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空间田园记事-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利勤为生活计,四处打工,机缘巧合之下跟人倒腾了一下海产品,发了一笔小财。后来他自己盘了一个摊位干起了批发水产的生意。

    但是他没有稳定的货源,实力又不够雄厚,常常是卖三天歇两天,勉强不赔本而已。

    后来这酗问胡晓雯,怎么就选了他做合作伙伴。胡晓雯说的很坦然,别人家都热火朝天的,就他哪里冷冷清清,摊位前摆的还不是活鱼,一看就知道进货渠道有问题,经营不善。

    胡晓雯跟文利勤的合作,由文利勤提供场地,胡晓雯提供货源,双方二八分账。

    当胡晓雯把作为样品的野生鱼亮出来,文利勤就知道自己终于开始交好运了。他在水产这一行做了三年,眼光还是有的。

    这野生鱼的品质非常的高,跟对方合作,他不会吃亏。反正也抢不过周围那些老鱼贩的货源,干脆就跟这个人一起卖野生鱼,说不定能打开一个新局面。

    9261314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

第40章() 
头一天凌晨,胡晓雯早早的就开着活鱼运输车把鱼拉过来,俩人充满信心的守着摊子。。。

    期间倒是有人来问,但是那五十块钱一斤的价格吓退了不少人,一直坐到天亮也没有卖出去一斤鱼。

    这出乎意料的情景让胡晓雯跟文利勤都有点沮丧,该怎么才能把鱼卖出去呢?

    不是胡晓雯的鱼不好,而是这鱼太贵,超市和一般酒店进货的价格是有一定范围的。这鱼跟桃子还不一样,又不能切开让人现场品尝,自然就让人心有顾虑。

    胡晓雯不死心,她找了一块汹板,写了“正宗野生鱼”,用砖头把那块板子固定在显眼的位置。

    也不是没人来问,只不过问话一般都是诸如一下这样:“你这鱼多少钱一斤?”“五十块钱一斤。”“怎么这么贵?”“我家这是正宗野生鱼。”“别人家也是正宗野生鱼,也没有你们这鱼贵啊。”“我们这鱼比他们的鱼要好。”“我怎么看着没什么区别?”

    对话到这里就往往就无疾而终了。

    霍红霞对胡晓雯说过,这鱼要识货的人才能看的出来好在哪里。胡晓雯只知道这鱼好,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胡晓雯抱头低嚎:“难道这整个省城就没有一个识货的人吗?”

    好像是听见她这句话,弯着腰在对面看鱼的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转头看了一眼。他一眼就看见了那个牌子:“哟,正宗野生鱼,我看看有多正宗。”

    那男子转身走过来,低头往简易鱼池里看,这鱼乍一看跟市场上那些野生鱼没什么区别。然后仔细一看,这男子的眼睛却亮了起来,像是发现了什么宝贝一样。

    胡晓雯受到的打击次数太多,见人弯腰看鱼也没抱多大的希望:“买鱼吗?我这可是正宗的野生鱼。”

    那男子抬头看了她一眼,说:“是河里的野生鱼吧?”

    胡晓雯一愣,这还是有人一口?***稣庥愕牡紫咐矗骸澳窃趺纯闯隼吹模俊?b》

    那男子伸手指着水池里的鱼说:“河流里的鱼为了吃食,往往要在流动的河流里边游很远的距离,在水流的作用下,河里的鱼比起湖泊里的鱼体型要更瘦长一些。”

    胡晓雯顿时肃然起敬:“您是学者啊?”

    那男子笑了下:“我可不是学者,我就是一个跑采购的。认识一下,我叫胡辉。”

    胡晓雯也笑了:“还是本家,我叫胡晓雯。”

    胡辉乐了:“说不定五百年前还是亲戚呢。”

    胡晓雯没再接这个话茬,反而是虚心请教:“您能给我讲讲,这河流野生鱼的特点吗?”

    胡辉诧异的看她:“你这卖鱼的,还不知道自己鱼的优点?”

    胡晓雯不好意思的说:“这鱼是我们村子里边捕获的,就知道是野生的,别的还真不太懂。”

    胡辉倒是不藏私,仔细跟胡晓雯讲了讲野生鱼跟养殖鱼的区别:“这养殖鱼的脊背都是白的,或者是银灰的。而野生鱼则是黑的或者是黑黄的。养殖鱼比较肥,而野生鱼比较瘦。养殖鱼的活动较少,它身上的肉一按一个坑,野生鱼的肉按下去就弹起来了。”

    胡晓雯恍然,这意思就是不运动的胖子跟运动将的瘦子的区别。

    胡辉继续说:“养殖鱼的运动量少,肉质松散,稍微煮一煮就散了,吃到嘴里的口感有点柴。野生鱼则不一样,浑身上下的肉都是紧致的,弹性极佳,吃起来口感柔韧。”他咂了咂嘴,说:“另外就是野生鱼更出味道,更加的鲜美。”

    胡晓雯感兴趣的说:“那野生鱼和野生鱼之间的区别又是怎么区别的?就是那种散养的野生鱼,和真正的野生鱼。”

    胡辉似笑非笑的看着胡晓雯:“你这是要把我的老底问光啊?”

    胡晓雯不好意思的说:“难得遇见一个懂得这么多的,要是不趁机请教,我什么时候也弄不清楚啊。”

    胡辉说:“看在本家的份上,我今天就给你好好的讲一讲。像是三十多块钱一斤的那种虽然算是散养野生鱼,却是肥水里长大的,就是说有人工投食的。这种鱼吃了之食后游动的较少。而真正的野生鱼为了填饱肚子,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游动,有的时候还要跟天敌斗争。在这样的环境下,它们的鱼鳍更加强壮,身上的鱼骨更坚硬,捞起来之后表面的粘液更多,尾部比前一种鱼要肥厚”

    胡晓雯听的认真,文利勤也聚精会神。随着胡辉讲解,几个路过的人不由也驻足听他讲解。

    “今天真是长见识了,多谢您。”胡晓雯感激的说。

    胡辉笑呵呵的说:“我可不是凭白做好人的,你这鱼要便宜些卖给我才行。”

    胡晓雯和文利勤顿时激动了,这可是要开张了啊。

    胡晓雯赶紧点头,说:“别说什么便宜不便宜的,我送您两条。”

    胡辉却摇头说:“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其实是一品楼的采购顾问,专门为一品楼寻找新鲜食材的。你这个鱼非常符合我们的标准,所以打算向你大量采购。”

    一品楼是省城近几年新开的,以食材新鲜出众而闻名。因为选用的都是最好的食材,一顿饭下来动辄成千上万,老百姓轻易消费不起。但是因为在食材上的严格把关,一品楼名声越来越大,又在省城开了两家连锁店,办得红红火火。时常看见能看见各种达官贵人,名流明星出入。

    胡晓雯被这好消息都要冲击的要乐疯了,她点头说:“好,没问题。”

    胡辉说:“那我们谈一下价格吧。”

    胡晓雯稍微冷静了一下说:“您要是一次性购买一百公斤以上,我可以给您按照九五折;两百公斤以上九折;三百公斤以上八五折。”

    胡晓雯给出的价格非常实在,胡辉没什么可挑剔的,当场要了三百公斤,只是要求胡晓雯亲自********。一品楼总店加上两个分店,一个店一百公斤的野生鱼,不过是试试水而已。

    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眼看这边生意谈成了,刚才在旁边驻足的人也过来买鱼。这些人有专门跑到批发市场买菜的附近小区的居民,也有小饭店的采购。

    摊位上的鱼池没敢多放鱼,只有一百多斤,一上午的功夫很快就卖完了。

    胡晓雯下午开着车去一品楼送鱼。因为她没有多余的人手,自己也不会抄鱼,只能让一品楼厨房的员工自己捞。

    一开始那员工还没有当回事,结果这野生鱼太过野性,捉不好捉,捉住了还活蹦乱跳,拼命的挣扎,弄得一品楼的员工狼狈不已。

    员工狼狈了,厨房的主厨却乐得眉开眼笑的。这年头,开养殖场的越来越多,相对的纯野生鱼也越来越少见。

    主厨专门为这鱼设计了新菜品。菜的价格并不固定,一品楼主推这道菜,然后让客人自己选多少斤的鱼,论斤卖。客人要是感兴趣,可以去现场看怎么捞鱼。捞鱼的场景太过斗智斗勇,让这些客人更是赞不绝口。

    一百公斤的鱼,在一品楼主推之下,很快就消耗殆尽。胡辉又向胡晓雯要了第二批,这一批他要了六百公斤,足够一品楼一个星期的使用。

    一边向一品楼供货,农产品批发市场上每天也能够卖掉两三百斤。每天来要货的多数是小饭店,还有就是附近的居民。

    这些人知道野生鱼的数量不可能像养殖鱼那样多,胡晓雯的这一批野生鱼指不定哪一天就卖光了,这野生鱼是吃一顿少一顿。

    当胡辉想起要问问胡晓雯还有多少鱼的时候,胡晓雯玉坠空间里就只剩下两千来斤了。

    一听这话,胡辉问:“这批卖完还有吗?”

    “没有了,至少今年没有了。”胡晓雯肯定的说。

    胡辉也能理解,毕竟野生鱼跟养殖鱼不一样,不可能总是有:“那这样,明年你们村要是还能有,到时候给我打电话。”

    最后剩下的这些胡辉一口气要走九百公斤,剩余的一百公斤,胡晓雯在批发市场摆了一天都卖掉了。

    这次总共卖了三十多万,因为一品楼后来要走的货并没有从摊位上走,文利勤主动放弃了这两批的分成。

    拒这样,三个礼拜的时间他还是赚了三万多。他觉得赚钱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他凭借着胡晓雯给他留下的最后几十斤鱼成功跟一个大渔场老板搭上了线,有了一个稳定的供货渠道。

    胡晓雯卖的这批鱼,选的都是三斤以上的。

    因为桃溪村流域的水不太深,最深的地方也就三米多。水域浅就导致大鱼向着水域更深的地方游去,那样的环境更适合它们隐蔽和生存。

    胡晓雯把这些鱼抓进来的时候,最大的也就六、七斤。在空间里边养了五个多月,就长到十斤上下。在空间里五个月,跟外界生长一年一样,这还是在没有刻意用灵雾去催发的情况下。

    这么一想,每年光靠卖鱼,就能挣不少钱呢。不过就不知道这鱼长大了之后品质是什么样的,算是散养野生鱼,还是纯野生鱼?这个问题,只能等洒下去的鱼苗长大之后才能知道了。

    胡晓雯揣着赚来的三十万,飞快的回到桃溪村签订了合同。

    望着进入冬季,满山的枯枝落叶,胡晓雯豪情万丈。这两千多亩的土地,可是属于她的了!

第41章() 
估算了树木的整体价值,支付完了二十七万木材费用。。 平板电子书时间已经来到了十一月下旬,距离来年春节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了。

    好在现在农闲时节,请人来干活还是比较容易的。胡晓雯让表舅和大舅两个人牵头,各找了十个人,共计二十个人。

    胡晓雯打算先把桃园这一面的山坡给整体开发出来。这一面加上桃园共计有五百多亩地,需要平整土地,修出一条道路,另外还需要拉几根电线杆过来。

    关于灌溉用水,胡晓雯打算把贷款跑下来之后,就安装滴灌系统。这样只用在果园里边铺设好管道,就不用再为灌水而操心。

    胡晓雯去问过了,滴灌系统一亩地是一千块钱,她一口气安装五百亩地,厂家可以给她一些优惠,整体安装下来就是四十五万。

    她去跑贷款手续,大舅和表舅两个领着二十个人在荒山上干的热火朝天。他们先把这一面山坡的树木给砍伐了下来,把这些树拖到山脚下。

    大舅跟胡晓雯说,这些树里边有几十棵胸围还不错,可以做成木板。胡晓雯想了一下,就让大舅留下一批,她打算在半山腰的位置上再盖一个工房。

    之前桃园里的工房小了,不足以应付这么大的作业面积。这些木料可以到时候起一排木屋,直接省去胡晓雯购买建筑材料的功夫。

    剩下的一大堆不好的,不成材的那些歪脖子树,就直接打电话给一家木料场,让他们给了两、三万块钱拉走了。

    三道弯这边干得热热闹闹,桃溪村里边也不逞多让。

    现在整个乡里都知道桃溪村正在轰轰烈烈的搞建设。这不光是因为胡晓雯平整土地从别村找了二十个人,还因为整个乡里的三个包工队都被叫到他们村里边干活。

    胡晓雯给的承包款已经发放了下去,按照人头分,桃溪村村民每个人分到了三百块钱。而木材款就没有发下去,留作村子里改善旅游环境的资金。

    过了一个夏天和秋天,现在的桃溪村开始把发展旅游当做是一项最重要的大事来办。为了村容村貌,这些房子就不能修的乱七八糟。

    黄哲给仔细评估了这些需要修缮的人家,批了钱。这些钱并没有交到村民手里,而是专门立了一个账目存了进去。就因为怕这些拿到钱的人把这钱给挪作他用了。

    他给这些人家修缮房屋估价,倒也不是都一样算钱。

    有的人家是青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