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名人在都市-第3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可不会想其他的那些大臣们,会想方设法的阻止传教的事情在华夏大地上产生,毕竟,比起外来的天主教,这个大同教的教义,更加地贴近华夏的现实和学术氛围。

    光看名字就知道,这绝对是一个基于中国传统理念的宗教,只不过自古以来,都没有人能够把这些东西系统地总结成为一个宗教。

    儒教的基础,只不过是对孔子一些闲言碎语的总结和陈述,并没有系统地形成完整的宗教体系,所以从客观的构成来讲,儒家更多的像是一个学派,而不能算是一个宗教。

    但是这个大同教,就迥然不同。徐光启先前就做过一些了解,他知道,这个新的宗教?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儒家的。

    也就是说,他对本地的兼容性,是其他任何外来宗教都无法比拟的。

    而且他的教育当中,对于外来工要有一定的排斥性,但也有一定的包容性。他系统地揭露了一些宗教的弊端,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他提醒他的信众们,这些宗教不但存在着很多的欺骗行为,更对异教徒们非常的残酷。同时,他要求他的信众们,对待那些异教徒,要警惕和宽容并存。

    警惕和宽容并存,或许没有人注意到他们的这种说法,但是徐光启了解,这就是他当初接触天主教吃的心态,也就是普罗大众,接触到一些陌生人的心态,警惕,和宽容,是小农经济的主体构成民族所特有的心态。警惕是因为要防范别人侵夺自己那些微不足道的财产,而宽容,这是小农经济的从业者们,特有的朴素心态所导致的。

    光凭这一点,徐光启就知道,新的大同教已经抓住了信众的心理,那么他在这片大地上的传播,很有可能是无从阻挡的。

    既然如此,索性就不用阻挡,毕竟每一家宗教,都有一定的科学之处,况且是这个特别照顾本土文化的宗教。

    于是,就在众人还想着怎样阻止太祖陛下的时候,徐光启缓缓地走上前来,恭敬地拱手一礼,铿锵有力地说道:“微臣徐光启,支持太祖陛下的决定,并将放弃天主教,转投到对大同教的信仰当中来。”(。。)

第五二三章 花和尚朱元璋(七)() 
“什么?!”听到徐光启的话之后,在场的大多数人都惊讶不已,就连孙承宗读错的把惊异的眼光投向了他。

    自从崇祯皇帝从21世纪回到大明朝之后,整个帝国的政治格局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原本的历史上,和士大夫关系密切的崇祯皇帝,登基之后,立刻启用了大量的东林党人士。结果在他们的怂恿之下,免除了帝国境内的很多商税,结果导致帝国的经济危机更加严重。

    然而,自从和原本的历史脱轨之后,大明帝国的历史进程,就进入了一个注重商业化的时代。

    从21世纪回来的崇祯皇帝,不但没有免除商税,反而想尽各种办法,准备将帝国建立的财权握到自己手中。江南的税赋目前已经在悄然增加,这已经引起了很多士大夫的不满。但是崇祯皇帝自然有它的妙法,目前,他正在大张旗鼓地准备免除帝国境内的所有农业税。听到这个消息的所有农民,由于经济压力得以解脱,立刻更加忠心地拥戴崇祯皇帝,这让他皇帝的位置,一时半刻之间难以被动摇。

    各种各样的新政策,借助黄金与日俱增的威望,纷纷出台。然而,江南的士大夫们,开始越发地对皇帝不满起来,有很多人都是选择了辞职,以表示对朝廷现行政策的抗议。

    好在,大明帝国的恩泽已经沐浴了这些士大夫们足足300年,一时半刻之间,这小小的垂直落潮,还不足以影响到朝廷的正常运转,有很多赋闲在家的官员,更是趁机得到了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要知道,东林党人士已经把持朝廷很久,在职的官员不一定都是有能力的。而赋闲在家的官员,更不一定是没有能力的。

    这样以来,朝廷很快获得了一批新鲜血液。天启朝的礼部尚书徐光启,也是这其中之一。

    朱元璋看着平板电脑里的徐光启,对于他的表态显然是十分满意的。然而他也知道,这个帝国目前的掌舵人并不是他自己,而是他四儿子的后人。在某种程度上,让他略微有些不高兴,因为他已经知道,当年的燕王朱棣。在他去世之后不久,就举兵造反,成功窃取了皇位。

    除了这些以外,他也不能太过明显的表露自己的身份,毕竟大明帝国的境内,还有另一个友邦存在。如果让他们当中的普通人知道皇帝们的特殊异能,那么带给整个帝国的,将是巨大的发展阻碍。

    不过朱元璋也深刻的明白,贪多嚼不烂的道理。既然徐光启已经表露出支持的意思,那这就是最好的收获了。

    不过负责此次谈判的,并不是徐光启,而是他身边的孙承宗。这个老头的意思。很有可能直接影响皇帝的判断。

    毕竟,对于这位天启皇帝的老师来说,他在朝廷中的影响力自然是无人可以比拟的。再加上,从21世纪回来的崇祯皇帝。已经了解到了明末的整个历史进程,他知道孙承宗的忠义,在很多事情上。都是非常依靠他的。

    在谈判现场的王安石,也了解这个情况。不过他个人并不是很担心,因为他知道,孙承东出现在这里的重要目的,就是感受一下,目前还是友邦的帝国,会不会给大明帝国太多的麻烦。

    但是目前来看,一直和颜悦色的王安石,自然不会带来什么敌意,对于目前也成为传教士的朱元璋,他也不是很担心。

    从军事的角度上来讲,如果友邦要扶持朱元璋,夺得大明的天下,恐怕就会遭到天下人的疑惑,毕竟很多人不会相信,朱元璋会重新出现在明末这个年代。

    所以说,在友邦还没有把天启皇帝弄出来之前,双方的关系不会恶化到特别严重的地步,而对方显然也对这一点非常清楚,所以出来的才是朱元璋,那么这就是一个明显的试图缓和关系的信号。

    既然这样,合作必然是双方共同的选择,而对宗教这方面非常了解的徐光启,此刻已经表态,支持大同教在大明帝国境内的传播,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毕竟他也已经听说,目前主要在山东一带发展的大同教,靠着教授给普通的农民很多生产的技术,已经很快取得了基层群众的信任。

    所以,孙承宗几乎在第一时间表态。

    “我认为这场谈判现在可以结束了,大明帝国将会允许大同教在这里的传播。不过,传教士必须遵守帝国境内的法律。”

    “这是当然。”王安石压根儿就没有想到,问题会在这么快的时间里得到解决。

    他原本准备了很多的大道理,包括大同教的很多好处,如何能够让普通的黎民百姓更好地生存下去,如何能够沾上也会重新创造更多的财税来源。然而走到这一步,他什么都不用说了。

    朱元璋也没有想到,自己毫无体系的电话竟然能起到这么好的效果,没想到他刚说了几句话,就有人跳出来表示支持他。而且这个人,显然是现在这个大明朝廷内部,对宗教非常了解的专业人士。

    “既然这样,我和姚广孝马上返回京城。不过你们需要注意,我们的身份,必须绝对保密。我们可不想让普通的老百姓,把我们当成诈尸的人。”

    众人面面相觑,没想到要我笑竟然也被复活了。不过,这些人也属于高级机密,现在需要担心的,是那些晚上有说梦话习惯的大臣,千万可不能说漏了嘴。

    听到朱元璋的话,大多数在场的明朝官员,都很荣幸自己即将要见到活生生的太祖皇帝,但是王安石对于他的决定,却有些不太理解。

    “怎么?你们不准备继续在青藏高原上传播大同教了吗?”

    “一说起这个,我就一肚子的气。”朱元璋有些愤愤不平地说道,“也不知道是我们哪个地方出了疏漏,今儿有人在这么快的时间里就得到了我们的消息,还清楚的了解到了我们的目的。根据最新的军事情报,他们已经集结了一支数万人的军队,正准备向我们发动攻击。我和姚广孝可不是他们的对手,正好,美国已经下达了让我们回去的命令。这里的事情,就交给薛仁贵好了。反正他对这个地方熟的很,必里卫,你知道的。”

    “啊!”王安石惊讶的轻呼出声,必里卫,虽然在行政区划上,并不能完全的和那个地方重合,但是,想去那个地方,或许薛仁贵会有些……复杂的心情。

    大非川,不知道这次,会不会再次让薛大将军饮恨而归?(。。)

第五二四章 赛仁贵,哦不,正版薛仁贵() 
第五二四章 赛仁贵,哦不,正版薛仁贵

    对于薛仁贵来说,已经开始准备离开的姚广孝和朱元璋,意味着他们的这个行动计划,第一阶段已经以失败而告终,那么剩下来的,就是需要他来解决的就是问题了。●⌒頂點小說,

    “真是没想到,徐光启那个家伙,竟然会主动放弃了对天主教的信仰。她可是名模这些官僚当中,最著名的天主教徒了。”

    “是啊,不过,上头的人好像并不在乎他是怎么样的,反而更关注他的学生,也就是那个叫做孙元化的火炮专家。”

    主人公缓步走到帐篷外面,就听到里面朱元璋和姚广孝的对话。他对徐光启,孙元化都没有什么了解。你也不知道朱元璋和姚广孝,现在为什么要急着离开?前往说起来,他们也并不算熟悉的北京城。

    当然,朱元璋也没有向他解释,回到北京城是因为那里多了一个著名的新教徒。

    而且,关于宗教传播的谈判上,他们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种竞争让他们出乎意料的,他必须尽快的赶到北京场,把这一切都彻底地明确和敲定。

    而在青藏高原上的任务,基本可以18号宣布告终。他虽然还没有来得及了解喇嘛们内部的情况,但是已经有多方面的消息传来,那就能很有实力的僧侣们,已经聚集了一支数万人的大军。

    这些喇嘛们,可不像中原的那些和尚们一样。他们不光拥有自己的财产,还有的自己的武装力量。很多寺庙,都是当地政权斗争的直接参与者。

    他们也从来不准备掩饰自己武装力量的存在,毕竟,这里的政治生态环境就是这样的。他们把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看作是一个寺庙的常态,谁没有。那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朱元璋和姚广孝,只是和薛仁贵做了简单的告别,他们的任务,虽然属于同一个人物的不同阶段,但他们相互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少的,毕竟他们分属于不同的部门,而且,你这两个人的能力,上头的人也不愿意让她们接触到太多的军事人员。

    做人贵在那也知道这一点。听说其中有一个。是明朝的开国皇帝,虽然现在的他,对于明朝这种事情,依旧没有太多明确的概念。他不是一个喜欢翻阅历史的人,更多的,任何其他武将一样,喜欢茶道,古今中外的战争案例。

    只有战争才是他们展现自己价值的地方,至于政治上的斗争。就让那些书呆子们,自娱自乐去吧!

    朱元璋和姚广孝离开之后,薛仁贵就开始集合自己的大军,虽然他的部下们。在此之前都是化整为零乔装改扮作为老百姓和胜率存在的,但是他们毕竟是一队训练有素的军队,基本留给他们的训练时间并不长,但是薛仁贵的能力还是让他们达到了一支劲旅所需要的标准。

    于是他们在很短的时间里就集结起来。但是,他们也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情报方面的问题。

    对方的领军大将是谁?他们并不知道。对于刚刚成立的帝国来说,搜集青藏高原上的情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加上,在这里留存的有文字的史料,也非常之少,所以,即便动用21世纪的数据库,也很难找到关于这里的消息记录。

    只不过,大多数的内阁成员们,在研究了一番青藏高原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之后,普遍认为,即便他们什么都不去了解,这场战争也不会失败。

    目前薛仁贵唯一了解的事情就是,对面的数万大军,是寺庙的僧侣们,以及和他们关系密切的一些世俗权力者,利用农奴组织起来的你这强大的军队。

    被遗忘的历史上,他们可以像蝗虫一样,分别在青藏高原上的土地上,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改变。

    在他们对面的薛仁贵军队,不但拥有了这个时代最先进的装备,而且,还有更让他们乍舌等其他斗争形式。

    大非川,对于薛仁贵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一个饮恨之地。当年别有居心的呼叫从背后扯着他,保证他在此地台湾而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