夫,就各自圈定了自己最喜欢的宝贝,很爽快地交了钱之后,就拿着那些东西离开了名人大学。诸葛亮则在一天之内,进账一亿多元。

    按照赵祯的意思,这笔钱应该被用在教育方面,其实主要是造纸和印刷等方面。可是现在的印刷机器和造纸机器,都需要电来供给能量。如果仅仅依靠人力的话,那恐怕还是转轮排字架或者凹版印刷比较省事儿。

    但是赵祯是肯定不会满足的。那两样东西都可以在重生者之中找到发明人,用起来跟本就不用花钱。所以这笔钱,应该尽快的给换成水利发电机组才对。

    这下子可把诸葛亮给难住了,哪里去找这些发电机组?

    “名人集团。”沈宇在听到这个问题之后,果断的回到说,“你就告诉刘恒启他们,说我们的穿越基地到现在还没有供电设备。我记得,名人集团旗下,正好有个生产水利发电机组的。顺便你就把火力的,风力的如果可以的话,地热能和核能的也不要放过。”

    诸葛亮大笑一声,和着这事儿根本就不用花钱。给他们几个没有经过做旧的古董,就说是从宋朝带过来的,让他们自己搞个拍卖,帮着投石问路去吧。

第二六四章 人民-币的宋代购买力() 
诸葛亮来到这家快倒闭的国有企业的之后,很快就搞定了一批发电机的生产项目。于是他就有了时间,问一下什么样的产业才是一个落后一千年的国家最需要的。

    “这还用问,当然是农业了。”集团的负责人吴经理这样回答他的疑问,“总得先吃饱了,才能干活。”

    “那灌溉、收割、播种什么的,是不是用现代的机械呢?我们这里能做吗?”

    “集团肯定有几家企业能做,不过我觉得,他们最好先是从锅驼机开始。”

    锅驼机,一种已经淘汰了的,搭配蒸汽机进行使用的动力机械,和水泵相连,就可以抽水,当然播种和收割也可以用它来提供动力。只不过后来小型柴油机出现之后,他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吴经理的意思,是希望宋朝能够先从简单低级的技术开始掌握。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逻辑,就是宋朝在锦绣国的指引之下,迅速走完花了一千年才走完的科技发展之路。但是这样的进程,时间实在是太缓慢了。诸葛亮可等不了。

    “如果我们把生产线挪到宋朝去,用那里的廉价劳动力和矿石进行生产,然后再运回来销售,成本上我们应该有优势吧。”

    吴经理沉吟了片刻。他知道诸葛亮的意思,是希望宋朝能够直接掌握高阶的科学技术生产力。但是这样的做法,对于宋朝来说,有些揠苗助长,对于锦绣国来说,宋朝的生产力水平如果和锦绣国离得太近,那么锦绣国的资本输出就会遇到障碍。整个过程当中,唯一获利的就是诸葛亮智慧的这家刚刚成立的名人集团。

    “真不愧是商人,真不愧能用上诸葛武侯的名字。”吴经理在心里这么感叹着。他当然不知道诸葛亮可不光只是用了一个名字而已。

    “那样做,可能对国家不太有利。”吴经理作为一家国企的老板,虽然在政企分开之后,也已经是自负盈亏的企业,但心中的国家情怀,一直以来并没有减少多少。

    “名人集团,也有一半的收入要归于国库。”

    吴经理叹了口气,既然对国家还有些好处,他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现在名人集团旗下的国有企业的经营权,已经在诸葛亮的手里。虽然他们因为种种原因,面临倒闭的风险,但是,大多数工业企业的历史底蕴还在那里,甚至研发能力也还在。

    “关键还是原材料的问题,总不能生产线过去了,矿石什么的原材料,还得从这边进口吧。”

    “那就先从冶铁开始。给宋朝的军队打造成冷兵器时代的无敌存在。”

    吴经理看看诸葛亮,发现他没有用**武装宋朝军队的想法,也就不再担心锦绣国的国防安全问题,其实他就是担心,也没什么用。

    于是在吴经理的安排之下,诸葛亮很快找到了一家国有炼铁厂的经理。这家企业现在也已经是名人集团的公司,只是因为经常活动的区域,铁矿石已经基本被采空,原材料价格上涨之后引发了资金链崩溃,才面临着倒闭的风险。但是,听说有另一个不输给锦绣国的国家还没有开始开采铁矿,他们登时就乐翻了天,现在已经去召集队伍,准备整体穿越过去。

    搞定了这些事情之后,诸葛亮又去附近的农业市场,购进了大批量的种子,基本上都是什么辣椒、胡萝卜、西红柿、茄子,还有一些已经发芽的土豆和地瓜。这些都将改进大宋的农业环境。

    虽然没有弄来印刷设备和造纸设备,但是赵祯对重新回到宋朝的诸葛亮带来的东西,还是非常满意,只不过现在,可不是什么适宜播种的时节。

    “你怎么不弄些抗寒抗倒伏的小麦品种,秋分就要到了,总得开始种麦子了吧。”

    诸葛亮“哎呀”一声惨叫,真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后代经过杂交的小麦品种,产量可比现在北方的小麦品种强多了。于是,诸葛亮赶紧卸了货之后,又带着车队重新杀回了二十一世纪的农贸市场。

    比起忙碌的诸葛亮,黄小花的生活就要惬意的多。拎着照相机和赵宗实兄弟几个,把全汴京城的**妓馆都逛了个遍。还动不动就掏出相机来,让美貌的妓-女和自己合影。教坊司里唱曲的姐儿们,平时就是消息最为灵通的一部分人。她们早就听说,有个来自万里之外的国家,来到东京城朝贡。还带来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听说皇帝就是看上了他们带来的那个什么卡车,才特许皇亲国戚来接待这帮蛮夷。又见到黄小花手里的这玩意儿新鲜,主动凑上来的不在少数。

    但是黄晓华可不敢在地方多待,他身上可没有铜钱付账。加上这些**只是为着自己转悠,根本就不在乎同来的几位宗室,黄小花就知道赵宗实等几个人,早就已经呆不下去了。他们这么一走的话,这一桌有一桌的宴席,可该由谁结算啊。

    他身上可只有父亲在工地上刨出来的十几枚铜钱,而且大多都是明清两朝的,在这边还不一定会被承认。男导演陶直接掏出人民币吗?开什么玩笑,穿越小说流行是了十几年,他黄小花也跟着看了十几年,虽说不可能一本不剩的全歼,但也没有多少漏网之鱼,但他却是不曾见过有谁能够在大宋花出去人民币的。

    黄小花咬了咬牙,趁着赵宗实等人还没有离开这里,掏出一张百元大钞,递给这里的老-鸨子,问道:“此乃我锦绣国钱币,你且看看,在这里可以值多少钱。”

    纸币,对于大宋居民,尤其是东京汴梁城里的居民来说,并不是一件陌生的事物。那些个贩卖蜀锦的商贾,平时就是拿着交子走在路上的。到了京城之后,他们有专门的汇兑机构处理纸币换铜钱的业务。

    那老-脖子刚刚接过百元大钞,就被一群莺莺燕燕给围了起来,大家你蒸我夺的抢着要看这个什么锦绣国带来的钱币。

    “呦,这比那个什么交子,可是精美多了。”一个姿色绝佳的上厅行首说道,“怎么看也得值个几十贯吧。”

    黄小花一听,当下欣喜若狂。一百块钱还不知道能购买上两袋子面不。但到了宋朝,竟然大幅度升值了。要知道,曹彬灭掉南唐,赏赐也只不过才两百贯。虽然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通货膨胀,但是,几十贯也能够在繁华的东京成立弄上一个几进的小院子了。

    但事情还没有结束,刚刚最先拿到纸币的老-鸨子在听到这番话之后,狠狠瞪了那名行首一眼,叱骂道:“从小教你琴棋书画,到头来连个字都不认识,没看到吗,这里写着呢。”

    那名行首赶紧凑上前去看,发现那上面是横着写有三个字。

    “圆”,“佰”,“壹”。行首一个一个字的念了出来,但是却没理解这是什么意思。

    老-鸨子也想不明白,只好把疑问的目光投向黄小花。

    黄小花只好解释道:“那是从左往右念的。”

    行首和老-鸨子又重现看了一遍,终于把“壹佰元”给念了出来。但是,壹佰元是多少钱啊。她们只好又把疑问的目光投了过去。

    黄小花身上的汗哗哗的流了下来。他的本意就是想知道这张一百块的纸币能买到什么。若是让他自己来说,那他刚才做的事情不就相当于什么都没做吗?

    所以黄小花给出的结论是:“你们看应该值多少钱。”

    妓-女们闻言,开始小声议论起来。另外一个行首说道:“我看就算是仅仅当做画来买,也能值上一百贯。瞧这画的,这人我虽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