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名人在都市-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沈宇答道,“不过才刚刚知道不久。”

    诸葛亮和霍去病相视一眼,惊讶的不知该说什么。难道主公刚才动用了读心术吗?

    可是诸葛亮并没有那种被舒婷贝摸到额头时候的感觉。

    沈宇知道诸葛亮的疑问,便把刚刚放下的书丢给了诸葛亮,然后说道:“看看吧。萧岩寿在学习伊稚斜单于。”

    “果然是他。”

    霍去病对这个名字当然不会陌生,当年的嫖姚校尉千里挺进,像一把弯刀一样,用匈奴人最擅长的轻骑兵战术,将匈奴人的老窝给端了。他怎么会忘记,那个老窝是属于谁的。

    “先前我还以为,有可能是自己想多了呢。”

    听到霍去病这么说,沈宇就知道他们两个的来意了。至少他知道霍去病的死因,就和散播瘟疫有关。

    关关于霍去病的死因,现在有很多争议,有些犬儒认为,他是死于卫氏的阴谋,但也有人根据他弟弟霍光的说法,相信他是病死的,并把他和战争期间匈奴人散播瘟疫的事情联系到一起。

    我们一般相信,霍光在卫氏被刘彻整垮之后,是不需要隐瞒他哥哥的死因的。所以他说的病死,基本真实可信。

    “那么,我们就开始破出他的咒语吧。”

第三二七章 萧岩寿的诅咒-下() 
瘟疫这种东西,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群病的统称。

    之所以有了瘟疫这个名字,完全是书呆子们“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结果。正是因为这种略知一二,不去深刻探究的作为,让中国文明错过了现代科学的第一缕曙光,随后就有了我们的百年耻辱。

    撇开这个不说,瘟疫只不过是恶性传染病的统称而已。如果张仲景华佗们看到了**,那也一定会叫他瘟疫。同样的,天花、鼠疫,那只禽流感,都可以称之为瘟疫。古代对于这类传染病的认知,是盲目的,而且正是因为这种盲目所造成的恐惧,将瘟疫的威力无限的夸大了,以至于现代人类接触到瘟疫这个词的时候,还以为是多么可怕的妖魔鬼怪呢。

    能够成功抗击**的现代医学体系,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已经有了崭新的应付恶性传染病的方法。这些方法,哪怕只是中医的方法,也已经超越了十一世纪人类的认知,毕竟中医治疗的鼎盛时期,乃是明清时期。连三七都不知道是啥玩意儿的宋朝人,岂能理解后世的中医,以及压根就不是一套文明体系之下的西医。

    对付瘟疫的手段,其实跟对付噪音差不多。首先就是从源头入手,其次就是切断传播途径,然后就是为个体采取足够的防护手段。

    在这三方面,沈宇要做的事情非常多。不幸的是,依靠十一世纪的生产力,恐怕很难满足他的需要。那样的话,就只能大规模采买了。

    好在星猫集团最不缺的就是钱。而且名人集团旗下,还有很多家国企和卫生防疫事业息息相关。想要从里面找出合适的生产项目,然后短时间内投入资金进行超负荷生产,其实也不难。毕竟疫情这东西,就是一阵一阵的。负责生产的工人,早就有了临时加班的心理准备。

    当年的嫖姚校尉,如今钻建大卡车的驾驶室里,也依旧轻捷矫健。两声喇叭响之后,霍去病和马超就带领着车队,奔赴各家医疗企业的制造工厂,不光是药品还是器械,如今都被列在了一张长长的名单之上,攥在了两人的手中。

    “还多亏让他们学会了开车,要不然的话,连跑腿的工具都没有。”

    “这说明还是我们名人大学的教育比较靠谱,其它那个什么义务教育怎么会把开车当成什么重要课程。”

    沈宇和诸葛亮一人一句,有说有笑的送走了庞大的车队离开。现在的他们已经回到了二十一世纪的锦绣国,并且将萧岩寿的诅咒内容告诉了零号首长,零号首长显然看到了赚取外快的好办法,当即给他开出了一大张纸的药厂名单。沈宇只是扫了一眼,就发现那上面都是国有企业。想来,这次战争给锦绣国造成的财政压力还真不是一般多大。

    不过沈宇也没有别的办法,这些医药企业本来就应该算是国家经济的命脉之一。不掌握在国家手里,任何人都不会放心。

    所以这次霍去病和马超的目的地就是那些医药企业。隔离服、口罩和84消毒液是这次才买计划的主要产品。

    当然,仍然在十一世纪执行作战计划的锦绣国某防化团被推迟了回家的时间。他们的装备可谓是当今世上最先进的,自然已经开始了消毒等作业。本来这场战争再怎么像演习,也不会犹若少让他们登场的额可能,但是没有想到的是,临走之前,他们的任务来了。

    而且来的还很有传统特色。

    于是,烧埋尸体——不管是人类的还是牲畜的——就成了他们在这次战争当中处理的第一个任务,而且恐怕也是最后一个任务。

    好在这个任务并没有什么难度。最大的失落也只不过是晚几个星期回家而已。听说他们可以额外拿到星猫集团全套的数码装备之后,大多数人还是觉得,多干几个星期也无所谓。

    毕竟对于一群配枪的清洁工来说,这就和平时的训练没有什么区别。

    自从马超和霍去病带着人把成批的隔离服运了回来之后,防化团的劳动强度也下降了不少。他们转而给那些刚刚招募而来的民夫做起了指导工作。

    有的民夫就是为了几口粮食来干活的,虽然很拼命,但是嘴巴子上罩了个东西让他们感觉颇不自在,有的人甚至干脆扯了下来。像这样的一般都会被防化团的士兵们直接禁止。

    大宋的军队在听说战区被辽国的顽固势力散播了瘟疫之后,马不停蹄的跑回了老家。几个带兵的将领更是直接上书要求皇帝封锁两国边界,严防瘟疫从辽国蔓延到大宋境内。

    皇帝赵祯气得七窍生烟,把擅自带兵回朝的几个将官都给撵到了琼崖国去钓鱼。

    士兵们是不能轻易处理的。说起来那应该是法不责众。其实应该算是没有自主行为能力。他们毕竟得听上级的指示。

    萧岩寿的诅咒,虽然一度弄的沈宇寝食不安,但是自从知道了内容之后,沈宇也好,诸葛亮也罢,基本上都可以踏踏实实的睡觉了。

    其实按照萧岩寿的智慧,他是完全可以弄出更强大的诅咒来的。可惜他相信了那些所谓的学问,从此也走上了可怜的“不求甚解”之路。

    他甚至直接从历史书上得到启发,说明他的头脑里还是保留着“法古”的思想。以为古代用的法子,都是威力最大的东西。

    只可惜,生产力这种东西毕竟不是酒精,不会因为时间的增长而发酵变得更加芬芳。你不玩命,他就玩你。于是乎这些不求甚解的书呆子们,就被他给玩了。

    萧岩寿在临死的时候,一定是很相信他诅咒的威力的,就如同义和团的某些团员们是真的相信仙姑巨大的法力的。所以他才那么有底气的威胁沈宇。而沈宇正是因为他的这个底气而变得寝食不安。

    一旦知道了萧岩寿真正凭恃的是儒家的那一套,沈宇也就不觉得哪还有什么可怕的了。

    但事实上,萧岩寿这类人还有很多。与其说他买走的那些牛羊所散播的瘟疫是他的诅咒,还不如说,天底下和他一样受到所谓儒家熏陶的人,才是他留给沈宇等人最大的诅咒。

第三二八章 胡孔明的野外生存-上() 
萧岩寿的诅咒在84消毒液等现代医药产物的逼迫之下,逐渐失去了原来的魔力。很快,占领区的秩序就被稳定了下来。

    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重建辽国境内的所有行政机构,尽快搭建出一个国家的政治雏形来。如果是换了其他证券来做这些事情,可能就要忙活上几年十几年了,但是沈宇等人早就为此做足了准备。其中最显著的一招就是,那些在名人大学中的重生者们。

    丢下课本之后,项羽还是那个所向无敌的项羽。即便和史阿的比试的约定时间已经拖延了好久,让他严重缺乏展示自己实力的平台。但是她不自己找上门去,也不会有知**笑话他的本事。

    想来那些之乎者也的一代名相们,丢下课本之后,也能把即将成立的大越国的各个县乡治理的井井有条。毕竟他们上辈子做的事情就是这样的。如此也算得上是重操旧业了。

    另外一个就是名人大学的其他学生了。他们的就业问题,以后就可以落实在大越国了。虽然生活条件可能查了一些,恐怕到时候比起锦绣国的乡村来说还要差一些,但是至少这里没有房债、没有污染。而青年们的主要消遣工具,互联网,很快就会在这里安家落户了。

    当然,前提条件是要解决供电问题。但至少这也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基本保证他们的生活质量不下降到一个惨不忍睹的水平。

    有了这两方面的保证,新鲜的人才血液还是可以源源不断的补充到大越国去的,撑过这一段时间之后,越国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就可以慢慢的发展起来,承担起自我培养的重任来。

    当然了,已经在二十一世纪各国打出自己一番天地的各方面人才,如果他们愿意来到大越国发展,并且愿意遵守这里的相关法律,那自然是在再迎不过了。

    总之,这个看起来艰难的任务,对于目前的星猫集团势力来说,并不算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而现在的两项当务之急则是,准备即将开始的开国大典,以及开启发电项目。

    当然,在这两个由于发展而迫切需要进行的项目之外,还有两件事情也是非常重要的。

    那就是项羽与史阿的对决,不过三国那边迟迟没有传过来史阿准备就绪的消息,原定的一个月时间,早就已经过去了。也不知道那个史阿究竟跑到哪里去了。

    另外一件事情,则是追捕赵宗实等余孽的事情。原先被派过去的黄巢和程咬金,私盐倒是卖得不错,也从中收获了不少的资金,但是迄今为止,正事儿却是一点都没干。

    “这大海里捞针,那是这么容易就找到的呀。”

    觉察到沈宇对黄巢等人的不满,诸葛亮笑呵呵的上去对他说道。

    沈宇却是压根就没有听劝的意思,“要不是最近各种事情忙得我焦头烂额,我一定把那几个混球找回来好好训斥一顿。办的什么事儿啊。一群外来户在当地应该很扎眼吧,我就不信他们能一瞬之间就融入到当地的社会中去。这么扎眼的一群人竟然没有打听到,我看他们是压根就没有去找吧。光想着挣钱了。”

    诸葛亮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所以他的计划根本就不是专门用来对付赵宗实的。

    将来的大越国,一定是一个统治所有朝代国家的庞大帝国,战国时期的地球也必将成为他的一部分。那样一来,黄巢等人的私盐贩卖行为就只不过是探路石,只是为了以后建立一个基地,并逐渐将触手伸向各地的准备。

    寻找并捉拿赵宗实,只是这个庞大计划中的一小部分而已,甚至可以说是顺道去完成的任务。等到以后发成到一个庞大势力之后,赵宗实难道还能跑的了?再说了,赵宗实一伙人可是一群不甘寂寞的主儿,为了复仇,他们一定会不择手段的发展自己的势力。只要弄出一点动静来,那不就好找了吗?

    “我看这件事儿,还是得专门找一个人去盯着。”沈宇依旧不放心地说到。

    “可是我们正是用人之际,哪里有闲人派出去?”

    “找个上辈子没有从政经验的,喜欢在山野之间隐居的派过去。你不是还盘算着在战国时代建立一个基地吗?就派他去,一个隐士,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恰恰是最值得尊敬的人。即便弄出什么奇怪的东西来,那也是不必担心的。”

    “我明白了。”

    诸葛亮点点头,立刻从自己的资料夹里翻出一大堆人事资料来,想要找到一个隐士的话,说容易也不容易。有些人虽然名义上是隐士,但实际上他是希望用隐士的名头来招蜂引蝶。一般这样的隐士名气比较大。而真正的隐士名气小,却是不会进入沈宇的大名单出现在名人大学里的。

    所以说,名人大学之中哪里有什么隐士。就算是他诸葛亮自己,不还是被人三顾茅庐给清了出来吗?

    这样一来,一大堆人就被刷了下去。剩下的人当中,只剩下喜欢跟着感觉走的陶渊明,还有就是诸葛亮比较熟悉的胡昭了。

    胡昭这人丢在山沟里他也乐呵,混在官场里他也乐呵。他和陶渊明是不太一样的,这人适应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更关键的一点就是,胡昭的个人生存能力也是比较强的。比起动不动就“草盛豆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