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2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领导们正在上面讲话。大概是初到贵地。官僚们都收敛了自己的热情,一个人发言的时间也就是最多十几分钟。但架不住能有权力说话的人实在太多,一茬茬的领导发言就好像春天里的韭菜,似乎永远也割不完。

    好在日本人开会讲话也是一样的冗长,两边凑到一起,倒也是相得益彰。一时间会议室里秃瓢与纸张齐飞,茶水共口沫一色,多少算得上是宾主共欢。其乐融融了。

    只是日本人的发言多是假大空,强调个日中友谊,大家你好我好大家好,今天天气哈哈哈

    而中方代表团的人则大多是称赞日本的发达与先进,好好的考察交流会,竟然办出了几分新年联欢会的气氛。

    中方一群人早上九点到了石川岛播磨重工的总部,交流会一直开了两个半小时,到了十一点半话筒总算缓慢的旅游到了会议桌的末尾。宋云辉迫不及待的拿起话筒来,他的肚子里早就憋了一堆的问题,手上的笔记本也被无意识的翻烂了。就等着这个机会能够好好的请教一下日本人的造船技术。

    “关于国际造船市场我有几个问题,希望能够向石川岛播磨重工集团的各位进行请教。”

    话筒刚一拿到手里。宋云辉就迫不及待的打开手上的笔记本,将早已准备好的问题和盘托出:“世界上造船业市场有40%目前都掌握在日本的船舶重工业企业手中,石川岛播磨重工起码掌握了全球份额的%以上,想必对船舶建造标准有很深的造诣。目前世界上比较主流的船舶标准是劳氏船级社标准,如何通过劳氏船级社的入级评价是我国造船厂面临的一大难题……”

    宋云辉拿到话筒就开始滔滔不绝的提问,以船级社入级为切入点,问题涵盖了管理、技术和贸易的方方面面。中国虽然已经有劳氏船级社的入级案例,但目前尚且没有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也就是说虽然能造出符合入级要求的船舶,但暂时没有推广和批量复制的能力,更多还是工厂管理人员高压主抓下的“精品”。

    如何从苏式船舶建造体系向西方船舶建造体系转变,这是中国造船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一步。

    宋云辉这番问题,可以说真是问到了关键点上。

    而这也是日本人最不愿意见到中方拥有的能力,没有这个体系,中国就只能建造固定的几种船舶型号,摸不到门路想发展新的技术都找不到方向。可如果有了这样一个体系,中方就可以自行摸索更高技术含量船舶的建造能力,无非就是在这个体系下不断的投入资源而已。

    石川岛播磨重工的公关经理连忙笑着站了出来,接过了宋云辉的这个问题。

    “关于船级社入级的问题,我想中方大可不必担心。国际上除了劳氏船级社之外,其他国家也都有自己的船级社。比如说美国船级社和日本船级社,这都是能与劳氏船级社相比的有公信力的大型船级社,并不一定要只盯着劳氏船级社一家。如果中方有船舶入级的需要,我们可以更加丰富的服务。比如说帮助中方设计图纸,专业人员监督施工,代办船级社入级申请手续等。在这方面,我们日本人有着更丰富的经验,成本上交给我们会比中方自己来做要更节省,这是对大家都很有好处的事情……”

    简单的说,中国目前的船舶建造体系虽然是继承自苏联,但也未必不能建造符合西方船级社标准的船舶。船型设计的图纸拿过来,按照图纸设计的技术要求去做就是了,总归能拿出合格的产品来。但在产品的背后,每个设计的深层原因、设计思路,质量体系背后的一道道计算公式,没有这些东西,就好像考试从别人那里抄答案,同一道题换个表述方式又是抓瞎。

    可是话又说回来,石川岛播磨重工给出的答案,也确实是搔到了中船这些领导的“痒痒肉”。技术上这些东西如果委托给日本人,在初期确实是极大的减小了成本支出。现有系统不需要改变,改革的阻力和新技术导致的优胜劣汰危险自然就小了。

    拿着日方的技术照本宣科的做出来。还不是一样的赚钱?何乐而不为呢。

    真要说像宋云辉说的那样。整个体系从苏式转向西方标准。恐怕又要多出许多基础投资需求,年事已高的高工们是否还能接受新的知识体系,目前中船总公司的权力体系是否会受到冲击,这些东西都不能不考虑。

    在场的大多数人,都是现行体系的“既得利益者”,当然不希望发生这种改变。

    石川岛播磨重工的公关经理话音刚落,不等宋云辉提出新的问题,他的话筒就被人给抢走了。巴立德连连挥手。让人把话筒递到了他的手上,以勇于救场的英姿闪亮登场,热情的赞扬起日方的服务体贴入微,这才是为客户着想的态度。

    “感谢石川岛播磨重工方面的安排,在贵方的方案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了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的精神。这种以客户为上帝的做法,值得我们中国企业学习啊。我们有些同志难免有些好高骛远,还没学会走就已经想着跑,若非是日本友人经验丰富,恐怕又要犯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

    巴立德的位置不上不下。不是中船总部的领导,在下属企业中海西造船厂也算有点地位。正适合做这样的发言。

    有些话上面的领导不方便说,就只能是下面人揣摩上面的心思,然后代替他们说出来。巴立德瞥了一眼宋云辉,这个格格不入的小小海东造船厂的厂长,未免有些不识好歹。如果上面的领导有引进体系的意思,这些问题又怎么轮的到他来说?

    既然上面始终没提这个话头,那他这样做可不就是多此一举、哪壶不开提哪壶。

    关键时刻,还要我老巴来给领导排忧解难哪!巴立德美滋滋的想着,等到自家的海西造船厂拿到日本设备,发展壮大之后就把海东造船厂给拿过来做个分厂,省的我堂堂海西造船厂要和籍籍无名的海东造船厂相提并论。

    宋云辉脸色涨红,自己的问题还没有提完,话筒竟然就被人抢走。这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几乎就是**裸的打脸了。

    再加上巴立德拐弯抹角的说他是“左倾冒险主义”,这个大帽子扣下来,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巴厂长这话我不能认同,船级社管理体系的建立是软件大于硬件,主要是管理方式与产品规格的改变。光买设备不引进管理、经营的技术思想,这不变成清末张之洞那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了?事实早就证明,先进的思想才是不断进步的根本,船级社管理体系是达到船级社质量的必要条件,怎么能置之不理?”

    “好了、好了,自己同志说话不要那么夹带棒的。张之洞那是什么人,怎么能用来形容巴厂长。”总部的一位领导终于站了出来,看似是在劝慰宋云辉和巴立德,可实际上立场偏向却是一目了然:“宋厂长你这个问题还是太过激进,要注意国情。船级社体系好是好,可我们哪有那么多人才投入进去?你问问在座的诸位高工,国内有实施船级社体系的基础吗?”

    在座的高级工程师纷纷摇头,这些人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了,哪有继续学习新技术的能力,本能的就反对任何技术的变革。可话又说回来,以国企能上不能下、论资排辈的情况,有技术革新动力的年轻技术人员又无法上位,也真是一个死结。

    宋云辉被几乎所有考察团的成员用“你是第一天当领导么”的眼光看着,无声的压力让他面红耳赤,却再也张不开嘴了。

    想要在国企这个体系下做点事情,什么时候开始变的这么难了啊!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大门突然被人推开了。及川光博陪着柴老,两边脸上都带着满意的笑容,施施然的走了进来。

    柴老年纪虽然已经很大了,但一马当先看起来竟然有几分龙行虎步的感觉。及川光博跟在他的身旁,虽然身上穿着高档定制西服、人又年轻了许多,但却完全沦为了跟班的背景,气势上被彻底的压了下去。

    好在毕竟是中国人到日本做客,柴老谦让了一番。让及川光博坐了主位。不至于让他太过难堪。两位董事长齐齐出现在会议室。显然私下的沟通已经结束,会议室里顿时一片安静。

    柴老咳嗽了一声正打算说话,旁边一个始终不怎么显山露水的总部领导突然凑了过来,附在他耳边又是嘀咕了两句。

    柴老波澜不惊的向着宋云辉的方向看了一眼,淡淡的点了点头。

    “大家都说说吧,这次的考察有什么感想?”

    柴老话音刚落,手上本就抓着话筒的巴立德仿佛打了鸡血,便频频向着坐在前面的“靠山”使着眼色。两个总部领导先发了言。随即前面的领导里就有人点了他的名。

    巴立德连忙站起身来,手上捧着话筒,先是套路的吹捧了一下前面的领导,然后便开始兴致勃勃的说道:“这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日本造船业的技术比我们先进太多了,咱们中船要追赶这样的技术水平,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但是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认为在国际分工上,中日两国可以实现互补。日本技术高,中国成本低。完全可以联合在一起嘛……”

    柴老听着笑容满面,时不时的还点点头。显然对巴立德的这个说法很是满意。

    有巴立德带头,后面的发言果然都向着合作的方向去了。中方出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日方出技术、出服务,貌似还真是个双赢的事情。

    只是最后话筒终于又轮到了宋云辉的手里,在所有人的目光注视下,他咬了咬牙,站起身来一往无前的说道。

    “中日双方合作,当然是互惠互利的大好事。但我认为,如果日方有合作的诚意,就不应该敝扫自珍。我们不仅是要引进生产设备,更应该引进日方的管理和设计等技术体系,这才是对双方合作最有利的方式……”

    “好了,你这种不成熟的想法就不要拿到会上来说了!”巴立德站起身来,强硬的说道:“宋云辉,就你们海东造船厂来说,你有那个本事推行日方的管理和生产水平吗?你看到人家日方的生产环境没有?咱们中国的工人能达到那样的水平?”

    “怎么不能,我相信只要领导起带头作用,工人们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搞精神原那套?”巴立德嗤之以鼻:“宋云辉你搞清楚,你海东造船厂有多少大学生,工人平均学历是什么?就这个素质,你能搞的起来?”

    宋云辉还想再说,前面中船总部的一位领导站起来,又做起了和事老:“都是自己同志,不要吵嘛!这个问题,我看咱们还是请柴老说两句,柴老?您看呢?”

    “我看”

    柴老长出一口气:“这个小宋是不适合继续参加考察了,这样吧,明天你就回国去。抓紧交代一下海东造船厂的工作,你的职务另有任用。”

    宋云辉如同一盆冰水从头浇到底,整个人坐在那,几乎是不敢置信的看着柴老。这样回去,而且丢掉了厂长的位置,恐怕真是从此告别仕途了啊。

    柴老嘴角偷偷翘了一下,随即脸上恢复了严肃的神色,看向其他人接着问道:“考察团里有没有个共识,中日合作是否有利于中国造船业的发展?”

    “当然有利,实在是太有利了!”巴立德看到宋云辉的样子,甚至顾不得发言顺序就跳了出来:“中日合作,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

    “好!”

    柴老干脆的点头,笑道:“既然如此,我就请各位为中日合作做个表率。中船总公司决定与日本造船业联合组建中日船舶工业友好协会,各位就做一做这个协会的第一任委员吧!”

    “哦,协会的建立还有赖各位努力。由于需要处理的问题很多,各位委员就先在日本出差一年好了。”

    “哈?”

    ps:我这也不是本命年犯太岁啊……

    不知道是不是贫血免疫力下降,这两天又感冒了,下楼买药脚又崴了……

    现在身上就没有爽利的地方……

    单身狗一到生病的时候就特别凄凉……

    感觉我需要转运……

第二百九十九章 贷款使用权() 
中船总公司推进改革的第一,就以这样的方式打响了。一批公司总部和下属造船厂的主要领导,被几乎可以说是软禁在了日本,成立了一个名义上的“船舶工业友好协会”。而实际上,则是把他们的护照全部扣留,在石川岛播磨重工的关联企业进行“学习”的理由,放逐了一年时间。

    当然,都是自己同志,也不是说就这么放弃不管了。这一年里,如果有人能转变思想、放下包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