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空间田园记事-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做事方便,这天胡晓雯就住在了工房里。

    送走了来拉货的孙经理手下,胡晓雯就洗漱了一下准备先睡觉。

    这段时间成熟的果实太多了,胡晓雯他们不得不增加到每天采摘三千多斤,为了不让所有人太累,她又请了两个人来。

    等到把所有的货物过称,搬运到货车上再拉走已经到了夜里十二点多。

    胡晓雯累的不行,躺在**上就睡着了。可能是习惯了这些天的作息时间,睡到三点多钟,胡晓雯就自动醒了过来。

    胡晓雯用雾气带着玉坠,向着山泉口奔去。小心翼翼的把玉坠送进了石层的边缘,胡晓雯就开始装石头了。

    她以为做这件事很轻松,但是等到开始搬运石头的时候,才发现事情不是她想的那么简单。

    以前她只是搬运一些轻的东西,等到这回收取重的东西的时候,她才发现把物体带进空间里是要消耗灵雾的。

    体积越大,重量越重,消耗的雾气就越多。

    之前她拿进来最大最重的东西也不过是二十多平米的浮台,当时消耗掉的雾气胡晓雯压根就没有发觉出来。而后边也是扔进来一些小鱼小虾,因为有水草这种植物加入,雾气开始慢慢恢复,胡晓雯就更发觉不了了。

    但是这回可是不知道有多少方的岩石层,每收进去一块,就肉眼可见的减少一些雾气。

    这不得不让胡晓雯变得更加慎重了。虽然会消耗雾气,为了今后的发展,泉水水道却不能不打通。怎样消耗最少的雾气来完成这件事情就是胡晓雯现在需要考虑的。

    胡晓雯放弃那些整体的大块的岩石,只动那些体积小一些的石块。她忙碌了半天,把能动的小石块都动了,剩下的石块太大了,胡晓雯只能望而叹息。

    胡晓雯暂时无法,只得先干到这里。等她从山体当中出来,天色已经大亮。她吓了一跳,操控着灵雾赶紧向着山坡上的桃园赶去。

    为了防止有早起的人发现异常,胡晓雯特意把雾气弄得非常稀薄,从桃园所在的山坡顶部弥漫下去,然后从工房北面的窗户里钻了回去。

    玉坠重新被挂在脖子上,胡晓雯假装若无其事的起**。

    这个时间比她起**的时间晚了一些,但是昨天晚上睡的晚,也不是很显眼。

    “起雾了”蔡伯有点干哑的声音响起,胡晓雯顿时头皮一紧。这个季节天气暖和,早晨起来的水汽更多的是凝结成露水,起雾就不太寻常了。

    昨天晚上睡在这边的有蔡曙光和赵大军,蔡曙光望着从胡晓雯回来的地方弥漫开来的淡淡雾气,眼中似乎在回忆什么。

    过了半晌,蔡曙光突然说:“已经很多年,没有八月份起雾了。”

    胡晓雯抬起湿漉漉的脸,拿起挂在晾衣绳上的毛巾擦脸,不由的有点困惑。

    “蔡伯,以前八月份经常起雾吗?”胡晓雯想起玉坠的来历,按捺住心中的惊疑。

    蔡曙光回头看她,说:“是啊。从前的时候咱们这边经常起雾,一年四季都会被一层雾气笼罩。”

    胡晓雯的心脏激烈的跳动起来,她用毛巾捂着脸,以免蔡曙光看出什么。她声音闷闷地问:“我怎么从来不知道啊?是多少年的事?”

    “那可就早啦。起码有五六十年的事情了,自从砍掉山上的树,开成地之后,那雾就慢慢的消散尽了。后来就再也没有看见八月份起雾了。”

    胡晓雯的心跳没那么疯狂了,她逐渐的平静下来,把脸盆毛巾收拾好,转过身凑到蔡伯身边:“蔡伯,您给我讲讲以前的事情,就是关于这个雾的。”

    胡晓雯早就好奇这玉坠和灵雾的事情,却又不知道该从哪里去打探。如今蔡伯突然说起,胡晓雯又惊又喜。

第31章() 
整个临水县以及云市,都处于一条巨大山脉的分支上。这条山脉层峦叠嶂,地势雄伟,又分出若干稍微小一点的山脉上。

    桃溪村所在的山脉就叫做落云山,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座山时常会出现云雾笼罩的美景。

    但是那是在以前。从六七十年期开始,落云山的云雾奇景就开始逐渐消失。等到五十多年前人们砍树开地,云雾就更加稀薄,直到最后消失不见,再也不见一年四季云雾飘渺的景象。

    那个时候村子的年轻人说是因为砍树造成的环境破坏。而村里的老人则说,这是因为砍树把风水给破坏了。

    “以前的落云山四季分明,气候适宜,风调雨顺,人人安居乐业。自从云雾消失之后,不是洪水就是干旱,冬天还冷得很,有时候甚至会出现雪灾,再也没有以前那种光景。”蔡曙光嗟叹道。

    胡晓雯嘴唇动了动,没有吭声。要是以前没有拿到玉坠空间,或许她会给蔡伯讲解讲解什么叫做温室效应,啥叫厄尔尼诺现象。

    蔡曙光看胡晓雯专注的看着他,等他继续说,内心顿时有了一种讲古的乐趣。

    “你知道咱们村子里的溪水为啥叫做桃溪不?”蔡曙光来了精神,浑浊的老眼当中闪着光亮。

    胡晓雯疑惑的说:“不知道。”

    蔡曙光摸出旱烟来,说:“咱们北边从山道上上去,走上半天有一个叫做桃源的村子。他们那里以前产过的桃子是供给皇帝吃的。每年桃子成熟,就有官员来取,放在锦盒里,用棉布垫着,快马送到京城去。”

    胡晓雯惊讶的瞪大眼睛,她早就知道汤老板给她桃园里的桃子起名叫做贡桃。因为这对桃子也是起到一个抬高身价的作用,她也就没有反对。

    她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地区还真的曾经出产过贡桃!就在距离桃溪村不远的地方!

    “那个时候桃源村家家户户都种桃子,有一条溪流从桃源村通到咱村溪水的上游,每年桃花一开,落下来的桃花就飘满了水面。所以咱村的这个溪流,被人叫做桃溪。”

    胡晓雯挺直了身体,向前探:“那现在那个村子还出产桃子吗?”

    蔡曙光摇了摇头说:“七十年前这里被日军占领,得知这里出产这种贡桃,日本兵到了产桃的时节去索要桃子。结果那村庄里的人血性的很,一把火把桃林给烧了。敌人恼怒之下,就打算血洗村庄。”

    胡晓雯心口一紧,紧张的问:“后来呢?”

    “后来啊”蔡曙光看了一眼,“桃仙救了桃源村的百姓,杀光了那些敌人。”

    胡晓雯一呆,明明之前还是个战争片,怎么转眼就变成仙侠志异了?

    蔡曙光瞥了胡晓雯一眼,似乎是在说“我就知道你不信”。他嘬了一口旱烟,吞云吐雾道:“传说那片桃林又被称为仙桃林,落云山之所以云雾常年不散,风调雨顺,就是因为有一位神仙保佑。”

    胡晓雯被这神转折弄得脸上不知道摆出什么样的表情,呆呆的看着蔡曙光。

    “也有传言说,这几十年年景不好,就是因为没了那位桃仙的庇护。”蔡曙光磕了嗑旱烟,把它收了起来,“你还别不信,这件事情很多上了岁数的人都知道。以前咱们的镇子并不叫姚仙镇,而是叫做桃仙镇!只不过因为之前的县长觉得封建迷信,才把镇子的名儿给改了。”

    “那神仙为什么会离开?”

    “大概是因为仙桃林被烧掉,那位神仙不愿意再留下了吧。”蔡曙光不太确定的说。

    愉快的讲古完毕,又美滋滋地抽了一口小烟,蔡曙光背着手走去厨房跟赵大军一起烧火做饭。

    胡晓雯怔怔的站在原地,一脑袋乱糟糟。过了好一会儿,她才理顺了。

    曾经落云山的云雾一定跟玉坠有关系,甚至那些桃子会出类拔萃到成为贡品,也可能是因为玉坠里灵雾的影响。

    顿时胡晓雯生出去桃源村一探究竟的想法。

    下午,胡晓雯问周青:“妈你知道桃源村不?那以前真的有神仙?”

    胡晓雯把蔡曙光讲的故事跟母亲学了一遍,毕竟周青是在这里出生长大的。

    周青愣了一下,她说:“我小的时候隐约听说过这个故事,但是好像不太一样。以前那会儿不许人封建迷信,这事儿就没人再讲了。”她顿了一下说:“你这么一说,还真应该往桃源村去一遭了。”

    “你去那边干啥?”胡晓雯不解。

    周青看了胡晓雯一眼,说:“你姥姥跟你老姨都是从那个村嫁过来的。那是你姥姥的娘家,还有几门亲在那边住。我也好多年没去了,正好这次待的时间长,就去看一眼。”

    原来如此z晓雯恍然,她就说这里边肯定有关系!

    仙桃林和神仙的传说出自桃源村,而她姥姥就是从那里嫁出来的。桃仙镇改名为姚仙镇,而她姥姥的姓氏正是“姚”!

    胡晓雯越想就觉得自己离真相越近,激动得鸡皮疙瘩都起了一层。

    桃园里已经度过了桃子大批量成熟的时期,每天的工作量骤减。胡晓雯和周青抽出一天的时间来,打算去一下桃源村。

    胡晓雯以为她和周青俩人要顺着山道走半天,却没想到周青直接让她去跟陈子嘉借车。

    “借车?”胡晓雯错愕不已,“那地方可是山道啊,怎么走车?”

    周青说:“直接走山道要走半天,还不如开车从乡上绕一圈来的方便。”

    周青跟胡晓雯解释了一下,胡晓雯才明白。从这里到桃源村可以走山道,也可以走公路。

    桃源村外出的路并不只有一条,除了跟桃溪村连接的这条山道,另外还有一条下山的土路。

    十几年前临水县修公路,那个时候桃源村正好有人在县里当大官,就出力把这条路从桃源村那边绕了一下。

    虽然是绕了,但是因为桃源村的位置实在太高,公路也只是修在了山脚下。不过比起走半天的山道,还是花上两个小时绕一个大圈直接开车上去比较好走。

    胡晓雯借了陈子嘉的车,两个人就绕路去了桃源村。

    桃源村现比起桃溪村的地理位置还不如,周围都是山,连一块平缓的地方都没有,田地也全都是梯田。不过好在从桃源村往上过去有一块很大的草甸子,村子里边的人就养一些牛、羊、马,整日里就赶着牲口去草甸子放牧,倒也是不算穷。

    花了俩个小时绕路,胡晓雯在周青的指点下把车开上了桃源村的土路。

    桃源村里的人口比起桃溪村要少的多,这里就只住着姚氏一个大姓。因为村里的人口都沾亲带故,平常也没有什么外人来,车进了村子就引来村民好奇的目光。

    “就把车子停这里吧。”周青说。

    胡晓雯应了一声,停车拎上后座放着的礼物,跟母亲下了车。

    在一旁围观的人当中,突然有人说话:“这是青妮儿吧?老长时间不见了!”

    “有根叔,您身体还好吧”周青看了一会儿,认出了对方,两个人打起了招呼。

    村民见是来走亲的,好奇又热情的围过来说话。说了有二十多分钟,打听出了姥姥的亲人没换地方住,周青才和胡晓雯才脱身离开。

    好长时间不来,周青需要辨认一会儿才顺利找到。

    胡晓雯跟在母亲的身后,打量着周围的民宅。这些房屋有新有旧,大部分都是最近几十年建起来的,像是桃溪村那样保存完好的青石大屋一个也没有。

    因为这里地势太高,建筑材料不好运输,当地人都是用青石打地基,用泥砖或者是青砖盖的房子。

    胡晓雯看了半天没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倒是在不少人家的院子里边看见有一两颗桃树。不过桃树是本地最常见的树,并没有多么稀奇。

    周青带胡晓雯来拜访的这一家人是胡晓雯姥姥姚惠香的表兄弟一家。这家的老爷子身体非常的结实,人已经八十多岁了,眼不花,耳不聋的,腿脚还很利索。

    周青称呼这位老爷子表舅,胡晓雯就乖乖的上前叫了一声舅姥爷。

    舅姥爷乐呵呵的,盯着胡晓雯看了看说:“这孩子看着有点像惠香啊。”

    周青听了一笑,说:“都说这孩子更像她爸。”

    舅姥爷不置可否,只是说:“看着有点像惠香小时候的眉眼。”

    胡晓雯在一旁说:“之前我老姨还把我认错了,以为我是我姥姥呢。”

    周家老宅里边并没有姚惠香小时候的照片,所以周青也不知道这回事。周青又仔细看了胡晓雯的脸,有点伤感的说:“您和菱姨都这么说,那大概就是真相像。”

    舅姥爷问了问周青家里的情况,得知胡晓雯在桃溪村承包果园,直夸奖她有出息。

    表舅姥爷一家要留饭,周青就先带着胡晓雯去姥姥的几个堂亲家里边坐了坐,最后又回到表舅姥爷家里吃午饭。

    一顿饭吃的宾主径,吃完了饭,周青去帮忙刷锅,胡晓雯收拾了几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