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到了这种有利的形势,黄健民都无法再进一步,令他感到万分的沮丧。他感觉在这个公司他已摸到天花板了。如果不走也就是个混吃等死的份。可是真的要离开心中又有一种不甘。那就意味着十来年的努力付之东流,一切还须重新再来。
他是个轻易不服输的人,但现实如此又奈之若何?新年一过他就打算另谋出路,但他不会轻易迈出这一步,现在这个年龄,一步错步步错,方慧雅买在西州买的第二套新房还正在按揭呢。没了工作,生活立马就会给你出难题。
去给别人打工?人家要重新认识你,工资也不可能有现在这么高。都不惑之年了,找到工作的可能性还真不大。
去办工厂?现在这几年小工厂都半死不活的,国内工业产品严重过剩,新的劳动法保护了工人的利益却把下蛋的母鸡给整死了。环保、安全诸多的外因,弄得诸多的小工厂生不如死。
搞实体是不行的,目前只有搞房地产是一条活路。现在种小麦种水稻的地方都种上了房子。房子产量很高,到处金黄一片,专家们说房地产可以拉高GDP,可以解决就业,甚至可以拯救国家,甚至说还有几亿的农村居民正排着队要死要活要进城,以后大城市更大,小城市变大城市,城镇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从这里下手,应该还有很大的赚头。黄健民决定了誓死走房地产这条金光大道。只是一时间还没有找到好的项目罢了。别急,黄健民心里安慰着自己。机会总是有的,咱就留心这块。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黄健民一直也没有机会找到他心目中的房地产项目,即使有项目也没钱呀。所以黄健民很迷茫,他已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工作的积极性更是消失怠尽。只要是潘牧洲一回香港他就坐不住,经常溜出公司和李艳铃找个地方去尽情地发泄一番。这么些年可真亏了李艳铃,几乎都是随叫随到。但是毕竟她也有自己的家,黄健民是那种精力超强的人,几乎每天都会想要那事。所以李艳铃一周能给个两次也就顶了天了,有时来了大姨妈还一次也给不了。现在的黄健民精力过剩,工作过闲,所以也找孙悦和祁玉容打打替补。
晚上就更加痴迷地找人打麻将,那四方长城一搭,人生的喜怒哀乐,无常变化,在这麻将中体现的淋淋尽致。加上黄健民牌臭脾气好,天天晚上都有人找他打牌,他仿佛找到了精神上的寄托,他已经上瘾了。一天不打麻将就手痒痒,他再也不热心于工作,只要手下的人做好了就行,除了潘牧洲在的时候装个老实,其它时间都是天马行空,狂嫖滥赌。
他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忠诚、正直、勤力、上进的黄健民了。他学会了偷奸耍滑,他知道提拔和能力成绩有时半毛钱关系也没有。即然已经摸到了职场的天花板,他也就有一天算一天地混着过。
方慧雅明显地感觉到了他的变化,黄健民再也不和谈公司的事了。只要是周未回到家里,就是带着女儿和自己出去玩。倒是有点寄情于山水的味道了。不象以前回道家里也是他那没完没了的工作。对女儿也没奈心,哄哄了事。现在倒是又陪着女儿学绘画,又陪着下围棋,更为可笑的是居然还给自己和女儿设计衣服。没事还跟自己妈妈学做菜给女儿吃。
对于他关心自己和女儿,方慧雅还是蛮高兴的,但是她的心里还是隐隐不安。总觉得这不再是自己那个要强好胜的老公,他一定是受到了什么刺激。
于是抽了个有空的晚上和陈思芳聊起了黄健民近期的变化。听到方慧雅说得她们一家子这么恩爱,陈思芳心里酸酸的嘴里就说道,“小妮子你就知足吧,你们都过得那么幸福了,要在我面前显摆呀。”
“不是那个意思,芳芳姐,我只是觉得他这两个月变化太快了,他是个没有事业就没有一切的人,现在变得有点婆婆妈妈儿女情长起来,这不象他。”方慧雅急道。
“也是哈,不过会不会跟去年底荣华(中国)的人事变动有关。”随后陈思芳就向方慧雅说了那些变动的事情。并说按常理来说,黄健民是潘牧洲是最铁的兄弟,无论如何这次都应该在荣华(中国)得到提拔的,可是这一次却偏偏没有他。
方慧雅一听到陈思芳这样说,马上意识到了问题的原重性。自己的老公黄健民的个性她还是很清楚的。他心高气傲自负才华,焦文卫当总经理时大量提拔手下人到分厂去当分公司总经理,他就想凭自己的才华当上分公司的总经理,以独挡一面。奈何焦文卫不是他的靠山,他始终走不到那一步。
这潘牧洲可不一样,黄健民跟着他到西州来打天下,两人亦师亦友可以说在西州都是形影不离的。就连周未,只要潘牧洲在西州,黄健民连东榆都不回,不陪老婆女儿,而陪潘牧洲在西州喝茶打牌。
现在潘牧洲都任了荣华(中国)总经理,他不但不提拔黄健民,还提拔潘牧洲自己当年的对头焦文卫的人。要知道这些年黄健民为了做好潘牧洲交待的工作,同这群人进行了多么艰苦卓绝的斗争。如今倒好,打下了天下,潘牧洲把好的位置都给了曾经的敌人,而对自己的功臣却不闻不问。这让黄健民在荣华(中国)几千员工的面前是非常没面子的。
说实话,方慧雅还真巴不得潘牧洲不要上台。这样自己的老公也不会受这样的羞辱。当然这句话方慧雅不敢同黄健民说。怕刺痛亲爱的老公。只有更多地关心他,帮助他渡过心中的这个难关。
方慧雅想了想,最好的办法就是带着女儿和黄健民一起回老家去给公公扫墓。黄健民是个孝子,每到清明是必回家乡扫墓的。但是为了不耽误女儿的学习,平时都是一个人回去。今年方慧雅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带女儿同他一起回去扫墓。
拔通婆婆的电话,老人家听说小孙女要回老家给爷爷扫墓非常的高兴。婆婆叮嘱方慧雅,客家人的规矩是在清明前十天内扫墓都可以。方慧雅再问了些风俗方面的事情就放下了电话。然后就按老家的规矩去准备一些可以带的东西。还要给老家的老外婆去买一些能吃得动的东西。
一个人在超市挑了些东西,方慧雅感慨自己这个儿媳妇还真有些做得不太合格。做黄家儿媳都十年了,也就回过两三次老家。一是年节假票难买,很不方便。二是黄健民怕她们母女长途劳顿。今年说什么也要遂遂老公的意了,看着买好的东西方慧雅嘴角露出了甜甜的微笑。心中暗暗骂着自己的老公只报喜不报忧。不过转而又想,这样的老公还是挺有担待哈。
当黄健民在西州听到老婆说要带着女儿和自己一起回老家扫墓时,心中自然是非常高兴,以往还是女儿四岁的时候回过一次老家,一晃都九岁了,再不回去看看连祖宗都不认得了。激动之下自己就开着车直奔东榆去接她们母女俩,以便第二天从西州坐火车回老家。
一家人登上开往南方的列车,看着崇山峻岭从窗外掠过。女儿黄静文开心地挽着爸妈的手臂问道:“老爸你说太太和奶奶这么久都没见过我,她们会喜欢我吗?”
“那当然,因为你是我们黄家的血脉。回到家里嘴巴要甜一点,尤其对太太要更好,多哄哄她,说不定她的金银财宝都给你了。”黄健民教唆道。
“呀,太太那么老了还有金银财宝呀,不会是你给买的吧。”女儿打趣道。
“你看你都教了女儿些什么。”方慧雅幸福地白了黄健民一眼,又跟女儿说道,“你平时很少回老家,回到老家要好好孝顺太太和奶奶,你是她们心中的宝贝,她们都盼你回家盼了好久了。”
“我知道的,我是黄家的女儿。妈妈,太太是不是真的有好多宝贝。”小静文狡猾地问道。
“那当然,你太太家当年可是邻近三县的首富,她还给过妈妈好多古董呢。”提到老太太,想到老太太对自己的好,方慧雅陷入当年见老太太的情景之中。那时老太太给她套上了一个翡翠的镯子,自己在香港问了一下值一百多万呢。
“那我可得好好问问我太太有没给我留点。”小静文热切地说道。
“太太一定会给你留的,因为你是我的宝贝女儿。”黄健民开心地对女儿说道。“太太有好多好多的故事,你要记下来,这是我们家族的历史。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都是勇敢的客家人。”
经过一整夜的长途火车,拂晓时分,终于到达了黄健民的老家潋水县。黄静文一下车大发感慨,“我美丽的故乡,我回来了。”那稚嫩的声音,传到黄健民的耳朵里。尤如天籁。
想当年自己只身走天涯,如今带着如花似玉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回到家乡,那是何等的幸事。人生有此,当知足矣!
黄健民没想到这些日子以来的种种烦恼,会随着女儿一声,“我美丽的故乡,我回来了”,而飘散。
第一百零二章 失落的故园()
回到老家,把老外婆和母亲高兴坏了。小文文更是楼上楼下地跑,她知道这才是她的家,传统意义上的家。老人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老家的小吃变着花样给她做,把小公主都宠得不象话了。姑姑还特意给她做了好几套漂亮的衣服。
祖宗和父亲的坟墓还在乡村老家,按照客家人的规矩,谁家添了丁,谁家在清明祭祖时就要大宴族人。今年是堂弟家添了个儿子。所以在老家的婶婶和嫂子们聚在祖屋里忙着理菜。黄健民让方慧雅留下来同婶婶嫂子们
家族的男丁带上锄头、镰刀、香烛、鞭炮、三牲祭品。锄头和镰刀是用来清理坟墓周边的野草的。香烛鞭炮是来增加仪式和神圣感的。三牲是亲人间阴阳两隔之后,一种关爱一种思念和寄托。
重的东西都由别人拿了,黄健民就让小文文提了香烛,自己牵了她的小手走在崇山峻岭间。来到了一个群峰叠翠,山环水绕的地方。这里是黄家祖茔所在之地,一群亲人开始清理起众多的坟墓来。黄健民教小文文认识哪一座祖坟是高祖,哪一座是曾祖,哪一座是爷爷。。。。。。。总之,还是那句话,祖宗在哪里故乡就在哪里。客家人就是这样代代传承的。
从早上一直忙到中午一点钟,十多个男人才清理好所有祖坟,并摆好祭品肃穆地祭拜起来。小丫头跟着忙完这些已是又累又饿,但是第一次祭祖的神圣感,让她坚强的忍着。
或许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华厦民族无论信什么宗教,其实最信的还是祖宗。
回去的路上,黄健民看着女儿实在是走不动了,忙疼爱地把她背了起来,小丫头一会儿就在爸爸的背上睡着了。
二点多钟才开饭,满桌都是儿时常吃的土菜,可谓香飘四溢。把女儿交给了方慧雅,黄健民就和爷辈叔辈的老人们共坐一桌。领头的是四阿公,黄健民敬着长辈们的酒,心中无限感慨,这爷爷辈的老人是越来越少了,今后要更加孝顺他们才好。
一顿饭吃到下午近四点才结束。饭后,黄健民独自一人在村里走了走。记得童年时偶尔回来过暑假,村子里忙着收稻子,生产的场面是那么的热闹。还有黄昏那袅袅的炊烟,还有荷锄而归的村民,还有悠然而归的鸡鸭,还有。。。。。。。
可是现在村子里,很多的旧屋已经更加破败,有的甚至刚盖起来没有几年的新房子也空了。村民们年轻的都读书出去了或者是打工去了。村里只剩下不多的几户老人。他们要么是因为家园难舍要么是因为经济原因而留在了村子里。大量的土地已经抛荒,八十年代以后的年轻人几乎都不会种地了。
刚才吃饭喝酒的时候,老人们聊起现在的年轻人和一些社会现象,心中非常的不满。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喜欢呆在村子里,而喜欢住在城里。现在的女孩子要是你家在县城没有一套房子,那是不会下嫁的。那么问题就来了,他们在小县城里并没有就业机会,吃喝怎么办?只有到更远的沿海去打工,一年到头也在城里住不了几天,不但造成极大的浪费,有的更是让不太富裕的家庭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最后小夫妻因承受不了这种沉重的负担导致分手的。
流连在童年的小路上,看着一片荒凉的村桩,黄健民又开始杞人忧天了。他印象中,十多二十年前他看过一个国内顶级经济学家的关于中国农村的出路的构想。
构想提出了建立有序的乡村经济,把资源和人才留在农村,提高农村的建设力度,把人们留在乡村既稳固了社会基石,又避免了特大城市的出现,减轻了城市的负担,保留了华厦的民俗文化,延续了民族和文化的传承。
可是没过十年就出现了一批鼓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