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起来热化厂这个冷库在绣城也算知名,就建在小凌河的西河岸,乃是绣城最大的冷库,也是条件最好的冷库。

    然而热化厂本身的生产需求根本没有这么大,但为什么建了这么大的冷库呢?这个原因恐怕除了当事领导谁也说不清,但既然建起来了,也就挡不住有人要靠山吃山。

    说白了,这个黄石就是热化厂承揽社会业务的一个白手套。

    这么看来,热化厂的领导其实还挺有脑子么。

    胡文海暗自点头。

    “小同志,你怎么称呼?”

    “胡文海。”

    胡文海将名片收到自己的衣服兜里。向着黄石笑了笑,快步向走廊尽头的会议室走了过去。

    “哎,等等我,小同志!你还没说你是哪个单位的呢。咱们互相交流一下,多个朋友多条路嘛!来来,抽烟?”

    “谢谢,我不会抽。我是原来501厂的,现在么,算是在工业局帮忙吧。”

    胡文海模棱两可的说道。

    “哦。胡文海。”黄石竟然真的掏出一个小记事本,用笔将他的名字和介绍记了下来,他边记边说:“501厂如今发展的可是不错,小同志你有没有可靠的关系,如果能拉到业务来,我给你抽水怎么样?”

    胡文海倒是对这个黄石有点好奇了,这个钻营劲儿在如今的国企里可不太寻常。

    “黄大哥,你这个买卖是热化厂的那个冷库吧?你这买卖是热化厂的生意,还是你自己的?”

    “这个……”黄石笑笑,没有急着说话,而是前后看了看,见走廊里没人这才说道:“算是我个人的生意吧,不过你要证明,我也能给你弄来热化厂的介绍信和票据。实不相瞒,其实这也不算什么秘密,这冷库是哥哥我承包了一块。”

    “承包?”胡文海眼前一亮,有点出乎意料。

    说起来“承包”这个名词,如今在国内倒也不陌生。就是在最近,全中国人都知道了一个叫做“马胜利”的人。

    石门市的马胜利,在1984年承包了石门造纸厂。这个原本计划要亏损10万人民币的造纸厂,在他的承包下到1985年,竟然就盈利140万!

    八十年代是一个人们崇尚奇迹的年代,马胜利这样传奇的经历一下就让他成了全中国的改革名人!

    而伴随着这个名字,一种叫做“承包”的改革方式,也顿时传遍了大江南北。

    承包制在改开初年调动起来的经营热情,让人们看到了国企改革的希望。“一包就灵”,似乎突然之间成了放之四海皆准的公理。

    热化厂和黄石能在这个时候就搞起承包制,可见这是一个脑袋比较活络的人了。

    黄石笑着点点头,说道:“对,小同志你知道什么是承包不?就是我给热化厂一笔钱,然后这热化厂的冷库就归哥哥我管了!”

    “哦,那黄大哥你对这次的三产整顿怎么看,你和热化厂承包的冷库,怕是……”

    “嗨,冷库这个东西,工业局可收不走!”黄石倒是毫不担心,早就做过了研究:“我了解过,冷库本身工业局不可能收走,不然热化厂还要不要生产了!新的劳动服务公司不会收走冷库的经营权,只会和热化厂租赁一部分冷库的使用权,然后因为整合和扩大经营给冷库带来大量的业务。”

    说着,黄石拍着胸口信誓旦旦的保证道:“到时候我这冷库的业务不仅不会受到影响,反而会更加红火!小同志你就放心吧,哥哥这买卖长久的很。我和小同志你投缘,不然这种发财的捷径我一般人不告诉他!”

    胡文海有点对黄石的预见性感到惊讶了。

    没错,就热化厂冷库这个事情,工业局确实没有全盘拿过来的打算,否则热化厂非要炸毛不可。然而能够看到劳动服务公司会带来大量的业务,并且带动市场整体红火,换到九十年代,这可不就是条发财的捷径,这个黄石实在是个人才。

    不过放到现在,劳动服务公司是和热化厂签合同还是和黄石签合同,这个里面谁敢打包票?

    这个黄石,敢夸口自己的生意不受影响,可见里面颇有点猫腻啊。

    “嘿,小同志,哥哥我到地方了,咱们有空再聊!别忘了,有什么制冷的业务,雪糕、汽水、海鲜冷冻什么的,记着找哥哥我啊!”

    黄石推开工业局的大会议室大门,志得意满的走了进去。

    会议室里此时人声鼎沸,几乎所有绣城工业口的三产负责人都汇集一堂,趁着工业局的领导没有到来的短暂时间里,互相交流着各自的想法。

    有的人神情振奋,认为这是三产业务腾飞的好机会。有的人沮丧,认为脱离了大企业之后,三产的命运堪忧。有的人满脸无所谓,只当这又是一次领导的瞎折腾。也有人满腹牢骚,认为这是工业局在对下面企业进行“明抢”。

    嘭的一声,胡文海将手里端着那一摞文件放在桌子上,目光在会议室里扫视了一圈。

    别说,这个黄胖子真是到哪都能跟人聊在一起,这不又是在到处递他的名片了。

    对黄石送出去的“名片”,倒是不少人都挺好奇。这东西在南方其实不算什么新鲜事,但绣城这种东北城市风气依然相对保守,搞这个的凤毛麟角。

    结果没有多久,黄石的身边就围了一群人。众人拿着他的名片翻来覆去的瞧着稀罕,有的人已经开始向他打听这种名片是在哪里做的了。

    不过很快,这种无序的局面就随着一阵脚步声戈然而止。工业局的一个局长和三个副局长鱼贯而入,就好像有一双无形的手一样,立刻将所有人都准确的送到了自己应该存在的位置上。

    “今天把同志们都请过来,原因想必大家清楚。咱们绣城工业局准备将各企业的三产和劳动服务部门进行整合,成立绣城劳动服务总公司,以便更好的为绣城的工人同志们服务!不过在开会之前,我要向大家着重介绍一个人,咱们绣城新科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胡文海同志!这次服务总公司成立,工业局特别邀请了胡文海同志,担任筹备总顾问!”

    哗啦

    下面三产负责人的队伍里,黄石突然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章 劳务派遣() 
“咳咳”

    “这、这椅子它腿不平!”黄石满脸尴尬的笑着,重新坐了起来,尽量让自己显得不是那么显眼。『≤『≤小『≤说,

    他这心里恨不得给自己俩大嘴巴子,让你嘴碎!让你得瑟!让你忽悠!

    推销回扣推销到新科的老总头上也就算了,这劳动服务总公司的成立里面多少猫腻,偏偏他把热化厂的冷库这一条送到了胡文海手里。

    这位爷的来头不用问,现在谁都知道绣城工业局疯了一样争取的,就是新科的老总牵线搭桥搞来的几个亿的项目。

    而且就算这些业务拿到手了,多数也是给新科公司的集成做配套。这么一来,说新科公司是绣城工业局的太上皇也不算过了。

    这可真是

    如果黄石懂得宝岛话,非得哭着唱出那首庾澄庆的报告班长:摸鱼摸到大白鲨啊!

    胡文海眼神带笑的看了他一眼,然后收回目光向着众人点了点头,重新在章明杰身边做好了。

    劳动服务总公司的成立,对在座的众人来说既是威胁又是机遇。

    说威胁,这些人的关系从原来的企业划归到这个新成立的劳动服务总公司。也就是说个人原来的生态环境彻底改变,人际关系也几乎完全无用,这对没什么能力的人来说实在是个挑战。而各单位的三产企业,这样的人恐怕才是最多的。

    至于说机遇,这更不用说。劳动服务总公司成立,再怎么压低级别,书记、经理、副经理,这么一路安排下来,科级、股级的位置凭空就多了一批。

    别忘了,这劳动服务总公司是集合了全绣城工业系统的所有三产单位成立的。虽然还只是在筹备阶段,但初步估计大家心里都有个数。

    这家公司一旦成立,立刻就是一个上万人的大企业!

    想想看,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

    “同志们。我要宣布一个大喜事,成立劳动服务总公司的想法已经得到了市里主要领导的认可!对我们自力更生的举措,市里是支持的,是非常满意的!”

    章明杰先声夺人。开会伊始就把王以纯抬了出来,直接压住了那些有反对想法的人。他环顾四周,见没有人反对,这才接着说道。

    “至于劳动服务总公司的组织方式,我和胡总研究之后。决定在公司里进行一个新的尝试。”

    章明杰指着胡文海带过来的资料,让下面的人自己一个个传下去。

    “这是劳动服务总公司的基本资料,我必须说一句不好听的在前头,劳动服务总公司是工业局的亲儿子!可不是二轻局那样的后妈!也就是说,劳动服务总公司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给各企业提供服务要尽心尽力!要像儿子一样孝顺,不能像后妈一样成天想着给我们穿小鞋!”

    “咳咳”

    章明杰端着“为人民服务”的大搪瓷缸子喝了口水,见下面人已经将资料都分发下去了,接着说道。

    “为了让劳动服务总公司能够不变成第二个后妈,王市长亲自决定。这个公司将没有行政级别!”

    “啊?没有级别?”

    “这”

    “那我们算什么,连国家干部都不算了?”

    章明杰这一句话,可把底下的火药桶给点着了。这年月南方的乡镇企业愿意花每月几百上千元从国企挖人,但愿意放弃铁饭碗去做乡镇集体企业工人或者个体户的却凤毛麟角。归根结底,就是四个字:国家编制。

    就为了这四个字,少赚钱不怕,没房子不怕,不能升职不怕,因为有了这个编制,在八十年代人的思维里才是正经工作。在社会上才有地位。

    新的劳动服务总公司没有行政级别,也就是说它的领导不是干部,而是和所有人都一样的工人。

    这样的企业,在八十年代是没有安全感的。没有编制就没有话语权。职工犯了事儿连去派出所捞人说话都不硬气。

    就为了“国家干部”这四个字,有的人也许付出了一辈子几十年的努力,这才爬完了身份转换的阶梯。

    突然之间有人告诉他们,国家干部的身份没有了,单位的级别没有了,这和天塌下来也没啥区别了。

    “静静。都静一静!开会呢,随便说话像什么样!”

    上首的领导们出门维持了好一阵纪律,这才把议论声压了下去。章明杰敲了敲桌子,哼道。

    “这是王市长已经点了头的,市劳动服务总公司要为全市所有的企业服务,不能因为哪个企业级别低就摆架子,也不能因为哪个企业级别高就没原则。不给你们级别,其实反过来说就是级别这个东西套不到你们头上去!劳动服务总公司和各企业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没有其他的关系,这话说的很清楚吧?”

    “那、那我们的身份……”

    “大家放心,你们的身份还是国家工人、国家干部,在编制的问题上,局领导决定灵活一点。劳动服务总公司本身只有一个框架,由工业局进行劳务派遣。大家的关系不在没有级别的劳动服务总公司,而是在工业局!所以不用担心,你们还是国家的人,而且不是下面企业的人,而是工业局的直属职工了!”

    “哦,原来是这样。”

    “哈哈,章局长您早说嘛,吓死我们了。”

    “是啊是啊,以后我们可就是劳动局的人了。”

    下首的众人看起来得意洋洋,能从下面企业的编制变成工业局职工编制,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胡文海内心忍不住为这些人掬了一把同情的泪水……

    被劳务派遣还这么高兴的,他还是头一次看到。话说回来,没错,这缺德带冒烟的主意,就是咱们胡总出的。

    劳动服务总公司顾名思义,这是个服务业单位。但是国营服务业的服务水平如何,恐怕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的都知道。就算不知道的,也可以看看如今的国营服务业,要么就是各大景区的半垄断服务业。

    归根结底,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简单。一个是聘用终身制,一旦成为国家工人就是端上了铁饭碗,一辈子吃喝不愁了。不论发生什么情况,工人的基本工资必须雷打不动。

    第二则是激励手段的贫瘠,国营服务业不搞绩效工资,干多干少一样拿钱,这谁还会好好干活。

    解决劳动服务总公司的服务积极性问题很简单,那就是搞劳务派遣。公司职员的编制在工业局,也就是说派遣到劳动服务总公司之后,随时都能再调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