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保证自己这条小河能满负荷运转,给自己找点“保护伞”那绝对是多多益善的。

    为此就算是从自己的业务里分割一部分出去,只要能换来中央上层的好感,胡文海也觉得是赚到了。

    但问题是,海军自己也要脸。

    八十年代的中国海军,说句不好听的,那就是少爷的身子跑堂的命。

    穷的叮当三响,没有什么话语权和影响力,但背黑锅挨打的事情却出了不少。

    远的不说,年年初的时候,北海舰队出的韩国叛逃事件就让海军很是灰头土脸了一阵。

    到年3。14海战,虽说是打赢了而且赢得还挺漂亮,但南海舰队海军力量的薄弱却也暴露无遗。苏联在金兰湾部署了二十多艘战舰。安南人狐假虎威。歼八只有八百公里作战半径,八十年代海战竟然靠舰炮“洗甲板”。

    还是那句话,两伊战争是拿着现代化的武器打了一场二战水平的战争,而中国和安南之间则是拿着二战水平里都拿不出手的武器在作战。

    这个水平。其实可想而知。若非是逼急了,也不会有那张著名的坦克上货船的图片了。

    说到底,还是穷闹的。在国家战略上八十年代海军就是靠边站,自然是没有什么影响力和话语权。

    而国内的造船业又不是海军能插手的,这和空军对航空工业的强大影响力话语权又不一样。

    中国航空工业常年最大的客户就是空军。国内航空管制干脆就是空军代劳的,这样一来航空口自然是要受到空军的强烈影响。

    胡文海捧了沈飞,给熊猫国产化砸钱,这多半都是能落到空军口袋里的。

    但是国内的船厂却不是海军能插手的,六机部哦,现在改名叫中船总公司了。国内造船业绝大多数的业务,反而不是海军带来的。

    虽说保海军是中船总公司的政治任务,但造船业发展的再好,海军也确实是真的不会有太大的利益在这里。

    说了这么多,胡文海心里就是一个念头难!

    海军要脸。不愿意从胡文海的碗里抢食,海军军工口也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它手上有几个军工厂,盈利能力都很堪忧,和陆军、空军没法比。

    造船业进步海军拿不到什么直接利益,所以巨型总段造船法搔不到海军的痒处。

    要给海军想一个“吃饭”的路子,胡文海一时还真是没有思路。来快钱的话,他倒是记得三哥家里有几处神庙可以去挖。但堂堂中国海军,总不能去做盗墓贼吧,怎么说海军也要端着点五大**的逼格不是。

    而且海军恐怕对赚快钱也没兴趣,一着到手的钱不禁。海军出海那就是烧钞票的。挖神庙能让舰队开出去几次?

    所以说,还得有细水长流的路子适合海军,至少能把舰队的维护费用给赚出来。有些话不能说的太透,历史上一文钱难倒了英雄汉。为了养活舰队,海军也做了点钱没赚多少但是名声坏大了的买。

    为了不重蹈覆辙,胡文海必须谨慎考虑才行。

    “如果可以的话,池秘书能不能给我一点时间?”胡文海踌躇:“一时间我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不过池秘书你放心,这事儿我应了!我放在心里呢。一定给海军找出一条路子来。”

    池秘书面露喜色,猛的点头:“有胡总这句话就行,我相信你的能力!首长也相信你的能力!”

    胡文海暗自松了一口气,他倒不是怕海军不讲理非要他立刻想出个办法来。而是担心升米恩斗米仇,别是海军觉得自己出手是应该应份的。

    如今有池秘书这个“承情”的态度,他心里也就有了充足的动力。

    胡文海与池秘书最后随意的聊了聊,掌握了一些海军目前有意推进的军转民项目,然而可惜没有发现什么他知道的有前途的好项目。

    池秘书屡屡拍胸脯保证,只要胡文海记得有心帮海军这个忙就行。不论能不能有一个结果,海军都记得胡总你这个朋友。

    俩人就站在渤船舾装码头不远处的海边聊了半天,在食堂小灶吃过饭之后,胡文海辞别了池秘书,在渤船厂区又转了两圈。

    他离开这段时间里,可以看出渤船的工人们精神面貌确实是不同了。

    胡文海始终记得他当年从一位职业经理人口里听来的一句话,“跟工人光谈情怀不发奖金的老板都是耍**!”。

    企业文化也好,团队培养也好,提高工人素质也罢,千万记得谈钱!

    一流的工人首先要有一流的报酬,有了稳定的人生保障之后,工人才会跟你讲责任心。

    说白了,八十年代中国国企工人责任心的普遍缺失,和工作报酬有着直接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工资跑不赢p。工人自然没有了好好工作的动力。

    胡文海接手渤船之后,工资虽然还是国家规定的那些,但各种各样的生活补助、计件提成和奖金源源不断,逢年过节还有丰富的福利。

    有这些丰厚的物质基础打底。推行起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标准化自然是事半功倍。

    到了19年的九月份,渤船经过紧锣密鼓的技改和扩大生产,已经具备了同时开工三艘船九到十五个巨型总段的能力。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胡文海是看不上重工业那漫长的生产周期和薄弱的盈利能力的。他入手渤船不是为了造船,而是为了推广巨型总段造船法。

    渤船是个样本。是给国内船企如何改造自己适应巨型总段造船法而打造的样本。

    正是如此,胡文海对渤船的投入可谓不遗余力、尽善尽美。当然现在看来,这些投入显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结果。

    经过一天的考察,胡文海这才满意的离开了渤船。

    又是一个多月时间没有回家,他现在归心似箭。若非是池秘书的来头太大、太隐蔽,说不定他都要把这次会面安排在家里的饭桌上了。

    和吕秘书一样,现在上面的其他首长们也都是在观望期,不知道要以什么态度面对越高越大的新科公司。在这种情况下,当然是秘书来私下接触的最好。

    池秘书不愿意在公开场合露面,这个顾虑胡文海能够理解。私人企业能够走在阳光下。至少也要等到九十年代了。

    至于说能够摆脱小媳妇待遇胡文海临到穿越之前,对不起都没看到这样的可能。

    所以胡文海并没有抱怨,只是心里实在有点想念家人,干脆就推了渤船这边挽留的晚宴,下午就开着桑塔纳回了绣城。

    胡文海回到家的时候,正看到陆嘉有些孤零零的在院子里自己踢着毽子玩。小女孩虽然年纪不大,却把一枚毽子踢的像模像样,一边踢还一边念口诀。

    “一手心,二手背,三酒盅。四牙筷……”

    胡文海推开家里的院门,就看到陆嘉仿佛一位精灵,灵巧而全神贯注的在把脚上的毽子踢的上下翻飞。

    直到这时,胡文海这才突然扶着脑袋。想到了自己好像没有学可以上了!他高中毕业了啊!他没参加高考啊!他没有大学可以上了啊!

    而陆嘉的姐姐陆欣,现在应该在科大报道,开始大一的新生生涯了吧。

    不知不觉间,他就已经变成“社会闲散人员”了。

    胡文海站在旁边等着陆嘉踢完了一轮,这才蹲下来向着她招了招手:“嘉嘉,自己一个人寂寞么?哥哥给你带了礼物来。”

    他打开行李包。献宝似的抽出一套24色蜡笔和橡皮泥。胡文海还记得,陆嘉当年嫁给他之后,有一次和他抱怨,小时候特别想要一套蜡笔和橡皮泥。

    可惜,陆应龙连养她们姐妹都困难,哪里有钱和心思满足小女孩的这一点奢侈的愿望。

    “胡哥哥!嘉嘉好想你!”陆嘉先是看到胡文海的脸,顿时惊喜的扑了过来。

    当他抬头看到胡文海拿出来的礼物,不由“哇”的一声,一双小手捂不住张开的小嘴。

    看她想拿不敢拿的样子,胡文海不由分说的塞进了她的手里:“拿着,你在我家里住,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知不知道?想要什么,直接和我说……”

    “那……谢谢胡哥哥!”陆嘉终于喜笑颜开,紧紧的把礼物抱在了怀里。

    “哎?”一阵突然响起的脚步声过后,有人推开了老胡家正房大门,一个声音响起:“胡文海,还记得我不?哎呀,多年不见了!”

    一个穿着墨绿色铁路制服的二十岁出头年轻人面带笑容,从萧野芹和胡解放的身后站了出来,一脸惊喜的看着懵懂的胡文海。

    “我啊,不记得了?咱们从小一起玩到大的,你小叔胡胜利啊!”

第二百六十三、四章 日常() 
第二百六十三章 睡懒觉

    胡胜利不仅是小叔,而且还是表叔对,就是“我家表叔数不清”的那个表叔。

    当然也如红灯记里唱的一样,既然是“表叔”,自然是没有大事不登门的。

    不是年节,也不是什么重要纪念日,一般来说远亲登门,多少是有点事情发生的。

    胡文海对胡胜利有印象,恐怕还是因为这位表叔也是年轻的过分。明明辈分比自己大了一辈,但年纪也就比自己大了三四岁而已。

    他爷爷是胡文海爷爷胡世武的表兄弟,按理说甚至是已经出了三代的血亲关系了。

    不过胡世武这一系人丁薄,只有胡解放和胡文海这一支,所以也就和表亲们多了一点走动。

    但关系也就是这么回事,东北这边城市化比较高,不如南方的家族血缘纽带那么强了。

    胡文海想了一下,才把胡胜利的身份想了起来。这位小叔年纪不大,幸亏如此他才会有些印象。

    “是小叔啊,也真是好久不见了!”

    胡文海难得露出笑容来,自己这个小叔因为年纪关系,小时候几次跟着胡世武去窜门,倒也是和他接触的最多。

    “嗨,平常工作忙,也是难得走动了。文海这是出门刚回来?”

    胡胜利找着话头,上下打量着还有些稚气的胡文海。

    可以看的出来,胡文海应该是刚出远门回来。身边一个旅行箱,里面装着不少的礼物和衣服之类。不过他的气色很好,丝毫没有长途旅行的疲惫和风尘。

    作为一个铁路职工,这样精神十足的旅客胡胜利见的可是不多。

    胡文海摸了摸手里紧紧抱着彩色蜡笔和橡皮泥的陆嘉的头,这才站起身来。

    陆嘉乖乖的忽闪着大眼睛,安静的看着大人们说话,偶尔才低下头去,仔细的数着彩色蜡笔的颜色和支数。

    “刚回来,去了趟南方。”胡文海没有细说。笑了笑,又和父母打了招呼,院子里五口人这才重新回了房间。

    “小叔今天来是有事儿?”

    寒暄了一阵,胡文海打着哈欠。只好开门见山的问道。虽说在渤船休息了一下,但人在家里,就会不自觉的犯困。

    “呃,看我!”胡胜利一拍脑袋,连连摇头:“也没什么大事儿。文海路上肯定是累了,我今天也就不打扰了。”

    说着,胡胜利就站起身来,极有眼力价的和胡家三口告了个别。在胡解放的挽留之下,执意离去了。

    “爸,我小叔他有事儿?”胡文海眨了眨眼睛,难得回家放松下来,困意登时有些控制不住了。

    “去睡吧,你醒了再说。”胡解放也是知道心疼自己儿子的,连忙把他赶回了自己的房间。

    将随身的行礼扔在门口。胡文海看着一尘不染、干净整洁的自己的房间,如释重负的呼出了一口气。

    九月绣城的温度已经有了些凉意,他索性将衣服脱个干净,拉过**上的毛巾被,蜷缩着钻了进去。

    熟悉的触感和舒服的姿势,让他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这段时间里他也是累了个够呛,新科公司虽说不怎么为用钱发愁,但千头万绪的事情并不会少。再加上在盛京忙着开发针眼无人机这段时间,有的时候一天睡眠甚至不足四个小时。这次从南方回来,冷不丁的放松了下来。一段时间以来的压力,顿时在胡文海身上爆发了。

    他这一睡,就是一天的时间。

    等他再睁开眼睛,是闻着豆浆和油条的香味醒来的。

    萧野芹轻轻推醒了胡文海。阳光从窗户里散射进来,配合上食物的香气。胡文海睁开眼睛的时候,心里是满满的幸福感觉。

    “哎,你看看人家十**岁的孩子,哪有你这么又忙又累的。”

    萧野芹把叠的整齐的衣服放在胡文海的**头,忍不住心疼的埋怨:“赚那么多钱有什么用。那么多人、那么多事都指望你一个孩子,好像全中国能人都死光了似的……”

    “妈!”

    胡文海套上衣服,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给了萧野芹一个拥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